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当代大学生需要首先具备诚信这一基本道德素质,故而,各高校应当重视起开展诚信教育工作。面对着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当代大学生应该致力于成为一个诚信守诺的人,积极传播正能量,但是,就目前实际状况来看,大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缺失诚信的现象。而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可以适当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阶段化和常态化教育相联系,校园文化与诚信教育共同发展。本文现就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进行探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
关键词:新形势背景;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诚信作为道德发展的基石和一个人立身的根本要求,在高校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当受到重视,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目前,大学生因为受到了不同环境的影响,使得其诚信意识不够高,诚信丢失的道德现象时有发生。而高校对建设校园诚信文化重视力度不够,没有为学生提供积极学习的榜样,导致其对诚信认识过浅。对此,高校应当将诚信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诚信教育深入到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当中,全面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一、高校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关键意义
(一)诚信是作为合格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
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人无信而不立,而这个简明扼要的总结同样告诉我们未来的国家社会,乃至每一位公民将是什么样的。诚信在公民这一道德层面上被再次提出,由此可见其关键意义,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普通公民,其不仅应当在校园内培养自身良好的诚信意识,当真正踏入社会中更应成为“诚信”这一名词的代言人,为社会树立良好地榜样形象,使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优势得以完全展现。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鲜力量,肩负着荣耀国家这一重担,而只有同时注重发展自身的诚信意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社会以及人民作出贡献,成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二)诚信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内容
高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应当注重大学生德育的培养,而诚信则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应当注重清除功利和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对大学生健康意识培养的影响,使得其能坚守诚信道德,在升学、考试乃至今后的找工作当中时刻体现自身的诚信品质,进入社会后在竞争中始终不忘诚信对自身的要求。对此,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学习交流氛围是不可或缺的。高校所开展的德育工作应当始终围绕“培养那种人才”为话题,对于大学生来说诚信不应当仅限制在技能和知识层面,更应当活跃在信仰和理想上,其次体现在情操和道德方面。在对大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时往往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而诚信却难以单纯地用尺度来衡量,诚信教育的关键要点体现在不仅要学生理解了诚信的要求同时还应当规范学生的行为,诚信不应当仅仅是一瞬间的存在而应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得其能始终坚守诚信做人这一道德指标。故而,诚信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能仅注重说教和强制灌输,更不能想要通过短期训练来达到目的,而应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影响,这种影响同时是长期的,不间断的,乃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影响。
(三)大学生应坚守诚信传递正能量
诚信建设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是因为其不仅展现着个人、企业以及社会的形象,对维护国家社会安全也有重要影响,而当今社会所多次发生的诚信丢失现象再次告诉人们诚信存在的关键意义,有相关专家对中国因诚信问题所导致的损失进行了估算,在国内进行市场交易时因为诚信制度和体系的管理缺乏,无效成本大约占总比重的15%,其中地沟油、问题疫苗以及毒奶粉事件无一不体现了社会的诚信缺失严重,同时给人们的生存安全带来了威胁,不仅造成了人们的财产损失,更使得整体社会经济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有关诚信的新闻报道同样给社会带来了温暖,传递了积極的正能量,使得社会的生存秩序得以保持平衡,他们用实际行动为“诚信”这一名词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大学生作为拥有高知识素养的群体,更应该以自身为榜样,始终践行诚信做人,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贡献自己的力量,与违背诚信道德的黑暗势力做斗争。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品质发展现状
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的诚信素养没有符合教育的实际要求,这不禁引发了各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大学生虽然尚生活在学校,但同时也应当被看做是一个半社会人,如果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认为高知识水平即是高素质水平,那么将完全错了,在对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进行评判时不应当与普通公民区别开来,单纯地认为大学生就具有高诚信意识。结合相关研究表明,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所表现的诚信行为令人失望,其中主要体现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方面,而因为大学生诚信缺失涉及到的人数较多,在对其进行教育时更应该注重从关键点下手,制定科学的方案,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利益上的引诱使得大学生丢失了诚信意识。大学生在校期间其价值观、世界观都处于发展时期,对于道德行为的判断尚处在摸索当中,有时无法有效辨别善恶是非,他们作为以接受高等教学为主的新一代人才,对诚信已经有了基本认知,但当一些事件与个人利益相联系时往往容易丢失,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诚信缺失多为短期行为。例如,在求职、评奖等方面,他们可能无法坚守诚信。导致言行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归因于利益的影响。
诚信教育在高校建设当中不够完善。大学生丢失诚信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生个人或是家庭的影响,而高校所建立的诚信体系不够完善也是导致作弊现象严重的关键因素。一般诚信教育的开展主要发生在考试期间,学生只能受到短时间的影响,且因为周边存在作弊人数过多,使得学生往往对诚信要求不以为意。高校并没有真正落实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使得学生重视度不够,导致其在实际行为中诚信意识不足,违背诚信道德要求。
三、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不应仅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而应当制定系统化的标准方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 (一)诚信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此之前,各高校推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活动,而该价值观要求个体公民做到“爱国、友善、诚信、敬业”,故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不单单是道德要求,同时是发展自身理想的最终目标。对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就应当结合该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终身理想。此外,还应当学会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对教育载体进行丰富,通过示范对学生进行实际引导,使得学生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并始终坚守。
(二)阶段化和常态化教育相联系
所谓的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进行常态化教育就是指帮助诚信教育上升到建设校风的高度,对此,需要团委、社团以及各种类型的学生团体组织共同努力,为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创建有利平台。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利用宣传栏或是互联网平台对诚信文化进行传播,营造良好的讲诚信的校园氛围。此外,高校可以对学生的考试或作业情况进行仔细监督,来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做到讲诚信,帮助学生树立诚信不可或缺的意识,使得其能真正做到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对于有诚信缺失行为发生的学生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使得其能真正改过。
(三)将校园文化建设和诚信教育相联系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培养其诚信意识,因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并非仅依靠一段时间便能形成,而是经过了历史的淘汰,最终将精华汇聚在了一起,故而往往能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以诚信教育为基石,使得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认真遵守,在今后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为母校争光,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做好大学生的经济行为诚信教育
经济行为指社会资源配置之间的决策和行为。在网络和智能手机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都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他们崇尚独立和自由,精神上注重自我满足,也有盲目从众和攀比心理。因此在其经济行为中要坚守守望信的原则,遵守经济秩序。马克思曾经指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经济利益和道德规范的统一既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又要满足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双重要求。对大学生经济行为的诚信内涵进行规范,主要指他们和社会及他人之间所形成的物质关系,包括与家人、社会、学校、老师及同学间的经济关系,与父母的供养关系,与老师和同学形成的部分暂时的借贷关系,在公共场所的消费者身份等,这些范围均在传统道德的范畴上也上升为未来关乎社会经济的大问题。有的同学从父母手中要来学费,但是转身又拿去消费或者是进行股票或基金等投资,这种利用了學校和家庭信息无交流的状况而发生恶意拖欠学费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因此而对助学贷款及奖学金进行恶意骗取。此外,透支信用卡也成为大学生经济失信的重灾区。近年网贷和部分网购平台的无门槛借贷也为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带来了超出个人能力的高消费,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信用损失。因此培养正确的理财观,使未来个人与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也是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受很多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富有好奇心的一代容易被迷惑,而无论是做人还是办事都应当始终以诚信为出发点,加强其诚信知识的学习和个人信用的建设,树立奶好的诚信意识,优化他们的诚信行为,才能为维护社会公正创造保障,故而,各高校应当始终贯彻培养具备诚信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坚强,张颖生.大学生诚信教育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6(08).
[2]胡芳.如何具体做好大学生诚信还贷的教育工作[J].考试周刊,2015(88):157.
[3]丁金莎.做好中专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商,2015(38):150.
[4]孙哲.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8).
[5]张伟成.生本教育下做好学生诚信教育的必修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小作家选刊,2017(07).
关键词:新形势背景;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诚信作为道德发展的基石和一个人立身的根本要求,在高校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当受到重视,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目前,大学生因为受到了不同环境的影响,使得其诚信意识不够高,诚信丢失的道德现象时有发生。而高校对建设校园诚信文化重视力度不够,没有为学生提供积极学习的榜样,导致其对诚信认识过浅。对此,高校应当将诚信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诚信教育深入到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当中,全面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一、高校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关键意义
(一)诚信是作为合格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
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人无信而不立,而这个简明扼要的总结同样告诉我们未来的国家社会,乃至每一位公民将是什么样的。诚信在公民这一道德层面上被再次提出,由此可见其关键意义,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普通公民,其不仅应当在校园内培养自身良好的诚信意识,当真正踏入社会中更应成为“诚信”这一名词的代言人,为社会树立良好地榜样形象,使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优势得以完全展现。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鲜力量,肩负着荣耀国家这一重担,而只有同时注重发展自身的诚信意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社会以及人民作出贡献,成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二)诚信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内容
高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应当注重大学生德育的培养,而诚信则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应当注重清除功利和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对大学生健康意识培养的影响,使得其能坚守诚信道德,在升学、考试乃至今后的找工作当中时刻体现自身的诚信品质,进入社会后在竞争中始终不忘诚信对自身的要求。对此,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学习交流氛围是不可或缺的。高校所开展的德育工作应当始终围绕“培养那种人才”为话题,对于大学生来说诚信不应当仅限制在技能和知识层面,更应当活跃在信仰和理想上,其次体现在情操和道德方面。在对大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时往往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而诚信却难以单纯地用尺度来衡量,诚信教育的关键要点体现在不仅要学生理解了诚信的要求同时还应当规范学生的行为,诚信不应当仅仅是一瞬间的存在而应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得其能始终坚守诚信做人这一道德指标。故而,诚信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能仅注重说教和强制灌输,更不能想要通过短期训练来达到目的,而应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影响,这种影响同时是长期的,不间断的,乃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影响。
(三)大学生应坚守诚信传递正能量
诚信建设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是因为其不仅展现着个人、企业以及社会的形象,对维护国家社会安全也有重要影响,而当今社会所多次发生的诚信丢失现象再次告诉人们诚信存在的关键意义,有相关专家对中国因诚信问题所导致的损失进行了估算,在国内进行市场交易时因为诚信制度和体系的管理缺乏,无效成本大约占总比重的15%,其中地沟油、问题疫苗以及毒奶粉事件无一不体现了社会的诚信缺失严重,同时给人们的生存安全带来了威胁,不仅造成了人们的财产损失,更使得整体社会经济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有关诚信的新闻报道同样给社会带来了温暖,传递了积極的正能量,使得社会的生存秩序得以保持平衡,他们用实际行动为“诚信”这一名词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大学生作为拥有高知识素养的群体,更应该以自身为榜样,始终践行诚信做人,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贡献自己的力量,与违背诚信道德的黑暗势力做斗争。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品质发展现状
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的诚信素养没有符合教育的实际要求,这不禁引发了各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大学生虽然尚生活在学校,但同时也应当被看做是一个半社会人,如果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认为高知识水平即是高素质水平,那么将完全错了,在对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进行评判时不应当与普通公民区别开来,单纯地认为大学生就具有高诚信意识。结合相关研究表明,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所表现的诚信行为令人失望,其中主要体现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方面,而因为大学生诚信缺失涉及到的人数较多,在对其进行教育时更应该注重从关键点下手,制定科学的方案,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利益上的引诱使得大学生丢失了诚信意识。大学生在校期间其价值观、世界观都处于发展时期,对于道德行为的判断尚处在摸索当中,有时无法有效辨别善恶是非,他们作为以接受高等教学为主的新一代人才,对诚信已经有了基本认知,但当一些事件与个人利益相联系时往往容易丢失,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诚信缺失多为短期行为。例如,在求职、评奖等方面,他们可能无法坚守诚信。导致言行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归因于利益的影响。
诚信教育在高校建设当中不够完善。大学生丢失诚信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生个人或是家庭的影响,而高校所建立的诚信体系不够完善也是导致作弊现象严重的关键因素。一般诚信教育的开展主要发生在考试期间,学生只能受到短时间的影响,且因为周边存在作弊人数过多,使得学生往往对诚信要求不以为意。高校并没有真正落实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使得学生重视度不够,导致其在实际行为中诚信意识不足,违背诚信道德要求。
三、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不应仅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而应当制定系统化的标准方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 (一)诚信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此之前,各高校推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活动,而该价值观要求个体公民做到“爱国、友善、诚信、敬业”,故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不单单是道德要求,同时是发展自身理想的最终目标。对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就应当结合该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终身理想。此外,还应当学会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对教育载体进行丰富,通过示范对学生进行实际引导,使得学生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并始终坚守。
(二)阶段化和常态化教育相联系
所谓的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进行常态化教育就是指帮助诚信教育上升到建设校风的高度,对此,需要团委、社团以及各种类型的学生团体组织共同努力,为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创建有利平台。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利用宣传栏或是互联网平台对诚信文化进行传播,营造良好的讲诚信的校园氛围。此外,高校可以对学生的考试或作业情况进行仔细监督,来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做到讲诚信,帮助学生树立诚信不可或缺的意识,使得其能真正做到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对于有诚信缺失行为发生的学生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使得其能真正改过。
(三)将校园文化建设和诚信教育相联系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培养其诚信意识,因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并非仅依靠一段时间便能形成,而是经过了历史的淘汰,最终将精华汇聚在了一起,故而往往能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以诚信教育为基石,使得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认真遵守,在今后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为母校争光,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做好大学生的经济行为诚信教育
经济行为指社会资源配置之间的决策和行为。在网络和智能手机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都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他们崇尚独立和自由,精神上注重自我满足,也有盲目从众和攀比心理。因此在其经济行为中要坚守守望信的原则,遵守经济秩序。马克思曾经指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经济利益和道德规范的统一既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又要满足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双重要求。对大学生经济行为的诚信内涵进行规范,主要指他们和社会及他人之间所形成的物质关系,包括与家人、社会、学校、老师及同学间的经济关系,与父母的供养关系,与老师和同学形成的部分暂时的借贷关系,在公共场所的消费者身份等,这些范围均在传统道德的范畴上也上升为未来关乎社会经济的大问题。有的同学从父母手中要来学费,但是转身又拿去消费或者是进行股票或基金等投资,这种利用了學校和家庭信息无交流的状况而发生恶意拖欠学费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因此而对助学贷款及奖学金进行恶意骗取。此外,透支信用卡也成为大学生经济失信的重灾区。近年网贷和部分网购平台的无门槛借贷也为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带来了超出个人能力的高消费,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信用损失。因此培养正确的理财观,使未来个人与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也是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受很多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富有好奇心的一代容易被迷惑,而无论是做人还是办事都应当始终以诚信为出发点,加强其诚信知识的学习和个人信用的建设,树立奶好的诚信意识,优化他们的诚信行为,才能为维护社会公正创造保障,故而,各高校应当始终贯彻培养具备诚信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坚强,张颖生.大学生诚信教育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6(08).
[2]胡芳.如何具体做好大学生诚信还贷的教育工作[J].考试周刊,2015(88):157.
[3]丁金莎.做好中专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商,2015(38):150.
[4]孙哲.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8).
[5]张伟成.生本教育下做好学生诚信教育的必修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小作家选刊,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