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案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将化学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倡导实验探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更新教学理念,从重知识重技能转到重过程重方法,让三大枯燥的理论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当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义务教育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探究跟传统的“已知原理和结论——再验证”的模式不同,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这很关键的一步是学生能大胆地提出猜想与假设,有了猜想与假设就会积极地去查找相关资料和信息,收集相关证据,认真地去设计方案,完成有关实验并作出解释与结论。认真做好探究性实验,对于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作用意义十分重要。
二、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案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方案的研究,努力探索出一条既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又符合初中教学现状,既有实效性,又有可操作性的不同课型的化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三、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案研究的内容
化学学科进入课改已多年,中考试卷的结构、长度及题型基本趋于稳定,通过对近几年中考试卷分析发现,化学学科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同时,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使化学教学更好地发挥中考这个指挥棒的评价和导向功能,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创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1.利用课堂主阵地进行有效教学
课堂永远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新课程强调探究,应立足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如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内容教学,由于没有明显的现象,而这个反应又很重要,如何让学生加深印象,不是随便带过而是特地强化设计实验方案如下:(1)将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盖紧振荡看是否会变扁;(2)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试管内液面如何变化;(3)往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塞好双孔橡皮塞,其中一孔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一孔装内套有气球的玻璃管,当挤压橡胶乳头,让溶液滴入瓶内,观察气球变化。通过富有创新的探究实验,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从而牢牢地掌握了知识点。
2.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富有教学机智,时刻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避免重犯类似的教学错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反思能力的高低成为判定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指标。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为实施有效教学提供动力。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
(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教育家赞可夫认为“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情境教学成了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的有效途径:如教学《常见的碱》时,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向学生提出疑问:“你知道日常生活中,人们将生石灰放到水池里,为什么水会沸腾呢?”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浓,注意力集中,迫切希望领会其中的道理;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用简短的语言为学生创设的情境,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情趣盎然地进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其实质是呼唤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落实化学生活化、社会化。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在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才能够让学生体会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并与此做为教学活动的起点。例如:“水的净化”教学中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以下情境:汶川大地震,自来水中断,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请结合生活实际,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得到合格饮用水?需要用到哪些化学药品呢?引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在化学中感受生活,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化学的欲望。
4、认真研究教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在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下,教材(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媒介。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
(1).精心备课,吃透教材
只有把教材钻研深透,才能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做到深入浅出、有的放矢的教学,教在点子上,学得有实效。备课时更应该充分认识所教学生的情况,学生在此学习目标中有什么样的思维障碍或思维误区,作业中一般容易在什么地方失误;本节课是否需要用多媒体;用什么样的教具;实验是否需要改进、作什么样的改进等。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2).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教材,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将教材进行重组与延伸,诱导学生向着新知识学习领域探幽发微,紧扣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如学习《燃烧与灭火》,当学完燃烧的条件后,此时再补充做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学生都很奇怪:镁条怎么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呢?教师此时可以抓住时机问:前面的结论是否错了?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这对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是十分有利的。
(3).精心设计练习、提高效率
初中化学课时紧、任务重、课堂上往往只能讲授新课,大部分学生还需要适量的练习来进行巩固,因此,应精心选题设计练习,做到“少而精、多样、有效”。在内容或方法上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习题,让学生课后花少量的时间练习,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习题有一定的弹性和选择性、有坡度,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情况选做,让不同程度和水平的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作业,都能在练习和解答中得到收获和提高。如单元考试,尝试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难度的试卷,考出的成绩都不错,提高中下生学习的信心。
新课程标准将化学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倡导实验探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更新教学理念,从重知识重技能转到重过程重方法,让三大枯燥的理论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当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义务教育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探究跟传统的“已知原理和结论——再验证”的模式不同,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这很关键的一步是学生能大胆地提出猜想与假设,有了猜想与假设就会积极地去查找相关资料和信息,收集相关证据,认真地去设计方案,完成有关实验并作出解释与结论。认真做好探究性实验,对于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作用意义十分重要。
二、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案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方案的研究,努力探索出一条既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又符合初中教学现状,既有实效性,又有可操作性的不同课型的化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三、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案研究的内容
化学学科进入课改已多年,中考试卷的结构、长度及题型基本趋于稳定,通过对近几年中考试卷分析发现,化学学科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同时,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使化学教学更好地发挥中考这个指挥棒的评价和导向功能,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创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1.利用课堂主阵地进行有效教学
课堂永远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新课程强调探究,应立足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如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内容教学,由于没有明显的现象,而这个反应又很重要,如何让学生加深印象,不是随便带过而是特地强化设计实验方案如下:(1)将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盖紧振荡看是否会变扁;(2)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试管内液面如何变化;(3)往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塞好双孔橡皮塞,其中一孔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一孔装内套有气球的玻璃管,当挤压橡胶乳头,让溶液滴入瓶内,观察气球变化。通过富有创新的探究实验,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从而牢牢地掌握了知识点。
2.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富有教学机智,时刻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避免重犯类似的教学错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反思能力的高低成为判定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指标。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为实施有效教学提供动力。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
(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教育家赞可夫认为“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情境教学成了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的有效途径:如教学《常见的碱》时,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向学生提出疑问:“你知道日常生活中,人们将生石灰放到水池里,为什么水会沸腾呢?”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浓,注意力集中,迫切希望领会其中的道理;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用简短的语言为学生创设的情境,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情趣盎然地进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其实质是呼唤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落实化学生活化、社会化。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在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才能够让学生体会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并与此做为教学活动的起点。例如:“水的净化”教学中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以下情境:汶川大地震,自来水中断,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请结合生活实际,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得到合格饮用水?需要用到哪些化学药品呢?引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在化学中感受生活,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化学的欲望。
4、认真研究教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在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下,教材(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媒介。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
(1).精心备课,吃透教材
只有把教材钻研深透,才能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做到深入浅出、有的放矢的教学,教在点子上,学得有实效。备课时更应该充分认识所教学生的情况,学生在此学习目标中有什么样的思维障碍或思维误区,作业中一般容易在什么地方失误;本节课是否需要用多媒体;用什么样的教具;实验是否需要改进、作什么样的改进等。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2).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教材,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将教材进行重组与延伸,诱导学生向着新知识学习领域探幽发微,紧扣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如学习《燃烧与灭火》,当学完燃烧的条件后,此时再补充做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学生都很奇怪:镁条怎么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呢?教师此时可以抓住时机问:前面的结论是否错了?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这对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是十分有利的。
(3).精心设计练习、提高效率
初中化学课时紧、任务重、课堂上往往只能讲授新课,大部分学生还需要适量的练习来进行巩固,因此,应精心选题设计练习,做到“少而精、多样、有效”。在内容或方法上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习题,让学生课后花少量的时间练习,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习题有一定的弹性和选择性、有坡度,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情况选做,让不同程度和水平的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作业,都能在练习和解答中得到收获和提高。如单元考试,尝试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难度的试卷,考出的成绩都不错,提高中下生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