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对学校学生进行优势问卷调查前提下,结合学校美术特色“以美养德、促进发展”的理念着重关注本校特殊学生的学习状况,力图通过用特色引领发展、用优点放大优势的方式实行美术分层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特殊学生能做到快乐随班就读,和正常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关键词:以美养德 随班就读 优势 分层教育
徐悲鸿中学初中部在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的前提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强调唤醒特殊学生的主体意识,实施美术分层教育,让特殊学生“随班”快乐,和其他正常的学生一样快乐的成长。
一、 学生基本情况介绍
学生基本情况: 2名随班学生
学生优势情况分析:仅以初二(3)班FZH为例 (2010年3月5日调查完成)
知觉感官:该同学对看到的图片表格颜色等非常敏感,板书、图片、图表对该学生非常重要,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的。
表达风格:整体来说该同学喜欢口头表达,但是这方面的能力需要进步加强。建议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机会,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思维及社交:该同学不希望有人督促自己学习(自己会努力做好老师留下的作业),请家长不要总催促学习,而应该帮他制订计划
学习时段:该同学晚上的状态不太好。(需要做好计划,晚上的学习状态不好会严重影响学生自学的效果)
结论:学生的特点决定我们必须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途径。为此,我们在“以美养德”上着力,恰恰适合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二、用特色引领发展 用优点放大优势
1、与学科课程整合,教育正常学生,关爱特殊学生。
由于听残学生在听力上相对偏低,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有的重度听智甚至表现出语言、行为的不正常,很容易受到正常学生的嘲笑、歧视和侮辱,有的会疏远冷落他们,有的会厌恶他们,有的还会恶语相向,这样,就更让听智学生产生孤僻、自卑的心理,对学习、生活产生消极、悲观情绪。
2、与培养目标整合,突出育人实效。
充分发挥学校宣传口号 “悲鸿少年、阳光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例如:在班级主题班会中,设计某一个环节让这样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同时为这名学生制定个案计划,帮助其寻找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人格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释放、创造力得到培养,使班级成为他个人价值体现的舞台。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首先要给特殊学生一份特别的爱,其次要教育正常学生以满腔热情,影响、鼓舞、帮助特殊学生。教育正常学生经常和特殊学生交往,不让他们感到孤独。同时,我们还给每个特殊学生寻找“学习伙伴”,让他们感受到同学之间如兄妹般的亲情,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生活的信心。
3、与学生评价结合,用优点促进优势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适时、适宜的评价,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维持学习的兴趣。首先,从评价的形式来说,对听智学生要注意等级评价、语言评价和评语评价相结合,特别要注重语言评价。其次,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要从知识、技能、兴趣、态度等多方面考虑。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方面的闪光点对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及时的鼓励,给每一个劣势的孩子找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再次,从评价的标准来说,一定要降低要求,允许延缓评价。例如: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找到这些学生的奋斗目标,在班级总结中,我们给这样进步的学生发奖状、给家长发喜报、戴红花,关注孩子的进步和学校的教育发展方向,以形成教育合力。使他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抓住各种契机,激发学习兴趣、享受学习“成功”
半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提出的全面育人的基础上,学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得到了初步的落实,正在不断指引着学校前进的方向。对于听智学生,我们的教学目标要相对低一些,一般只要求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标的表述要清楚明白,让听智学生易于接受。从教法学法上来说,要善于启发诱导,鼓励思考,多动手操作,及时巩固。从教学手段来看,要注重形象直观。多利用电教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帮助特殊学生理解重点、难点。同时,互学伙伴也是 “随班就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给听智学生安排的学习伙伴要适合,最好让他自己挑选。“学习伙伴”最好在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内,而且学习能力比较强,又是乐于帮助别人的,这样便于互相帮教、学习。如:在小组讨论时,优秀的学习伙伴就可以对听智学生给予帮助,听智学生也可以在倾听他们的发言中提高认识水平,在交流时可以体验到成功。同时还可以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听智儿童感受到来自同伴的温暖。对于听智学生,要和正常学生布置不同数量、不同难度和不同形式的作业。一般来说,听智学生的作业数量上要少一些,难度要小一些,主要针对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布置补缺题,及时弥补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形式上要简单一些,易于理解。
目的:增加对学生之间了解和理解,提升学习效率;保障学习效果;在实践中锻炼互助队伍。
四、以美养德,促进学校“随班就读”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规划中提出学生培养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形成了“德育为先,以美养德;能力为重,以美启智;全面发展,以美修身”的育人特色,通过学科教育、拓展实践,让学生终身受益。
“随班就读”作为一种暂时还存在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将继续研究它的教学模式,探究它的教学评价,为听智群体提供一个安全、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听智学生在“随班学习”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以美养德 随班就读 优势 分层教育
徐悲鸿中学初中部在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的前提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强调唤醒特殊学生的主体意识,实施美术分层教育,让特殊学生“随班”快乐,和其他正常的学生一样快乐的成长。
一、 学生基本情况介绍
学生基本情况: 2名随班学生
学生优势情况分析:仅以初二(3)班FZH为例 (2010年3月5日调查完成)
知觉感官:该同学对看到的图片表格颜色等非常敏感,板书、图片、图表对该学生非常重要,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的。
表达风格:整体来说该同学喜欢口头表达,但是这方面的能力需要进步加强。建议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机会,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思维及社交:该同学不希望有人督促自己学习(自己会努力做好老师留下的作业),请家长不要总催促学习,而应该帮他制订计划
学习时段:该同学晚上的状态不太好。(需要做好计划,晚上的学习状态不好会严重影响学生自学的效果)
结论:学生的特点决定我们必须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途径。为此,我们在“以美养德”上着力,恰恰适合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二、用特色引领发展 用优点放大优势
1、与学科课程整合,教育正常学生,关爱特殊学生。
由于听残学生在听力上相对偏低,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有的重度听智甚至表现出语言、行为的不正常,很容易受到正常学生的嘲笑、歧视和侮辱,有的会疏远冷落他们,有的会厌恶他们,有的还会恶语相向,这样,就更让听智学生产生孤僻、自卑的心理,对学习、生活产生消极、悲观情绪。
2、与培养目标整合,突出育人实效。
充分发挥学校宣传口号 “悲鸿少年、阳光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例如:在班级主题班会中,设计某一个环节让这样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同时为这名学生制定个案计划,帮助其寻找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人格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释放、创造力得到培养,使班级成为他个人价值体现的舞台。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首先要给特殊学生一份特别的爱,其次要教育正常学生以满腔热情,影响、鼓舞、帮助特殊学生。教育正常学生经常和特殊学生交往,不让他们感到孤独。同时,我们还给每个特殊学生寻找“学习伙伴”,让他们感受到同学之间如兄妹般的亲情,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生活的信心。
3、与学生评价结合,用优点促进优势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适时、适宜的评价,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维持学习的兴趣。首先,从评价的形式来说,对听智学生要注意等级评价、语言评价和评语评价相结合,特别要注重语言评价。其次,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要从知识、技能、兴趣、态度等多方面考虑。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方面的闪光点对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及时的鼓励,给每一个劣势的孩子找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再次,从评价的标准来说,一定要降低要求,允许延缓评价。例如: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找到这些学生的奋斗目标,在班级总结中,我们给这样进步的学生发奖状、给家长发喜报、戴红花,关注孩子的进步和学校的教育发展方向,以形成教育合力。使他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抓住各种契机,激发学习兴趣、享受学习“成功”
半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提出的全面育人的基础上,学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得到了初步的落实,正在不断指引着学校前进的方向。对于听智学生,我们的教学目标要相对低一些,一般只要求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标的表述要清楚明白,让听智学生易于接受。从教法学法上来说,要善于启发诱导,鼓励思考,多动手操作,及时巩固。从教学手段来看,要注重形象直观。多利用电教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帮助特殊学生理解重点、难点。同时,互学伙伴也是 “随班就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给听智学生安排的学习伙伴要适合,最好让他自己挑选。“学习伙伴”最好在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内,而且学习能力比较强,又是乐于帮助别人的,这样便于互相帮教、学习。如:在小组讨论时,优秀的学习伙伴就可以对听智学生给予帮助,听智学生也可以在倾听他们的发言中提高认识水平,在交流时可以体验到成功。同时还可以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听智儿童感受到来自同伴的温暖。对于听智学生,要和正常学生布置不同数量、不同难度和不同形式的作业。一般来说,听智学生的作业数量上要少一些,难度要小一些,主要针对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布置补缺题,及时弥补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形式上要简单一些,易于理解。
目的:增加对学生之间了解和理解,提升学习效率;保障学习效果;在实践中锻炼互助队伍。
四、以美养德,促进学校“随班就读”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规划中提出学生培养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形成了“德育为先,以美养德;能力为重,以美启智;全面发展,以美修身”的育人特色,通过学科教育、拓展实践,让学生终身受益。
“随班就读”作为一种暂时还存在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将继续研究它的教学模式,探究它的教学评价,为听智群体提供一个安全、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听智学生在“随班学习”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