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16日,河源市某中学一个花季少年参加大空间活动时,突然昏倒在学校操场上,再也没有醒过来。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中小学生在校园猝死的新闻时有报道,一次次猝死事件的发生,正为我们敲响生命的警钟。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深思:重视学生生命教育、身体健康教育是何等重要!如果没有了健康、没有了生命,还谈什么教育!作为一名品德老师,我时时反思:不能仅仅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唯一目标!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致使品德课教学枯燥、乏味,德育的实效性更是无从谈起。我深刻地认识到:课改,不是语、数、英的改革,是基础教育所有课程的改革!那么,品德课程如何走出自己的课改之路,让从教该学科多年的我,决定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学生喜欢的课堂,让品德教学从内容、方式、实践入手,大胆“走出教室”,走进生活。
一、开放课堂,教学内容要“走出教室”
教学中,很多老师担心过于开放的教学方式,让自己很难掌控教学的节奏,特别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往往都把书本内容作为教学的主线,片面强调道德行为的训练和道德观念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忽略了学生的身体进步与否,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习惯于“牵着”学生前进,不敢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鉴于《品德与社会》本来就来源于生活,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我校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教育活动,营造学校浓厚的体育校园文化,让学生能从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培养兴趣。于是,我大胆开放品德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跳房子”。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体育锻炼中获得道德感知,而平常端坐教室、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灌输的品德课,走进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德育有实效,学生的身体素养受关注。课后谈感受,学生纷纷表示:走出教室的品德课是生动有趣的;跳出课本的品德课是充满活力的,既锻炼了身体,还陶冶了道德情操;走出教室的品德课,让我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谦让……所以,只要敢于开放课堂,让教学内容走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课间活动内容成为自己学习的素材,这必定引起学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对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不可估算的作用。
二、细节引导,教学方式要“走出教室”
我深刻地认识到,《品德与社会》教学,重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好学生。而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课堂上乏味说教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极尽所能,而是要让品德课大胆走出教室,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走入学生的生活,从细小的事情周而复始地、长年累月地、不厌其烦地去引导、教育、感化……
习主席向全国青少年提出了“三爱、三节”的号召后,我便从细节入手,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要求学生做“三节”的调查记录,同学们越来越关注自己身边的“小事”:某某洗手没关水龙头,某某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如果我们单纯地去强调“不关水龙头”是不对的,也许学生不会记住,而且水龙头可能还是常常没人关。但是,如果我们让学生多去发现“某某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呢?也许这样,水龙头就会时时有人去关注并关上了。所以“细节决定成败、方式决定效果”,在方式方法上,我们也要敢于“走出教室”。于是,我又以“雪亮双眼,寻找美的举动”为主题的走出教室的思品课,此时,学生记录的更多的是“美的举动”:小明关上滴水的水龙头、小米关上教室的日光灯、小张捡起躺在垃圾桶旁边的纸屑……大胆走出教室,从细节入手,改变教学方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会得到提升,此效果绝非喋喋不休的说教可以媲美的。
三、主题调研,实践体验“走出教室”
从来就没有脱离生活和社会的道德,更没有与社会脱离的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如,中年级课本中有一课是《我和小伙伴》,我就开展“搭建友谊之桥”的活动,进而让学生如何“学会相处”谈高见。小伙伴们深刻的理解“友谊之桥”的内涵,认为学会相处必须要理解、宽容、感恩……为了让学生体会感恩身边的人和事,我们开展了“寻找感动我的人和事”“感动我的故事”主题实践活动。从此,学生用心、用眼、用笔等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翻开一本本尘封已久的故事书,记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经过一个星期的调研、實践,品德课上,我仅仅是一个穿针引线者,而学生则成了演讲家,成了道德文明的传播者。课堂上,学生手拿调研实践材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身边一个个感动:父母对孩子不求回报的爱;护士和医生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环卫工人起早摸黑保持城市整洁;交警默默付出保障百姓安全出行;老师呕心沥血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一个个故事无不让人感动!那一节课上,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特别调皮的男生小东,他结合所看的故事联系自己实际,哽咽谈完感受。他说:“二十四孝”故事感人至深,尤其是二十四孝之首的《孝感动天》让他明白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明的真谛,为了国之发展,为了报答家之恩情,不仅要努力学习,同时还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人……这些实践调研,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的人的无私和伟大,他们的行为和精神无形中也激发了学生的感恩之情和奉献精神。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而非简单说教能有的效果。由此,也激发了学生的热爱生活、感恩于生活的情感。
大胆走出课堂的品德课,不仅能培养有良好道德修养、文明素养的学生,还能培养综合能力强、身体素质硬的学生。大胆走出课堂的品德课,旨在达到小学品德课程标准:小学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一、开放课堂,教学内容要“走出教室”
教学中,很多老师担心过于开放的教学方式,让自己很难掌控教学的节奏,特别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往往都把书本内容作为教学的主线,片面强调道德行为的训练和道德观念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忽略了学生的身体进步与否,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习惯于“牵着”学生前进,不敢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鉴于《品德与社会》本来就来源于生活,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我校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教育活动,营造学校浓厚的体育校园文化,让学生能从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培养兴趣。于是,我大胆开放品德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跳房子”。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体育锻炼中获得道德感知,而平常端坐教室、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灌输的品德课,走进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德育有实效,学生的身体素养受关注。课后谈感受,学生纷纷表示:走出教室的品德课是生动有趣的;跳出课本的品德课是充满活力的,既锻炼了身体,还陶冶了道德情操;走出教室的品德课,让我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谦让……所以,只要敢于开放课堂,让教学内容走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课间活动内容成为自己学习的素材,这必定引起学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对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不可估算的作用。
二、细节引导,教学方式要“走出教室”
我深刻地认识到,《品德与社会》教学,重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好学生。而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课堂上乏味说教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极尽所能,而是要让品德课大胆走出教室,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走入学生的生活,从细小的事情周而复始地、长年累月地、不厌其烦地去引导、教育、感化……
习主席向全国青少年提出了“三爱、三节”的号召后,我便从细节入手,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要求学生做“三节”的调查记录,同学们越来越关注自己身边的“小事”:某某洗手没关水龙头,某某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如果我们单纯地去强调“不关水龙头”是不对的,也许学生不会记住,而且水龙头可能还是常常没人关。但是,如果我们让学生多去发现“某某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呢?也许这样,水龙头就会时时有人去关注并关上了。所以“细节决定成败、方式决定效果”,在方式方法上,我们也要敢于“走出教室”。于是,我又以“雪亮双眼,寻找美的举动”为主题的走出教室的思品课,此时,学生记录的更多的是“美的举动”:小明关上滴水的水龙头、小米关上教室的日光灯、小张捡起躺在垃圾桶旁边的纸屑……大胆走出教室,从细节入手,改变教学方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会得到提升,此效果绝非喋喋不休的说教可以媲美的。
三、主题调研,实践体验“走出教室”
从来就没有脱离生活和社会的道德,更没有与社会脱离的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如,中年级课本中有一课是《我和小伙伴》,我就开展“搭建友谊之桥”的活动,进而让学生如何“学会相处”谈高见。小伙伴们深刻的理解“友谊之桥”的内涵,认为学会相处必须要理解、宽容、感恩……为了让学生体会感恩身边的人和事,我们开展了“寻找感动我的人和事”“感动我的故事”主题实践活动。从此,学生用心、用眼、用笔等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翻开一本本尘封已久的故事书,记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经过一个星期的调研、實践,品德课上,我仅仅是一个穿针引线者,而学生则成了演讲家,成了道德文明的传播者。课堂上,学生手拿调研实践材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身边一个个感动:父母对孩子不求回报的爱;护士和医生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环卫工人起早摸黑保持城市整洁;交警默默付出保障百姓安全出行;老师呕心沥血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一个个故事无不让人感动!那一节课上,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特别调皮的男生小东,他结合所看的故事联系自己实际,哽咽谈完感受。他说:“二十四孝”故事感人至深,尤其是二十四孝之首的《孝感动天》让他明白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明的真谛,为了国之发展,为了报答家之恩情,不仅要努力学习,同时还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人……这些实践调研,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的人的无私和伟大,他们的行为和精神无形中也激发了学生的感恩之情和奉献精神。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而非简单说教能有的效果。由此,也激发了学生的热爱生活、感恩于生活的情感。
大胆走出课堂的品德课,不仅能培养有良好道德修养、文明素养的学生,还能培养综合能力强、身体素质硬的学生。大胆走出课堂的品德课,旨在达到小学品德课程标准:小学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