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它必须与生活交织、渗透在一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根本任务。它突出的实践性和价值性,要求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生活世界,要求我们选取时代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共情的教学情境;采取民主化、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基础”课 生活世界 教学内容 教学情境教学形式
教育从最本真的意义而言,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交流。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人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美丽,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从道德与生活的关系上说,生活是道德产生的基础,道德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地形成的。生活是人的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道德问题,道德既是生活规则,也是生活品质的提升,它必须与生活交织、渗透在一起。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以“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根本任务。它突出的实践性和价值性,要求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生活世界。我们在教学中只有关注生活、反映生活、贴近生活、指导生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道德行为,达到教育目的。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形式上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要选取时代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新编“基础”课教材。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注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成才需求,重点阐述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纪律等方面的问题,较好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统一。这本教材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可以说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遵循和依据。而教学过程是在把握教材基础上对教材的再次开发。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要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的接受状况对教材进行解读,并在教学的双向交流中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碰撞、激活,进行再加工,赋予教材以新的生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能动作用非常重要,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造性地、生动地转化教材体系为学生认可和接受的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基础”课新的教材体系,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设计了十个专题的讲授内容。分别是:走进新天地——大学是人生道路的新阶段;肩负起重任——荣辱观与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永恒的旋律一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塑造心灵美——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心中的太阳——大学生的理想与成功;同在蓝天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有千千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挚爱的追求——大学生的恋爱观;飞天的引擎——法律精神与法制观念的培养;规矩塑方圆——做知法尚法的大学生等。在每一专题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注意使选材与学生的专业特色、学习生活、当时的社会热点以及当地的生活事件结合起来,使教学体系源于教材,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首先,注重选取身边事、身边人作为典型案例。比如,在讲述人生理想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部分,典型案例选取校友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石油科技之花别样红”的薛芸等楷模作为代表,学习他们奋发进取、忘我工作、一心扑在科研工作的先进事迹,介绍“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西南石大精神,倡导大学生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由于同榜样的距离较近,学生的接受程度很高,教育的效果较好。其次,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因材施教。例如,针对建筑设计专业的特点,在讲解注重细节,培养良好的习惯对成功的作用时,选取上海地铁一、二号的设计实例对比说明,一号线德国人设计,他们注重细节、以人为本的理念使直到今天,而由中国人设计的二号线的运营成本还远远高于一号线。再次,注意选材内容的时代性、新闻性。教学内容必须关注时代的热点问题,多选取学生高度关注的新闻事件。例如,2005年秋季学期我们在讲述爱国主义专题时,恰逢“神州六号”发射成功,新闻联播头一天播出,我们第二天就在课堂上剪辑播放了这一电视片,当看到电视片中神州六号成功发射的场面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这种由衷产生的澎湃的爱国主义激情,要远胜于教师空洞的说教。
要创设生活化、共情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建构的、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育氛围。“共情”是心理咨询的一个术语,是指咨询员在为来访者正式进行心理咨询前,先要通过交谈了解,以达到尽可能理解学生,情感达到共鸣的过程。“基础”课教学要真正走到学生心里去,也必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氛围,想学生所想,尽量缩短心理距离。这样有利于师生心理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实行生活化的教学,课前准备很重要。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重点放在生活化情境的构设上。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广泛搜集各种生活素材、案例,努力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点,思考如何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进入各种生活情境之中,积极参与教育。实践中我体会,以下方法对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很有帮助。一是充分利用好课前和课间时间,创设真诚、青春、生动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前和课间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青春校园歌曲、学生网络中流行的内容健康的flash、MTV或其他音像资料等,或是走到学生中多交流,以便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生活场景、生活片段、实现教学手段生活化、直观化,教师应在平时注意搜集、剪辑一些电视新闻资料、影视资料、音像资料,或实拍一些校园内外的生活录像,在教学中放映,使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深化认识、知晓道理、受到教育。三是制作生动的、个性化的课件。课件内容要生动、直观,可以多选取一些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以增强视觉冲击力,丰富教学情境。四是通过学生感受型、体验型实践,强化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参与生活、接触社会中得到具体感受。比如,组织开展“校园基础文明调查”、“校园环境保护状况调查”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教育。又如,我们在讲述爱国主义专题时,组织学生去“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纪念馆”参观,增强了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五是要注意话语系统的转换。 当代大学生风华正茂、思想前卫、注重现实,具有自己独特的话语系统。“基础”课教师要深化教学效果,必须培养自己与大学生对话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青春、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运用名人名言或经典理论论述提升思想境界;运用网络语言,破除“代沟”的语言壁垒,有助于师生语言交流。通过多种手段,创设生动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一步强化教学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要采取民主化、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任何教学都是在一定的教学形式下进行的。生活化本身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形式。生活化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通过开展一定的生活活动,将学生带入生活的情境中,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愿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在具体实施教学中,“基础”课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语境,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对话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师生间的情感壁垒。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较强,所以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要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课堂上有所行动、思想上有所触动,并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发现的快乐。在具体教学方法上,要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可采用讨论式、案例式教学,也可以设计一些充分展示学生自我才能的教学活动,如自我展现、情景扮演、演讲、辩论赛等等。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变主动,唤醒、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通过独立思考、体验与感悟,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通过创造性的道德自主建构,以实现自我教育,提升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
综上所述,“基础”课教育,是对现实的、具体的人的教育,是在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命历程中展开的,因此,无论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还是法制教育,都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都超不出生活世界的领域。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要求“基础”课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基础”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技基金资助项目(2007XZR49)。
(作者单位:姚明淑,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宣传部:吴威威,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基础”课 生活世界 教学内容 教学情境教学形式
教育从最本真的意义而言,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交流。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人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美丽,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从道德与生活的关系上说,生活是道德产生的基础,道德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地形成的。生活是人的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道德问题,道德既是生活规则,也是生活品质的提升,它必须与生活交织、渗透在一起。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以“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根本任务。它突出的实践性和价值性,要求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生活世界。我们在教学中只有关注生活、反映生活、贴近生活、指导生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道德行为,达到教育目的。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形式上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要选取时代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新编“基础”课教材。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注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成才需求,重点阐述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纪律等方面的问题,较好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统一。这本教材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可以说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遵循和依据。而教学过程是在把握教材基础上对教材的再次开发。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要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的接受状况对教材进行解读,并在教学的双向交流中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碰撞、激活,进行再加工,赋予教材以新的生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能动作用非常重要,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造性地、生动地转化教材体系为学生认可和接受的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基础”课新的教材体系,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设计了十个专题的讲授内容。分别是:走进新天地——大学是人生道路的新阶段;肩负起重任——荣辱观与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永恒的旋律一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塑造心灵美——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心中的太阳——大学生的理想与成功;同在蓝天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有千千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挚爱的追求——大学生的恋爱观;飞天的引擎——法律精神与法制观念的培养;规矩塑方圆——做知法尚法的大学生等。在每一专题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注意使选材与学生的专业特色、学习生活、当时的社会热点以及当地的生活事件结合起来,使教学体系源于教材,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首先,注重选取身边事、身边人作为典型案例。比如,在讲述人生理想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部分,典型案例选取校友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石油科技之花别样红”的薛芸等楷模作为代表,学习他们奋发进取、忘我工作、一心扑在科研工作的先进事迹,介绍“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西南石大精神,倡导大学生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由于同榜样的距离较近,学生的接受程度很高,教育的效果较好。其次,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因材施教。例如,针对建筑设计专业的特点,在讲解注重细节,培养良好的习惯对成功的作用时,选取上海地铁一、二号的设计实例对比说明,一号线德国人设计,他们注重细节、以人为本的理念使直到今天,而由中国人设计的二号线的运营成本还远远高于一号线。再次,注意选材内容的时代性、新闻性。教学内容必须关注时代的热点问题,多选取学生高度关注的新闻事件。例如,2005年秋季学期我们在讲述爱国主义专题时,恰逢“神州六号”发射成功,新闻联播头一天播出,我们第二天就在课堂上剪辑播放了这一电视片,当看到电视片中神州六号成功发射的场面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这种由衷产生的澎湃的爱国主义激情,要远胜于教师空洞的说教。
要创设生活化、共情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建构的、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育氛围。“共情”是心理咨询的一个术语,是指咨询员在为来访者正式进行心理咨询前,先要通过交谈了解,以达到尽可能理解学生,情感达到共鸣的过程。“基础”课教学要真正走到学生心里去,也必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氛围,想学生所想,尽量缩短心理距离。这样有利于师生心理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实行生活化的教学,课前准备很重要。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重点放在生活化情境的构设上。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广泛搜集各种生活素材、案例,努力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点,思考如何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进入各种生活情境之中,积极参与教育。实践中我体会,以下方法对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很有帮助。一是充分利用好课前和课间时间,创设真诚、青春、生动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前和课间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青春校园歌曲、学生网络中流行的内容健康的flash、MTV或其他音像资料等,或是走到学生中多交流,以便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生活场景、生活片段、实现教学手段生活化、直观化,教师应在平时注意搜集、剪辑一些电视新闻资料、影视资料、音像资料,或实拍一些校园内外的生活录像,在教学中放映,使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深化认识、知晓道理、受到教育。三是制作生动的、个性化的课件。课件内容要生动、直观,可以多选取一些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以增强视觉冲击力,丰富教学情境。四是通过学生感受型、体验型实践,强化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参与生活、接触社会中得到具体感受。比如,组织开展“校园基础文明调查”、“校园环境保护状况调查”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教育。又如,我们在讲述爱国主义专题时,组织学生去“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纪念馆”参观,增强了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五是要注意话语系统的转换。 当代大学生风华正茂、思想前卫、注重现实,具有自己独特的话语系统。“基础”课教师要深化教学效果,必须培养自己与大学生对话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青春、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运用名人名言或经典理论论述提升思想境界;运用网络语言,破除“代沟”的语言壁垒,有助于师生语言交流。通过多种手段,创设生动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一步强化教学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要采取民主化、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任何教学都是在一定的教学形式下进行的。生活化本身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形式。生活化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通过开展一定的生活活动,将学生带入生活的情境中,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愿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在具体实施教学中,“基础”课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语境,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对话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师生间的情感壁垒。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较强,所以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要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课堂上有所行动、思想上有所触动,并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发现的快乐。在具体教学方法上,要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可采用讨论式、案例式教学,也可以设计一些充分展示学生自我才能的教学活动,如自我展现、情景扮演、演讲、辩论赛等等。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变主动,唤醒、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通过独立思考、体验与感悟,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通过创造性的道德自主建构,以实现自我教育,提升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
综上所述,“基础”课教育,是对现实的、具体的人的教育,是在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命历程中展开的,因此,无论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还是法制教育,都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都超不出生活世界的领域。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要求“基础”课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基础”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技基金资助项目(2007XZR49)。
(作者单位:姚明淑,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宣传部:吴威威,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