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

来源 :第三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ang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控制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34.6%、13.5%和13.5%;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55.6%,且检测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必须采取切实的防治措施,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开展的交锁髓内钉技术解决了严重粉碎性股骨骨折的治疗问题,效果较满意.1999年1月~2003年2月,我院共收治股骨长段严重粉碎性骨折12例,术中经缝合成形、植骨、内固定,术后联合应用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治疗,并通过细心观察、精心护理,经过1~3 a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比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护理差错事故防范管理是护理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法制的健全及医疗费用的增长,人们对治疗效果、优质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已深刻认识到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减少和杜绝护理差错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股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常用的抽取静脉血的一种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儿越来越多,在体表很难触摸到股动脉的搏动.另外,在静脉穿刺时小儿的哭闹,导致腹部的起伏把股动脉的搏动掩盖,很难触清.笔者采取B 几种方法取得满意效果,成功率达98%,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