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读建筑施工图(抄绘)》是对建筑制图和建筑构造两门专业基础课进行重新整合产生的一门新课程,对该课程的产生、内容的设置、授课过程中师生的评价以及任课教师自己碰到的问题和想法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识读建筑施工图;模块;识读;空间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88-02
近年来,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生的特点,纷纷对传统课程从内容到形式做了较大的变革。笔者所在学校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也对相关课程进行了改革,《识读建筑施工图(抄绘)》这门课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课程内容设置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项目不断加大投入,建筑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城乡建设行业需要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能吃苦的施工现场专业技术人员。但是随着大学的扩招,目前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生源素质普遍不高,传统课程的授课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教师认为学生不认真上课,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太难,难于理解,学习成了师生使都痛苦的事。鉴于此种情况,笔者和相关教师对《建筑制图》和《建筑构造》这两门专业基础课进行了重新整合,从而产生了《识读建筑施工图(抄绘)》这门新课程。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笔者和其他教师做了新的尝试,不再对建筑制图和建筑构造部分的内容作为两门独立课程授课,而是将建筑制图和建筑构造部分的知识划分成六个模块,又将每个模块划分出多个能力训练项目,如表1所示。这样一来,在授课的同时配以相关的能力训练,使学生可以基本达到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运用投影原理、建筑制图标准、建筑构造知识进行房屋建筑施工图的识读和抄绘,并注重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观念。
授课过程中的感受
(一)学生的评价
学生是学习和授课过程中的主体。授课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会带来较大的影响,笔者对建工2007高职4班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在“你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吗?”的问题上,回答“有兴趣”的占52%,回答“本来没兴趣,通过学习渐渐感兴趣”的占34%。在“通过建筑构造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否增加了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上,回答“的确有帮助,增加了空间想象能力”的占63%。在“通过大量画图练习,是否觉得对学习这门课程有帮助”的问题上,回答“通过画图,的确能把课程中的内容记住,而且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的占52%,回答“通过画图,的确能把课程中的内容记住,但对空间想象能力帮助不大”的占34%。在“对于点线面的投影、形体的投影、剖面图和断面图、轴测投影,你觉得哪些内容比较难”的问题上,回答“剖面图和断面图比较难”的占58%,回答“轴测投影比较难”的占25%。在“你觉得这门课程学多久能较好地掌握其内容”的问题上,回答“一年”的占18%,回答“两年”的占31%,回答“两年以上”的占25%。在“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是否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很快想象出空间的形状、位置等信息”的问题上,回答“视情况而定,简单的内容能想象的出”的占71%。
通过问卷中的回答,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学生的评价:(1)该门课程本身内容特点和形式的变化,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2)大量的抄绘练习,对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有较大的帮助。(3)空间想象能力始终是这门课程的一大难点,如何来提高还值得探讨。(4)所学知识要吸收掌握所需时间较长。
(二)教师评价
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工作量大 首先,课程的单元设计和以往的备课内容有较大的不同。在“任务引领式”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备课量大大提高,前期要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是使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得到真正落实的前提。其次,课堂时间由于采用了布置任务、讨论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教学形式,一改以往“满堂灌”的形式,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精力,在课堂上组织教学、管理纪律、现场辅导,这对任课教师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再次,课后的作业批改量也比以往大大增多,因此,课程改革后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考核方式的改变减轻了师生的压力 本课程的考核内容为:(1)投影基本知识(占10%),视其表达的准确性和书面成绩综合给分;(2)熟练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竣工图(占30%),在指定时间内阅读给出的施工图,并回答相关问题,视其表达的准确性给分;(3)阅读技术说明和图集(占20%),视描绘建筑图和结构图的构造做法、施工要求、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标准的准确性给分;(4)绘制建筑工程施工图(占20%),绘制给定的建筑施工图并根据图面质量和内容给分;(5)根据给出条件绘制建筑、结构节点图(占20%),视节点难易程度和准确性酌情给分。以上考核环节均结合课堂出勤、课堂纪律、上课回答问题进行。考核形式比以前的期中测验、期末考试、外加平时表现进行总评的传统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采用分阶段考核,改变以前一份试卷定终身的形式,而是采用抄绘、识读等形式来进行考核,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担心考试的恐惧心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同时,也大大减轻了任课教师对考核出现较高的不及格率的担心。
训练时间的增加使部分学生在绘图和读图能力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以往传统授课过程中,总是将每周的4课时分两次完成,往往出现学生刚练了一两个题目,还没总结就要下课的现象,现在每周6课时,在课堂上任务布置后有较完整、系统的时间进行指导、交流、总结,因此,训练时间的增加也使一部分学生在绘图和读图能力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识图基本知识的课时、内容分配是否合理 识图基本知识是建筑制图这门课程中的知识,尽管已经对一些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做了删除或弱化处理,但还是包括了绘图基本知识、组合体投影、轴测投影、剖面图与断面图,要想在规定的20课时内,按该课程标准提出的能力目标,使大部分学生达到掌握、能用、会用的程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完全删去点、线、面投影基本特性的介绍,直接介绍形体的投影,对后面组合体投影的识读会带来影响。线面分析识读方法是识读复杂组合体较常用的分析方法,而该分析方法必须在点、线、面基本投影特性熟悉的情况下,才能熟练使用。在对建工2007高职4班学生的调查中,就问题“你觉得点、线、面的投影学习对后面的形体投影学习有必要吗?”回答“有必要”的占89%。因此,笔者认为该部分内容在课时的分配和内容的安排上,还应酌情考虑。
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方面有何更好的方法和手段 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也可以看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个难题,对于一部分先天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发生质的飞跃。课程中提供的抄绘训练,对部分学生来说只能是形式上的抄绘,没有与实际的空间形状、相互关系产生联系,对部分学生来说,抄绘只是提高了绘图能力,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帮助是有限的。因此,在课程中选用哪些更好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值得教师思考。
考核形式改变后采用何种方式补考 考核形式改变后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补考,是笔者和其他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由于采用了分阶段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来获得总评分,这就造成一旦学生考试不及格,教师将面临补考内容多,补考到底采取哪种形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郭正烜.高职院校“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与改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4]何俊霖;蔡余萍.建筑学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1(12).
[5]张艳芳.基于能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实践与研究——以建筑工程类专业《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为例[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作者简介:
徐海晔(1973—),女,江苏常州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土木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
关键词:识读建筑施工图;模块;识读;空间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88-02
近年来,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生的特点,纷纷对传统课程从内容到形式做了较大的变革。笔者所在学校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也对相关课程进行了改革,《识读建筑施工图(抄绘)》这门课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课程内容设置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项目不断加大投入,建筑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城乡建设行业需要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能吃苦的施工现场专业技术人员。但是随着大学的扩招,目前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生源素质普遍不高,传统课程的授课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教师认为学生不认真上课,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太难,难于理解,学习成了师生使都痛苦的事。鉴于此种情况,笔者和相关教师对《建筑制图》和《建筑构造》这两门专业基础课进行了重新整合,从而产生了《识读建筑施工图(抄绘)》这门新课程。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笔者和其他教师做了新的尝试,不再对建筑制图和建筑构造部分的内容作为两门独立课程授课,而是将建筑制图和建筑构造部分的知识划分成六个模块,又将每个模块划分出多个能力训练项目,如表1所示。这样一来,在授课的同时配以相关的能力训练,使学生可以基本达到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运用投影原理、建筑制图标准、建筑构造知识进行房屋建筑施工图的识读和抄绘,并注重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观念。
授课过程中的感受
(一)学生的评价
学生是学习和授课过程中的主体。授课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会带来较大的影响,笔者对建工2007高职4班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在“你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吗?”的问题上,回答“有兴趣”的占52%,回答“本来没兴趣,通过学习渐渐感兴趣”的占34%。在“通过建筑构造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否增加了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上,回答“的确有帮助,增加了空间想象能力”的占63%。在“通过大量画图练习,是否觉得对学习这门课程有帮助”的问题上,回答“通过画图,的确能把课程中的内容记住,而且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的占52%,回答“通过画图,的确能把课程中的内容记住,但对空间想象能力帮助不大”的占34%。在“对于点线面的投影、形体的投影、剖面图和断面图、轴测投影,你觉得哪些内容比较难”的问题上,回答“剖面图和断面图比较难”的占58%,回答“轴测投影比较难”的占25%。在“你觉得这门课程学多久能较好地掌握其内容”的问题上,回答“一年”的占18%,回答“两年”的占31%,回答“两年以上”的占25%。在“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是否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很快想象出空间的形状、位置等信息”的问题上,回答“视情况而定,简单的内容能想象的出”的占71%。
通过问卷中的回答,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学生的评价:(1)该门课程本身内容特点和形式的变化,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2)大量的抄绘练习,对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有较大的帮助。(3)空间想象能力始终是这门课程的一大难点,如何来提高还值得探讨。(4)所学知识要吸收掌握所需时间较长。
(二)教师评价
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工作量大 首先,课程的单元设计和以往的备课内容有较大的不同。在“任务引领式”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备课量大大提高,前期要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是使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得到真正落实的前提。其次,课堂时间由于采用了布置任务、讨论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教学形式,一改以往“满堂灌”的形式,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精力,在课堂上组织教学、管理纪律、现场辅导,这对任课教师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再次,课后的作业批改量也比以往大大增多,因此,课程改革后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考核方式的改变减轻了师生的压力 本课程的考核内容为:(1)投影基本知识(占10%),视其表达的准确性和书面成绩综合给分;(2)熟练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竣工图(占30%),在指定时间内阅读给出的施工图,并回答相关问题,视其表达的准确性给分;(3)阅读技术说明和图集(占20%),视描绘建筑图和结构图的构造做法、施工要求、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标准的准确性给分;(4)绘制建筑工程施工图(占20%),绘制给定的建筑施工图并根据图面质量和内容给分;(5)根据给出条件绘制建筑、结构节点图(占20%),视节点难易程度和准确性酌情给分。以上考核环节均结合课堂出勤、课堂纪律、上课回答问题进行。考核形式比以前的期中测验、期末考试、外加平时表现进行总评的传统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采用分阶段考核,改变以前一份试卷定终身的形式,而是采用抄绘、识读等形式来进行考核,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担心考试的恐惧心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同时,也大大减轻了任课教师对考核出现较高的不及格率的担心。
训练时间的增加使部分学生在绘图和读图能力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以往传统授课过程中,总是将每周的4课时分两次完成,往往出现学生刚练了一两个题目,还没总结就要下课的现象,现在每周6课时,在课堂上任务布置后有较完整、系统的时间进行指导、交流、总结,因此,训练时间的增加也使一部分学生在绘图和读图能力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识图基本知识的课时、内容分配是否合理 识图基本知识是建筑制图这门课程中的知识,尽管已经对一些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做了删除或弱化处理,但还是包括了绘图基本知识、组合体投影、轴测投影、剖面图与断面图,要想在规定的20课时内,按该课程标准提出的能力目标,使大部分学生达到掌握、能用、会用的程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完全删去点、线、面投影基本特性的介绍,直接介绍形体的投影,对后面组合体投影的识读会带来影响。线面分析识读方法是识读复杂组合体较常用的分析方法,而该分析方法必须在点、线、面基本投影特性熟悉的情况下,才能熟练使用。在对建工2007高职4班学生的调查中,就问题“你觉得点、线、面的投影学习对后面的形体投影学习有必要吗?”回答“有必要”的占89%。因此,笔者认为该部分内容在课时的分配和内容的安排上,还应酌情考虑。
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方面有何更好的方法和手段 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也可以看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个难题,对于一部分先天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发生质的飞跃。课程中提供的抄绘训练,对部分学生来说只能是形式上的抄绘,没有与实际的空间形状、相互关系产生联系,对部分学生来说,抄绘只是提高了绘图能力,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帮助是有限的。因此,在课程中选用哪些更好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值得教师思考。
考核形式改变后采用何种方式补考 考核形式改变后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补考,是笔者和其他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由于采用了分阶段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来获得总评分,这就造成一旦学生考试不及格,教师将面临补考内容多,补考到底采取哪种形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郭正烜.高职院校“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与改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4]何俊霖;蔡余萍.建筑学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1(12).
[5]张艳芳.基于能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实践与研究——以建筑工程类专业《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为例[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作者简介:
徐海晔(1973—),女,江苏常州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土木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