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童真是对孩童时期的描述,而针对于成年人来说,童真稍显幼稚,并且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童真已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的一种心理。通过孩童时的童真去观察整个世界,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是相互交融的,使人们能够更好的寻找到精神的寄托。当一个人心存儿童心性,那么其就能够回归最初孩童时代的童真,一个人同时具有成年人的心性,又具备孩童时代的童真,那么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具备儿童心性的“另类成人”。通过对于刘亮程散文的研究,我们发现刘亮程就是这样的一个“另类成人”。
关键词:童真;天性;尊重生命
在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中,刘亮程对于黄沙梁单一、慢节奏的日常生活进行描述时,就会让我们感受到刘亮程是一个怀揣童真的人。比如,麦子被大风刮走了,他会说:“如果风不在中途拐弯,一捆一捆的麦子会在风中跑回村子”;麦子歉收了,他说道:“一年中有一次,麦子忘了回家,我们就得走好几年穷路”;他看见树上鸣叫的鸟时说道:“灰鸟站稳后便对着我的耳朵说起鸟语,声音很急切,一句接一句,像在讲一件事,一种道理。”对于这种童真的描述,在我们的孩童时代每个人都曾拥有,以这种视角去审视世界更加纯粹。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心理也在产生变化,孩童时代的童真被摒弃。而在刘亮程所著的《一个人的村庄》中,这种孩童时代的童真被完好的保存下来,其也是利用这种孩童时期的目光去观看我们生活的世界与自然环境。
刘亮程所创作的散文,不仅仅具备优美“诗性”的语言,还具备了孩童时代的童真,因此,这两者刘亮程创作的根本特征。下面我们就对这两个重要的特征进行详尽的论述,对刘亮程的儿童心性进行细致的分析。
通过对《一个人的村庄》进行研究,刘亮程的创作理念是着重对于人与自然的描写,将一切回归于自然之中,还原人们一种真我的状态。在对于作者生活的小村庄黄沙梁进行描述时,作者是根据记忆来进行的,刘亮程笔下的黄沙梁在其心里是纯净的、一尘不染的。在《一个人的村庄》中,刘亮程不仅能够将我们所关注的事物进行细致的描述,还能够发现被我们忽略的部分。 “我扔在路旁的那根木头,没有谁知道它挡住了什么。它不规则地横在那里,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 “我经常去东边河湾里那棵大榆树下玩,它是我的树,尽管我没用布条和绳头栓它。……夜里我常看见那棵树,一闭眼它就会出现,样子怪怪地站在河湾,一只手臂直端端指着我们家房子……看,就是那户人家,房顶上码着木头的那户人家。它在指给谁看。谁一直在看着我们家,看见了什么。我独自害怕着。”这种写作形式已经超脱出了成人的心理,这些语言只有在孩童时代才能够这样去表达,这也说明刘亮程的儿童心性的温柔、富有爱心及同情心、天真无邪。刘亮程以外部事物进行表述,进而将人们当下的生活状况明晰的反馈出来。
儿童心性的释放性是孩童时期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能够表现出人们心里最为纯净的思想,是能够更加接近世界本真。这种儿童心性的释放能够打破显示的枷锁,世俗的限制,更好的与世界的本真进行互动,进而进行想象与创造。在其《一个人的村庄》中曾写到: “我曾在麦地中看见一只当搬运工具的小老鼠,它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四肢紧抱着几支麦穗,另一只大老鼠用嘴咬住它的尾巴,当车一样拉着它走。我走近时,拉的那只扔下它跑了,这只不知道发生了啥事,抱着麦穗躺在地上发愣。”; “一只老蚊子,已经不怕死,又何必置它于死地。”; “在永无停息的生命喧哗中,我看到因为死了一只小虫而从此沉寂的这片土地。别的虫子在叫。别的鸟在飞。大地一片片明媚复苏时,在一只小虫子的全部感知里,大地暗淡下去。”在刘亮程的散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刘亮程的儿童心性表达的淋漓尽致,哪怕是一直虫子也不会被遗忘,而是用孩童时代的童真进行描述,这也能够看得出刘亮程对待生命的态度。
刘亮程所著的散文不仅给人们带来美学的感受,更能够给人们启示,让我们用童真的目光去观察事物,打破现实的枷锁,回归自然,珍视生命。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讲究的是天地万物皆平等,天地万物与人融为一体,古代时期的人们就已经将自然的作用及价值为我们做了警示。而发展到现代社会,古代人们的思想仍对我们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亦是我们进行发展的根基,古人的思想不仅让我们有了精神的寄托,更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指导。
而从根本上来说,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享受着自然对于我们的馈赠。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创造出更多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进而麻痹了人们的思想,更多的人认为人类本身已经超脱自然。而这写人们的想法并没有实现,人们依旧生活在自然之中,并没有代替自然成为宇宙的中心。自然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当我们进行资源的掠夺时,自然在为我们无私的进行奉献,而一旦我们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范围,我们也会自食恶果。而现代的人们已经将自然放在了对立面上,认为人类能够征服自然,从而取代自然,而这样的思维为人类造成了很大的灾难。因此,依照古人所述,人与自然应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在《一个人的村庄》中刘亮程是针对于各种生命来进行描述的,在其散文中表述的是人类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势必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刘亮程的散文中,刘亮程对于万物平等的理念相当推崇,其认为所有事物融合在一起才能够成为自然,这其中也包括人,人与森林、花鸟、风雨雷电,甚至是家畜并没有任何的区别,只有和谐共生才是完整的自然。刘亮程还在其散文中表达出,自然万物皆有灵,这不仅仅是刘亮程具有儿童心性,更是万物平等的体现。在其内心,任何事物之间并没有等级限制、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事物皆为自然的一部分。 [11]在劉亮程所著的散文中,任何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小生命也能够出发大事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被取缔。
关键词:童真;天性;尊重生命
在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中,刘亮程对于黄沙梁单一、慢节奏的日常生活进行描述时,就会让我们感受到刘亮程是一个怀揣童真的人。比如,麦子被大风刮走了,他会说:“如果风不在中途拐弯,一捆一捆的麦子会在风中跑回村子”;麦子歉收了,他说道:“一年中有一次,麦子忘了回家,我们就得走好几年穷路”;他看见树上鸣叫的鸟时说道:“灰鸟站稳后便对着我的耳朵说起鸟语,声音很急切,一句接一句,像在讲一件事,一种道理。”对于这种童真的描述,在我们的孩童时代每个人都曾拥有,以这种视角去审视世界更加纯粹。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心理也在产生变化,孩童时代的童真被摒弃。而在刘亮程所著的《一个人的村庄》中,这种孩童时代的童真被完好的保存下来,其也是利用这种孩童时期的目光去观看我们生活的世界与自然环境。
刘亮程所创作的散文,不仅仅具备优美“诗性”的语言,还具备了孩童时代的童真,因此,这两者刘亮程创作的根本特征。下面我们就对这两个重要的特征进行详尽的论述,对刘亮程的儿童心性进行细致的分析。
通过对《一个人的村庄》进行研究,刘亮程的创作理念是着重对于人与自然的描写,将一切回归于自然之中,还原人们一种真我的状态。在对于作者生活的小村庄黄沙梁进行描述时,作者是根据记忆来进行的,刘亮程笔下的黄沙梁在其心里是纯净的、一尘不染的。在《一个人的村庄》中,刘亮程不仅能够将我们所关注的事物进行细致的描述,还能够发现被我们忽略的部分。 “我扔在路旁的那根木头,没有谁知道它挡住了什么。它不规则地横在那里,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 “我经常去东边河湾里那棵大榆树下玩,它是我的树,尽管我没用布条和绳头栓它。……夜里我常看见那棵树,一闭眼它就会出现,样子怪怪地站在河湾,一只手臂直端端指着我们家房子……看,就是那户人家,房顶上码着木头的那户人家。它在指给谁看。谁一直在看着我们家,看见了什么。我独自害怕着。”这种写作形式已经超脱出了成人的心理,这些语言只有在孩童时代才能够这样去表达,这也说明刘亮程的儿童心性的温柔、富有爱心及同情心、天真无邪。刘亮程以外部事物进行表述,进而将人们当下的生活状况明晰的反馈出来。
儿童心性的释放性是孩童时期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能够表现出人们心里最为纯净的思想,是能够更加接近世界本真。这种儿童心性的释放能够打破显示的枷锁,世俗的限制,更好的与世界的本真进行互动,进而进行想象与创造。在其《一个人的村庄》中曾写到: “我曾在麦地中看见一只当搬运工具的小老鼠,它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四肢紧抱着几支麦穗,另一只大老鼠用嘴咬住它的尾巴,当车一样拉着它走。我走近时,拉的那只扔下它跑了,这只不知道发生了啥事,抱着麦穗躺在地上发愣。”; “一只老蚊子,已经不怕死,又何必置它于死地。”; “在永无停息的生命喧哗中,我看到因为死了一只小虫而从此沉寂的这片土地。别的虫子在叫。别的鸟在飞。大地一片片明媚复苏时,在一只小虫子的全部感知里,大地暗淡下去。”在刘亮程的散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刘亮程的儿童心性表达的淋漓尽致,哪怕是一直虫子也不会被遗忘,而是用孩童时代的童真进行描述,这也能够看得出刘亮程对待生命的态度。
刘亮程所著的散文不仅给人们带来美学的感受,更能够给人们启示,让我们用童真的目光去观察事物,打破现实的枷锁,回归自然,珍视生命。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讲究的是天地万物皆平等,天地万物与人融为一体,古代时期的人们就已经将自然的作用及价值为我们做了警示。而发展到现代社会,古代人们的思想仍对我们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亦是我们进行发展的根基,古人的思想不仅让我们有了精神的寄托,更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指导。
而从根本上来说,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享受着自然对于我们的馈赠。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创造出更多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进而麻痹了人们的思想,更多的人认为人类本身已经超脱自然。而这写人们的想法并没有实现,人们依旧生活在自然之中,并没有代替自然成为宇宙的中心。自然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当我们进行资源的掠夺时,自然在为我们无私的进行奉献,而一旦我们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范围,我们也会自食恶果。而现代的人们已经将自然放在了对立面上,认为人类能够征服自然,从而取代自然,而这样的思维为人类造成了很大的灾难。因此,依照古人所述,人与自然应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在《一个人的村庄》中刘亮程是针对于各种生命来进行描述的,在其散文中表述的是人类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势必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刘亮程的散文中,刘亮程对于万物平等的理念相当推崇,其认为所有事物融合在一起才能够成为自然,这其中也包括人,人与森林、花鸟、风雨雷电,甚至是家畜并没有任何的区别,只有和谐共生才是完整的自然。刘亮程还在其散文中表达出,自然万物皆有灵,这不仅仅是刘亮程具有儿童心性,更是万物平等的体现。在其内心,任何事物之间并没有等级限制、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事物皆为自然的一部分。 [11]在劉亮程所著的散文中,任何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小生命也能够出发大事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被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