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亏”是孩子宽容意识的萌芽
对于父母来说。最难过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或听到自己的孩子受到别人欺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做父母的能够做些什么,对孩子说些什么?在宝宝的思想意识里,无所谓吃亏、占便宜,宝宝自有他对此类事情的理解和判断。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小打小闹时常有,打人的宝宝还不太能分辨是非。多数不是故意的:而被打的宝宝,通常也不记仇,过不多久就忘了。
在与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你吃亏、他占便宜的情况发生。这种吃亏有时是物质上的,有时是身体上的,有时是精神上的。这是人生需要面对的一道“难题”。宝宝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选择,会影响到他一生处理这类问题的行为模式,孩子处于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宝宝以后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担起社会的责任,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至关重要。
吃点“小亏”对宝宝的社会性发展有价值。何为“大亏”、“小亏”?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同。比如宝宝被小朋友打了,有的妈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有些妈妈则会愤愤不平,找上门去兴师问罪。其实,只要不危及宝宝的人身安全、不涉及人格尊严,这种源于外界的行为或语言致使宝宝遭受的一点挫折,都可以归之为“小亏”。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吃点“小亏”,有助于培养宝宝宽容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宝宝社会化的进程。
宝宝缺乏宽容的原因
以暴制暴让宝宝无法建立宽容之心
在孩子被欺负时,不少家长会气愤地说:“下次如果再被打,你就狠狠给打过去,不要怕,打出什么问题,爸爸妈妈负责。”孩子记住了这些话,怀着一颗报复的心,从起初的还手,变成有人稍惹他一下,他便马上反击。而且打人时还不留情,出手很重。虽然他可能少被人欺负了,可性格却变得越来越暴躁,心也越来越冷漠。在他的世界里,更多感受到的是争斗和暴力,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和谐。可孩子一旦变得敏感而易怒、总是防着人、常有不善之念,那他生活的世界,不是就成了一个黑暗与邪恶的场所?
孩子被同伴“欺负”时,有些家长甚至亲自出面,当场“教训”对方。孩子好模仿,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无疑给孩子树立了不良的榜样,带来了负面影响,让孩子学会用类似的方式处理同伴间的冲突。若是长期处在这样的熏陶中,孩子就更加不会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不会宽容别人。
错误归因让宝宝不知宽容为何物
孩子是家中的宝贝。有的家长看到小孩子被树根绊倒了,会说“把这个树根挖掉,打死树根,扔了树根”之类的话。甚至在家中不小心被椅子碰到跌倒了,长辈会边哄边拍打椅子说:“椅子真坏,让宝宝摔倒了,奶奶替宝宝打椅子。”
家长没有教孩子跌倒后自己爬起来:也未让孩子感受跌倒并不值得恐惧,应该自然、勇敢面对:也不让孩子懂得如何走,如何不碰到椅子,如何避免受伤。反而在跌倒时责怪椅子,把责任向外推。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就喜欢推卸责任、找借口,遇到问题喜欢责怪别人,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自然也就无法改正、进步。
爱挑毛病让宽容渐行渐远
宽容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文化影响。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行为加剧了孩子对同伴的“计较”。家长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影响人物,其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之间或父母与邻里之间,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都能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渐产生自私的心理。例如,有的家长对吃比较讲究,每次去吃饭,基本上会一直在挑毛病:菜如何不好、哪个菜本应该怎么怎么做、服务如何差劲,如果实在没什么可挑的,那就说价钱的问题……
习惯于挑剔,那是因为总是盯着事情不好的一面。这种类似于受害者和悲观者的心理模式对孩子来说尤其有害,因为孩子如果建立了这样的心理模式,他以后的人生观、世界观很有可能是比较消极、灰色的。
让宝宝学会宽容
在模仿中学会宽容
孩子的模仿力很强,在日常活动中,能够精细观察家长的行为表现。如果家长能够在平时表现出尽量多的宽容。那么孩子看在眼里,也会在行为上模仿,这样孩子便能习得这种社会性行为。如对待邻里之间的利益,家长谦让一点,不那么斤斤计较,小孩看在眼里,就会慢慢学会宽容:父母遇到矛盾或冲突时尽量宽宏大量,能饶人处且饶人,孩子耳濡目染也容易原谅别人。
在游戏中学会宽容
培养孩子的宽容行为,游戏是最好的办法。游戏中儿童要进行交往,谁都不肯谦让游戏就不能继续玩:大家一起游戏,玩具、物品要分享。由此可见,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宽容。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愿进行游戏,以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完成游戏。比如“大家一起玩”的游戏:在游戏中提供一辆玩具车和若干大小不一的饼干,向孩子们提出,当有“客人”来做客时,“妈妈…‘爸爸”和“宝宝”应当怎样分配这些玩具和饼干?在游戏过程中,孩子自然会把玩具车交给客人玩。
在换位中学会宽容
平时可以跟孩子多做角色转换练习。对生活中、电视上出现的情景,不妨让孩子想一想:“如果我受到这样的对待,会怎么想呢?”“如果我是他,会怎么做呢?”必要时,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不原谅别人的害处:因为总是与人斤斤计较,毫不容人,小朋友们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你做朋友。对待小朋友的无心之失,要告诉宝宝,宽容能获得玩伴的喜欢和友谊,在处理小矛盾的过程中,宝宝继续进行换位思考,就会越来越习惯于宽容待人。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宽容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智慧。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宽容他人、体谅他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则会使之终身受益。
对于父母来说。最难过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或听到自己的孩子受到别人欺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做父母的能够做些什么,对孩子说些什么?在宝宝的思想意识里,无所谓吃亏、占便宜,宝宝自有他对此类事情的理解和判断。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小打小闹时常有,打人的宝宝还不太能分辨是非。多数不是故意的:而被打的宝宝,通常也不记仇,过不多久就忘了。
在与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你吃亏、他占便宜的情况发生。这种吃亏有时是物质上的,有时是身体上的,有时是精神上的。这是人生需要面对的一道“难题”。宝宝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选择,会影响到他一生处理这类问题的行为模式,孩子处于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宝宝以后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担起社会的责任,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至关重要。
吃点“小亏”对宝宝的社会性发展有价值。何为“大亏”、“小亏”?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同。比如宝宝被小朋友打了,有的妈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有些妈妈则会愤愤不平,找上门去兴师问罪。其实,只要不危及宝宝的人身安全、不涉及人格尊严,这种源于外界的行为或语言致使宝宝遭受的一点挫折,都可以归之为“小亏”。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吃点“小亏”,有助于培养宝宝宽容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宝宝社会化的进程。
宝宝缺乏宽容的原因
以暴制暴让宝宝无法建立宽容之心
在孩子被欺负时,不少家长会气愤地说:“下次如果再被打,你就狠狠给打过去,不要怕,打出什么问题,爸爸妈妈负责。”孩子记住了这些话,怀着一颗报复的心,从起初的还手,变成有人稍惹他一下,他便马上反击。而且打人时还不留情,出手很重。虽然他可能少被人欺负了,可性格却变得越来越暴躁,心也越来越冷漠。在他的世界里,更多感受到的是争斗和暴力,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和谐。可孩子一旦变得敏感而易怒、总是防着人、常有不善之念,那他生活的世界,不是就成了一个黑暗与邪恶的场所?
孩子被同伴“欺负”时,有些家长甚至亲自出面,当场“教训”对方。孩子好模仿,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无疑给孩子树立了不良的榜样,带来了负面影响,让孩子学会用类似的方式处理同伴间的冲突。若是长期处在这样的熏陶中,孩子就更加不会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不会宽容别人。
错误归因让宝宝不知宽容为何物
孩子是家中的宝贝。有的家长看到小孩子被树根绊倒了,会说“把这个树根挖掉,打死树根,扔了树根”之类的话。甚至在家中不小心被椅子碰到跌倒了,长辈会边哄边拍打椅子说:“椅子真坏,让宝宝摔倒了,奶奶替宝宝打椅子。”
家长没有教孩子跌倒后自己爬起来:也未让孩子感受跌倒并不值得恐惧,应该自然、勇敢面对:也不让孩子懂得如何走,如何不碰到椅子,如何避免受伤。反而在跌倒时责怪椅子,把责任向外推。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就喜欢推卸责任、找借口,遇到问题喜欢责怪别人,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自然也就无法改正、进步。
爱挑毛病让宽容渐行渐远
宽容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文化影响。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行为加剧了孩子对同伴的“计较”。家长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影响人物,其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之间或父母与邻里之间,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都能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渐产生自私的心理。例如,有的家长对吃比较讲究,每次去吃饭,基本上会一直在挑毛病:菜如何不好、哪个菜本应该怎么怎么做、服务如何差劲,如果实在没什么可挑的,那就说价钱的问题……
习惯于挑剔,那是因为总是盯着事情不好的一面。这种类似于受害者和悲观者的心理模式对孩子来说尤其有害,因为孩子如果建立了这样的心理模式,他以后的人生观、世界观很有可能是比较消极、灰色的。
让宝宝学会宽容
在模仿中学会宽容
孩子的模仿力很强,在日常活动中,能够精细观察家长的行为表现。如果家长能够在平时表现出尽量多的宽容。那么孩子看在眼里,也会在行为上模仿,这样孩子便能习得这种社会性行为。如对待邻里之间的利益,家长谦让一点,不那么斤斤计较,小孩看在眼里,就会慢慢学会宽容:父母遇到矛盾或冲突时尽量宽宏大量,能饶人处且饶人,孩子耳濡目染也容易原谅别人。
在游戏中学会宽容
培养孩子的宽容行为,游戏是最好的办法。游戏中儿童要进行交往,谁都不肯谦让游戏就不能继续玩:大家一起游戏,玩具、物品要分享。由此可见,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宽容。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愿进行游戏,以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完成游戏。比如“大家一起玩”的游戏:在游戏中提供一辆玩具车和若干大小不一的饼干,向孩子们提出,当有“客人”来做客时,“妈妈…‘爸爸”和“宝宝”应当怎样分配这些玩具和饼干?在游戏过程中,孩子自然会把玩具车交给客人玩。
在换位中学会宽容
平时可以跟孩子多做角色转换练习。对生活中、电视上出现的情景,不妨让孩子想一想:“如果我受到这样的对待,会怎么想呢?”“如果我是他,会怎么做呢?”必要时,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不原谅别人的害处:因为总是与人斤斤计较,毫不容人,小朋友们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你做朋友。对待小朋友的无心之失,要告诉宝宝,宽容能获得玩伴的喜欢和友谊,在处理小矛盾的过程中,宝宝继续进行换位思考,就会越来越习惯于宽容待人。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宽容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智慧。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宽容他人、体谅他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则会使之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