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受到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教师职业特征以及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致使当今社会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共同努力,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降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率。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 原因 对策
引言
教师职业倦怠通常是指教师个体因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压力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挫折,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指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1],其典型特征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激情的丧失及情感的冷漠。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观,很容易造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发生,影响学校学习氛围。
一、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的过程, 导致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中学教师具体情况来看,主要从社会、学校、教师职业特征以及教师个人四方面来说。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1.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从古至今,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家长、社会对教师赋予过高的使命,认为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这样无形中就给教师施加更大的压力,使其倍感负担重,容易造成教师职业倦怠。
2. 工资报酬与付出的不平衡,教师被赋予崇高的使命,要求高付出多,而其工资远远低于同行业,这就极易使中学教师心理不平衡,所得与付出不成正比,降低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导致不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明显。
3. 社会各层面支持力度不够,对中学教师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偏远农村中学教师福利待遇没有很好的完善,教师工资住房等等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中学教师产生职业疲惫心理,对工作不关心。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1. 工作负担重,工作压力大。一些中小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各种考试造成学生和老师紧张不已,分数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方式,这就致使老师们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绞尽脑汁想着怎样提高学生成绩,长期在这种高压力学校环境下很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疲倦。
2. 学校组织管理结构和教学风气对中学教师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些学校管理不民主组织结构上不合理,领导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了解,学校行政部门办事效率又低,不接收教师的合理意见,从而使教师心理产生不满和抱怨,对教学采取听任放纵的态度。
3. 学校基础设施的落后,尤其一些农村中学学校设备比较落后,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采用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热情和兴趣很容易随着教龄的增加而逐渐消退,对整个教师职业都变得麻木和漠然。
(三)教师职业特征的影响
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教师的工作相对较复杂。首先教师面临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具有可塑性的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教学时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实行因材施教,教师的工作具有创造性,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遵循不同的教学原则,这就致使他们感觉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身心疲惫,重重压力易产生职业疲倦。
(四)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
1.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一些中学教师有着很大的自我抱负,目光通常比较远大,然而现实是与理想存在着不小差距,通常抱负越大与现实相差越远,则实现地机会越小,从而使教师心理严重受到打击,挫折感使其对教学产生疲劳心理,易形成职业倦怠。
2. 教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不足,有些教师的个性特征和认识偏差导致其自我效能感低,自信心不足,没有很好地挖掘出自己的优点,面对多角色的任务时没能处理好,自身感觉工作压力过大,工作不见成效,因而易对工作听之放之,没热情。
二、中学教师职业疲倦的应对策略
导致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众多,既有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外部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内部原因,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尽量降低各方面的消极影响,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兴趣,尽可能降低中学教师职业疲倦现象地发生。
(一)从社会影响因素来看
1. 社会对中学教师的期望要合理,避免过高期望对其造成过重负担,应为教师创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随着教育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受重视的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认为教师对整个教育事业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就认为教师没教好,我们应该看到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缺点,因而不能对教师要求过高,应该以理解的态度,为其创造合理轻松的工作环境,减少其心理压力,降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率。
2. 提高中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其生活条件,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教学环境差,教师工资报酬较低,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增加教师工资待遇,让其更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但相对社会其他行业来说,教师的付出和报酬相对不平衡,令一些教师心生不满,因此需要社会各层面大力支持,通过有效途径加强中学教师的生活保障,减少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扰,积极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完善社会支持,防止职业倦怠发生[2]。
(二)从学校方面来说
1. 不断完善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我国现今中学评价体制中,很大一部分都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教师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把精力都放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老师和学生都成为追逐分数的机器,因此应该建立更加合理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把教师和学生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减轻教师负担。 2. 改善学校组织管理机构,对中学教师的管理更加人性化,使管理更加民主,行政为教学服务,能够及时采纳中学教师的合理建议,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加强学校领导与教职工的沟通联系,领导能够理解教师的难处,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氛围。
3. 学校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以区别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竞争精神[3]。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机制来激励中学教师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提高工作热情,避免对教学工作产生无所谓态度,听之放之。
(三)从教师自身因素来看
1. 提高中学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相信自己能行,减少自身工作压力,避免心理过度疲惫,对工作产生厌倦心理。
2. 中学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面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提高自我效能感,Ever Brouwers 和Tomic提出,有强烈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在改革上显示了更敏捷的特点,并且与自我效能感较弱的人相比更不容易受疲倦的影响[4]。因此需要增强中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教学水平,避免年复一年重复教学而产生的职业倦怠,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学生来。
三、结语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教师职业本身具有复杂性重复性,以及社会环境和学校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之与教师个人心理特征的差异等这一系列因素有关,导致中学教师身心疲惫,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兴趣,自我效能感低,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难题选择逃避,致使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率与日俱增。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高度关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和支持,完善学校的组织管理,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为中学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保障,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其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应该加强教师自身素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其专业教学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克服自卑受挫感,减少心理压力,让其真正做到善于教学,乐于教学,尽可能降低教师职业疲倦心理,减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江霞.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学成效的关系之研究[M].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3.
[2]苏素美.美国教师的职业倦怠之探讨[J].教育资料文摘,1995(3):136-146.
[3]张悦红.论教师职业倦怠[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2):80-84.
[4]转引自De Moulin,D. F. Stress Be Not Proud:The Myth of Burnout[J]. Journal of School Leadership,1991(2).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 原因 对策
引言
教师职业倦怠通常是指教师个体因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压力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挫折,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指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1],其典型特征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激情的丧失及情感的冷漠。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观,很容易造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发生,影响学校学习氛围。
一、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的过程, 导致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中学教师具体情况来看,主要从社会、学校、教师职业特征以及教师个人四方面来说。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1.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从古至今,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家长、社会对教师赋予过高的使命,认为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这样无形中就给教师施加更大的压力,使其倍感负担重,容易造成教师职业倦怠。
2. 工资报酬与付出的不平衡,教师被赋予崇高的使命,要求高付出多,而其工资远远低于同行业,这就极易使中学教师心理不平衡,所得与付出不成正比,降低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导致不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明显。
3. 社会各层面支持力度不够,对中学教师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偏远农村中学教师福利待遇没有很好的完善,教师工资住房等等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中学教师产生职业疲惫心理,对工作不关心。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1. 工作负担重,工作压力大。一些中小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各种考试造成学生和老师紧张不已,分数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方式,这就致使老师们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绞尽脑汁想着怎样提高学生成绩,长期在这种高压力学校环境下很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疲倦。
2. 学校组织管理结构和教学风气对中学教师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些学校管理不民主组织结构上不合理,领导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了解,学校行政部门办事效率又低,不接收教师的合理意见,从而使教师心理产生不满和抱怨,对教学采取听任放纵的态度。
3. 学校基础设施的落后,尤其一些农村中学学校设备比较落后,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采用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热情和兴趣很容易随着教龄的增加而逐渐消退,对整个教师职业都变得麻木和漠然。
(三)教师职业特征的影响
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教师的工作相对较复杂。首先教师面临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具有可塑性的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教学时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实行因材施教,教师的工作具有创造性,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遵循不同的教学原则,这就致使他们感觉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身心疲惫,重重压力易产生职业疲倦。
(四)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
1.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一些中学教师有着很大的自我抱负,目光通常比较远大,然而现实是与理想存在着不小差距,通常抱负越大与现实相差越远,则实现地机会越小,从而使教师心理严重受到打击,挫折感使其对教学产生疲劳心理,易形成职业倦怠。
2. 教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不足,有些教师的个性特征和认识偏差导致其自我效能感低,自信心不足,没有很好地挖掘出自己的优点,面对多角色的任务时没能处理好,自身感觉工作压力过大,工作不见成效,因而易对工作听之放之,没热情。
二、中学教师职业疲倦的应对策略
导致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众多,既有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外部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内部原因,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尽量降低各方面的消极影响,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兴趣,尽可能降低中学教师职业疲倦现象地发生。
(一)从社会影响因素来看
1. 社会对中学教师的期望要合理,避免过高期望对其造成过重负担,应为教师创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随着教育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受重视的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认为教师对整个教育事业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就认为教师没教好,我们应该看到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缺点,因而不能对教师要求过高,应该以理解的态度,为其创造合理轻松的工作环境,减少其心理压力,降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率。
2. 提高中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其生活条件,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教学环境差,教师工资报酬较低,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增加教师工资待遇,让其更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但相对社会其他行业来说,教师的付出和报酬相对不平衡,令一些教师心生不满,因此需要社会各层面大力支持,通过有效途径加强中学教师的生活保障,减少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扰,积极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完善社会支持,防止职业倦怠发生[2]。
(二)从学校方面来说
1. 不断完善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我国现今中学评价体制中,很大一部分都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教师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把精力都放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老师和学生都成为追逐分数的机器,因此应该建立更加合理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把教师和学生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减轻教师负担。 2. 改善学校组织管理机构,对中学教师的管理更加人性化,使管理更加民主,行政为教学服务,能够及时采纳中学教师的合理建议,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加强学校领导与教职工的沟通联系,领导能够理解教师的难处,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氛围。
3. 学校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以区别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竞争精神[3]。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机制来激励中学教师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提高工作热情,避免对教学工作产生无所谓态度,听之放之。
(三)从教师自身因素来看
1. 提高中学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相信自己能行,减少自身工作压力,避免心理过度疲惫,对工作产生厌倦心理。
2. 中学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面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提高自我效能感,Ever Brouwers 和Tomic提出,有强烈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在改革上显示了更敏捷的特点,并且与自我效能感较弱的人相比更不容易受疲倦的影响[4]。因此需要增强中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教学水平,避免年复一年重复教学而产生的职业倦怠,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学生来。
三、结语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教师职业本身具有复杂性重复性,以及社会环境和学校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之与教师个人心理特征的差异等这一系列因素有关,导致中学教师身心疲惫,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兴趣,自我效能感低,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难题选择逃避,致使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率与日俱增。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高度关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和支持,完善学校的组织管理,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为中学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保障,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其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应该加强教师自身素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其专业教学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克服自卑受挫感,减少心理压力,让其真正做到善于教学,乐于教学,尽可能降低教师职业疲倦心理,减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江霞.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学成效的关系之研究[M].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3.
[2]苏素美.美国教师的职业倦怠之探讨[J].教育资料文摘,1995(3):136-146.
[3]张悦红.论教师职业倦怠[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2):80-84.
[4]转引自De Moulin,D. F. Stress Be Not Proud:The Myth of Burnout[J]. Journal of School Leadership,1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