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移动支付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消费商品、服务进行支付的方式。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不断发展,4G 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支付服务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增加,支付业务快速向移动端拓展。与此同时,我国移动支付受理环境持续改善、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有力地促进了移动支付业务推广。
关键词: 银行支付;移动终端
在移动支付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在传统支付领域的优势逐渐受到削弱。因此,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必须依托自有的资源和优势,巩固并增强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地位。
1我国商业银行移动端支付现状
我国移动支付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2012 年12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此后,我国移动支付标准得到统一和逐步推广,客户群体基础日趋稳固,业务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规模达到13亿,人口普及率达94.6%。我国移动支付主要以手机钱包、扫描二维码、微信支付等方式出现在市场上,不管身处大型商业中心还是巷子里的小铺,随处可见微信支付、支付宝、Apple Pay的身影。商业银行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
2 商业银行现行现行移动支付模式
云闪付是银联于2015 年12 月推出的,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技术的新型移动支付平台。基于云闪付平台, 用户能够利用具有NFC 功能的智能手机进行移动支付。NFC 支付核心是将银行发卡数据下发写入手机中的SE 安全载体中,从而实现以手机替代卡片,交易环节沿用现有POS 等消费模式及现有清算网络和规则,本质还是以银行卡为基础。2016 年8 月支付清算协会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同年12 月,银联正式发布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应用规范,为商业银行发展跨行通用的二维码支付奠定了产品规范基础,主要商业银行陆续启动了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建设并相继发布了相关产品。市场上出现了多家标准的二维码支付产品,银联及商业银行是一个标准,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均是独立的标准,不同标准的二维码在系统接入方面提高了商户的门槛,在前台摆放等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不便。為降低商户接入成本,聚合支付应运而生。为避免传统收单商户流失,维护商户关系,同时满足市场需求,商业银行也开始逐步开展聚合支付业务,为商户提供多二维码支付的收单服务。
3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未来发展模式
商业银行在支付清算业务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通过建立统一支付平台,商业银行可以将众多支付通道进行整合,将支付功能转化成标准的支付产品,通过智慧路由自动选择最优通道,对支付工具进行参数化管理,在架构上实现业务拓展与支付结算分离,由平台统一为各个业务系统提供标准化的支付服务,屏蔽以前受限于外联支付系统的干扰,实现业务流程化、标准化、集约化,降低系统运维成本,全面提高商业银行支付结算能力。
对商业银行而言,统一支付平台可以快速、有效支持新产品的开发、上线,实现支付业务产品创新,同时保证业务的不间断处理。统一支付平台建成后,平台接口统一输入输出规范,接口具有较高的整合度、较强的适配能力及可扩展性,减少行内其他系统与平台对接的开发改造工作,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对客户而言,统一支付平台解决了多支付渠道、多场景的支付体验问题,可以实现客户在任何支付渠道,均能自动智能便捷支付、查询支付进程的无差异体验,从而增加客户粘性。
加强风险防控,才能消除客户对移动支付的顾虑,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移动支付的主要风险有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监管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商业银行着重从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着手来防控风险。
主要通过加强移动支付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平台技术研发来实现。在硬件环境方面,可以加强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智能视频监控等安全类设备的配备,定时进行网络安全性检查。在软件技术方面,加强安全芯片、数据加密、电子认证等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研发力度,加速运用和推广较为成熟的数字签名技术以及指纹、虹膜、人脸识别等生物体征的终端风险控制技术,并通过专门的信息传输渠道对业务信息进行安全加密,确保支付安全。
与国家整个信用环境建设紧密相连。商业银行支付过程中应加强对“黑名单”的监控,加强对第Ⅱ、Ⅲ类账户的管理,通过完善交易规则和交易流程,有效防范金融欺诈行为,维护用户资金安全。
移动支付市场参与主体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商业银行可以倡导建立共赢的移动支付收费模式和分润模式,与各市场主体深入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建移动支付服务生态圈。
2016 年7 月,由12 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联合发起“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联盟”,联盟行电子渠道跨行转账免费、账户间互联互通、账户互认。银行间的合作联盟使得商业银行能合规、便捷地为客户开立电子账户,实现联盟间信息、产品的共享,以账户为基础实现连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有效提升客户体验,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商业银行掌握资金清算通道,运营商拥有客户资源渠道,银联公司主导卡类管理,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银联、电信运营商合作,加快拓展近场支付业务,向客户提供闪付、空中圈存、圈提、空中发卡等服务。
目前,商业银行场景支付仍然缺乏、服务销售渠道偏窄,特别是在一些便民的小额移动支付创新、用户体验上落后于非银行支付机构。随着二维码支付的市场地位日益明确,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一机会,加快二维码支付领域布局。同时加快“云闪付”等非接触式(NFC)支付推广,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云支付”等新型支付服务。
场景支付已经涵盖商场、超市、餐饮、汽配、医疗、社交、交通等领域。移动支付场景的拓展将是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主要领域。商业银行可将支付服务嵌入手机或其他可穿戴的智能设备,使银行服务和日常生活实现无缝对接。未来,移动支付将向城镇、乡村地区渗透,商业银行应当积极铺设场景,以多场景应用带动支付用户拓展,与更多线下便民服务渠道达成合作,实现从线下渠道到线上用户的转换。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需要与时俱进,大力发展并推动移动支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秦成德,王汝林。 移动电子商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周慧峰.3G时代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探讨[J],移动通讯,2009.
[3]中国对外经贸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移动支付发展现状与趋势.[J]金融电子化,2010.
关键词: 银行支付;移动终端
在移动支付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在传统支付领域的优势逐渐受到削弱。因此,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必须依托自有的资源和优势,巩固并增强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地位。
1我国商业银行移动端支付现状
我国移动支付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2012 年12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此后,我国移动支付标准得到统一和逐步推广,客户群体基础日趋稳固,业务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规模达到13亿,人口普及率达94.6%。我国移动支付主要以手机钱包、扫描二维码、微信支付等方式出现在市场上,不管身处大型商业中心还是巷子里的小铺,随处可见微信支付、支付宝、Apple Pay的身影。商业银行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
2 商业银行现行现行移动支付模式
云闪付是银联于2015 年12 月推出的,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技术的新型移动支付平台。基于云闪付平台, 用户能够利用具有NFC 功能的智能手机进行移动支付。NFC 支付核心是将银行发卡数据下发写入手机中的SE 安全载体中,从而实现以手机替代卡片,交易环节沿用现有POS 等消费模式及现有清算网络和规则,本质还是以银行卡为基础。2016 年8 月支付清算协会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同年12 月,银联正式发布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应用规范,为商业银行发展跨行通用的二维码支付奠定了产品规范基础,主要商业银行陆续启动了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建设并相继发布了相关产品。市场上出现了多家标准的二维码支付产品,银联及商业银行是一个标准,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均是独立的标准,不同标准的二维码在系统接入方面提高了商户的门槛,在前台摆放等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不便。為降低商户接入成本,聚合支付应运而生。为避免传统收单商户流失,维护商户关系,同时满足市场需求,商业银行也开始逐步开展聚合支付业务,为商户提供多二维码支付的收单服务。
3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未来发展模式
商业银行在支付清算业务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通过建立统一支付平台,商业银行可以将众多支付通道进行整合,将支付功能转化成标准的支付产品,通过智慧路由自动选择最优通道,对支付工具进行参数化管理,在架构上实现业务拓展与支付结算分离,由平台统一为各个业务系统提供标准化的支付服务,屏蔽以前受限于外联支付系统的干扰,实现业务流程化、标准化、集约化,降低系统运维成本,全面提高商业银行支付结算能力。
对商业银行而言,统一支付平台可以快速、有效支持新产品的开发、上线,实现支付业务产品创新,同时保证业务的不间断处理。统一支付平台建成后,平台接口统一输入输出规范,接口具有较高的整合度、较强的适配能力及可扩展性,减少行内其他系统与平台对接的开发改造工作,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对客户而言,统一支付平台解决了多支付渠道、多场景的支付体验问题,可以实现客户在任何支付渠道,均能自动智能便捷支付、查询支付进程的无差异体验,从而增加客户粘性。
加强风险防控,才能消除客户对移动支付的顾虑,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移动支付的主要风险有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监管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商业银行着重从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着手来防控风险。
主要通过加强移动支付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平台技术研发来实现。在硬件环境方面,可以加强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智能视频监控等安全类设备的配备,定时进行网络安全性检查。在软件技术方面,加强安全芯片、数据加密、电子认证等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研发力度,加速运用和推广较为成熟的数字签名技术以及指纹、虹膜、人脸识别等生物体征的终端风险控制技术,并通过专门的信息传输渠道对业务信息进行安全加密,确保支付安全。
与国家整个信用环境建设紧密相连。商业银行支付过程中应加强对“黑名单”的监控,加强对第Ⅱ、Ⅲ类账户的管理,通过完善交易规则和交易流程,有效防范金融欺诈行为,维护用户资金安全。
移动支付市场参与主体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商业银行可以倡导建立共赢的移动支付收费模式和分润模式,与各市场主体深入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建移动支付服务生态圈。
2016 年7 月,由12 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联合发起“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联盟”,联盟行电子渠道跨行转账免费、账户间互联互通、账户互认。银行间的合作联盟使得商业银行能合规、便捷地为客户开立电子账户,实现联盟间信息、产品的共享,以账户为基础实现连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有效提升客户体验,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商业银行掌握资金清算通道,运营商拥有客户资源渠道,银联公司主导卡类管理,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银联、电信运营商合作,加快拓展近场支付业务,向客户提供闪付、空中圈存、圈提、空中发卡等服务。
目前,商业银行场景支付仍然缺乏、服务销售渠道偏窄,特别是在一些便民的小额移动支付创新、用户体验上落后于非银行支付机构。随着二维码支付的市场地位日益明确,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一机会,加快二维码支付领域布局。同时加快“云闪付”等非接触式(NFC)支付推广,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云支付”等新型支付服务。
场景支付已经涵盖商场、超市、餐饮、汽配、医疗、社交、交通等领域。移动支付场景的拓展将是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主要领域。商业银行可将支付服务嵌入手机或其他可穿戴的智能设备,使银行服务和日常生活实现无缝对接。未来,移动支付将向城镇、乡村地区渗透,商业银行应当积极铺设场景,以多场景应用带动支付用户拓展,与更多线下便民服务渠道达成合作,实现从线下渠道到线上用户的转换。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需要与时俱进,大力发展并推动移动支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秦成德,王汝林。 移动电子商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周慧峰.3G时代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探讨[J],移动通讯,2009.
[3]中国对外经贸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移动支付发展现状与趋势.[J]金融电子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