问题学生教育及反思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009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群体中无论是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业成绩上,必然存在优劣、高低之分,能力和水平的发展是不会平衡的,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
  
  个案基本情况:曾凡达,男,17岁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懒惰怪癖、日常行为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偏科,尤其对语文、英语缺乏学习的兴趣,经常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成绩不理想。
  3、思想方面:思维怪异,自卑而又自尊,不愿与他人交流。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敏捷,接受数、理、化知识的能力较强,但由于个人卫生习惯差,穿着较邋遢,课桌上经常摆放得乱七八糟,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与同学多交流,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久而久之,对于说话和写作感到害怕,也就导致了现在的偏科情况。
  2、外部环境的因素:父母是农民,自己文化水平低又迫于生计,很少关心他的学习情况,再加上父亲嗜酒,母亲平时也少言寡语给予孩子生活上的关心极少,也很少与孩子作感情上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孩子很少说话,包括同学、老师也不愿理睬,自卑心理极强。由于不愿交流,写起作文来无话可说,就干脆不写,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老师不是挖苦就是训斥,这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了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的“懒、怪、不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挖苦、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赏识与关爱的教育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之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改进学习方法和一些行为习惯。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被动状态为积极主动。
  2、寻找机会,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爱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来下面引导他,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如过去每次考试语文都不写作文,现在开始动笔写了,而且一次比一次写得长。就以此为教育的突破口,鼓励他写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事,让自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因而写作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浓了。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了不断进步的信心。除了学习上的鼓励,我还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今年五三高中有福彩助学的名额,我根据他的家庭情况,想办法给他申请了一个,切实解决了他的生活之忧,让他真正地感受到老师是爱他的,从而化作学习的动力,并在理、化竞赛中获省级二等奖。
  3、多方协调,制定长期的、系统的教育计划
  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復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四、教育效果
  
  通过一年多具体工作,该生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能与同学融洽相处,与父母时常沟通,自卑心理逐渐消除,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对明年的高考充满了信心。
  反思:
  通过对这一个案的分析,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要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问题才得以转化,教育才会收到实效。
其他文献
品德与社会是新课程改革中改革力度最大的课程之一。对于如何对这样一门课程进行有效评价,专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很有成效。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从自已的实践和研究中,也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真实性评价    假如你在指导学生学习《漫话邮政》这一内容,涉及到现代通信和相关法律,要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邮政是怎么回事、怎样寄一封信、为什么要集邮、怎样集邮等等作为补充,加以阐释说明。
期刊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中阶段的数学有利于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从短期目标来说,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高。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和日常
期刊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一代儿童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未来这个民族的基本素质。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自私、人性使他们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练和挫折。这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如果
期刊
健康是人人都在追求的目标。以前许多人常常认为它只是指身体的强健和没有疾病。而现在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的成立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地位
期刊
提问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间不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我们要重视课堂提问艺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进行精心设计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当”指的是得当,所提问题
期刊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前提。抛开语文而去学其他学科,就好象要盖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但是,面对国内越来越热的“英语风”,面对着越来越歪的“广告风”,面对着越来越奇的“网络风”,我们的语文竟然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似乎一夜之间,点菜的时候喊个“WAITER”,聊天时候说个“默默无蚊”(蚊香广告),作文时写个“恐龙、MM、偶”竟成为“时尚”!悲哀!中国人不会说中国话,不会写中国字,
期刊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傅乐(Fuller)以其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开始,人们对此做了系统的研究,由此形成了异彩缤纷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阶段论。下面对这些观点做一概述。    一、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    有关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的研究大都是从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开始的。他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他认为,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所关注的事物是
期刊
自我服务是一项简单的日常劳动,对幼儿来说,不仅是获得一项技巧,也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当今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是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日常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由家长包办了,从而失去了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机会。这样往往造成幼儿独立性差、自理能力弱、生活能力和运手能力差,并养成不爱劳动、懒惰等不良习惯,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  有研究表明:2
期刊
美是人人向往和追求的,它吸引人们崇尚美好事物,告诉人们以美的眼光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因而,在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对他进行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既然语文科有如此多的美育内容,那么如何利用它们为语文教学实施美育服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通过美读,进入情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审美主体(学生)通过感知,才能产生美感。美学家朱光潜也曾说“美感起源于形象直觉。”那
期刊
众所周知,心理障碍是支撑跳跃教学中的“拦路虎”,它直接影响学生正确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消除心理障碍在支撑跳跃教学中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运动伤害,加强动作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本文从教法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心理素质,发展心理机能和自我控制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身体条件、运动基础等,消除学生练习支撑跳跃时心理障碍在教学中的影响和干扰。    一、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