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成了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周一次的作文课如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学生对写作的渴望和需求。如何把写作训练巧妙地融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中年级阶段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定要求,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利用随堂小练笔磨练写作技巧显得很有必要。随堂小练笔如何见缝插针,需要斟酌选材,把握机会。
语文第八册第六课中《天安门广场》是一篇说明文,以讲述者的角度向学生介绍其所代表的特殊意义,以及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群。关于教学目的,教参上是这样说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6自然段;学会本课10个一类字,二类字,除了认识字词之外,还有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文章的末尾,我注意到这样一个句子,“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这样的句子,简单凝练,相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想要完全理解其中的涵义,必须要细细揣摩。教学这一段时,先引导孩子揣摩节日到来时,天安门广场白天的样子。文中的原句是“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对比这样一个修饰性和描述性非常强烈的句子,孩子们敏锐地发现了描写夜晚天安门广场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凝练得多。于是我忽悠孩子,你们是中年级孩子,能够理解其中写法的奥妙,可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你能把这一句改写一下,让其他小朋友理解其中的意思,又能够不影响这一句的艺术性吗,在书本的空白处简单地写一写。
孩子们开始沉思琢磨,很多孩子更是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请部分孩子站起来交流,大致的环节是:先描述“华灯齐放”,点出灯光色彩的明亮艳丽和繁复,用到了“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等等词语,接着写出“礼花飞舞”里所表现礼花的动态美,最后将灯光的鲜艳和礼花的动态,交错编织的美感完整地表达出来。
这个教学环节,占据课堂时间共计8分钟,似乎和教学目标并不密切相连,但对于学生写作技巧的提升是有帮助的。因为学生表现出色,我极为沾沾自喜,觉得这个课堂设计极为出彩独特,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够对写作技巧有极大的磨砺。为此,我特地写了一篇小小的随笔,总结这个环节设计的好处。
一周后的师徒交流会,我喜滋滋地把这篇随笔呈交给我的师父——陆华山老师。陆老师细致阅读我的文章,充分肯定我对文章深层结构的思考和对教法独到的想法,同时,也极为犀利地点出了这个环节中的不足。陆老师提出一个疑问,教材中的课文都经过仔细地推敲,为什么编写者没有像学生那样拓展着写、华丽地写,难道他们写不出来么,还是在课文的构架上有更深层次的考虑。是呀,编写者可以把夜间的天安门广场描写得更加色彩斑斓,之所以一笔带过,考虑的是场景描写中要遵循详略得当的规律,如果一味平白铺叙,读来必然让人觉得累赘繁杂。详写天安门广场白天的景色,略写夜景,在写作手法上是一种技巧的暗示。
陆老师的话引发了我的深思。陆老师微笑着说,你这个环节设计很独特,也很务实,只是缺少画龙点睛的一笔,一周后欢迎你来听我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周后,我怀着迫不及待的心理,走进了陆老师的课堂。
课文背景: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战士接二连三地昏倒在地,彭德怀决定杀掉坐骑解决燃眉之急。其中,有一头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坐骑,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一路上又驼伤病员,又驼粮食和器材,彭德怀非常爱惜它,常常把自己的干粮悄悄地分给大黑骡子。
课文片段:六头牲口集中到了一起。老饲养员拍着大黑骡子的脖子又在轻轻絮语:“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
彭德怀背过脸去。
课堂实录:
师:此时彭德怀的心情如何?
生:他很伤心,因为这只陪伴他一路走来的大黑骡子即将为革命失去生命。
生:他还很难过,这只大黑骡子不仅仅是一头牲口,更像是彭德怀的一名士兵,杀掉大黑骡子,就像是砍掉彭德怀的手足一样。
生:他很心疼大黑骡子,觉得大黑骡子太可怜了,它那么信任帮助彭德怀,可彭德怀却要把它杀掉。
师:那么现在,老师把“彭德怀背过脸去”后面的句号改成逗号,让你来描写他的神情或心情,你会怎么写,拿起笔来试一试。
(生写)
生:彭德怀背过脸去,浓眉痛苦地紧皱,两行热泪从眼中滚落。他连忙掩饰性地看向前方,只有那微微颤抖的肩膀泄露了他的情绪。
生:彭德怀背过脸去。他的心如堕入了冰窖,冰冰凉凉的,连带得四肢都麻木了;转瞬又如掉进了油锅,那热辣辣的温度烫得他站不住脚。这水深火热的痛苦让他的热泪滚滚而下。
生:彭德怀背过脸去,紧咬着牙关,就怕自己忍不住说一句“别杀了,留下它们吧”。他紧绷的腮帮满含着痛苦和伤感。
生:……
师:你们完全体会到了彭德怀的痛苦,把彭德怀的心情刻画得真实又传神。在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如果让我们的文章作者刻画彭德怀的心情,他也会像同学们一样写,甚至会写得更加的传神,那为什么在这里,只有简单的一句“彭德怀背过脸去”?
生:作者是想让我们自己去想象彭德怀的面部表情。
生:作者是想让我们通过想象去体会彭德怀的心情,从而理解他的痛苦。
师:总结得对!虽然只有几个字,却比一整段的描绘刻画更加有力,更能让读者发挥想象,体会到人物的内心。同学们,写文章的时候巧用略写留白,会使浓缩的语言恣意飞扬。
……
课后,面对恍然大悟的我,陆老师微笑着说了一番话: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有不少是为了创造表达的需要,详写一部分内容,另外一部分内容则一笔带过。这些略写或不写的内容,形成课文表达上的“空白”。也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和教材上得不到所缺的知识时,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思考探索。此时若教师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把这些“空白”补充好,既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但是,在达到了既定的写作目的后,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空白”目的是什么,这样写在文章构架上有什么好处,又能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感悟。学生会敏锐地发现“空白”背后蕴藏的丰富情感和斑斓色彩。
翻阅陆老师《贴着地面飞翔》一书,《妙用留白:彰显文本的诗性智慧》一文里对留白有详尽的诠释。如:巧用标点留白,使普通的符号熠熠生辉;巧用插图留白,使有限的文本丰姿多彩;巧用情节留白,使跳脱的结构鲜活灵动;巧用意象留白,使断顿的影像完满丰盈;巧用略写留白,使浓缩的语言恣意飞扬。
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目光。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具体显现。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的优势,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这种留白艺术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巧妙地利用文本留白于教学活动,在“无”处探寻丰富的“有”,彰显文本的诗性智慧,让学生的思想延伸向无限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超文本”的阅读效果,教学也就自然地由有效走向高效。
(作者单位:南京市汉江路小学)
语文第八册第六课中《天安门广场》是一篇说明文,以讲述者的角度向学生介绍其所代表的特殊意义,以及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群。关于教学目的,教参上是这样说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6自然段;学会本课10个一类字,二类字,除了认识字词之外,还有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文章的末尾,我注意到这样一个句子,“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这样的句子,简单凝练,相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想要完全理解其中的涵义,必须要细细揣摩。教学这一段时,先引导孩子揣摩节日到来时,天安门广场白天的样子。文中的原句是“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对比这样一个修饰性和描述性非常强烈的句子,孩子们敏锐地发现了描写夜晚天安门广场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凝练得多。于是我忽悠孩子,你们是中年级孩子,能够理解其中写法的奥妙,可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你能把这一句改写一下,让其他小朋友理解其中的意思,又能够不影响这一句的艺术性吗,在书本的空白处简单地写一写。
孩子们开始沉思琢磨,很多孩子更是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请部分孩子站起来交流,大致的环节是:先描述“华灯齐放”,点出灯光色彩的明亮艳丽和繁复,用到了“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等等词语,接着写出“礼花飞舞”里所表现礼花的动态美,最后将灯光的鲜艳和礼花的动态,交错编织的美感完整地表达出来。
这个教学环节,占据课堂时间共计8分钟,似乎和教学目标并不密切相连,但对于学生写作技巧的提升是有帮助的。因为学生表现出色,我极为沾沾自喜,觉得这个课堂设计极为出彩独特,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够对写作技巧有极大的磨砺。为此,我特地写了一篇小小的随笔,总结这个环节设计的好处。
一周后的师徒交流会,我喜滋滋地把这篇随笔呈交给我的师父——陆华山老师。陆老师细致阅读我的文章,充分肯定我对文章深层结构的思考和对教法独到的想法,同时,也极为犀利地点出了这个环节中的不足。陆老师提出一个疑问,教材中的课文都经过仔细地推敲,为什么编写者没有像学生那样拓展着写、华丽地写,难道他们写不出来么,还是在课文的构架上有更深层次的考虑。是呀,编写者可以把夜间的天安门广场描写得更加色彩斑斓,之所以一笔带过,考虑的是场景描写中要遵循详略得当的规律,如果一味平白铺叙,读来必然让人觉得累赘繁杂。详写天安门广场白天的景色,略写夜景,在写作手法上是一种技巧的暗示。
陆老师的话引发了我的深思。陆老师微笑着说,你这个环节设计很独特,也很务实,只是缺少画龙点睛的一笔,一周后欢迎你来听我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周后,我怀着迫不及待的心理,走进了陆老师的课堂。
课文背景: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战士接二连三地昏倒在地,彭德怀决定杀掉坐骑解决燃眉之急。其中,有一头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坐骑,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一路上又驼伤病员,又驼粮食和器材,彭德怀非常爱惜它,常常把自己的干粮悄悄地分给大黑骡子。
课文片段:六头牲口集中到了一起。老饲养员拍着大黑骡子的脖子又在轻轻絮语:“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
彭德怀背过脸去。
课堂实录:
师:此时彭德怀的心情如何?
生:他很伤心,因为这只陪伴他一路走来的大黑骡子即将为革命失去生命。
生:他还很难过,这只大黑骡子不仅仅是一头牲口,更像是彭德怀的一名士兵,杀掉大黑骡子,就像是砍掉彭德怀的手足一样。
生:他很心疼大黑骡子,觉得大黑骡子太可怜了,它那么信任帮助彭德怀,可彭德怀却要把它杀掉。
师:那么现在,老师把“彭德怀背过脸去”后面的句号改成逗号,让你来描写他的神情或心情,你会怎么写,拿起笔来试一试。
(生写)
生:彭德怀背过脸去,浓眉痛苦地紧皱,两行热泪从眼中滚落。他连忙掩饰性地看向前方,只有那微微颤抖的肩膀泄露了他的情绪。
生:彭德怀背过脸去。他的心如堕入了冰窖,冰冰凉凉的,连带得四肢都麻木了;转瞬又如掉进了油锅,那热辣辣的温度烫得他站不住脚。这水深火热的痛苦让他的热泪滚滚而下。
生:彭德怀背过脸去,紧咬着牙关,就怕自己忍不住说一句“别杀了,留下它们吧”。他紧绷的腮帮满含着痛苦和伤感。
生:……
师:你们完全体会到了彭德怀的痛苦,把彭德怀的心情刻画得真实又传神。在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如果让我们的文章作者刻画彭德怀的心情,他也会像同学们一样写,甚至会写得更加的传神,那为什么在这里,只有简单的一句“彭德怀背过脸去”?
生:作者是想让我们自己去想象彭德怀的面部表情。
生:作者是想让我们通过想象去体会彭德怀的心情,从而理解他的痛苦。
师:总结得对!虽然只有几个字,却比一整段的描绘刻画更加有力,更能让读者发挥想象,体会到人物的内心。同学们,写文章的时候巧用略写留白,会使浓缩的语言恣意飞扬。
……
课后,面对恍然大悟的我,陆老师微笑着说了一番话: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有不少是为了创造表达的需要,详写一部分内容,另外一部分内容则一笔带过。这些略写或不写的内容,形成课文表达上的“空白”。也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和教材上得不到所缺的知识时,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思考探索。此时若教师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把这些“空白”补充好,既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但是,在达到了既定的写作目的后,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空白”目的是什么,这样写在文章构架上有什么好处,又能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感悟。学生会敏锐地发现“空白”背后蕴藏的丰富情感和斑斓色彩。
翻阅陆老师《贴着地面飞翔》一书,《妙用留白:彰显文本的诗性智慧》一文里对留白有详尽的诠释。如:巧用标点留白,使普通的符号熠熠生辉;巧用插图留白,使有限的文本丰姿多彩;巧用情节留白,使跳脱的结构鲜活灵动;巧用意象留白,使断顿的影像完满丰盈;巧用略写留白,使浓缩的语言恣意飞扬。
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目光。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具体显现。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的优势,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这种留白艺术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巧妙地利用文本留白于教学活动,在“无”处探寻丰富的“有”,彰显文本的诗性智慧,让学生的思想延伸向无限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超文本”的阅读效果,教学也就自然地由有效走向高效。
(作者单位:南京市汉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