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冰是睡着的水》翻译报告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eda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翻译报告的原文节选自2005年出版的小说《冰是睡着的水》的第八章与第十二章部分内容。作者是著名军事题材小说家刘猛。该翻译报告中选取的章节为军事行动和场景描写,阐述了译前准备,分析了翻译过程中运用的增译、分译等翻译方法及重、难点,并总结了自己在翻译实践中的感悟和收获。
  关键词:《冰是睡着的水》;翻译报告;军事小说;分译法
  一、引言
  该翻译报告所选的原文《冰是睡着的水》一书是2005年的畅销书,全文用三十一万六千字诠释了一句话,一种精神,像大众展示了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安全部(MSS)血火交融,惊心动魄,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本翻译报告的目的是通过运用所学翻译技巧,再现小说的美感和价值,供英语读者欣赏到我国军事小说的价值,并对我国军事工作实力得到一定的了解。
  二、翻译材料分析
  本翻译报告节选的小说《冰是睡着的水》获得了中国官方情报组织MSS的官方承认。小说节选部分为白描写法,用简练的语言渲染了萧瑟,静谧,却危机四伏的环境氛围,人物内心描写洗练深刻。翻译时需要运用同样的简明英语去翻译,译文需要简明扼要,但字字玑珠,掷地有声,才能表现出军事小说的特点。人物内心描写细腻丰富,翻译时同样需要选择
  三、翻译过程
  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笔者大量阅读了关于情报小说分析的书籍、资料,还找到了另一本谍战情报小說《解密》的中英文双语版,作为平行文本参考。此外,部分术语主要查阅了两个网站,一个是国家安全部网(MSS),另一个是美国国家安全部(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NSA)。部分近义词语和短语的选择,除了靠笔者翻译经验来判断、区别外,还选择了如 COCA语料库,the Free Dictionary电子词典和Bing 搜索引擎。
  四、翻译难点和翻译方法
  翻译过程中主要的难点在于:原小说中涉及特工代号的翻译该直译还是意译;环境描写是否该适当省译,将重点放在紧锣密鼓的特工活动上;人物内心独白该是否该增译,加入说明和解释来丰富人物形象;翻译时词语的选择。下面以具体的例子来阐述笔者如何处理翻译中遇到的难点。
  原文:在那个风声萧索的黑夜,安全机关的天罗地网开始逐渐收拢。
  译文:At the bleak and chilly night, the intelligence situa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tensed. The 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 (MSS) gradually takes actions as they thoroughly and meticulously deployed.
  原文中“风声萧索”,“天罗地网”都是汉语中的四字词语,虽短短四字却含义丰富,“风声”并不指风的声音而是指代“情报消息”,故译为“intelligence”,所以翻译时笔者首先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采用增译的方法,使译文能完善的还原原文的信息量,故笔者采用拆分法翻译为“At the bleak and chilly night, the intelligence situa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tensed.” 文中的“安全机关”,在前面的章节中提到过,指的是国家安全部,经查阅所谓的国安局只是民间的一种误传,中共只设有国家安全部,英文全称是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简称MSS,成立于1983年。成语“天罗地网”形容四面八方都被包围,让敌人无处可逃,即翻译时选择“thoroughly and meticulously”来表示战略部署的全面和细致。
  五、结语
  这次翻译过程中笔者运用了分译法,增译法等翻译方法,翻译了《冰是睡着的水》这部情报小说。经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译者要在平时的翻译过程中不断积累翻译经验,提高翻译水平,以严谨的翻译态度保证译文的质量。大量阅读平行文本,才能在翻译实践中解决遇到的难题。充分的译前准备可以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认真的校对也能避免译文的生硬和中式化。
  参考文献:
  [1]王雪,《刘猛特种兵题材小说研究》,[C],中国海洋大学,2014-05-24.
  [2]罗佳庆,《当下中国军事谍战小说兴盛研究》,[J],当代文坛,2013-04-01.
  [3]朱思衡,《小说“战友同志”翻译实践报告》,[C],中南大学,2012-11-01.
  [4]郑敏宇,《小说翻译研究的叙事学视角》,[J],外语教学,2001-09-30.
  作者简介:曹妹(1992-4-26),女,甘肃,MTI(笔译),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实践,英、汉译本对比,翻译理论。
其他文献
现在的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接班人,是本世纪赋予我们教师最迫切、最艰巨的任务。如何成功地做好教师工作呢?就此,我浅谈一些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爱心多多,硕果累累  爱心是关怀与理解的体现,是真情和善意的流露。爱心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爱心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给予他们学习的力量。特别是在差生身上给予爱心,效果十分明显,因为差生可提升的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内教育界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教育者及教育方法研究的学者,掀起了一股创新教学方法的浪潮。本文根据多年的中职语文教育实践,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课堂作了探究。本文从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与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两个方面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职语文
期刊
摘 要:藏族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藏族风俗文化在我国各民族文化中独具特色。藏族的文化习俗无不显示着藏族人民的勤劳勇敢、热情憨厚、豪放乐天、吃苦耐劳的精神面貌。藏族全民信奉佛教,在藏文化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藏民对佛教的虔信。藏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内蕴,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成果,值得深入研究和解读。  关键词:藏族:社会概况;历史变迁  一、藏族族源及地域分布  对于藏族的起源,藏区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人口的大量南迁,宋朝十分重视对西南地区的经营和管理。宋代是广西历史上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但是由于区内的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其他地方。同时,区内不同地方的发展情况也各异。宋王朝对广西境内不同地区的治理策略也经历了不断调整变化。在桂西北地区,宋王朝主要采用“以夷治夷”的治理方法,通过设置羁縻州、县、峒来管理地方,同时设置寨为据点来加强对羁縻州的管理,任用
期刊
玉树是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遗产丰富的民族地区之一。其中玉树的民俗多种多样,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在此,简单介绍几个关于节庆的民俗风情。  一、藏历年  藏历年是藏族最隆重的节日,其形式与整个藏区大同小异,但有其白己的地域特色,当进入农历12月中旬,家家户户就开始做新年的储备,缝制新农,酿造青稞美酒,准备供佛祖或敬神灵的酥油灯和“切玛”等供品。  当新年的前儿大,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理发,女性
期刊
摘 要:文学翻译具有复杂性,因为文学作品在理解和阐释时各有不同。增译是阐释方法的一种,合理的增译能够为目的语读者在理解时扫除障碍,应该得到充分肯定和倡扬,但是过度增译会适得其反,应该避免。本文将从正反两反面研究《干校六记·下放记别》章楚英译本的增译效果。  关键词:《干校六记·下放记别》;英译;增译;效果  《干校六记》杨绛先生的纪实散文集,记录了“文化大革命”那段黑暗时期,知识分子在干校的衣食住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学生要想实现发展,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数学、物理等理科不同,初中语文的开放性非常强,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初中语文这门学科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与数学、物理等理科不同,初中语文的开放性非常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初中
期刊
摘 要:梁河傣族的葫芦丝音乐,不论是外形还是音色、音域都展现了傣族“柔美”的文化特点。本文主要介绍梁河傣族传统葫芦丝音乐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并对其形制、演奏技法以及与梁河地方文化的关系进行阐释。  关键词:梁河;傣族;传统;葫芦丝音乐  一、梁河傣族传统葫芦丝概述  1.历史文化渊源。葫芦属藤本植物,在我国西南民族文化中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彝族民间长诗《梅葛》中说:汉、傣、彝、傈僳都是来自
期刊
摘 要:在当代中国,油画俨然成为一个大画种。而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舶来品真正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并开始民族化历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其中不仅是工具上或绘画方式的不同,更為主要的是显现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从碰撞而后开始逐渐融合的过程。本文旨在以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当代油画的面貌为切入点对油画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民族性作具体剖析与阐述。  关键词:当代中国;民族化;民族性  一、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
期刊
日照农民画新兴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短,涉及到的绘画题材内容多为田园生活中的人物和情景。内容多为描绘的是收获的景象,节日的欢乐气氛和田园生活的幸福。注重现实,不刻意雕刻,呈现简单,健康,阳光、快乐的艺术品质和精神风格。创作题材内容涵盖范围广泛,更重要的是包含文化本质,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意识。  日照农民画造型,早期作品大部分都是采用年画的勾线,着色,渲染等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