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的现在与未来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养殖孵化场里,鸡蛋找身边的鹌鹑蛋比大小,这时鸭蛋凑了过来。
  鹌鹑蛋趁机对鸡蛋说:“如果你想比大小,那就和鸭蛋比吧。”
  鸡蛋听了,当即哑口无言。
  为此,鸭蛋很得意,正欲奚落鸡蛋妄自尊大,这时鹅蛋凑了过来。
  鸭蛋见状,不禁自惭形秽。
  為此,鹅蛋很得意,正欲嘲笑鸭蛋、鸡蛋和鹌鹑蛋太小,这时鸵鸟蛋凑了过来。
  鹅蛋视之,顿觉羞愧难当。
  为此,鸵鸟蛋很得意,正欲挖苦鹅蛋、鸭蛋、鸡蛋和鹌鹑蛋太小,不料,这时一直在附近默不作声的鳄鱼蛋开腔了:“请问:你们现在聚在一起比大小有意义吗?依我看,如果各位真的要比大小的话,那就请在出壳以后的将来比吧——到时,我们再看看谁的个头更大、谁更令人敬畏!”
  骄傲和自卑,都是成才的大忌。理性面对现在,才能正确面对未来。
  (编辑
其他文献
1968年,美国跳远怪杰鲍勃比蒙在墨西哥奥运会上以惊世骇俗的8.90米将世界纪录提高了55厘米。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一个21世纪的成绩,但比蒙此后便淡出人们视野。比蒙像昙花一现,之后再也没有打破世界纪录。  而至2010年,俄罗斯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已破了27次世界纪录。与比蒙不同的是,伊辛巴耶娃是1厘米1厘米地打破世界纪录的。  伊辛巴耶娃将曾35次打破世界纪录,至今保持着6.15米世界纪录的布勃
我觉得审查方面反而不是一个问题。就我个人来讲,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无法适应内地观众的审美需要。    尔冬升谈香港电影  《新宿事件》是尔冬升筹备10年的电影,这部费尽心思的作品,找来成龙、吴彦祖、徐静蕾、范冰冰,符合港产合拍片“内地主角要占到三分之一”的相关规定,但最终因为片中的诸多暴力元素,未能通过国家电影局的审查,不能在内地上映。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为不愿“北上”而固守本地的香港导演,尔
捧一把家乡的泥土,嗅一缕扑面的芬芳。我倾听着大地的脉搏,崇敬之情在血液中来回滚动。原来,对那田野的爱啊,我不但可以拥有,而且一直拥有。  夕阳的光将河面妆成淡雅的薄媚,我踏着树影来回于这条乡间小径。正值农忙,田间的喧闹之声不绝于耳,细碎的稻粒于黝黑的土地中迸裂而出,一捆捆整齐的稻穗把田野染成一片金黄。而这一切,似乎都与我无多大关系。我所了解的它们,也不过是剥去粗糙的外壳,在透明的瓷碗里晶莹闪亮;也
像一闲云一野鹤,又像一株离群索居的老树,独坐,随意而散淡,有些慵懒,有些诗意。  独坐,是一个人的静默,也是一个人的忙碌。两个人,可以窃窃私语;三个人,可以大声争论;一群人,则可以推杯换盏地喧嚷。  喜欢独坐江畔的垂钓人,一张折叠凳,一把釣竿,就能将一大把的光阴,许给那条知名或无名的河。天地阔大,云自舒卷,风自吹拂,久久独坐的钓者如此亲近红尘,又如此疏离市声,有期待,有遐思,有惊喜,有失落,粼粼波
偶然翻看小镇的地方志,竟然看到一张补碗的旧照,一位妇人抱着孩子,旁边补碗的匠人正在穿针引线地修碗。不禁好奇,听过补衣服,却没听过补碗。百度查了半天,得知补碗师傅多是江西人,老百姓打坏了碗,会让师傅修补。补碗是旧日的寻常,这寻常带着岁月的痕迹变成了今天的韵味。  那天匆忙中用了六年的炖盅被我摔裂了,想着用了六年了也该扔掉了,拿它出家门走去垃圾桶的那一段路上我却想起了很多事。这个炖盅是我结婚时买的,随
从岁月里走出来,再回到岁月中,我就想起了面箩。  面箩是娘的面箩,娘拿锄头和镰刀的手一从庄稼地里闲下来,面箩又拿在了娘的手上。娘的手老是闲不下来,正如娘的脚板,一辈子都在一条路上往返。从晨露闪着晶莹,到半月挂上梢头,娘都没有止住过往复的脚步。  我家的面箩的大部分时光流水一样走掉了,惯常的日子是在西屋的一面矮墙上挂着,像个不言不语的小娃儿,耐着性子等待娘的召唤。那天,娘锄完一大块儿庄稼地,热辣辣的
那个夏天的夜晚,月光潆潆,院子里仿佛蒙了一层纱。  鸡们在窝里打鼾,兔们在笼中梦呓,我披了皎洁的月光,走出家门。  忽而跌进蝉鸣蛙叫里了,就醉了。一束黄晕的光,在夜色里,和星星打情骂俏。一阵欢笑声起,我顿然醒转过来。黄晕的,是灯光,从教室里发散出来的。  谁在教室?在做什么?我跑了过去,惊异着,喜悦着,激动着。  离教室四五步远的时候,我放慢了脚步,蹑手蹑脚往前走。门虚掩着,我把脸贴门上,闭起一只
那个夏天的夜晚,月光潆潆,院子里仿佛蒙了一层纱。  鸡们在窝里打鼾,兔们在笼中梦呓,我披了皎洁的月光,走出家门。  忽而跌进蝉鸣蛙叫里了,就醉了。一束黄晕的光,在夜色里,和星星打情骂俏。一阵欢笑声起,我顿然醒转过来。黄晕的,是灯光,从教室里发散出来的。  谁在教室?在做什么?我跑了过去,惊异着,喜悦着,激动着。  离教室四五步远的时候,我放慢了脚步,蹑手蹑脚往前走。门虚掩着,我把脸贴门上,闭起一只
浩如烟海的宋词,描写春天的不胜枚举,读着宋词,一不经意就走进了或美丽烂漫、或多感多愁的春天。  张炎眼里的一枝春,分明是雪后梅花展露的笑靥:“融融向暖,笑尘世、万花犹冷。须酿成、一点春腴,暗香在鼎。”曾纡也不忘赶热闹,在繁盛的东苑梅林:“靓妆微步,攀条弄粉,凌波遍寻青陌。”直惹得:“暗香堕靥。更飘近、雾鬟蝉额。”  一向感伤的辛弃疾,透过美人头上的袅袅春幡,明知春已归来,内心的感觉中,却总有:“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