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游离壁心房多插入点旁路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分析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右侧游离壁旁路伴心房多插入点是一种罕见的旁路类型,本研究旨在探讨右侧游离壁旁路伴心房多插入点的电生理特点。

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右侧游离壁心房多插入点旁路患者8例(多插入点旁路组),同时连续纳入行射频消融术的典型右侧游离壁旁路患者24例(对照组)。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收集最早激动点的个数、位置及放电次数等数据,描述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过程,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

结果

14例多插入点旁路组患者均为既往常规消融后复发,右心房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40.4±5.3) mm对(34.8±6.2) mm,P=0.03]。激动标测结果显示,多插入点旁路组8例患者平均同时合并3(2,4)[MP25P75)]个相互独立的心房最早激动部位。所有的心房最早激动部位均远离三尖瓣环。对单个"最早"激动部位消融并不改变心动过速的周长,平均需要2.5(2,3)次反复标测,在3.0(2.5,4.5)个消融位点通过21(14,33)次放电之后,旁路前传和逆传功能成功阻断,平均总消融时间(787.0±445.4) s。随访期间多插入点旁路组患者均未复发心动过速,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0.4±5.3) mm对(38.4±6.9) mm,P=0.02]。

结论

右侧游离壁旁路的心房侧可具有多个插入部位,通过对右心房进行完整地结构重建可准确识别各插入点位置并指导消融。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CC)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研究依据及临床应用结果。鉴于其临床应用结果具有安全性、有效性,故提出应进一步科学推广其应用。同时,针对目前已获知的研究信息中尚有若干未知,也提出了后续应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若干问题。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经冷冻球囊消融房颤技术是近几年房颤治疗的创新技术,在临床推广普及过程中,操作、治疗参数及并发症的预防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共同倡导并组织撰写了"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旨在规范与推广该消融技术的临床应用。本文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结合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更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特殊时期该类患者的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2020年2月10日至4月10日COVID-19疫情期间接受起搏器及除颤器更换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19年同期更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年龄(68.2±7.8)岁,男5例(38.
目的通过分析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疾病特征和手术信息,探讨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方法采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中国房颤中心数据库(www.china-afc.org)中行左心耳封堵手术的房颤病例资料,分析临床特点、手术参数、手术并发症和术终心律状况。并将患者分为单纯封堵组和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组,比较两组的疾病特征、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差异。结果最终纳入全
左心耳封堵术后装置周围残余分流是左心耳封堵术一项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左心耳封堵术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本综述旨在总结已发表的临床研究,对残余分流的发生率、机制和处理措施进行分析。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相比,CT诊断残余分流灵敏度更高,还能间接发现封堵装置不完全内皮化的患者。造成残余分流的机制包括左心耳形态不规则、封堵装置尺寸不适合、封堵装置未能紧密贴合左心耳以及封堵装置内皮化不完全等。对于存在残余分流
左心耳封堵(LAAC)是合并脑卒中及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心源性脑卒中的有效手段。传统LAAC手术需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完成,近来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以其操作灵活、无需全身麻醉、显著减少X线曝光及造影剂等优势,已逐渐应用于LAAC手术。本文就ICE在LAAC术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研究旨在评价左心耳封堵器(LEFTEAR)用于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禁忌或抗凝治疗后仍有脑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全国9家医院共计200例拟行LAAC的房颤患者。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顺利完成200例入组。患者年龄(68±8.7)岁,年龄范围38~89岁,男112例(56%),CHA2DS2-VASc评分(3.
目的心房颤动(房颤)的综合管理对其预后起决定性作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建立一套计算机辅助下的综合管理平台,以加强房颤的规范治疗及随访。本研究观察该平台对房颤诊疗的干预效果。方法入选华山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诊断为房颤的患者,进行CHA2DS2-VASc评分,对比平台建立前后患者人群的临床特征、药物使用、临床事件及随访等信息。结果研究纳入平台建立之前3 538例(A组,就诊次数8 34
目的探讨植入磁共振兼容起搏器患者进行3.0 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严格按照规范化检查流程,在电生理专科医师、起搏器工程师和影像科医师3方人员的配合下,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4例植入磁共振兼容起搏器术后的患者进行3.0 T MRI检查。MRI检查前后进行起搏器程控,分析心房及心室的感知、阻抗和阈值等参数,记录MRI扫描相关不良事件,并评估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经静脉植入型除颤导线(Riata,美国雅培公司)的长期表现。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除颤器脉冲发生器更换的患者,筛选出植入Riata或Durata(美国雅培公司)系列除颤导线者。分析其脉冲发生器更换术中的导线故障情况,并将更换术中测试的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与首次植入时比较。结果共有76例植入了Riata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