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长是一个砺练的过程,仿佛阵痛过后,毛虫咬破茧衣服,蜕变为美丽的蝴蝶。20年的从教生涯中,我从一名刚毕业的小姑娘发展为省骨干教师和省学科带头人,最后成为一名特级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用真诚和爱心浇灌着每一颗幼苗茁壮的成长……
一、教研——需要加强学习
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片海;要点燃自己,才能照亮别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不断充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此,我从不停止给自己充电。我积极参加省、市、学校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学习有关教学研究方面的文章、书籍;看名师的书……采取多种方法充实自己,使自己及时掌握有关校本教研的新动态,新理论。这样不但可以丰富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还可以拓展知识面,有效地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也为自已更好的进行教学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教研——需要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不同的教学经历、不同的教学感悟、不同的教学过程所产生的不同的思想、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碰撞是非常宝贵的。以前我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己埋头苦干,“忙碌”的工作使我忘了两边的美丽风景,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来自同伴的帮助,作为同伴,我们朝夕相处,可以随时互相帮助和鼓舞;作为同伴,有共同的话题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的交流观摩平台;作为同伴,我们有共同的目标需要沟通和帮助。在同组集体备课中,我们取长补短,分头找资料,然后讨论,力使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变得明朗化,从而上课轻松多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每周的数学学科组活动时间是我们的大会餐,除了中心发言人的精彩分析,精辟概括,其他老师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切磋,讨论交流,促进教学的系统化。平时的办公室探讨就更是常见,我们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大到理念,小到概念,内到语言,外到板书,无一不互相提醒。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是我们尽量让这种遗憾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教研——让我向研究型、指导型教师发展
教研,让我不再是个单纯的教书匠,在不断的关注、 探索中,专业技能在不断的上升着,理论素养更丰厚,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逐步走出平庸,成为一名研究型、指导型教师。
(1)积极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能提高教学实效。我们数学组承担着省级课题《“空间与图形”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预期目标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意识,积极探索态度,学会学习的能力,让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多向交流活动的过程。使学生会交流、会质疑、会借鉴、会合作,把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和数学组的教师经历了从理论的学习——课堂实践——总结提炼——反思再实践的艰辛而充满收获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日渐成熟。在开放日公开课“平移与旋转”的教学中,我在数学组老师的建议下一改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注重采用多种活动进行有效性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放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也表现的非常活跃,能做到积极发言,大敢质疑,做起了课堂中的小主人。
(2)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撰写论文。教师的自我成长需要艰苦的磨砺。在近年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不甘于墨守成规,力求创新,勇挑重担,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论文,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省、市评选中获奖:论文《浅议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探究》获江西省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获江西省一等奖;论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插上有力的翅膀》在江西省举办的“与课改同成长”征文大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论文《让课堂“活”起来》获全国一等奖;论文《激活数学课堂 引导学生创新》获全国一等奖。其中多篇论文在省级、市级期刊上公开发表:在《鹰潭教育》发表文章《让课堂“活”起来》;在《新课程学习》发表文章《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鹰潭教育》发表文章《优化课堂练习 促进学生发展》;在《江西教育》发表教学设计《直线、射线和角》;在《鹰潭教育》发表文章《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探究》;在《教师博览》发表文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江西教育》发表文章《浅议创新能力的培养》。
(3)积极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上示范课,言传身教,通过分析教材、备课、听课、说课等环节进行业务指导,使其教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现已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其中已有3人晋升为小教高级,占永建、朱凌参加江西省录像课比赛分获省一等奖、省二等奖,占永建被评为贵溪市骨干教师,朱凌老师被评为鹰潭市骨干教师。
四、教研——让我体会到做老师的幸福
吴正宪专家说: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是呀,一节有生命力的数学课,理念、设计、课前的预设都非常重要,但是成功体现在课堂实践,有生成、有思维碰撞的课才是好课,才是绿色课堂啊!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判断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我组织学生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基本的平面圖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其对称轴。这样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很轻松地就判断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了相应的对称轴。在判断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出现了争议,我再次组织学生借助手中的平行四边形折一折。再次操作之后,一个学生说:“把这种普通的平行四边形无论怎样折,两边不能完全重合,所以这样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另一个学生马上说:“我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沿着两条对角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所以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真有骑虎难下之势,我马上借题发挥:“大家快看看后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我适时告诉学生这样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时马上有学生站起来发言:“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而有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比如菱形!”还有学生继续补充:“还有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都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的实践、探究和发现一浪高过一浪,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 在水乳交融的课堂上,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体会到了做老师的幸福,感受到了轻松而愉快的教学氛围。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有效的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平台,但更需要我们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持之以恒的无私奉献精神。在20年的小学数学生涯中,我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但青春在教育的沃土里绽放出了灿烂的花朵,我无怨无悔!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一如继往,无论前路有多艰辛,教研也必将伴我走向更完美的教育教学境界。
一、教研——需要加强学习
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片海;要点燃自己,才能照亮别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不断充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此,我从不停止给自己充电。我积极参加省、市、学校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学习有关教学研究方面的文章、书籍;看名师的书……采取多种方法充实自己,使自己及时掌握有关校本教研的新动态,新理论。这样不但可以丰富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还可以拓展知识面,有效地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也为自已更好的进行教学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教研——需要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不同的教学经历、不同的教学感悟、不同的教学过程所产生的不同的思想、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碰撞是非常宝贵的。以前我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己埋头苦干,“忙碌”的工作使我忘了两边的美丽风景,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来自同伴的帮助,作为同伴,我们朝夕相处,可以随时互相帮助和鼓舞;作为同伴,有共同的话题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的交流观摩平台;作为同伴,我们有共同的目标需要沟通和帮助。在同组集体备课中,我们取长补短,分头找资料,然后讨论,力使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变得明朗化,从而上课轻松多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每周的数学学科组活动时间是我们的大会餐,除了中心发言人的精彩分析,精辟概括,其他老师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切磋,讨论交流,促进教学的系统化。平时的办公室探讨就更是常见,我们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大到理念,小到概念,内到语言,外到板书,无一不互相提醒。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是我们尽量让这种遗憾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教研——让我向研究型、指导型教师发展
教研,让我不再是个单纯的教书匠,在不断的关注、 探索中,专业技能在不断的上升着,理论素养更丰厚,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逐步走出平庸,成为一名研究型、指导型教师。
(1)积极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能提高教学实效。我们数学组承担着省级课题《“空间与图形”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预期目标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意识,积极探索态度,学会学习的能力,让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多向交流活动的过程。使学生会交流、会质疑、会借鉴、会合作,把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和数学组的教师经历了从理论的学习——课堂实践——总结提炼——反思再实践的艰辛而充满收获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日渐成熟。在开放日公开课“平移与旋转”的教学中,我在数学组老师的建议下一改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注重采用多种活动进行有效性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放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也表现的非常活跃,能做到积极发言,大敢质疑,做起了课堂中的小主人。
(2)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撰写论文。教师的自我成长需要艰苦的磨砺。在近年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不甘于墨守成规,力求创新,勇挑重担,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论文,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省、市评选中获奖:论文《浅议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探究》获江西省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获江西省一等奖;论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插上有力的翅膀》在江西省举办的“与课改同成长”征文大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论文《让课堂“活”起来》获全国一等奖;论文《激活数学课堂 引导学生创新》获全国一等奖。其中多篇论文在省级、市级期刊上公开发表:在《鹰潭教育》发表文章《让课堂“活”起来》;在《新课程学习》发表文章《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鹰潭教育》发表文章《优化课堂练习 促进学生发展》;在《江西教育》发表教学设计《直线、射线和角》;在《鹰潭教育》发表文章《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探究》;在《教师博览》发表文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江西教育》发表文章《浅议创新能力的培养》。
(3)积极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上示范课,言传身教,通过分析教材、备课、听课、说课等环节进行业务指导,使其教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现已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其中已有3人晋升为小教高级,占永建、朱凌参加江西省录像课比赛分获省一等奖、省二等奖,占永建被评为贵溪市骨干教师,朱凌老师被评为鹰潭市骨干教师。
四、教研——让我体会到做老师的幸福
吴正宪专家说: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是呀,一节有生命力的数学课,理念、设计、课前的预设都非常重要,但是成功体现在课堂实践,有生成、有思维碰撞的课才是好课,才是绿色课堂啊!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判断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我组织学生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基本的平面圖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其对称轴。这样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很轻松地就判断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了相应的对称轴。在判断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出现了争议,我再次组织学生借助手中的平行四边形折一折。再次操作之后,一个学生说:“把这种普通的平行四边形无论怎样折,两边不能完全重合,所以这样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另一个学生马上说:“我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沿着两条对角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所以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真有骑虎难下之势,我马上借题发挥:“大家快看看后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我适时告诉学生这样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时马上有学生站起来发言:“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而有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比如菱形!”还有学生继续补充:“还有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都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的实践、探究和发现一浪高过一浪,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 在水乳交融的课堂上,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体会到了做老师的幸福,感受到了轻松而愉快的教学氛围。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有效的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平台,但更需要我们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持之以恒的无私奉献精神。在20年的小学数学生涯中,我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但青春在教育的沃土里绽放出了灿烂的花朵,我无怨无悔!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一如继往,无论前路有多艰辛,教研也必将伴我走向更完美的教育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