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调整优化现代农业经济结构,推动农产品从增产方式向供给导向的提质引领,对黑龙江省绿色蔬菜发展情况及种植户采用绿色生产技术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农业产业调整形式下黑龙江省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及影响农户开展绿色生产技术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实现黑龙江省绿色蔬菜提质目标。
关键词 绿色蔬菜;绿色生产技术;种植户;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74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推动农产品从增产引擎转向以提质引擎。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及新型乡村建设振兴的切实深入,农业产业发展在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研究绿色蔬菜的生产对黑龙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绿色蔬菜为切入点,探究黑龙省绿色蔬菜生产优势及绿色技术应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黑龙江省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特殊性
1.1 种植环境优良提升蔬菜品质
优良的生长环境为优质蔬菜提供重要保障。黑龙江“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适宜发展生产的面积大。土壤肥沃且重金属污染少,灌溉水源充足,夏秋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生态环境适宜生产绿色蔬菜,且蔬菜病虫害生态控制显著,病虫害发生普遍较轻,农药施用相对较少,蔬菜品质优良。
1.2 品种独具地方特色,产品优势功能显著
黑龙江省是全国三大冷凉蔬菜水果生产种植园和研发基地之一,黑龙江省的农副产品更是以其优良品质口感好绿色天然无任何污染而闻名,适宜大力发展食用菌、绿色蔬菜、山野菜等优势特色产业。黑龙江省有许多高产优质地方特色蔬菜品种,例如,独具黑龙江省地方特色的黑木耳,铁含量丰富有助于养血驻颜、防治缺铁性贫血、抗肿瘤活性物质、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其生产规模达9.1亿袋,产量4.1万吨,助力10万余名农民人均收入1.3万;山野菜婆婆丁,有清热解毒、消炎印菌、利尿消肿和催乳等作用,且市场价格日益上涨,现愈发得到农户种植的青睐。
1.3 地理位置优势,市场需求旺盛
黑龙江省维度高,蔬菜收获晚于南方,黑龙江省露地蔬菜7月上市,除部分满足本地供应,大部分省外外销到江苏、湖北、辽宁、广东和浙江等16个省的部分城市或省内城市间调剂,避开了南方蔬菜上市高峰,市场产量少,需求旺盛,填补了大中城市供应空缺。黑龙江绿色蔬菜一年一产的生长期,有机质含量高,品质优,且邻近俄罗斯[1],蔬菜供应对调节俄罗斯及黑龙江省内周边城市“优缺”和“量少”作用十分明显[2],且价格相对较高,对带动黑龙江省蔬菜种植户脱贫增收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蔬菜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黑龙江省绿色蔬菜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1.4 校地合作密切,科技支撑有保障
黑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与部分农民合作社签订了农业技术合作协议,例如,齐齐哈尔拜泉县蔬菜生产合作社,成立研究所,聘请省内蔬菜专家作技术顾问,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为黑龙江绿色蔬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黑龙江省现有农业技术研究员1.34万人,技术力量充足,研究员熟悉蔬菜生产技术,可有效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工作,提高农户种植水平。
1.5 種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黑龙江省蔬菜种植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已有100多年历史。过去由于部分农户品种选择不当,市场观念不强,生产的蔬菜产品除倾向于自己食用或本地销售外,大多作为饲料喂猪牛等牲畜,经济效益差,现多数农户逐渐认识到参与市场的重要性,逐步参与到市场中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农户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培训和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种植出了更加优质的产品。
1.6 绿色食品认证机制日益完善
从2003—2013年,无公害产品认证事业不断发展,已成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底,全省无公害产地认定有效面积共0.093亿公顷,认证产品7 386个,分别占全国同时期的26.9%和9.5%。黑龙江省有机、绿色食品认证总规模达566.67万公顷,居全国首位。其中,有机食品认证面积高达56.67万公顷,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绿色食品认证面积高达510万公顷,总量占全国面积1/5。近年来,着重打造七大露地大宗蔬菜综合优势示范区、六大食用菌种植园示范区、五大优质配套设施产业集群、四大特色的蔬菜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积极推动由大粮仓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变,一直加快大型标准化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全省绿色食品生产总量和市场占有量逐渐增加,绿色食品认证机制更加完善。
2 黑龙江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制约因素
2.1 劳动力流失,种植户意愿低
黑龙江省多数农村地区,农民呈现老龄化趋势。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失率较高,大量优质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享有的人口结构与年龄结构严重失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比例增加,文化程度相对低,对绿色生产技术认知及接受能力低,且劳动力数量有限,绿色蔬菜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种植户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意愿低[3]。
2.2 基础设施差,生产规模扩大难度高
农村居民生产性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如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给排水及供暖、教育和工商服务等,都是我国现代社会农村生产生活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与有机构成。黑龙江省蔬菜种植最基础的设施是温室大棚及水利灌溉设施,由于这些设施在建设前期投入资本量大,使用中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维护以防止污染保护水源等,阻碍了农民对新技术的采用,不利于扩大农业生产。此外,由于缺乏建设各类设施资金,制约种植户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对绿色蔬菜发展造成了直接影响,严重限制了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2.3 特色品牌稀缺,缺少市场竞争力
全省蔬菜生产虽然建立绿色生产、严格检验、产品抽查监管体系,但省内特色蔬菜品牌稀缺,尚未形成品牌优势,产业化经营蔬菜模式还未培育,黑龙江省蔬菜市场在带动蔬菜规模、引进适宜生产且先进的品种、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面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多数蔬菜直接以原产品的粗包装方式投入市场销售,采摘后的贮存、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生产和加工服务能力及农产品的商业化处理能力较低,产品附加值低,绿标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导致绿色蔬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达到最佳,市场竞争力弱。
3 黑龙省绿色蔬菜发展建议对策
3.1 加大政府投入,形成规模化生产
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特色农业和自然资源在发展蔬菜种植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蔬菜产品具有污染少、绿色等优点[4]。但黑龙江省一些档次更高、品质更好的蔬菜水果产品不多,总体水平有待提高。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链日益紧密,但与实际需求相比,黑龙江省的蔬菜种植企业面临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组织化能力不足等问题,给其生产、销售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对此,政府部门需要继续加大对其政策扶持力度,打造一批优势产业群,蔬菜优势区,“菜园革命”示范区,整合个体农户向合作社集体生产合并,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3.2 加强生产基地储运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因地制宜制定蔬菜生产发展规划,建立生产基地。建立适当数量的蔬菜产业群、特色蔬菜基地、食用菌产业园和特色产品优势区域带等,使其产生带头示范作用;对各基地进行品种区域布局,形成“一镇一种一乡一品”的特色生产。此外,黑龙江省尚未形成完整的蔬菜物流体系,跨区域流通不畅,仓储条件落后,因此应加快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反应迅捷的信息网络和发达的运输网络。同时,要实事求是,坚持规模与效益并举,进而增加种植户收入,促进农户脱贫致富,繁荣城乡蔬菜市场。
3.3 创建绿色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现阶段,黑龍江省尚未形成独具特色的蔬菜品牌优势[5]。蔬菜产业化建设是黑龙江省推动蔬菜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和发展的新方向,因此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及集聚效应,带动黑龙江省蔬菜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主动地引进集聚蔬菜的产业性企业,整合效益,积极培育、扶持、发展和引进各类蔬菜的生产、加工、贮存和市场化营销。此外,要加速发展,努力支持企业依靠自身品牌来提升蔬菜的种植效益;要构建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技术推广模式及基地+合作社+企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加强绿色食品标志的认证,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绿色品牌,加强商品化处理能力,提高蔬菜商品化率,创建黑龙江地理标志性品牌蔬菜。
参考文献:
[1] 李国慧,张伟,万宣伍,等.北川县高山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21(01):70-72.
[2] 孙铭浩.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及其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1(11):32-37.
[3] 史修艺,孙鸿雁,王颜齐.蔬菜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园艺,2019(21):157-164.
[4] 冼国雄.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08):102.
[5] 李爽,高歌,谭忠昕.黑龙江省蔬菜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方园艺,2015(13):176-181.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绿色蔬菜;绿色生产技术;种植户;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74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推动农产品从增产引擎转向以提质引擎。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及新型乡村建设振兴的切实深入,农业产业发展在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研究绿色蔬菜的生产对黑龙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绿色蔬菜为切入点,探究黑龙省绿色蔬菜生产优势及绿色技术应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黑龙江省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特殊性
1.1 种植环境优良提升蔬菜品质
优良的生长环境为优质蔬菜提供重要保障。黑龙江“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适宜发展生产的面积大。土壤肥沃且重金属污染少,灌溉水源充足,夏秋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生态环境适宜生产绿色蔬菜,且蔬菜病虫害生态控制显著,病虫害发生普遍较轻,农药施用相对较少,蔬菜品质优良。
1.2 品种独具地方特色,产品优势功能显著
黑龙江省是全国三大冷凉蔬菜水果生产种植园和研发基地之一,黑龙江省的农副产品更是以其优良品质口感好绿色天然无任何污染而闻名,适宜大力发展食用菌、绿色蔬菜、山野菜等优势特色产业。黑龙江省有许多高产优质地方特色蔬菜品种,例如,独具黑龙江省地方特色的黑木耳,铁含量丰富有助于养血驻颜、防治缺铁性贫血、抗肿瘤活性物质、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其生产规模达9.1亿袋,产量4.1万吨,助力10万余名农民人均收入1.3万;山野菜婆婆丁,有清热解毒、消炎印菌、利尿消肿和催乳等作用,且市场价格日益上涨,现愈发得到农户种植的青睐。
1.3 地理位置优势,市场需求旺盛
黑龙江省维度高,蔬菜收获晚于南方,黑龙江省露地蔬菜7月上市,除部分满足本地供应,大部分省外外销到江苏、湖北、辽宁、广东和浙江等16个省的部分城市或省内城市间调剂,避开了南方蔬菜上市高峰,市场产量少,需求旺盛,填补了大中城市供应空缺。黑龙江绿色蔬菜一年一产的生长期,有机质含量高,品质优,且邻近俄罗斯[1],蔬菜供应对调节俄罗斯及黑龙江省内周边城市“优缺”和“量少”作用十分明显[2],且价格相对较高,对带动黑龙江省蔬菜种植户脱贫增收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蔬菜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黑龙江省绿色蔬菜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1.4 校地合作密切,科技支撑有保障
黑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与部分农民合作社签订了农业技术合作协议,例如,齐齐哈尔拜泉县蔬菜生产合作社,成立研究所,聘请省内蔬菜专家作技术顾问,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为黑龙江绿色蔬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黑龙江省现有农业技术研究员1.34万人,技术力量充足,研究员熟悉蔬菜生产技术,可有效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工作,提高农户种植水平。
1.5 種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黑龙江省蔬菜种植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已有100多年历史。过去由于部分农户品种选择不当,市场观念不强,生产的蔬菜产品除倾向于自己食用或本地销售外,大多作为饲料喂猪牛等牲畜,经济效益差,现多数农户逐渐认识到参与市场的重要性,逐步参与到市场中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农户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培训和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种植出了更加优质的产品。
1.6 绿色食品认证机制日益完善
从2003—2013年,无公害产品认证事业不断发展,已成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底,全省无公害产地认定有效面积共0.093亿公顷,认证产品7 386个,分别占全国同时期的26.9%和9.5%。黑龙江省有机、绿色食品认证总规模达566.67万公顷,居全国首位。其中,有机食品认证面积高达56.67万公顷,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绿色食品认证面积高达510万公顷,总量占全国面积1/5。近年来,着重打造七大露地大宗蔬菜综合优势示范区、六大食用菌种植园示范区、五大优质配套设施产业集群、四大特色的蔬菜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积极推动由大粮仓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变,一直加快大型标准化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全省绿色食品生产总量和市场占有量逐渐增加,绿色食品认证机制更加完善。
2 黑龙江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制约因素
2.1 劳动力流失,种植户意愿低
黑龙江省多数农村地区,农民呈现老龄化趋势。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失率较高,大量优质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享有的人口结构与年龄结构严重失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比例增加,文化程度相对低,对绿色生产技术认知及接受能力低,且劳动力数量有限,绿色蔬菜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种植户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意愿低[3]。
2.2 基础设施差,生产规模扩大难度高
农村居民生产性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如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给排水及供暖、教育和工商服务等,都是我国现代社会农村生产生活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与有机构成。黑龙江省蔬菜种植最基础的设施是温室大棚及水利灌溉设施,由于这些设施在建设前期投入资本量大,使用中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维护以防止污染保护水源等,阻碍了农民对新技术的采用,不利于扩大农业生产。此外,由于缺乏建设各类设施资金,制约种植户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对绿色蔬菜发展造成了直接影响,严重限制了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2.3 特色品牌稀缺,缺少市场竞争力
全省蔬菜生产虽然建立绿色生产、严格检验、产品抽查监管体系,但省内特色蔬菜品牌稀缺,尚未形成品牌优势,产业化经营蔬菜模式还未培育,黑龙江省蔬菜市场在带动蔬菜规模、引进适宜生产且先进的品种、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面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多数蔬菜直接以原产品的粗包装方式投入市场销售,采摘后的贮存、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生产和加工服务能力及农产品的商业化处理能力较低,产品附加值低,绿标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导致绿色蔬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达到最佳,市场竞争力弱。
3 黑龙省绿色蔬菜发展建议对策
3.1 加大政府投入,形成规模化生产
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特色农业和自然资源在发展蔬菜种植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蔬菜产品具有污染少、绿色等优点[4]。但黑龙江省一些档次更高、品质更好的蔬菜水果产品不多,总体水平有待提高。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链日益紧密,但与实际需求相比,黑龙江省的蔬菜种植企业面临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组织化能力不足等问题,给其生产、销售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对此,政府部门需要继续加大对其政策扶持力度,打造一批优势产业群,蔬菜优势区,“菜园革命”示范区,整合个体农户向合作社集体生产合并,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3.2 加强生产基地储运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因地制宜制定蔬菜生产发展规划,建立生产基地。建立适当数量的蔬菜产业群、特色蔬菜基地、食用菌产业园和特色产品优势区域带等,使其产生带头示范作用;对各基地进行品种区域布局,形成“一镇一种一乡一品”的特色生产。此外,黑龙江省尚未形成完整的蔬菜物流体系,跨区域流通不畅,仓储条件落后,因此应加快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反应迅捷的信息网络和发达的运输网络。同时,要实事求是,坚持规模与效益并举,进而增加种植户收入,促进农户脱贫致富,繁荣城乡蔬菜市场。
3.3 创建绿色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现阶段,黑龍江省尚未形成独具特色的蔬菜品牌优势[5]。蔬菜产业化建设是黑龙江省推动蔬菜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和发展的新方向,因此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及集聚效应,带动黑龙江省蔬菜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主动地引进集聚蔬菜的产业性企业,整合效益,积极培育、扶持、发展和引进各类蔬菜的生产、加工、贮存和市场化营销。此外,要加速发展,努力支持企业依靠自身品牌来提升蔬菜的种植效益;要构建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技术推广模式及基地+合作社+企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加强绿色食品标志的认证,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绿色品牌,加强商品化处理能力,提高蔬菜商品化率,创建黑龙江地理标志性品牌蔬菜。
参考文献:
[1] 李国慧,张伟,万宣伍,等.北川县高山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21(01):70-72.
[2] 孙铭浩.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及其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1(11):32-37.
[3] 史修艺,孙鸿雁,王颜齐.蔬菜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园艺,2019(21):157-164.
[4] 冼国雄.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08):102.
[5] 李爽,高歌,谭忠昕.黑龙江省蔬菜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方园艺,2015(13):176-181.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