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魔术师如何欺骗你的大脑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灯光聚焦到魔术师的助手身上——那是一个身穿白色紧身农的女子,聚光灯下,她艳光四射。魔术师“伟大的汤姆森”宣布,他要把这位美人身上的白衣变为红色!在座的观众都不由自主地把身子往前探,紧紧盯着这个女人,似乎要把她的形象深深地烙在视网膜上。汤姆森拍了拍手,灯光暗了下去,下一个瞬间,红光亮了起来,先前的白衣女郎现在是一身红色,流光溢彩。
  一切就发生在一瞬间!观众们没想到,魔术师只是变换了一下聚光灯的颜色而已。魔术师开心地瞧着这一切,对自己的这个小玩笑非常满意。是的,他承认这只是个拙劣的小把戏——他调皮地解释说,这是自己最喜欢的一类小把戏。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把女助手的衣服变成了红色——当然同时也把她整个人变成了红色。汤姆森请大家原谅他开的小玩笑,把注意力再次集中到美丽的女助手身上,因为他将为大家表演下一个小把戏。汤姆森拍了拍手,灯光再次短暂地一暗,紧接着整个舞台上亮起了耀眼的白光……等一下!女助手的衣服确实是红色的!“伟大的汤姆森”的确把女助手的衣服变成了红色!
  约翰·汤普森对这个魔术的揭秘,使我们能够深刻而直观地了解,观众的大脑在观看魔术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神经活动。对于我们这些神经科学家来说,这非常有利于推进神经科学的研究。
  当汤普森介绍女助手时,她身上那件白色紧身衣自然而然地诱导观众作出这样的假设:在它下面不可能藏有任何东西——当然也不会藏有另外一件衣服。这个假设看似有理,却是错误的。这位魅力十足的紧身衣女郎同时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这正是汤普森所希望的。观众越是盯着她看,就越不会注意到藏在地板下的机关,而且他们的视网膜神经元也就越来越适应当时的光线强度和所感受到的色彩。
  在汤普森打开红色聚光灯给大家开了那个“小玩笑”之后,每个观众的视觉系统其实都经历了一个“神经耐受”过程。这个过程是指,神经系统对一个恒定持续刺激的应答能力(由被激活的相关神经元的比例来衡量),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就好像神经元会主动忽略那些持续恒定的刺激,以保持它们对变化信号的反应能力。持续恒定的刺激被撤除后,耐受的神经元会产生一个应答反弹,这就是所谓的后放电。
  在这个魔术表演中,使视觉系统耐受的恒定刺激就是将衣服映红的红光。汤普森知道灯光暗下去后,观众视网膜神经元会有瞬时的反弹放电,他们看到的依然会是一个女人轮廓的红色余像。也就是在这一刹那,一个隐藏在舞台地板上的活门打开,女助手身上的白色紧身衣被迅速剥离并收到小门内——她身上的白色紧身衣只是靠尼龙搭扣轻轻粘在身上,并且和一根从小门里伸出的透明缆绳相连。接着灯光再次亮起,人们看到的就是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了。
  在这个魔术表演中还有另外两个要素。首先,紧身衣剥脱前舞台上的光线很强。当强光突然暗下去的时候,观众就看不见缆绳的迅速移动以及白色衣服剥脱并隐藏的过程。这跟我们从阳光直射下的大街突然转进一家昏暗的商店时,会暂时什么也看不清是一个道理。其次,汤普森是在观众都以为表演已经结束时才开始真正的表演。从认知的角度来说,这使他获得了很大的优势。观众们没有在最关键的时刻去寻找他表演中的破绽,此刻他们稍稍忽略了对细节的审视。
  
  “神经魔术”新科学
  
  魔术师能熟练地操纵人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将观众的注意力从关键的保密动作上转移开。学习这些魔术手段,神经科学家有望设计出更巧妙的实验,利用视错觉和认知错觉来揭示注意力和意识的神经机制。
  汤普森的小魔术很好地阐明了舞台魔术的本质。魔术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塑造注意力和意识的艺术家,能够随心所欲地操纵人们注意力的焦点和强度。对于人们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也要了如指掌,并随时掌控。为此,魔术师会综合运用一些迷惑手段,包括利用人的视错觉(例如余像)、烟雾或镜子造成光错觉、特技(爆炸、模拟枪击、高度同步化的灯光控制)、熟练的手法,以及秘密装置和机关等等。
  不过,对于一个魔术师来说,让人们产生认知错觉的能力或许才是他的终极法宝。和视错觉类似,认知错觉蒙蔽了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感受。然而,与视错觉不同的是,认知错觉从本质上来说并非由感官造成的。换句话说,认知错觉涉及人脑的高级功能,比如注意力、记忆力和因果推理能力。有了这些手段和工具,一个老练的魔术师在舞台上就能够得心应手,让看起来完全违反物理规律的现象上演,让观众们觉得,惟一的解释就是——魔力!
  神经科学家现在也开始利用魔术师的手段来操纵人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当然,他们这么做的目的,跟魔术师们截然不同。神经科学家是为了探索人类认知功能的大脑和神经基础,而魔术师主要是为了利用人们认知能力的弱点。不过,魔术师们几个世纪以来所创造的这些舞台技巧方法,也能成为神经科学家手中灵敏而有力的“探针”,能够补充甚至拓展现有的神经科学实验手段。
  通过研究魔术本身,神经科学家渐渐熟悉了魔术的技巧和方法,有的研究甚至第一次揭示了某些魔术方法如何在人们头脑中造成不可思议的印象。迄今为止,对魔术的研究再次验证了人们从早期实验心理学研究中获得的、一些关于认知和注意力的知识。也许有人认为这么做是徒劳的——何必换个花样去重复验证大家都已熟知的理论呢?但是批评者们忽略了这些研究的重要性和目的。通过对魔术技巧的研究,神经科学家可以更深入了解,并更有针对性地运用他们自己的研究方法。我们相信,如果科学家早一些开始对这些魔术师凭直觉就能运用的知识进行研究,认知科学的进展会比现在更为迅猛。就算到现在,魔术师们还有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技巧,神经科学家还没能用上它们。
  学习和利用这些魔术手段,神经科学家有望设计出更巧妙的实验,创造出更有效的视错觉和认知错觉,来揭示注意力和意识的神经机制。这些技巧不仅使认知研究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更为巧妙和精准,还可以为一些患有特定认知障碍(如脑外伤性注意力缺陷、注意力缺失多动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的病人提供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也许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魔术手段,帮助患者抑制造成混乱和迷惑的干扰,从而专注于治疗的关键部分。
  魔术师把观众的注意力从关键的保密动作上转移开的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误导。用魔术的行话来说,这种误导就是要把观众的注意力从“方法”转移到“结果”上,而“方法”才是隐藏在“结果”背后的秘密。我们借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把误导分为“显性”和“隐性”。魔术师把观众的视线从他的方法上引开,多半只是很简单地让观众去看某些特定的目标,这种误导就是“显性”的。当汤普森介绍那 位迷人的女助手时,他确信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了。相对来说,“隐性”的误导是一种更微妙的技巧,魔术师同样会把观众的注意力或怀疑的焦点从他的方法上引开,但不一定引开观众的视线。在隐性误导的影响下,观众往往对眼前的魔术方法视而不见。
  认知神经科学家已经认识到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隐性误导。一种叫做变化盲视,它是指观察者面对存在多样事物的情景时,无法注意到情景中的某些事物与此前的有所不同。这种变化既可能是可预期的,也可能是不可预期的。它的主要特征是,除非观察者把变化前后的状态直接进行比较,否则在任何时刻观察整个场景,这种变化都不会被发现。
  许多研究表明,不一定是很微小的变化才会引起变化盲视。一些较大的变化如果在眨眼、快速扫视、场景闪烁等视觉短暂中断时发生,也一样不会被注意到。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心理学家兼魔术师里查德·怀斯曼所表演的“变色扑克牌戏法”就是绝佳的例子。看过那段视频,你不得不承认,怀斯曼的确证明了,观众并没有注意到镜头挪开时发生的颜色变化。需要一提的是,这段视频虽然名字叫变色扑克牌戏法,但实际上并没有使用任何魔术手法。
  还有一种隐性误导叫做无意盲视,它与变化盲视不同,并不需要人们把现在的场景与记忆中的场景进行比较。无意盲视是指人们对一些出乎意料的事物视而不见。心理学家丹尼尔·J·西蒙斯设计了一个无意盲视现象的经典例子:他和同在哈佛大学的另一位心理学家克里斯多弗·F·沙布里艾,要求受试者只为某个三人篮球队队员间的传球计数,而忽略其他球队队员间的传球。当这些受试者专心数数的时候,半数受试者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打扮成大猩猩的人走过球场(这个“大猩猩”甚至在场中央停了一会儿拍他的胸脯)。造成这种“盲视”,不需要突然中断视线,也不需要分散观察者的注意力。有意思的是,许多受试者虽然直接看着“大猩猩”,却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
  
  魔术中的视错觉
  
  并非所有魔术都在认知水平起作用。利用视觉系统的特点,运用相应的道具也可以产生非同寻常的效果。这其中有:
  弯曲的勺子:魔术师晃动一把勺子让勺柄看起来好像是柔软的。
  原理:视皮层里有些神经元对移动的影像和线条末端的影像都很敏感,但它们对振动影像的反应不同于其他视觉神经元。结果就是,神经系统对振动物体的末端和中段的反应有差异,坚硬的物体在这种情况下看起来就好像中间变柔软了。
  视觉残留:魔术师已经把物体从视野中移除,但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看起来好像物体还在那里。
  原理:当刺激撤除后,由于神经后放电会导致产生大约100毫秒的余像。
  杰里·安德勒斯的三维空间扭曲:观众先盯着一个旋转的碟子看一段时间,这个碟子有三个区域会发生扩张和收缩的运动。再让观众看静止物体时,他们会感觉静止物体也在扩张和收缩。
  原理:神经元分别适应了视野中三个区域产生的运动影像。
其他文献
从痴迷网聊的天真少女,到坠入网聊陷阱的卖淫女子,她们尝尽了被诱骗、胁迫、暴打、蹂躏的痛苦滋味,走过了辛酸、凄惨、暗无天日的噩梦岁月……2009年4月18日,专门针对年轻女网友的组织、强迫卖淫犯罪团伙被一网打尽,以邱西超、邱送来为首的12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执行逮捕,37名卖淫少女重见光明。    A 轻信网友 噩梦从网聊开始    小茜年仅16岁,原是宁远县某酒店服务员,她惟一的爱好就是闲暇之时上网
期刊
他知道自己失去的不仅是爱情,还有与心灵合拍与精神共舞的一种和谐,而这一切只有蓝妮能给他。他必须找回这—切,否则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1    这座城市被称为“百湖之市”,城在湖中,人在画中,而小店位于闹市靠湖边的一隅,取名“湖来风”。“湖来风”几个字是手书行楷,很有艺术品味,乍一看,以为是间经营古玩字画的店面,细看店牌下两个身着时尚女装的模特儿,原来是一家服装店。店前人来人往,隔壁音像店里的流
期刊
上周末,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回来看我。对比一下,我_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同时大学毕业,同时分在一个单位,我安于现状,而他却在工作一年后就辞职独闻天下了。7年后,经过一番打拼,他现在是一个拥有千万资产的公司老总,而我还干着原来的工作,拿着一份死工资。羡慕之余,我问起了他这些年打拼的经历。他给我讲起了当初极具传奇和冒险的创业史。  那年,他怀揣1000元来到北京做推销员,一年后挣了5万元。但他没有满足,仍
期刊
“残疾不是他们的错,那是老天对他们的不公。但他们却生了一个完美的天池给我。这个傻天池,这样的爹娘,无法再完美了……”    结婚那天,妈问我:“坐在角落里像两个要饭模样的人是谁?”  我看过去的时候,那个老头正盯着我,旁边还有个老太太,发现我看着他们时赶忙低下头。我不认识他们但也不像要饭的,衣服是新的连折印都看得出来。妈说像要饭的是他们佝偻着身子,老太太的身边倚了根拐杖的缘故。  妈说天池是孤儿,
期刊
人言70古来稀,我说70不稀奇。前10年幼小,后10年衰老,中间一半,又在梦里过了。按照20岁时的计划,我现在应该侧躺在私人飞机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思考下一步是先收购宝钢好还是先把通用电气干掉。你知道,像那些有理想的人一样,我们给自己安排的都是注定未竟的事业。  我斜靠在公共汽车上,双目微闭,在坐过站之前想到,这些年来,我本来是有一些机会进入有钱人的行列的。这想法并不能使我激动,因为这是我近10
期刊
在一个酒吧里,我见过一个白天在咨询公司当分析员,晚上十点以后来当鼓手的小伙子。那天因为公司加班迟到了二十分钟,他向众人郑重道歉,并向代替他上场的乐队同事拥抱致意。试想一下,当你还陷在咨询公司一场冗长的会议中时,五公里外的演出场地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你。这是怎样的一种被需要的成就感?不久前,一位公司金领向我诉说了她的焦虑:工作虽然稳定,但上升无望;眼看到了四十,改变又缺乏勇气;想开发点什么别的兴趣吧,绞
期刊
李开复,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著有《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他切实关注大学生的各种问题,所著《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系列在大学生间广为流传。他所进行的主题演讲与创办的我学网(开复学生网)也深受好评,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开复老师”。    月薪过万、500强企业,就是职业理想吗    很多求职者被问到“职业理想”的时候,给出的答案是:月薪过万,或者进入全球
期刊
要找多少路才能找到自己的路,要遇多少门才能遇到自己最适合的门,有些时候。相遇不同的门就是相遇了不同的命运。难道生活中很多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机会注定就不属于我们吗?不是的,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有些门是为谁而开。  跟同学聊天时,同学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个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我这个听的人也一脸的崇拜。我们一致认为,如果说微软改变了我们思维的话,谷歌其实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周围的世
期刊
用了15年,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CEO卫哲让中国人认识了他。这位中国年轻的高级执行官,如同坐火箭一般完成了“从士兵到将军”的升迁,其职场生涯如同一部将白领染成金领的“卫氏职场史”。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称赞卫哲富有远见,将帮助阿里巴巴企业间(B2B)公司成为世界顶级企业。  如同一个游方僧,到任何一座庙,都是半路出家,不同的是,这个半路和尚,在漂泊江湖中一路悟道,每一次职场转换,都是他克服职场
期刊
有时候你以为天要塌下来了,其实是因为你站歪了!  一天之內,我看见三张年轻的容顏,这三张脸令我有些悟得,“有时候你以为天要塌下来了,其实是因为你站歪了!”  清晨,我在超商买了动西,正准备付帐时,一位小姐竟然插队先付钱,那位年轻的店员立刻面有难色,看了我一眼,表示歉意,我笑笑说,沒關係。  “小姐,你耳環好漂亮,很少看到这么簡單,造型又好的銀質耳環!很貴吧?”店员问我。她的微笑讓我覺得,她真的欣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