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单亲家庭子女”是指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之中的子女。“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越好”。然而在今天,由于人们对于传统的家庭观念、道德伦理、婚姻观念以及家庭教育的观念日益发生变化,单亲家庭子女造就的单亲家庭学生不断增多,这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家庭功能不健全,父爱或母爱的缺乏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作为教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着手疏导他们呢?
一、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不愿与同学交往,不能正确地把自己置身于班级群体中,常常处于孤独状态。老师应该把关爱多给单亲家庭子女,热情关心他们,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对单亲家庭子女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无私的爱,老师怎样关爱单亲家庭子女呢?首先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这些孩子,“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只有理解了单亲家庭子女的苦楚,才会产生宽容心,才会去关爱他们。现在在校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一出生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一旦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的关注产生偏离,他们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失衡就产生了,各种异常行为的出现也就难免了。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教师切忌工作方法粗暴,必须用理智去冷却心火,用理智的理解走进事实,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全面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子女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子女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前任老师的介绍或进行家庭访问。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却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子女,掌握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正确对待家庭变化,消除逆反报复心理。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苦衷做儿女的有时无法理解,要学会包容,学会体谅父母。教师要设法多方疏导,譬如与孩子谈心时说:“当前社会不同家庭结构是客观存在的,父母离婚、再婚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做儿女的不应该太让父母难堪。父母永远是你的父母,要记住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还要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子女都应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长大了还应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孩子如果学会了正确对待家庭,那么他看社会的眼光就会柔和一些,逆反报复心理也会逐渐消除。此外,教师还应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中而歧视他们、放弃他们。
二、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单亲家庭子女在内心深处常会有种被遗弃感,他们出现敏感、多疑的心理也在情理之中。要疏导这种心理障碍,教师在培养他们自尊心时,为单亲家庭子女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大家庭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就要充分发挥班队活动对学生的引导功能,让单亲家庭子女在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甚至让他们担任主要角色,在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中、学习竞赛活动中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同时,引导班上健全家庭学生意识到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他们是愿意和老师一起,创建一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的。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潜移默化的功能是巨大的,单亲家庭子女感到自己被尊重,学习的能动性有了,成绩自然提高了。其次,教师应帮助单亲家庭子女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常常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心事重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发动全班同学与这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交朋友,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把集体温暖、同学之情、师生之谊巧妙融合在一起。
三、认真做家庭工作
对于单亲孩子的家庭要勤家访,多联系。许多单亲家庭子女之所以会变成后进学生,一般都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够负责任或教育不得法有关,为有效地教育和帮助单亲家庭子女健康快乐成长,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多向家长讲讲孩子的进步和长处,对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时注意方式和策略,这有利于孩子认识提高和改正错误。用教育者的平等身份同家长沟通和商讨教育孩子。让家长明确为父或为母的责任,多为孩子着想,减少单亲带来的负面影响,配合学校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要使家长认识到对子女放任不管是错误,是罪过,不配为人之父母。启发家长的良知,为子女作表率。对那些对子女不负责任,在学习生活上不照管子女的家长,要通过学校发动当地的政府机关去做教育工作,使他们承担起对子女抚养教育的义务。
一、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不愿与同学交往,不能正确地把自己置身于班级群体中,常常处于孤独状态。老师应该把关爱多给单亲家庭子女,热情关心他们,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对单亲家庭子女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无私的爱,老师怎样关爱单亲家庭子女呢?首先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这些孩子,“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只有理解了单亲家庭子女的苦楚,才会产生宽容心,才会去关爱他们。现在在校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一出生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一旦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的关注产生偏离,他们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失衡就产生了,各种异常行为的出现也就难免了。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教师切忌工作方法粗暴,必须用理智去冷却心火,用理智的理解走进事实,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全面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子女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子女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前任老师的介绍或进行家庭访问。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却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子女,掌握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正确对待家庭变化,消除逆反报复心理。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苦衷做儿女的有时无法理解,要学会包容,学会体谅父母。教师要设法多方疏导,譬如与孩子谈心时说:“当前社会不同家庭结构是客观存在的,父母离婚、再婚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做儿女的不应该太让父母难堪。父母永远是你的父母,要记住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还要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子女都应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长大了还应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孩子如果学会了正确对待家庭,那么他看社会的眼光就会柔和一些,逆反报复心理也会逐渐消除。此外,教师还应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中而歧视他们、放弃他们。
二、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单亲家庭子女在内心深处常会有种被遗弃感,他们出现敏感、多疑的心理也在情理之中。要疏导这种心理障碍,教师在培养他们自尊心时,为单亲家庭子女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大家庭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就要充分发挥班队活动对学生的引导功能,让单亲家庭子女在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甚至让他们担任主要角色,在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中、学习竞赛活动中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同时,引导班上健全家庭学生意识到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他们是愿意和老师一起,创建一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的。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潜移默化的功能是巨大的,单亲家庭子女感到自己被尊重,学习的能动性有了,成绩自然提高了。其次,教师应帮助单亲家庭子女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常常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心事重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发动全班同学与这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交朋友,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把集体温暖、同学之情、师生之谊巧妙融合在一起。
三、认真做家庭工作
对于单亲孩子的家庭要勤家访,多联系。许多单亲家庭子女之所以会变成后进学生,一般都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够负责任或教育不得法有关,为有效地教育和帮助单亲家庭子女健康快乐成长,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多向家长讲讲孩子的进步和长处,对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时注意方式和策略,这有利于孩子认识提高和改正错误。用教育者的平等身份同家长沟通和商讨教育孩子。让家长明确为父或为母的责任,多为孩子着想,减少单亲带来的负面影响,配合学校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要使家长认识到对子女放任不管是错误,是罪过,不配为人之父母。启发家长的良知,为子女作表率。对那些对子女不负责任,在学习生活上不照管子女的家长,要通过学校发动当地的政府机关去做教育工作,使他们承担起对子女抚养教育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