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巨细胞病毒感染C57BL/6小鼠急性肝炎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kafei4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肝炎模型并对其感染特点进行分析及鉴定。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12)及病毒感染组(n=12),病毒感染组腹腔注射1.0×10~6 PFU(200μL)MCMV悬液,阴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悬液。于感染后第3天和第7天取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同时进行肝组织病毒分离、组织病理学及MCMV IE和M55基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匀浆病毒分离均为阳性,肝炎发生率为100%。在感染后第3天即发生肝炎病理改变,病毒感染组血清ALT及AST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病毒感染组肝脏HE染色第3天可见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及肝脏点灶状坏死,持续至第7天,Ishak评分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在感染后第3天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内可检测到MCMV IE及M55基因,且在感染后第7天仍可测得IE基因;感染后第3天及第7天病毒感染组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及IL-1β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成功建立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动物肝炎模型,其感染表现主要集中在急性感染前期。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微波技术、超高压技术等新食品加工工艺应运而生,这类技术能尽可能保留食品中的营养元素,对食品的损害降到最低,因此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围绕着超高压技术、非加热杀菌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微波加热技术四种新食品加工技术对食品营养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希望能为有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一、超高压技术超高压技术是现代食品保存中常用
期刊
互联网医疗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国家政策支持、人们就医需求日益增长、信息技术发展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迅速、规模持续扩大,具有多种服务模式,发展逐渐规范化。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仍然受制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发展中存在互联网医院同质化现象严重、运营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当前,需要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因其多发性、普遍性和严重性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很多食品企业的生产制造模式以及加工模式需要严格遵循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规政策执行。不同类别的食品加工技术,不论是精加工还是深加工,都会对食品安全和营养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将着重分析食品加工技术对食品安全及营养产生的影响,并指出保障食品安全和营养的食品加工技术应用策略。
学位
学位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SystemsEngineering,MBSE)及其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实践MBSE需要建模语言、建模方法和建模工具,建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沟通)和管理复杂性,其核心是模型,元模型是创建模型的构建元素。本文首先对架构和框架进行了辨析和定义,再辨析了模型和元模型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指出明确元模型的定义、存储和实现是建模的重要前提,并结合相关探索和应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建立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兔模型的效果。方法:青紫蓝兔24只,共48只眼,在均造成眼外伤的基础上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12只眼:实验组3组,分别为富血小板血浆(PRP)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 PRP]、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 TGF-β2(50μg/L)]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 RP
目的:拟建立一种基于神经炎症的肥胖合并抑郁(COM)小鼠模型,并观察雷公藤红素对COM小鼠的药效作用及初步药理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how)、肥胖组(DIO)、肥胖抑郁共病组(COM),COM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和潮湿垫料慢性应激12周,建立小鼠肥胖抑郁共病模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Chow组、COM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敲低组,TNF-α敲低组通过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