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县委,县委书记是班长,该请示的问题就请示,该汇报的工作就汇报。县长要知道,在开展工作时,有了书记的支持,工作才推进得快、做得好。县长工作千头万绪,在没有规定的事情上,需要与县委书记及时沟通,和谐相处。
近日,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贵州省黔南州政协副主席、曾长期担任县长的张加春所著《县长这个官》一书。在书中,张加春讲述了县长如何决策,如何把握政策,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尤其是与县委书记的关系。
要将想法付诸实践,就要善于与县委书记沟通
领导干部到一地上任之初,通常会到基层走访调研,听听退休领导对本地发展的意见建议,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当前形势提出发展思路。
新任县委书记和新任县长的区别在于,县委书记可根据自己的想法,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或者借助县里召开的会议,谈当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但县长不能,要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变成现实,需要与县委书记沟通,得到县委班子的认同。这是需要工作智慧和技巧的。
要捕捉与县委书记沟通的时机。可从会谈中,贯彻上级会议、文件、上级领导讲话精神中去寻找。平时,县委书记、县长经常碰面,自然会谈到工作,作为县长不妨借助某个话题引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在潜移默化中与县委书记沟通。比如,上级一份重要文件提到的工作正好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可以顺势把自己的思路想法和这项工作结合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制定好规划。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把县长的思路和想法变成现实的最好途径之一。县长在起草报告时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写进去,然后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再到县委常委会研究,最后提交县人大表决通过。其他工作规划也如此。不过,随着事物的发展,规划可能出现变化。这时,县长要善于与县委书记沟通新想法,避免产生冲突。
善于“战斗”,沉着应对突发事件
任何一个地方,总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县长要勇于担当、善于处置,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让县委书记出面。
例如,建设某高速公路的时候,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分为正线补偿和便道补偿。正线补偿全线没有什么区别,少部分人的诉求主要是便道补偿。省里认为便道是临时占建,高速公路修通后,便道可以当村组公路使用,规定便道作为通村通组公路来执行。也就是说,省里只补助修便道的路,占用村民田地山林由县乡村自行协调解决,修建通组公路由群众自行协调解决。县里向上级争取,得到了一定的补偿。但在征地拆迁中,少数村民不愿意配合政府,联合一些没有律师证的民间人士,多次到县里反映。
突然一天,100多名被征地村民到县政府上访,要求按照他们的意见补偿。这些村民想通过向政府施压,获得最大的利益。
我(张加春)得到消息后,立马和分管副县长以及政法委书记,在会议室与10多名村民代表交流,做思想工作。这样的事,一般总是有几个领头的。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发现有人有刑事案件在身,于是依法抓捕了这个人,并查清了多个与该案相关的人的底细,形成了威慑。整个过程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最终冲突归于平静。
作为县长,面对突发事件,分管部门能处理的,县长就不要出面;下级不能处置的,县长就一定要亲临现场处置。县长在处置大型突发事件时必须担起责任,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让县委书记出面,只要他支持你就足够了。至于警力不要轻易使用。因为警力一旦出现,代表事情已到了一个沸点,稍有不慎不但不能控制事态,往往还会激化矛盾。处理这种事件要及时准确,还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
将心比心是理解,更是关爱
县长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关系,上级领导、上级部门、四大班子领导,还有同事、客商、下属、群众等。在这些关系中,和县委书记的关系最为重要。作为县长,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县委书记的支持。县级领导班子如果缺乏合力,往往是县委书记和县长两个人之间关系不和谐造成的。
那么,县长怎样处理好与县委书记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公正无私、胸襟开阔。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县长一旦考虑个人因素,一旦偏了心或有了私心杂念,就会想方设法公权私用。县委书记知道了就会制止,或者当面不说背后说。若制止不听,久而久之两人的矛盾就出现了。
其次是彼此包容、换位思考。不管是说话做事还是研究问题,有看法有建议都很正常,要将心比心、理解至上。这既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关爱。不要遇事动不动就冲突、埋怨、指责。
最后要相互尊重、经常沟通。尊重是前提,在县委,县委书记是班长,该请示的问题就请示,该汇报的工作就汇报。县长要知道,在开展工作时,有了书记的支持,工作才推进得快、做得好。
縣长工作千头万绪,有明确规定的事就按程序去做,而容易出现矛盾的往往是在没有规定的事情上,来得突然让你没有时间按程序研究决定,这就需要与县委书记及时沟通,和谐相处。
(《四川日报》2019.12.9)
近日,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贵州省黔南州政协副主席、曾长期担任县长的张加春所著《县长这个官》一书。在书中,张加春讲述了县长如何决策,如何把握政策,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尤其是与县委书记的关系。
要将想法付诸实践,就要善于与县委书记沟通
领导干部到一地上任之初,通常会到基层走访调研,听听退休领导对本地发展的意见建议,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当前形势提出发展思路。
新任县委书记和新任县长的区别在于,县委书记可根据自己的想法,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或者借助县里召开的会议,谈当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但县长不能,要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变成现实,需要与县委书记沟通,得到县委班子的认同。这是需要工作智慧和技巧的。
要捕捉与县委书记沟通的时机。可从会谈中,贯彻上级会议、文件、上级领导讲话精神中去寻找。平时,县委书记、县长经常碰面,自然会谈到工作,作为县长不妨借助某个话题引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在潜移默化中与县委书记沟通。比如,上级一份重要文件提到的工作正好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可以顺势把自己的思路想法和这项工作结合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制定好规划。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把县长的思路和想法变成现实的最好途径之一。县长在起草报告时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写进去,然后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再到县委常委会研究,最后提交县人大表决通过。其他工作规划也如此。不过,随着事物的发展,规划可能出现变化。这时,县长要善于与县委书记沟通新想法,避免产生冲突。
善于“战斗”,沉着应对突发事件
任何一个地方,总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县长要勇于担当、善于处置,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让县委书记出面。
例如,建设某高速公路的时候,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分为正线补偿和便道补偿。正线补偿全线没有什么区别,少部分人的诉求主要是便道补偿。省里认为便道是临时占建,高速公路修通后,便道可以当村组公路使用,规定便道作为通村通组公路来执行。也就是说,省里只补助修便道的路,占用村民田地山林由县乡村自行协调解决,修建通组公路由群众自行协调解决。县里向上级争取,得到了一定的补偿。但在征地拆迁中,少数村民不愿意配合政府,联合一些没有律师证的民间人士,多次到县里反映。
突然一天,100多名被征地村民到县政府上访,要求按照他们的意见补偿。这些村民想通过向政府施压,获得最大的利益。
我(张加春)得到消息后,立马和分管副县长以及政法委书记,在会议室与10多名村民代表交流,做思想工作。这样的事,一般总是有几个领头的。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发现有人有刑事案件在身,于是依法抓捕了这个人,并查清了多个与该案相关的人的底细,形成了威慑。整个过程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最终冲突归于平静。
作为县长,面对突发事件,分管部门能处理的,县长就不要出面;下级不能处置的,县长就一定要亲临现场处置。县长在处置大型突发事件时必须担起责任,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让县委书记出面,只要他支持你就足够了。至于警力不要轻易使用。因为警力一旦出现,代表事情已到了一个沸点,稍有不慎不但不能控制事态,往往还会激化矛盾。处理这种事件要及时准确,还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
将心比心是理解,更是关爱
县长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关系,上级领导、上级部门、四大班子领导,还有同事、客商、下属、群众等。在这些关系中,和县委书记的关系最为重要。作为县长,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县委书记的支持。县级领导班子如果缺乏合力,往往是县委书记和县长两个人之间关系不和谐造成的。
那么,县长怎样处理好与县委书记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公正无私、胸襟开阔。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县长一旦考虑个人因素,一旦偏了心或有了私心杂念,就会想方设法公权私用。县委书记知道了就会制止,或者当面不说背后说。若制止不听,久而久之两人的矛盾就出现了。
其次是彼此包容、换位思考。不管是说话做事还是研究问题,有看法有建议都很正常,要将心比心、理解至上。这既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关爱。不要遇事动不动就冲突、埋怨、指责。
最后要相互尊重、经常沟通。尊重是前提,在县委,县委书记是班长,该请示的问题就请示,该汇报的工作就汇报。县长要知道,在开展工作时,有了书记的支持,工作才推进得快、做得好。
縣长工作千头万绪,有明确规定的事就按程序去做,而容易出现矛盾的往往是在没有规定的事情上,来得突然让你没有时间按程序研究决定,这就需要与县委书记及时沟通,和谐相处。
(《四川日报》20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