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用扫描电镜观察美洲大蠊触角感受器发现无感觉毛感受器包括钟形感器和边缘感器两种.钟形感器仅分布于触角柄节和梗节,为凹窝内有一隆起的椭圆形构造;而边缘感器为感窝内略呈
【机 构】
: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扫描电镜观察美洲大蠊触角感受器发现无感觉毛感受器包括钟形感器和边缘感器两种.钟形感器仅分布于触角柄节和梗节,为凹窝内有一隆起的椭圆形构造;而边缘感器为感窝内略呈圆形的隆起状构造,分布于触角鞭节节段未端的边缘,在触角同一面每隔一节均可见一个边缘感器.
其他文献
采自大别山的两种刺束梗孢,其中长孢剌束梗孢(Akanthomyces longisporus)为新种,有拉丁文描述和图版.本种孢梗束多,密集,棕褐色,棒状.产孢结构和纤细刺束梗孢(A.gracilis)相
目的 :获得足够量的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L1融合蛋白及含HPV 16L1ORF序列的基因重组体。方法 :通过PCR扩增获得HPV16L1基因片段 ,将此片段插入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GEMEX 1
目的克隆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 1)基因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从人的血小板中抽提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得到全长TGFβ 1 cDNA,将其克隆于表达质粒pBLMVL2中
论述支序生物地理学方法发展的过程 ,从最简单的累进原则开始 ,经过隔离分化生物地理学、删减区域支序图法、祖先种的地图法 ,发展出了比较成熟并且有相应软件支持的组成成分分析、Brooks简约分析和特有性的简约性分析方法 .有一些方法虽然已经形成 (如 :数量化的组成成分分析 ) ,但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 .通过分析几种方法的应用情况评价了支序生物地理学方法意义和方向 .
以硫酸铈铵引发丙烯腈在尼龙 6 6薄膜上进行接枝共聚反应 ,通过侧链上的氰基络合铜离子 ,然后与含硫化合物反应得到以尼龙 6 6为基体的 Cux S复合导电膜 .分析了酸度、引发剂
最初估计,人类基因组约含6万个基因,近几年流行的估计数是10万个左右,究竟多少?据今年9月23日出版的报道[1],最新估计逾14万.在9月20日美国迈阿密举行的年度DNA序列学术会议
通过对菜粉蝶颗粒体病毒病毒粒子(样品)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的分析,得出样品分子在SERS中与银表面相互作用的一些特征.样品分子主要通过羧基和氨基与银表面键联.相
以珍汕 97A为材料 ,通过不同剂量的 6 0 Co- γ射线和 Na N3药剂对珍汕 97A进行复合处理 ,分析研究它们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 ,M1群体中的育性恢复突变
0 引言 原癌基因 c- myc的表达产物 ,是一种与 DNA结合的磷酸化蛋白 ,具有转录调控因子的作用 .c- Myc蛋白通常和 Max结合 ,二者形成异二聚体后再和 DNA核心序列结合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