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以上3个个案可以看出,我们一些父母并没有很好地认识自由和规矩这两个概念,他们以为的自由是不讲任何纪律,完全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孩子大多很难朝着他们希望的方向成长、发展,反而给他们带来了烦恼。在问题出现后,家长们又想到了规矩,但他们眼中的规矩实际上是“没收”孩子的自由,过多地限制孩子。他们把规矩和呆板、活泼自由和放肆没有很好地区分开来。这其实是一种模糊的认识。如何防止出现这种认识呢?这需要理清“活泼自由和放纵”、“规矩和呆板”的界限。
民国年间,广东省有一位叫朱庆澜的省长,他曾经写过一本叫《家庭教育》的书,在书中他对这个问题发表了非常精辟的见解。
他说:“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为了把问题说清楚,他运用形象的比喻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比如牧牛场,周围用铁栅拦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的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栏外,就是放肆,不干涉就不行。不准牛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栏里,也不准它吃草喝水,也不准它东奔西跑,定要把牛变成木头,如此就是呆板了。”
联系到家庭教育实践,朱庆澜先生又拿“说话”为例子说:“小孩爱如何说,任他随便说,就连粗话、脏话都不干涉他,如此就是放肆;不准他说粗话、脏话,就无论什么话都不准他说,好似要贴张封条在他嘴上,如此就是呆板。”
自由不同于放肆,规矩不同于呆板,自由和规矩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避免走极端。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在谈到家庭教育辨证法时说:“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较差,往往易误以非为是,以恶为善,以丑为美,把事情给做错了。若不管不教,放任自流,时间长了,很可能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将来再想纠正,那是很难的。不严加管教确实不成,可是,也不能事事都要管束,一点儿也不放手。要是事事都管束得紧紧的、严严的,不许做这,不许做那,不让他们亲自实践,那就等于是把孩子的手脚和头脑束缚起来了,会使孩子呆若木鸡、事事不能,丧失生存的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因此,事事都管得太紧太严,也不成。”
总之,对待规矩和自由,我们应尽量掌握分寸,避免走极端,以防“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形发生,要为自由和规矩找到一个好的支撑点,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活泼自由又守规矩的孩子。
民国年间,广东省有一位叫朱庆澜的省长,他曾经写过一本叫《家庭教育》的书,在书中他对这个问题发表了非常精辟的见解。
他说:“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为了把问题说清楚,他运用形象的比喻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比如牧牛场,周围用铁栅拦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的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栏外,就是放肆,不干涉就不行。不准牛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栏里,也不准它吃草喝水,也不准它东奔西跑,定要把牛变成木头,如此就是呆板了。”
联系到家庭教育实践,朱庆澜先生又拿“说话”为例子说:“小孩爱如何说,任他随便说,就连粗话、脏话都不干涉他,如此就是放肆;不准他说粗话、脏话,就无论什么话都不准他说,好似要贴张封条在他嘴上,如此就是呆板。”
自由不同于放肆,规矩不同于呆板,自由和规矩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避免走极端。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在谈到家庭教育辨证法时说:“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较差,往往易误以非为是,以恶为善,以丑为美,把事情给做错了。若不管不教,放任自流,时间长了,很可能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将来再想纠正,那是很难的。不严加管教确实不成,可是,也不能事事都要管束,一点儿也不放手。要是事事都管束得紧紧的、严严的,不许做这,不许做那,不让他们亲自实践,那就等于是把孩子的手脚和头脑束缚起来了,会使孩子呆若木鸡、事事不能,丧失生存的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因此,事事都管得太紧太严,也不成。”
总之,对待规矩和自由,我们应尽量掌握分寸,避免走极端,以防“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形发生,要为自由和规矩找到一个好的支撑点,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活泼自由又守规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