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舞蹈不同于其它舞蹈,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通过幼儿表演来体现幼儿生活的情趣,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态度。通过舞蹈教学,能够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艺术潜能。
关键词:音乐题材 感受音乐 参与动作
幼儿舞蹈不同于其它舞蹈 ,幼儿舞蹈是通过幼儿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集中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幼儿歌舞,是文学、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综合艺术。它是陶冶幼儿性情,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舞蹈教学,能够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艺术潜能。给幼儿营造自由感受和表现的环境,创设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能够给幼儿舞蹈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舞蹈的教学包括对音乐题材的选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幼儿参与动作的创编等等。下面,我就以自己创编的几个舞蹈浅析一下幼儿舞蹈的教学。
一、对音乐题材的选择
教师在选择幼儿舞蹈题材时,一般要求音乐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活跃幼儿的想象思维,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整个舞蹈需要充满与幼儿相关的生活气息,易于幼儿的情感抒发与表达。如幼儿舞蹈“小小交通警”。舞蹈选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而交通警察又是幼儿喜欢模仿的对象,让幼儿通过舞蹈体验交警的生活,将给幼儿带来惊喜及参与舞蹈活动的动力。舞蹈给幼儿提供了情感宣泄的舞台,让幼儿体验了交警的生活,做了生活中不可能做的事情,培养了幼儿关注自己生活环境的习惯,让生活环境直接参与对幼儿的教育。这样的舞蹈,幼儿自然表现出参与的热情,中间再创设一些有趣的小情节,使幼儿的表演更加欢快而活泼。
二、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
只有让幼儿充分熟悉音乐,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幼儿才可能将自己的情感融汇到舞蹈的表现中去,才有可能有表情和动作的到位。如果幼儿不能够正确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那么舞蹈必然不会跳得成功,教师如果不能够重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这个环节,就会出现教师教得辛苦万分而幼儿学得无所适从的窘况。不是幼儿学不好,而是教师没教好,幼儿在不了解音乐所表达的含义下,缺少内心对音乐的体验,无法把握舞蹈的神韵,幼儿跳起舞来,自然会出现神情呆滞。只有让幼儿充分融入到音乐中,让幼儿的想象力与音乐对话,那样幼儿跳起舞来就会神采飞扬,因为幼儿知道自己的肢体语言所表述的意思。当幼儿在音乐中畅游时,音乐带给幼儿的是一种美的体验,幼儿也成为音乐中舞动的小精灵,音乐和幼儿发生了互动的作用。如舞蹈“草原小牧民”。幼儿很容易感受到音乐的风格是欢快,跳跃的,他们自然呈现出愉悦的表情,根本不用教师提醒要“高兴点”之类的词语。小牧民喜欢骑马,又生活在草原,住在蒙古包里,这些是幼儿熟知的场景.。随着悠扬的音乐声,一幅美丽的画面就会展现在幼儿面前,他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宛如自己和一群快乐的小伙伴,在大草原上追逐、嬉戏,一个个顽皮、可爱的形象跃然眼前。舞蹈中可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表演能力。如在舞蹈“草原小牧民”中有一段间奏的音乐是让幼儿自由发挥的,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有的幼儿一起做摔跤状,有的结伴做游戏,有的自由的相互追逐,有的幼儿原地做骑马状等等。幼儿在充分体验音乐后,作出自己认
为贴切的动作,使幼儿能够利用舞蹈进行感情交流,舞蹈时自然会表情丰富,轻松活泼。
三、幼儿参与动作的创编
创编的动作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形象性,易被幼儿所接受。动作的选择不宜过难,易简明、形象、直观性强,动作的幅度及活动量不宜过大,应是幼儿力所能及的,动作的衔接与变化应有规律,便于幼儿的记忆。
舞蹈的动作可选择幼儿舞蹈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基本动作,进行简化、分解、加工和组合,不易选择对肌肉控制,身体平衡要求较高的动作。创编幼儿舞蹈的原则是新鲜而不猎奇,夸张而不失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师应该积极为幼儿提供创作空间,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用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去诠释舞蹈的元素,让幼儿成为舞蹈的创编者,真正成为幼儿舞蹈的主人。不仅要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去表达。
幼儿舞蹈的队形是根据音乐的需要进行设定的。它特点要简单清晰,变换队形时要有疏有密,穿插跑位要合理,不能偏台和拥挤。在创编舞蹈时,应充分考虑到队形与队形之间的变化要合理,队形编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舞蹈的整体效果。
在创编舞蹈“草原小牧民”时,幼儿大部分喜欢用圆形、纵队、正方形等,最后决定把三角形、圆形、梯形等队形作为舞蹈队形变换的基调。队形简单明了,却能够使整个舞蹈流动起来,充满活力、富有朝气,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再次得到有力的印证,给幼儿一个机会,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份惊喜。
舞蹈教学虽然有难度,但只要教师注重日常生活的积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将其加工提炼,用幼儿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舞蹈成为幼儿展现艺术才华的舞台,为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健康发展推波助澜。教师要善于将难度大的舞蹈化整为点,利用日常的游戏活动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有些舞蹈需要幼儿有一定的基本功,而这一块教师仍然可利用一些游戏进行训练,减少幼儿的枯燥感,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如:开胯训练,就可以利用小青蛙的动作来训练,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应的场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舞蹈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内容,从生活中提炼的素材具有表现力与生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提炼适合幼儿跳的舞步,注重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幼儿积极参与舞蹈作品的创编,加强日常有目的的音乐节奏及基本功的训练。有了这些作为铺垫,舞蹈教学就会变得简单而轻松。
( 河北省邯郸市职教中心)
关键词:音乐题材 感受音乐 参与动作
幼儿舞蹈不同于其它舞蹈 ,幼儿舞蹈是通过幼儿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集中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幼儿歌舞,是文学、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综合艺术。它是陶冶幼儿性情,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舞蹈教学,能够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艺术潜能。给幼儿营造自由感受和表现的环境,创设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能够给幼儿舞蹈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舞蹈的教学包括对音乐题材的选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幼儿参与动作的创编等等。下面,我就以自己创编的几个舞蹈浅析一下幼儿舞蹈的教学。
一、对音乐题材的选择
教师在选择幼儿舞蹈题材时,一般要求音乐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活跃幼儿的想象思维,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整个舞蹈需要充满与幼儿相关的生活气息,易于幼儿的情感抒发与表达。如幼儿舞蹈“小小交通警”。舞蹈选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而交通警察又是幼儿喜欢模仿的对象,让幼儿通过舞蹈体验交警的生活,将给幼儿带来惊喜及参与舞蹈活动的动力。舞蹈给幼儿提供了情感宣泄的舞台,让幼儿体验了交警的生活,做了生活中不可能做的事情,培养了幼儿关注自己生活环境的习惯,让生活环境直接参与对幼儿的教育。这样的舞蹈,幼儿自然表现出参与的热情,中间再创设一些有趣的小情节,使幼儿的表演更加欢快而活泼。
二、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
只有让幼儿充分熟悉音乐,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幼儿才可能将自己的情感融汇到舞蹈的表现中去,才有可能有表情和动作的到位。如果幼儿不能够正确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那么舞蹈必然不会跳得成功,教师如果不能够重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这个环节,就会出现教师教得辛苦万分而幼儿学得无所适从的窘况。不是幼儿学不好,而是教师没教好,幼儿在不了解音乐所表达的含义下,缺少内心对音乐的体验,无法把握舞蹈的神韵,幼儿跳起舞来,自然会出现神情呆滞。只有让幼儿充分融入到音乐中,让幼儿的想象力与音乐对话,那样幼儿跳起舞来就会神采飞扬,因为幼儿知道自己的肢体语言所表述的意思。当幼儿在音乐中畅游时,音乐带给幼儿的是一种美的体验,幼儿也成为音乐中舞动的小精灵,音乐和幼儿发生了互动的作用。如舞蹈“草原小牧民”。幼儿很容易感受到音乐的风格是欢快,跳跃的,他们自然呈现出愉悦的表情,根本不用教师提醒要“高兴点”之类的词语。小牧民喜欢骑马,又生活在草原,住在蒙古包里,这些是幼儿熟知的场景.。随着悠扬的音乐声,一幅美丽的画面就会展现在幼儿面前,他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宛如自己和一群快乐的小伙伴,在大草原上追逐、嬉戏,一个个顽皮、可爱的形象跃然眼前。舞蹈中可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表演能力。如在舞蹈“草原小牧民”中有一段间奏的音乐是让幼儿自由发挥的,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有的幼儿一起做摔跤状,有的结伴做游戏,有的自由的相互追逐,有的幼儿原地做骑马状等等。幼儿在充分体验音乐后,作出自己认
为贴切的动作,使幼儿能够利用舞蹈进行感情交流,舞蹈时自然会表情丰富,轻松活泼。
三、幼儿参与动作的创编
创编的动作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形象性,易被幼儿所接受。动作的选择不宜过难,易简明、形象、直观性强,动作的幅度及活动量不宜过大,应是幼儿力所能及的,动作的衔接与变化应有规律,便于幼儿的记忆。
舞蹈的动作可选择幼儿舞蹈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基本动作,进行简化、分解、加工和组合,不易选择对肌肉控制,身体平衡要求较高的动作。创编幼儿舞蹈的原则是新鲜而不猎奇,夸张而不失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师应该积极为幼儿提供创作空间,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用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去诠释舞蹈的元素,让幼儿成为舞蹈的创编者,真正成为幼儿舞蹈的主人。不仅要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去表达。
幼儿舞蹈的队形是根据音乐的需要进行设定的。它特点要简单清晰,变换队形时要有疏有密,穿插跑位要合理,不能偏台和拥挤。在创编舞蹈时,应充分考虑到队形与队形之间的变化要合理,队形编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舞蹈的整体效果。
在创编舞蹈“草原小牧民”时,幼儿大部分喜欢用圆形、纵队、正方形等,最后决定把三角形、圆形、梯形等队形作为舞蹈队形变换的基调。队形简单明了,却能够使整个舞蹈流动起来,充满活力、富有朝气,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再次得到有力的印证,给幼儿一个机会,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份惊喜。
舞蹈教学虽然有难度,但只要教师注重日常生活的积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将其加工提炼,用幼儿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舞蹈成为幼儿展现艺术才华的舞台,为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健康发展推波助澜。教师要善于将难度大的舞蹈化整为点,利用日常的游戏活动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有些舞蹈需要幼儿有一定的基本功,而这一块教师仍然可利用一些游戏进行训练,减少幼儿的枯燥感,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如:开胯训练,就可以利用小青蛙的动作来训练,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应的场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舞蹈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内容,从生活中提炼的素材具有表现力与生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提炼适合幼儿跳的舞步,注重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幼儿积极参与舞蹈作品的创编,加强日常有目的的音乐节奏及基本功的训练。有了这些作为铺垫,舞蹈教学就会变得简单而轻松。
( 河北省邯郸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