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税递延型养老险政策空喊10年;上海拟试点亦7年未果
专家:难在协调部门多和吸引力不足
6月13日,在2016陆家嘴论坛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要顺应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的期待,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下称“个税递延型养老险”)落地,推动传统养老模式向医养转变。
这已不是项俊波第一次表示要推动个税递延型养老险落地。一直以来,个税递延型养老险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从酝酿到屡次传出“试点”已有10年的时间,这其中取得了哪些成果呢?为什么这么难呢?
酝酿10年仍无一款产品
上海保监局:政策悬置
就在项俊波此次提及个税递延型养老险之前,上海保险业内人士纷纷认为它落地的几率越来越渺茫。原因是,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及它,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
其实,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险从研究到现在已经有10年时间,上海2006年就开始研究方案。
2009年,国务院文件明确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在上海试点个税递延型养老险。之后,上海保监局还牵头组织8家保险公司(国寿、平安养老、太平洋、太平、新华、泰康、英大泰和、长江养老)成立了试点工作专项小组,并向财政部上报了试点方案。
2013年1月27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披露称,上海将在2013年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险等创新试点。
特别是,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适时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险试点,曾让保险业界兴奋不已。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查阅,此后每年几乎都有爆出“个税递延型养老险试点将落地”的消息,但一直是“只闻其声,未见其形”。
记者向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等几家保险公司多方采访,上海各家保险公司至今仍无一款个税递延型养老险的相关产品落地。
上海保监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个保险产品必须有制度才能做,目前政策还处于悬置状态。
随后,记者多次致电保监会新闻处采访求解,但截至记者截稿,电话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月入万元一年可节税千元
可改善“单腿跳”养老困境
根据上海市上报财政部的试点方案,个税递延型养老险模式采取“税基递延”型,在缴费及收益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再根据当期税率表缴税,缴费限额为每月1000元,其中700元用于个人养老保险免税,300元用于企业年金免税。
据业内人士测算:以上海户籍工作人群为例,如月收入1万元,扣除四金1900元以及个税起征点3500元后,应纳税额为4600元,缴税标准应参照20%的税率计算,再减去速算扣除数555元,需要缴税365元。如果可以税前列支700元作为保费,月收入1万元的应纳税额为3900元,按照10%的税率计算,再减去速算扣除数105元,应缴税285元。也就是说,如果购买了个税递延型养老险,每月可以节税80元,一年则可以节税近千元。以此类推,如果每月购买700元的个税递延型养老险,收入越高,其避税的金额就越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家鼓励税延养老初衷应该是国家养老金不足,引导个人补充商业保险,用保险来分担政府的医疗和养老压力。”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王时芬教授表示:“通过延迟纳税的激励政策,可以鼓励社会公众积累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养老金,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保障体系的建设,而且可以大大减轻财政负担。同时有利于丰富养老保障层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
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三大支柱、三大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即整个养老保险体系分为4:4:2结构,40%是国家出,40%靠企业年金等,20%靠个人商业保险。
王时芬教授认为,现在我国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实施已经很好,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也进展顺利,但基数不大,第三支柱本质是个人购买养老保险仍有现实困难,员工积极性不高,目前基本为零。
有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养老金的缺口之大,结构失衡之严重,“单腿跳”已经无力支撑现有的养老体系。
协调多个部门十分困难
对企业个人吸引力不足
既然可以帮助个人省钱,又可以帮助国家分担养老压力,为什么这个政策喊了10年迟迟难以落地呢?
上海保监局相关人士表示,个税递延型养老险牵涉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社部、保监会等多个部委甚至地方政府,要协调多个部门十分困难。“如果只是保险业一家在推进,我们早做出了。我们也希望早点出来,不仅对保险业有利,对老百姓也是有利的。”
国家税务总局就曾明确表示,我国不具备搞个税递延型养老险的条件,原因是,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是分项税制,且对退休工资或退休金予以免税,不具备将企业年金递延至个人退休领取环节征税的基本条件。
同时,对于企业和个人,个税递延型养老险吸引力都不大。
如之前推算,收入越高,可避税越多。月工资1万购买了个税递延型养老险,每月可以节税近百元,一年则可以节税千元以上。对于收入不过万的,以6000元以为例,节税额度不过20多元。
记者采访了上海数十名白领,他们均表示面对当前的生活压力,很难为了几十元的节税额而放弃千元的当期收入的支配权。
记者也采访了数十名中小公司负责人,他们也表示企业工作已经很多,这无形中为企业财务人员增加了工作压力,还不如直接发1000元福利给员工。
王时芬教授认为:“购买个税递延型养老险的限额设定在个人700元每月。而这一金额能够给购买者节约的税额非常有限。换句话说,从一个人的月收入里扣掉700元再征个人收入所得税,与没扣除700元就征所得税,差别不是很大。那么税延的激励效果就不明显。”
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个税递延型养老险,国家一直很慎重。
专家:难在协调部门多和吸引力不足
6月13日,在2016陆家嘴论坛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要顺应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的期待,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下称“个税递延型养老险”)落地,推动传统养老模式向医养转变。
这已不是项俊波第一次表示要推动个税递延型养老险落地。一直以来,个税递延型养老险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从酝酿到屡次传出“试点”已有10年的时间,这其中取得了哪些成果呢?为什么这么难呢?
酝酿10年仍无一款产品
上海保监局:政策悬置
就在项俊波此次提及个税递延型养老险之前,上海保险业内人士纷纷认为它落地的几率越来越渺茫。原因是,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及它,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
其实,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险从研究到现在已经有10年时间,上海2006年就开始研究方案。
2009年,国务院文件明确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在上海试点个税递延型养老险。之后,上海保监局还牵头组织8家保险公司(国寿、平安养老、太平洋、太平、新华、泰康、英大泰和、长江养老)成立了试点工作专项小组,并向财政部上报了试点方案。
2013年1月27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披露称,上海将在2013年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险等创新试点。
特别是,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适时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险试点,曾让保险业界兴奋不已。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查阅,此后每年几乎都有爆出“个税递延型养老险试点将落地”的消息,但一直是“只闻其声,未见其形”。
记者向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等几家保险公司多方采访,上海各家保险公司至今仍无一款个税递延型养老险的相关产品落地。
上海保监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个保险产品必须有制度才能做,目前政策还处于悬置状态。
随后,记者多次致电保监会新闻处采访求解,但截至记者截稿,电话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月入万元一年可节税千元
可改善“单腿跳”养老困境
根据上海市上报财政部的试点方案,个税递延型养老险模式采取“税基递延”型,在缴费及收益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再根据当期税率表缴税,缴费限额为每月1000元,其中700元用于个人养老保险免税,300元用于企业年金免税。
据业内人士测算:以上海户籍工作人群为例,如月收入1万元,扣除四金1900元以及个税起征点3500元后,应纳税额为4600元,缴税标准应参照20%的税率计算,再减去速算扣除数555元,需要缴税365元。如果可以税前列支700元作为保费,月收入1万元的应纳税额为3900元,按照10%的税率计算,再减去速算扣除数105元,应缴税285元。也就是说,如果购买了个税递延型养老险,每月可以节税80元,一年则可以节税近千元。以此类推,如果每月购买700元的个税递延型养老险,收入越高,其避税的金额就越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家鼓励税延养老初衷应该是国家养老金不足,引导个人补充商业保险,用保险来分担政府的医疗和养老压力。”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王时芬教授表示:“通过延迟纳税的激励政策,可以鼓励社会公众积累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养老金,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保障体系的建设,而且可以大大减轻财政负担。同时有利于丰富养老保障层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
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三大支柱、三大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即整个养老保险体系分为4:4:2结构,40%是国家出,40%靠企业年金等,20%靠个人商业保险。
王时芬教授认为,现在我国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实施已经很好,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也进展顺利,但基数不大,第三支柱本质是个人购买养老保险仍有现实困难,员工积极性不高,目前基本为零。
有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养老金的缺口之大,结构失衡之严重,“单腿跳”已经无力支撑现有的养老体系。
协调多个部门十分困难
对企业个人吸引力不足
既然可以帮助个人省钱,又可以帮助国家分担养老压力,为什么这个政策喊了10年迟迟难以落地呢?
上海保监局相关人士表示,个税递延型养老险牵涉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社部、保监会等多个部委甚至地方政府,要协调多个部门十分困难。“如果只是保险业一家在推进,我们早做出了。我们也希望早点出来,不仅对保险业有利,对老百姓也是有利的。”
国家税务总局就曾明确表示,我国不具备搞个税递延型养老险的条件,原因是,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是分项税制,且对退休工资或退休金予以免税,不具备将企业年金递延至个人退休领取环节征税的基本条件。
同时,对于企业和个人,个税递延型养老险吸引力都不大。
如之前推算,收入越高,可避税越多。月工资1万购买了个税递延型养老险,每月可以节税近百元,一年则可以节税千元以上。对于收入不过万的,以6000元以为例,节税额度不过20多元。
记者采访了上海数十名白领,他们均表示面对当前的生活压力,很难为了几十元的节税额而放弃千元的当期收入的支配权。
记者也采访了数十名中小公司负责人,他们也表示企业工作已经很多,这无形中为企业财务人员增加了工作压力,还不如直接发1000元福利给员工。
王时芬教授认为:“购买个税递延型养老险的限额设定在个人700元每月。而这一金额能够给购买者节约的税额非常有限。换句话说,从一个人的月收入里扣掉700元再征个人收入所得税,与没扣除700元就征所得税,差别不是很大。那么税延的激励效果就不明显。”
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个税递延型养老险,国家一直很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