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是PC配件市场蓬勃发展的一年——事实上,每年春节前后,我们回首过去一年的DIY市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而在今年,这样的感觉相对来说要更强烈一些。去年的升级专题中,我们曾为四核处理器的高高在上而遗憾,Pentium4631单核处理器还荣登了单核处理器推荐榜。而今年,理论上已经服役40多年的单核处理器产品则唱起了离歌——尽管AMD在低端市场依然铺有为数众多的单核货源,但相同价位的英特尔Celeron处理器已经推出了双核版本,单核概念已经在消费者心中逐渐淡化。曾经高处不胜寒的四核处理器,如今也以平民化的价位深入到了主流市场。更加令人欣喜的是,新一代英特尔45纳米双核处理器的“加量不加价”和AMD首款四核产品的横空出世,为红火的DIY市场增添了两道靓丽的风景线,也为用户今春的配件采购提供了更多选择。
让用户开始考虑PC升级需求的原因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那就是“性能”。只有当用户对PC当前的表现不尽满意时,升级采购的计划才会浮出水面。而用户对PC现有配置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升级目标性能期望值的高低差异,又决定了两种不同的升级选择:其一是以当前配置为基础,适当调整个别配件的配置水平,其二是全盘否定当前配置,直接更换整套PC。
就地升级,物尽其用
用户升级采购PC配件的频率始终跟不上硬件厂商更新技术、换代产品的步伐。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几乎没有人愿意花天价请回时下最热门的、技术最先进的产品,然后在几个月内目睹产品大幅度贬值。硬件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是厂商技术实力的比拼,而用户升级PC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对应用需求的理解和产品的市场动向。简单地说,当用户明确了自己需要用PC来干什么,便可以根据现有的配置状况,对各个PC配件酌情进行更替——理论上说,无论你的PC是不久前刚刚购买,还是已经服役了好几年,都能够通过有目的的更换配件而焕发新生,且能为PC注入新鲜血液的,并不只有刚上市的新产品才能做到。当然,在预算允许的前提下,我们还是推荐用户尽量购买技术规格较为先进的产品,这样不但可以让PC在某方面的性能实现大幅度提升,同时也能获得更长的生命周期。
作为PC架构的基础组件,同时也是拆装最麻烦的部分,主板往往是“最后”才需要更换的。如果主板上的各个接口规格并没有落伍,几项主要技术指标也还没有达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那么暂时还没有更换主板的必要,将资金投入到其他配件的升级采购上能获得更高的边际收益率。如果你面对的是物理接口方面的瓶颈,例如各种扩展接口的数量不够用(如PCI插槽,SATA接口等),或是缺少某种扩展接口(如1394接口,光纤/同轴接口等),那么更换主板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可以顺道将主板芯片组的技术规格提高一个台阶。
无论你将要升级何种配件,明确主板接口的规格是非常重要的。我的一位朋友兴冲冲的买了4条DDR2内存想要为PC扩充内存容量,但拆开机箱仔细一看才发现主板提供的4条DIMM插槽中有两条是DDR2,另外两条却是DDR。这种故事在我身边不断的重演,作为一名硬件编辑我深感自责。考虑到目前Socket 478接口(英特尔平台)、Socket 939接口(AMD平台)、AGP显卡和DDR内存已经退市,因此我们建议那些尚使用着以上各种设备的用户放弃配件升级的计划,重新购买一台全新的PC,也省去了考虑接口规范的麻烦。
忘记过去,全盘更替
正如上文提到的,如果PC目前的性能水平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且配置状况不便于升级,在预算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购置一台全新的PC。目前的硬件水平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对于新购买的PC,即便硬件配置较低,也可以拥有不错的性能表现——当然,用过去的性能标准来衡量现在的硬件设备并不合适,同样,现在购买PC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性能需求,更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无论你的预算情况如何,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来搭配PC配件都是必须遵循的规则。对于预算有限的低端用户,合理安排各个配件的预算可以在PC的性能表现和可升级潜力之间做出很好的权衡;而对于手头比较宽松的那部分用户,按需攒机是最大限度发挥PC功用的不二法则。最好的配件组合在一起一定是性能测试中表现最抢眼的PC,但却不一定是一台最合适的PC。对于较高端的“特殊”应用环境而言,在相关配件上投入更多预算可以让PC在相应领域中的表现更加自如。至于具体如何选择配件,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详细介绍。
无论你的PC有多老旧,要彻底放弃它都需要一些勇气,但倘若始终活在过去,便永远无法享受现在和将来的惊喜。一台全新的PC不仅能让你的使用体验更加舒畅,也许还能带你走进全新的应用方式。
案例一:“只是想让PC更快一些”
这句话是我在询问用户PC升级目标时经常得到的回答。这部分用户基本上没有特别的应用需求,日常办公、上网娱乐等是他们的主要应用模式。
随着软件的升级(Office 2007已经是公认的资源占用大户)和耐性的日益减少(Windows登录进度条、开启Word文档的等待图标、缓慢的病毒扫描过程等无不一再挑战他们的忍耐极限),他们不得不挤出有限的预算来为PC加速,希望PC的反应“能快一些”。
对于这种情况,最简便、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升级方式就是扩充内存。目前DDR2内存的价格已经触及历史底线,省出一顿中档餐厅的晚餐消费就能买到一条1GB容量的DDR2-667内存。考虑到构建双通道内存的需要以及奇数(三条内存条)数量的内存条在大多数主板上所存在的稳定性问题,我们建议单条内存容量从1GB起跳,双通道2GB为佳。尽管对于大多数单任务环境而言,2GB内存相对于lGB的提升并不大,但在多任务应用方式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后,2GB内存带来的性能提升对于硬件配置水平较低的PC而言还是很明显的。除此之外,随着WindowsVista操作系统的人气越来越高,将内存升级N2GB也是流畅运行Vista系统的基本保证。
任何一种应用操作的表现都与CPU的计算能力挂钩,因此提升系统响应速度的另一个有效方案就是升级CPU——对于低端用户而言,更换CPU的效果更是立竿见影。对于目前仍使用单核处理器的用户,升级至双核处理器是必须的。尽管单核处理器还没有完全退市,但双核产品如此低廉的价格已经让我们找不到拒绝它的理由。与单核处理器相比,双核处理器在执行效率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即便是规格相对较低的入门级双核处理器,也可以满足普通用户的日常多任务应用需求。当 然,由于技术规格相对较低,因此我们不能期望400元左右的处理器能带来巨大的性能飞跃,但相比单核处理器而言,其提升幅度已经足够让你感到物有所值。对于熟悉硬件知识的用户而言,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超频获得更多的性能升幅。即便对已经使用双核处理器的用户,如果处理器规格较低,可以酌情考虑升级处理器的主要规格,例如将架构老旧的Pentium D处理器更换为基于酷睿微架构的Pentium Dual Core处理器(英特尔平台),或是选择主频更高的Athlon64 X2处理器(AMD平台)。
案例二:“如何应对节假日后遗症”
随着数码影像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每逢节假日,人们外出度假时总会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下大量欢乐的瞬间和片段;但回到家中,如何对海量的照片和视频进行后期整理和编辑却让他们头疼不已,往往在等待照片批处理或视频压缩编码的过程中,难以忍受的缓慢进度条就已经将节日的愉悦冲淡不少。如何让节后的数码影像资料编辑过程和拍摄时一样充满乐趣呢?
高分辨率的数码相片和未经压缩的原始DV视频在编辑和处理上非常考验CPU浮点运算的执行效能,正是出于这种原因,《个人电脑》制定的多项实际应用测试脚本也一直以高分辨率数码照片和原始DV视频文件作为测试源。对一副大尺寸数码相片进行各种滤镜操作的渲染时间也许你并没有太多印象,但相信对4GB存储卡上的所有相片进行后期处理所消耗的等待时间一定会令你印象深刻;从摄像机中导出的原始DV视频文件尺寸惊人,对于码率较高的高清DV短片更是如此,仅仅是对其进行视频格式编码就要耗费大量时间,更不用说对视频进行滤镜渲染或加入转场特效的处理时间了。要想提高PC在数码相片加工和家庭录影视频编码方面的执行效率,更换CPU是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
使用英特尔平台的用户是幸运的,因为酷睿微架构的问世几乎彻底解决了PC在繁重多媒体任务方面的老大难问题。从第一代基于酷睿微架构双核处理器Core 2D110 E6000系列处理器,到如今采用45纳米制造工艺的Core 2 Duo E8000系列处理器,不同定位的英特尔处理器均在多媒体任务执行效能方面远超同档次竞争对手。所以,如果令你头疼的正是PC在这类多媒体任务中贫弱的表现,那么将处理器更新至酷睿微架构会带来全新的应用体验。
虽然低端的奔腾双核处理器同样基于酷睿微架构,在多媒体任务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但我们还是建议用户将CPU的选择底线定位为Core 2 Duo E4000系列处理器,主流的Core 2 Duo E6000系列处理器为佳。如果预算比较充足,可以考虑规格稍低的Core 2 Quad四核处理器,它们的价位与高主频双核处理器相差不多,但性价比相对更高。
对于AMD用户而言,虽然处理器架构方面并没有太多针对多媒体任务的优化技术,但丰富的产品规格和较低的价位让用户的升级选择变得广泛。对于Athlon64X2双核处理器而言,主频差异是区别各款处理器的主要手段,鉴于大多数多媒体任务对CPU的主频十分敏感,因此用户在升级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主频更高的C PU。此外,市面上还存在不锁倍频的黑盒产品,由于支持用户自主超频,因此这类产品的性价比提升空间更高。随着Phenom X4四核处理器的问世,AMD用户在高端平台上的选择更加自由。目前将陆续上市的新款Phenom处理器已经对之前所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修订,用户无需再担心它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低主频的Phenom处理器在价位上也具有相当的诱惑力,不会为用户升级CPU造成太大的预算负担。
案例三:“比游戏更多!”
尽管PC平台并不是3D游戏开发所瞄准的重点,但不能否认的是,3D游戏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PC硬件技术的发展。从十多年前一张软盘就能装下的《战斧》,到如今需要占据近10GB硬盘空间的《魔兽世界》;从过去2D画面的《大富翁I》,到现在双8800Ultra组成的SLI系统才能流畅运行的《Crysis》……关于3D游戏和PC,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说。在游戏玩家们争相升级显卡以便享受最新大型3D游戏的快感时,我却想冒昧的问一句,PC真的就只是用来玩游戏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对于热衷于PC游戏的游戏玩家而言,3D游戏的确是他们最主要的应用方式。我并不打算向他们阐述“让PC沦为游戏机”是一种多么肤浅的做法,下面的文字只是想让他们知道,在不影响游戏的前提下,你的PC还可以做更多事。
无数次的测试已经充分证明了一个观点:CPU规格的变动,的确可以对3D游戏的帧率产生影响,但影响游戏质量(包括画质和流畅度)的主要因素依然是显卡。游戏玩家们当然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升级显卡成为他们追求更出色游戏体验的主要方式,而这种方式也无形中令PC能做的事越来越少。多任务应用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趋势,但对于大部分游戏玩家而言,为了保证游戏质量,他们不得不关闭大量系统启动项,在游戏过程中除了运行游戏程序什么也不做。事实上,在合理升级PC配置的前提下,游戏和其他娱乐两不误的多任务模式也是很容易实现的。
对于大多数网络游戏而言,TeamSpeak等语音通讯工具是玩家必备的,在游戏过程中打开网页查询攻略也是司空见惯的,这些应用或多或少都会对游戏流畅性造成影响,因此玩家往往会通过降低游戏视频设置来权衡。而在游戏最激烈的时候,突然弹出的防火墙攻击警报和即时病毒监测,会令原本流畅的游戏画面变成帧进的幻灯片,这种情况除了切换到桌面暂停后台程序,似乎别无他法。如果类似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多任务”环境都会影响你的游戏体验,那么便是你升级PC的时候了。
添加内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症状,但若要治本,则需对CPU动一些手脚。我们知道显卡在游戏中负责的是场景渲染、坐标变换和光照效果等,而物理虚拟、人工智能等环节则需要依靠CPU来完成,这也是提升CPU规格会带来游戏帧率上涨的原因。如果对CPU进行升级,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CPU在物理运算等方面的效率从而提升游戏帧率,更可以拿出更多的资源用于执行其他应用程序。上述的简单多任务环境只是抛砖引玉,你是否想过为游戏PC连接多台显示器的效果?不仅可以拓展游戏画面,改善游戏体验,更可以利用其它显示器同时播放高清影片,让你身边的人(无论是室友还是家人还是另一半)也有事可干——“芯”多用的CPU可以同时肩负高清视频解码的任务,并不会就此影响游戏帧率。你当然也可以一边游戏,一边利用Fraps等工具现场录 制游戏视频,把你在魔兽世界竞技场的英勇无畏记录下来与好友分享;在游戏过程中将CD压制成MP3文件,或者对游戏录像进行编码和压缩……类似的应用模式还有很多很多。为你的游戏PC搭配一颗高端的CPU,可以让游戏模式更加多元化,这种“流行”的多任务游戏方式显然要比单一而单调的“单线程游戏”有趣得多。
案例四:“为PC插上数字家庭的翅膀”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不止一次的提到了多任务应用环境,一种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还很新鲜的应用模式。事实上,目前的硬件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超越了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增长速度,阻碍他们寻找并适应全新应用模式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用户自身积极性的因素,更多的限制来自配件搭配并不合理的PC。
早在两年前的升级专题中,我们就已经向大家介绍过一位美国同事的数字家庭生活,在当时看来甚至可以用“奢侈”来形容的硬件设备相信《个人电脑》的读者们都有印象。时隔两年多,PC配件及外围设备的性能水平已经今非昔比,而价位也跌进了寻常百姓家,但环顾四周,真正享受着数字家庭全方位便利的用户却依然少之又少。大多数用户在数字家庭应用模式方面的探索都是浅尝辄止,单机环境下的多任务操作基本上可以满足很多用户的需求。如果希望将PC作为数字家庭的枢纽,将多媒体娱乐方式散落到室内的每一个地方,除了要对作为媒体中心的PC配置进行一番研究外,还需要投入更多的预算来购置各种终端设备。打造全方位的数字家庭,需对下面几个要点有足够的认识:
CPU执行效率 作为媒体中心,PC的任务不再简单。它不仅需要完成用户在本地执行的各类任务(这类任务大多是多线程的),还需要为其他终端设备提供支持,因此CPU的执行效率对于媒体中心PC而言尤为关键。对于小规模的数字家庭环境,一颗高端双核CPU也许足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但若想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升级任务负载,只有四核处理器可以胜任。
无线网络 没有人愿意为了搭建高端数字家庭环境而对大量杂乱的电缆妥协——即便是在室内装修前就完成了封闭式布线工作,线缆故障的排除和维护也会令你大伤肝火。所以对于任何数字家庭环境。请注意“任何”二字,我们都推荐使用无线网络。无线网络不仅可以避免线缆的纠缠,同时也解决了各个室内终端设备的空间限制。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至今,几堵墙壁或隔断已经不会对无线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构成威胁,802.11n协议目前300Mbps的理论带宽让高清流媒体播放也不再困难。
存储介质 HD DVD已死,我们开始期待硬盘+蓝光的组合将如何为用户带来存储理念的变化。为了使存储系统不对系统性能造成瓶颈,组建RAID 0很有必要,而蓝光DVD则成为数字家庭用户备份数据的主要载体,无论是重要资料还是影音娱乐源。随着固态硬盘在移动计算平台上的应用,我相信内置硬盘将逐渐转型,由之前的存储载体转变为存储中转站。固态硬盘在读写性能上的优势可以提升系统性能,而随着蓝光的技术和产品的普及,刻录蓝光DVD将像刻录CD一样稀松平常。
噪音 为了一台高性能的媒体中心PC而牺牲了安静的起居环境得不偿失,如何控制散热风扇的噪音应该得到用户的足够重视。选用静音风扇、开启智能风扇转速控制和C PU节能选项,甚至引入水冷散热系统都是可以考虑的。构建数字家庭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噪音显然与这不搭边。
关于为数字家庭应用环境搭建媒体中心PC的攒机要素,后面的文字中将会有进一步的阐述。这里我们还是先来看一组CPU在高强度多媒体应用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将这些数据与你的忍耐限度结合起来,便不难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CPU了。
低端攒机方案
细心的用户都能发现,目前在售的CPU,市场定位相近的型号在技术规格上的差异并不大。二级缓存和前端总线频率的细微区别,是为了明确CPU的市场角色,这些技术规格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只在一些对相应技术规格较为敏感的特殊应用环境中才能得到体现。对于没有太多预算压力的中高端用户而言,为了追求更全面出色的系统性能,往往会在这些技术规格上斤斤计较,但低端用户的应用类型相对简单,因此对PC性能的需求并没有苛刻到细抠前端总线频率的份儿上。
相对廉价的低端CPU可以通过超频获得较为明显的性能提升,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分钱一分货”的理论。但对于主板,一分钱换来的就是一分货,毫无疑问。作为PC升级潜力的决定性因素,主板的选择对于低端用户而言至关重要。
对于有超频想法的用户而言,一块400元左右的主板也许都可以偶然满足你的快感,但用户追求的并不是瞬间的性能极限,CPU在超频状态下的长时间、稳定的性能输出才是目的。知名品牌的产品也许在价格方面相对同规格产品并无优势,但质量和做工的保证会为日后省去许多麻烦。
为了为未来进一步升级做好准备,我们建议用户在主板芯片组的选择上尽量“追求时髦”,即宁可适当提高预算购买新近推出的芯片组,也不要压缩预算去购买规格落伍的产品。规格较高的芯片组对CPU和显卡等配件拥有相对更好的适应能力,是未来升级的长久之计。此外,如果用户有打算在未来拓展PC在多媒体娱乐方面的应用范围,最好对主板的扩展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大厂产品在较低的价位上很难提供令人满意的扩展功能,倒是二线品牌的低价位产品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令人欣喜的是,尽管部分二线产品在品牌优势上有所欠缺,但在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应该给它们更多的机会证明自己。
主流攒机方案
预算适中、对硬件技术略知一二,这部分消费者是攒机用户中最为“躁动不安”的人群。与入门级用户相比,他们的应用模式更加多元化,因此对PC的性能需求更甚;但与发烧友们相比,囊中羞涩的他们无力消费那些拥有漂亮测试数据的高端产品,于是总是竭力榨取现有设备的“剩余价值”。由于定位于主流市场的产品种类繁多,所以这部分用户的攒机选择也是最丰富的。
在主流价位段,主板的选择可以说是相对轻松的。入门级用户迫于预算压力,需要在大厂品牌和二线品牌、新旧芯片组规格以及扩展能力的丰腴程度等各方面仔细斟酌和权衡,主流用户则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包括华硕、技嘉和微星在内的一线主板厂商在这个价位上都有令人满意的产品,这类产品往往是因为价格回落由高端市场跌入主流价位,因此大都基于最新主板芯片组,用料做工和扩展功能设计均具有相当的水准。大厂品牌之间的价格差异往往来自细微的硬件配置区别,基本上不会对升级能力或性能造成明显影响,是选择忠于自己喜欢的品牌,还是愿意“能省五块是五块”,就由用户自己决定了。当然,这个价位段上也有一些二线 主板值得推荐,对品牌的妥协在心理上可能会有所影响,但将省出的预算用于提升CPU和显卡的配置也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高端攒机方案
在为高端用户推荐攒机配置的时候,我的心情总是十分愉悦。高端市场有这么多优秀的产品,它们能找到归宿,得以从杂志封面跳上用户的桌面大展身手,正是“科技以人为本”最直接的体现。
对于高端PC系统,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将《个人电脑》评测过的最佳高端产品组合在一起,一定是一台无所不能的机器。如果每一位高端用户都有这样的经济实力,那下面的文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在高端PC配件的选择上,我主张“术业有专攻”的搭配方式,正如同前文介绍的那样,所谓高端用户,并不是“买什么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而是在某一些特定的应用领域有发烧级的性能和功能需求。PC在某一项应用领域上拥有出类拔萃的表现,则意味着相应配件的选择上需要花些时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术业有专攻”,并不表示高端PC可以“偏科”,而是要在性能表现均衡的前提下,拥有更加擅长的项目。
对于高端数字家庭用户而言,我所能想到最合适的主板只有华硕AI Life系列的高端产品。《个人电脑》对该系列主板进行过多次报道,无论从主板的用料做工、扩展能力还是附加功能模块来看,华硕AILife系列的高端主板都是搭建数字家庭媒体中心PC的首选,当然,这些在其他主板上“罕见”的扩展功能模块也使得主板价格明显高于同类型的其他产品。而对于热衷于超频的DIY发烧友,华硕玩家国度系列主板产品在该领域的地位无疑是不可替代的。在主板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华硕玩家国度主板以别具一格的超频功能设计(包括显示系统Debug状态的LCD显示屏,背光按键式的BIOS清空按钮和开关机按钮、智能控制CPU供电模块的EPU芯片和用于指示CPU、南北桥和内存超频电压强度的LED指示灯等)为用户重新诠释了高端产品的定义。
CPU方面,由于媒体中心PC担任着数字家庭结构枢纽的角色,负担着极为繁重的计算任务,因此建议用户为其搭配在多任务环境中拥有卓越执行效率的四核处理器。当然,对于其他家庭娱乐应用环境而言,处理器的要求并没有这么苛刻,中高端双核处理器就能胜任。
显卡的选择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对于高端游戏玩家而言,多显卡系统是应付大型3D游戏的不二法宝。用两块顶级显卡组成SLI或C rossFire系统会增加大量的初始采购成本,并且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功耗和散热问题,即便是预算充足的高端用户,这种解决方案也是不推荐的。而对于希望享受高清电影的用户,在选择显卡时最好确认该GPU能够支持尽可能全面的高清解码规范。GPU对高清视频播放提供硬件加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CPU的解码压力,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的应用体验。
高端用户的应用方式围绕一台搭配合理的高端PC展开,且并不局限于桌面上,PC与其他外设的有机结合可以把现代化的数字家庭娱乐生活扩展到任何地方,各种形式,各种内容。其实之所以把这部分用户称之为高端用户,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还在于他们对高级应用模式的理解。当然。随着高端硬件设备的平民化和多元化PC应用理念的深入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这个行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模式的升级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硬件换代的步伐,是时候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来让这些先进技术物有所值了。我相信这个摸索和收获的过程一定会非常有趣。
后记
由于篇幅和时间所限,在本次的升级专题中我们只着重介绍了包括CPU、主板和显卡在内的PC核心配件的升级要点,并没有涉及到硬盘、光存储等其他配件以及显示器、投影机等外设的内容。不过,《个人电脑》每期的新品初评栏目中都会为大家介绍大量新进上市的PC配件和外设产品,其中也会涉及升级选择的问题,定期制作的其他相关专题同样会就热门产品进行详细性能分析,并提供市场采购建议。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内容,你便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让用户开始考虑PC升级需求的原因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那就是“性能”。只有当用户对PC当前的表现不尽满意时,升级采购的计划才会浮出水面。而用户对PC现有配置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升级目标性能期望值的高低差异,又决定了两种不同的升级选择:其一是以当前配置为基础,适当调整个别配件的配置水平,其二是全盘否定当前配置,直接更换整套PC。
就地升级,物尽其用
用户升级采购PC配件的频率始终跟不上硬件厂商更新技术、换代产品的步伐。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几乎没有人愿意花天价请回时下最热门的、技术最先进的产品,然后在几个月内目睹产品大幅度贬值。硬件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是厂商技术实力的比拼,而用户升级PC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对应用需求的理解和产品的市场动向。简单地说,当用户明确了自己需要用PC来干什么,便可以根据现有的配置状况,对各个PC配件酌情进行更替——理论上说,无论你的PC是不久前刚刚购买,还是已经服役了好几年,都能够通过有目的的更换配件而焕发新生,且能为PC注入新鲜血液的,并不只有刚上市的新产品才能做到。当然,在预算允许的前提下,我们还是推荐用户尽量购买技术规格较为先进的产品,这样不但可以让PC在某方面的性能实现大幅度提升,同时也能获得更长的生命周期。
作为PC架构的基础组件,同时也是拆装最麻烦的部分,主板往往是“最后”才需要更换的。如果主板上的各个接口规格并没有落伍,几项主要技术指标也还没有达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那么暂时还没有更换主板的必要,将资金投入到其他配件的升级采购上能获得更高的边际收益率。如果你面对的是物理接口方面的瓶颈,例如各种扩展接口的数量不够用(如PCI插槽,SATA接口等),或是缺少某种扩展接口(如1394接口,光纤/同轴接口等),那么更换主板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可以顺道将主板芯片组的技术规格提高一个台阶。
无论你将要升级何种配件,明确主板接口的规格是非常重要的。我的一位朋友兴冲冲的买了4条DDR2内存想要为PC扩充内存容量,但拆开机箱仔细一看才发现主板提供的4条DIMM插槽中有两条是DDR2,另外两条却是DDR。这种故事在我身边不断的重演,作为一名硬件编辑我深感自责。考虑到目前Socket 478接口(英特尔平台)、Socket 939接口(AMD平台)、AGP显卡和DDR内存已经退市,因此我们建议那些尚使用着以上各种设备的用户放弃配件升级的计划,重新购买一台全新的PC,也省去了考虑接口规范的麻烦。
忘记过去,全盘更替
正如上文提到的,如果PC目前的性能水平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且配置状况不便于升级,在预算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购置一台全新的PC。目前的硬件水平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对于新购买的PC,即便硬件配置较低,也可以拥有不错的性能表现——当然,用过去的性能标准来衡量现在的硬件设备并不合适,同样,现在购买PC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性能需求,更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无论你的预算情况如何,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来搭配PC配件都是必须遵循的规则。对于预算有限的低端用户,合理安排各个配件的预算可以在PC的性能表现和可升级潜力之间做出很好的权衡;而对于手头比较宽松的那部分用户,按需攒机是最大限度发挥PC功用的不二法则。最好的配件组合在一起一定是性能测试中表现最抢眼的PC,但却不一定是一台最合适的PC。对于较高端的“特殊”应用环境而言,在相关配件上投入更多预算可以让PC在相应领域中的表现更加自如。至于具体如何选择配件,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详细介绍。
无论你的PC有多老旧,要彻底放弃它都需要一些勇气,但倘若始终活在过去,便永远无法享受现在和将来的惊喜。一台全新的PC不仅能让你的使用体验更加舒畅,也许还能带你走进全新的应用方式。
案例一:“只是想让PC更快一些”
这句话是我在询问用户PC升级目标时经常得到的回答。这部分用户基本上没有特别的应用需求,日常办公、上网娱乐等是他们的主要应用模式。
随着软件的升级(Office 2007已经是公认的资源占用大户)和耐性的日益减少(Windows登录进度条、开启Word文档的等待图标、缓慢的病毒扫描过程等无不一再挑战他们的忍耐极限),他们不得不挤出有限的预算来为PC加速,希望PC的反应“能快一些”。
对于这种情况,最简便、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升级方式就是扩充内存。目前DDR2内存的价格已经触及历史底线,省出一顿中档餐厅的晚餐消费就能买到一条1GB容量的DDR2-667内存。考虑到构建双通道内存的需要以及奇数(三条内存条)数量的内存条在大多数主板上所存在的稳定性问题,我们建议单条内存容量从1GB起跳,双通道2GB为佳。尽管对于大多数单任务环境而言,2GB内存相对于lGB的提升并不大,但在多任务应用方式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后,2GB内存带来的性能提升对于硬件配置水平较低的PC而言还是很明显的。除此之外,随着WindowsVista操作系统的人气越来越高,将内存升级N2GB也是流畅运行Vista系统的基本保证。
任何一种应用操作的表现都与CPU的计算能力挂钩,因此提升系统响应速度的另一个有效方案就是升级CPU——对于低端用户而言,更换CPU的效果更是立竿见影。对于目前仍使用单核处理器的用户,升级至双核处理器是必须的。尽管单核处理器还没有完全退市,但双核产品如此低廉的价格已经让我们找不到拒绝它的理由。与单核处理器相比,双核处理器在执行效率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即便是规格相对较低的入门级双核处理器,也可以满足普通用户的日常多任务应用需求。当 然,由于技术规格相对较低,因此我们不能期望400元左右的处理器能带来巨大的性能飞跃,但相比单核处理器而言,其提升幅度已经足够让你感到物有所值。对于熟悉硬件知识的用户而言,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超频获得更多的性能升幅。即便对已经使用双核处理器的用户,如果处理器规格较低,可以酌情考虑升级处理器的主要规格,例如将架构老旧的Pentium D处理器更换为基于酷睿微架构的Pentium Dual Core处理器(英特尔平台),或是选择主频更高的Athlon64 X2处理器(AMD平台)。
案例二:“如何应对节假日后遗症”
随着数码影像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每逢节假日,人们外出度假时总会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下大量欢乐的瞬间和片段;但回到家中,如何对海量的照片和视频进行后期整理和编辑却让他们头疼不已,往往在等待照片批处理或视频压缩编码的过程中,难以忍受的缓慢进度条就已经将节日的愉悦冲淡不少。如何让节后的数码影像资料编辑过程和拍摄时一样充满乐趣呢?
高分辨率的数码相片和未经压缩的原始DV视频在编辑和处理上非常考验CPU浮点运算的执行效能,正是出于这种原因,《个人电脑》制定的多项实际应用测试脚本也一直以高分辨率数码照片和原始DV视频文件作为测试源。对一副大尺寸数码相片进行各种滤镜操作的渲染时间也许你并没有太多印象,但相信对4GB存储卡上的所有相片进行后期处理所消耗的等待时间一定会令你印象深刻;从摄像机中导出的原始DV视频文件尺寸惊人,对于码率较高的高清DV短片更是如此,仅仅是对其进行视频格式编码就要耗费大量时间,更不用说对视频进行滤镜渲染或加入转场特效的处理时间了。要想提高PC在数码相片加工和家庭录影视频编码方面的执行效率,更换CPU是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
使用英特尔平台的用户是幸运的,因为酷睿微架构的问世几乎彻底解决了PC在繁重多媒体任务方面的老大难问题。从第一代基于酷睿微架构双核处理器Core 2D110 E6000系列处理器,到如今采用45纳米制造工艺的Core 2 Duo E8000系列处理器,不同定位的英特尔处理器均在多媒体任务执行效能方面远超同档次竞争对手。所以,如果令你头疼的正是PC在这类多媒体任务中贫弱的表现,那么将处理器更新至酷睿微架构会带来全新的应用体验。
虽然低端的奔腾双核处理器同样基于酷睿微架构,在多媒体任务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但我们还是建议用户将CPU的选择底线定位为Core 2 Duo E4000系列处理器,主流的Core 2 Duo E6000系列处理器为佳。如果预算比较充足,可以考虑规格稍低的Core 2 Quad四核处理器,它们的价位与高主频双核处理器相差不多,但性价比相对更高。
对于AMD用户而言,虽然处理器架构方面并没有太多针对多媒体任务的优化技术,但丰富的产品规格和较低的价位让用户的升级选择变得广泛。对于Athlon64X2双核处理器而言,主频差异是区别各款处理器的主要手段,鉴于大多数多媒体任务对CPU的主频十分敏感,因此用户在升级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主频更高的C PU。此外,市面上还存在不锁倍频的黑盒产品,由于支持用户自主超频,因此这类产品的性价比提升空间更高。随着Phenom X4四核处理器的问世,AMD用户在高端平台上的选择更加自由。目前将陆续上市的新款Phenom处理器已经对之前所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修订,用户无需再担心它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低主频的Phenom处理器在价位上也具有相当的诱惑力,不会为用户升级CPU造成太大的预算负担。
案例三:“比游戏更多!”
尽管PC平台并不是3D游戏开发所瞄准的重点,但不能否认的是,3D游戏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PC硬件技术的发展。从十多年前一张软盘就能装下的《战斧》,到如今需要占据近10GB硬盘空间的《魔兽世界》;从过去2D画面的《大富翁I》,到现在双8800Ultra组成的SLI系统才能流畅运行的《Crysis》……关于3D游戏和PC,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说。在游戏玩家们争相升级显卡以便享受最新大型3D游戏的快感时,我却想冒昧的问一句,PC真的就只是用来玩游戏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对于热衷于PC游戏的游戏玩家而言,3D游戏的确是他们最主要的应用方式。我并不打算向他们阐述“让PC沦为游戏机”是一种多么肤浅的做法,下面的文字只是想让他们知道,在不影响游戏的前提下,你的PC还可以做更多事。
无数次的测试已经充分证明了一个观点:CPU规格的变动,的确可以对3D游戏的帧率产生影响,但影响游戏质量(包括画质和流畅度)的主要因素依然是显卡。游戏玩家们当然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升级显卡成为他们追求更出色游戏体验的主要方式,而这种方式也无形中令PC能做的事越来越少。多任务应用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趋势,但对于大部分游戏玩家而言,为了保证游戏质量,他们不得不关闭大量系统启动项,在游戏过程中除了运行游戏程序什么也不做。事实上,在合理升级PC配置的前提下,游戏和其他娱乐两不误的多任务模式也是很容易实现的。
对于大多数网络游戏而言,TeamSpeak等语音通讯工具是玩家必备的,在游戏过程中打开网页查询攻略也是司空见惯的,这些应用或多或少都会对游戏流畅性造成影响,因此玩家往往会通过降低游戏视频设置来权衡。而在游戏最激烈的时候,突然弹出的防火墙攻击警报和即时病毒监测,会令原本流畅的游戏画面变成帧进的幻灯片,这种情况除了切换到桌面暂停后台程序,似乎别无他法。如果类似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多任务”环境都会影响你的游戏体验,那么便是你升级PC的时候了。
添加内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症状,但若要治本,则需对CPU动一些手脚。我们知道显卡在游戏中负责的是场景渲染、坐标变换和光照效果等,而物理虚拟、人工智能等环节则需要依靠CPU来完成,这也是提升CPU规格会带来游戏帧率上涨的原因。如果对CPU进行升级,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CPU在物理运算等方面的效率从而提升游戏帧率,更可以拿出更多的资源用于执行其他应用程序。上述的简单多任务环境只是抛砖引玉,你是否想过为游戏PC连接多台显示器的效果?不仅可以拓展游戏画面,改善游戏体验,更可以利用其它显示器同时播放高清影片,让你身边的人(无论是室友还是家人还是另一半)也有事可干——“芯”多用的CPU可以同时肩负高清视频解码的任务,并不会就此影响游戏帧率。你当然也可以一边游戏,一边利用Fraps等工具现场录 制游戏视频,把你在魔兽世界竞技场的英勇无畏记录下来与好友分享;在游戏过程中将CD压制成MP3文件,或者对游戏录像进行编码和压缩……类似的应用模式还有很多很多。为你的游戏PC搭配一颗高端的CPU,可以让游戏模式更加多元化,这种“流行”的多任务游戏方式显然要比单一而单调的“单线程游戏”有趣得多。
案例四:“为PC插上数字家庭的翅膀”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不止一次的提到了多任务应用环境,一种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还很新鲜的应用模式。事实上,目前的硬件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超越了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增长速度,阻碍他们寻找并适应全新应用模式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用户自身积极性的因素,更多的限制来自配件搭配并不合理的PC。
早在两年前的升级专题中,我们就已经向大家介绍过一位美国同事的数字家庭生活,在当时看来甚至可以用“奢侈”来形容的硬件设备相信《个人电脑》的读者们都有印象。时隔两年多,PC配件及外围设备的性能水平已经今非昔比,而价位也跌进了寻常百姓家,但环顾四周,真正享受着数字家庭全方位便利的用户却依然少之又少。大多数用户在数字家庭应用模式方面的探索都是浅尝辄止,单机环境下的多任务操作基本上可以满足很多用户的需求。如果希望将PC作为数字家庭的枢纽,将多媒体娱乐方式散落到室内的每一个地方,除了要对作为媒体中心的PC配置进行一番研究外,还需要投入更多的预算来购置各种终端设备。打造全方位的数字家庭,需对下面几个要点有足够的认识:
CPU执行效率 作为媒体中心,PC的任务不再简单。它不仅需要完成用户在本地执行的各类任务(这类任务大多是多线程的),还需要为其他终端设备提供支持,因此CPU的执行效率对于媒体中心PC而言尤为关键。对于小规模的数字家庭环境,一颗高端双核CPU也许足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但若想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升级任务负载,只有四核处理器可以胜任。
无线网络 没有人愿意为了搭建高端数字家庭环境而对大量杂乱的电缆妥协——即便是在室内装修前就完成了封闭式布线工作,线缆故障的排除和维护也会令你大伤肝火。所以对于任何数字家庭环境。请注意“任何”二字,我们都推荐使用无线网络。无线网络不仅可以避免线缆的纠缠,同时也解决了各个室内终端设备的空间限制。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至今,几堵墙壁或隔断已经不会对无线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构成威胁,802.11n协议目前300Mbps的理论带宽让高清流媒体播放也不再困难。
存储介质 HD DVD已死,我们开始期待硬盘+蓝光的组合将如何为用户带来存储理念的变化。为了使存储系统不对系统性能造成瓶颈,组建RAID 0很有必要,而蓝光DVD则成为数字家庭用户备份数据的主要载体,无论是重要资料还是影音娱乐源。随着固态硬盘在移动计算平台上的应用,我相信内置硬盘将逐渐转型,由之前的存储载体转变为存储中转站。固态硬盘在读写性能上的优势可以提升系统性能,而随着蓝光的技术和产品的普及,刻录蓝光DVD将像刻录CD一样稀松平常。
噪音 为了一台高性能的媒体中心PC而牺牲了安静的起居环境得不偿失,如何控制散热风扇的噪音应该得到用户的足够重视。选用静音风扇、开启智能风扇转速控制和C PU节能选项,甚至引入水冷散热系统都是可以考虑的。构建数字家庭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噪音显然与这不搭边。
关于为数字家庭应用环境搭建媒体中心PC的攒机要素,后面的文字中将会有进一步的阐述。这里我们还是先来看一组CPU在高强度多媒体应用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将这些数据与你的忍耐限度结合起来,便不难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CPU了。
低端攒机方案
细心的用户都能发现,目前在售的CPU,市场定位相近的型号在技术规格上的差异并不大。二级缓存和前端总线频率的细微区别,是为了明确CPU的市场角色,这些技术规格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只在一些对相应技术规格较为敏感的特殊应用环境中才能得到体现。对于没有太多预算压力的中高端用户而言,为了追求更全面出色的系统性能,往往会在这些技术规格上斤斤计较,但低端用户的应用类型相对简单,因此对PC性能的需求并没有苛刻到细抠前端总线频率的份儿上。
相对廉价的低端CPU可以通过超频获得较为明显的性能提升,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分钱一分货”的理论。但对于主板,一分钱换来的就是一分货,毫无疑问。作为PC升级潜力的决定性因素,主板的选择对于低端用户而言至关重要。
对于有超频想法的用户而言,一块400元左右的主板也许都可以偶然满足你的快感,但用户追求的并不是瞬间的性能极限,CPU在超频状态下的长时间、稳定的性能输出才是目的。知名品牌的产品也许在价格方面相对同规格产品并无优势,但质量和做工的保证会为日后省去许多麻烦。
为了为未来进一步升级做好准备,我们建议用户在主板芯片组的选择上尽量“追求时髦”,即宁可适当提高预算购买新近推出的芯片组,也不要压缩预算去购买规格落伍的产品。规格较高的芯片组对CPU和显卡等配件拥有相对更好的适应能力,是未来升级的长久之计。此外,如果用户有打算在未来拓展PC在多媒体娱乐方面的应用范围,最好对主板的扩展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大厂产品在较低的价位上很难提供令人满意的扩展功能,倒是二线品牌的低价位产品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令人欣喜的是,尽管部分二线产品在品牌优势上有所欠缺,但在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应该给它们更多的机会证明自己。
主流攒机方案
预算适中、对硬件技术略知一二,这部分消费者是攒机用户中最为“躁动不安”的人群。与入门级用户相比,他们的应用模式更加多元化,因此对PC的性能需求更甚;但与发烧友们相比,囊中羞涩的他们无力消费那些拥有漂亮测试数据的高端产品,于是总是竭力榨取现有设备的“剩余价值”。由于定位于主流市场的产品种类繁多,所以这部分用户的攒机选择也是最丰富的。
在主流价位段,主板的选择可以说是相对轻松的。入门级用户迫于预算压力,需要在大厂品牌和二线品牌、新旧芯片组规格以及扩展能力的丰腴程度等各方面仔细斟酌和权衡,主流用户则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包括华硕、技嘉和微星在内的一线主板厂商在这个价位上都有令人满意的产品,这类产品往往是因为价格回落由高端市场跌入主流价位,因此大都基于最新主板芯片组,用料做工和扩展功能设计均具有相当的水准。大厂品牌之间的价格差异往往来自细微的硬件配置区别,基本上不会对升级能力或性能造成明显影响,是选择忠于自己喜欢的品牌,还是愿意“能省五块是五块”,就由用户自己决定了。当然,这个价位段上也有一些二线 主板值得推荐,对品牌的妥协在心理上可能会有所影响,但将省出的预算用于提升CPU和显卡的配置也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高端攒机方案
在为高端用户推荐攒机配置的时候,我的心情总是十分愉悦。高端市场有这么多优秀的产品,它们能找到归宿,得以从杂志封面跳上用户的桌面大展身手,正是“科技以人为本”最直接的体现。
对于高端PC系统,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将《个人电脑》评测过的最佳高端产品组合在一起,一定是一台无所不能的机器。如果每一位高端用户都有这样的经济实力,那下面的文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在高端PC配件的选择上,我主张“术业有专攻”的搭配方式,正如同前文介绍的那样,所谓高端用户,并不是“买什么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而是在某一些特定的应用领域有发烧级的性能和功能需求。PC在某一项应用领域上拥有出类拔萃的表现,则意味着相应配件的选择上需要花些时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术业有专攻”,并不表示高端PC可以“偏科”,而是要在性能表现均衡的前提下,拥有更加擅长的项目。
对于高端数字家庭用户而言,我所能想到最合适的主板只有华硕AI Life系列的高端产品。《个人电脑》对该系列主板进行过多次报道,无论从主板的用料做工、扩展能力还是附加功能模块来看,华硕AILife系列的高端主板都是搭建数字家庭媒体中心PC的首选,当然,这些在其他主板上“罕见”的扩展功能模块也使得主板价格明显高于同类型的其他产品。而对于热衷于超频的DIY发烧友,华硕玩家国度系列主板产品在该领域的地位无疑是不可替代的。在主板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华硕玩家国度主板以别具一格的超频功能设计(包括显示系统Debug状态的LCD显示屏,背光按键式的BIOS清空按钮和开关机按钮、智能控制CPU供电模块的EPU芯片和用于指示CPU、南北桥和内存超频电压强度的LED指示灯等)为用户重新诠释了高端产品的定义。
CPU方面,由于媒体中心PC担任着数字家庭结构枢纽的角色,负担着极为繁重的计算任务,因此建议用户为其搭配在多任务环境中拥有卓越执行效率的四核处理器。当然,对于其他家庭娱乐应用环境而言,处理器的要求并没有这么苛刻,中高端双核处理器就能胜任。
显卡的选择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对于高端游戏玩家而言,多显卡系统是应付大型3D游戏的不二法宝。用两块顶级显卡组成SLI或C rossFire系统会增加大量的初始采购成本,并且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功耗和散热问题,即便是预算充足的高端用户,这种解决方案也是不推荐的。而对于希望享受高清电影的用户,在选择显卡时最好确认该GPU能够支持尽可能全面的高清解码规范。GPU对高清视频播放提供硬件加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CPU的解码压力,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的应用体验。
高端用户的应用方式围绕一台搭配合理的高端PC展开,且并不局限于桌面上,PC与其他外设的有机结合可以把现代化的数字家庭娱乐生活扩展到任何地方,各种形式,各种内容。其实之所以把这部分用户称之为高端用户,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还在于他们对高级应用模式的理解。当然。随着高端硬件设备的平民化和多元化PC应用理念的深入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这个行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模式的升级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硬件换代的步伐,是时候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来让这些先进技术物有所值了。我相信这个摸索和收获的过程一定会非常有趣。
后记
由于篇幅和时间所限,在本次的升级专题中我们只着重介绍了包括CPU、主板和显卡在内的PC核心配件的升级要点,并没有涉及到硬盘、光存储等其他配件以及显示器、投影机等外设的内容。不过,《个人电脑》每期的新品初评栏目中都会为大家介绍大量新进上市的PC配件和外设产品,其中也会涉及升级选择的问题,定期制作的其他相关专题同样会就热门产品进行详细性能分析,并提供市场采购建议。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内容,你便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