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性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不仅仅是告诉女性学会说’不’,更是让女性学会说‘要’。”簡而言之,就是使受教育者对自身的性有发言权。
性别,这是一种从出生起就被注定的身份,有人说“性是生理议题,而性别是文化议题”。但也曾有一度,鲜活而复杂的人格被贴上简单粗暴的标签,性别也被固化在性中。
尤其是女性,更是被冠以某种双重标准,长期在男权社会下压抑地生活。
身为男性,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却深刻地理解这种困境,多年来,他一直为普及性别教育做着自己的努力。
“我们的社会当中,男性气质被强调的是阳刚、主宰、成功、进取等,女性天生就应该被支配,每个人一出生就被戴上了默认的性别出厂设置,行为也必须符合那些规范。”但方刚认为,性别是应该受到公平对待的,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拥有追求美,追求平等权利的自由,“尊重性别气质的多元,而不只是告诉大家男女有别,其实才是性教育应该做的。”
在方刚踏上性学之路之前,他是一名记者。“正是在当记者的那几年,我接触到了性别方面的一些案件报道以及相关知识。后来,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在这一方面进行深造。”方刚的老师,正是被称为“中国性学第一人”的潘绥铭。
在方刚看来,我们传统的性教育都是在规训与构建女性,传达着关于“女性不适合做科研”、“女性对性不感兴趣”等等谎言。“传统的性教育是不讲性,也不构建性别概念的,但事实上,我们在任何一个话题中都离不开性别。”
“我曾在咨询中碰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女孩子因为看到男性的裆部会不由自主产生性联想,这本是正常的,但她却产生了自责情绪,最后竟然害怕到无法走出宿舍门……”但同样的情况对于男性来说,却并不会产生这样的羞耻感,“你拿着一张大胸女孩的照片给男生看,如果这个男生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还会被嘲笑。”
上图:方刚认为,传统性教育都是在规训与构建女性。
他认为,这就是传统性观念构建下对于女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让性成为了一个带有耻感的名词,但实际上,性本身应该是美好的。
说起最近热议的性骚扰话题,方刚认为,现有有关的性骚扰教育还是太过单一片面,“那些性骚扰教育不会告诉你,不是触碰了私密部位才是性骚扰,面对那些让你不舒服的触摸,都是性骚扰;性骚扰侵犯的是你的身体权,不是你的“性器官”,更不是所谓的“贞操”……”但方刚也强调道:“任何情况下,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诚然,随着社会的逐步开放与呼吁,社会上愿意讨论的声音变多了,
“但在实际的层面看到的改变还是非常有限的。”方刚说,“声音变多了是好事,但我们离全面的性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的性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不仅仅是告诉女性学会说‘不’,更是让女性学会说‘要’。”简而言之,就是使受教育者对自身的性有发言权。
为此,方刚提出了“增能赋权”的性教育体系。
“好的性别教育不是灌输价值观,告诉你这可以做,那不可以做,而是让受教育者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问题,能够明辨是非。”方刚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性教育应该促进青少年的自我决策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使他们具备选择、并对选择结果负责任的能力。
在他看来,性教育并不单纯意味着生理上的教育,它更是一种受教育者对身体权的自觉和掌握。“考察了那么多国家的性教育现状,我觉得欧洲国家的性教育是目前来看最好的。他们在性教育中强调成长的概念,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掌握学会做选择的能力。”这就是赋权型的性教育的雏形,它最重要的三原则就是——自主、健康、责任。
在赋权型胜教育中,教育者致力于对受教育者的增能,而非“规训”;教育者致力于提升受教育者处理自身号性有关的事物的能力,而不是替他们决定;教育者扮演的角色是合作者与促进者,而不是专家……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受教育者成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人,实现真正的赋权。
其中,赋权型的性教育工作者尤为难得。
“有一个女孩子,很喜欢自慰,但她又觉得自慰是一件不对的事,自己非常苦恼,所以找到咨询师想要戒掉这个习惯,一开始,咨询师也无计可施,只能讲道理,但结果显而易见,没有任何变化。”方刚说,其实教育者的素质对于观念的进步是有很大作用的,这个咨询师后来一直在反思自己应该怎么说,才能起到作用。这个女孩又来的时候,他说,“其实老师也一直自慰,自慰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情。你看,老师不也好好活到现在,身心都很健康吗?”
咨询师用自身的经历来引导这个女孩,果然她慢慢地不再焦虑,接受了自己的“小爱好”。
除此之外,在从事性教育的这些年里,方刚逐渐发现,性教育的学校教育是行不通的,“因为只要有一个家长反对,你就无法继续下去。”
在方刚看来,社会性教育的民间体系,或许才是未来真正的发展路径。从2013年开始,他就创办了青春期性教育的冬令营和夏令营,针对有性教育意识的家长,为那些真正需要这项服务的人群服务,效果不错。
“我们的规模年年都在扩大,但名额有限,今年的夏令营都已经爆满了。”方刚表示,这说明社会是有这个需要的。
下图:现场观众听得聚精会神。
性别,这是一种从出生起就被注定的身份,有人说“性是生理议题,而性别是文化议题”。但也曾有一度,鲜活而复杂的人格被贴上简单粗暴的标签,性别也被固化在性中。
尤其是女性,更是被冠以某种双重标准,长期在男权社会下压抑地生活。
身为男性,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却深刻地理解这种困境,多年来,他一直为普及性别教育做着自己的努力。
“我们的社会当中,男性气质被强调的是阳刚、主宰、成功、进取等,女性天生就应该被支配,每个人一出生就被戴上了默认的性别出厂设置,行为也必须符合那些规范。”但方刚认为,性别是应该受到公平对待的,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拥有追求美,追求平等权利的自由,“尊重性别气质的多元,而不只是告诉大家男女有别,其实才是性教育应该做的。”
培养女性说“要”的权利
在方刚踏上性学之路之前,他是一名记者。“正是在当记者的那几年,我接触到了性别方面的一些案件报道以及相关知识。后来,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在这一方面进行深造。”方刚的老师,正是被称为“中国性学第一人”的潘绥铭。
在方刚看来,我们传统的性教育都是在规训与构建女性,传达着关于“女性不适合做科研”、“女性对性不感兴趣”等等谎言。“传统的性教育是不讲性,也不构建性别概念的,但事实上,我们在任何一个话题中都离不开性别。”
“我曾在咨询中碰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女孩子因为看到男性的裆部会不由自主产生性联想,这本是正常的,但她却产生了自责情绪,最后竟然害怕到无法走出宿舍门……”但同样的情况对于男性来说,却并不会产生这样的羞耻感,“你拿着一张大胸女孩的照片给男生看,如果这个男生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还会被嘲笑。”
上图:方刚认为,传统性教育都是在规训与构建女性。
他认为,这就是传统性观念构建下对于女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让性成为了一个带有耻感的名词,但实际上,性本身应该是美好的。
说起最近热议的性骚扰话题,方刚认为,现有有关的性骚扰教育还是太过单一片面,“那些性骚扰教育不会告诉你,不是触碰了私密部位才是性骚扰,面对那些让你不舒服的触摸,都是性骚扰;性骚扰侵犯的是你的身体权,不是你的“性器官”,更不是所谓的“贞操”……”但方刚也强调道:“任何情况下,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诚然,随着社会的逐步开放与呼吁,社会上愿意讨论的声音变多了,
“但在实际的层面看到的改变还是非常有限的。”方刚说,“声音变多了是好事,但我们离全面的性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的性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不仅仅是告诉女性学会说‘不’,更是让女性学会说‘要’。”简而言之,就是使受教育者对自身的性有发言权。
增能赋权,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
为此,方刚提出了“增能赋权”的性教育体系。
“好的性别教育不是灌输价值观,告诉你这可以做,那不可以做,而是让受教育者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问题,能够明辨是非。”方刚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性教育应该促进青少年的自我决策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使他们具备选择、并对选择结果负责任的能力。
在他看来,性教育并不单纯意味着生理上的教育,它更是一种受教育者对身体权的自觉和掌握。“考察了那么多国家的性教育现状,我觉得欧洲国家的性教育是目前来看最好的。他们在性教育中强调成长的概念,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掌握学会做选择的能力。”这就是赋权型的性教育的雏形,它最重要的三原则就是——自主、健康、责任。
在赋权型胜教育中,教育者致力于对受教育者的增能,而非“规训”;教育者致力于提升受教育者处理自身号性有关的事物的能力,而不是替他们决定;教育者扮演的角色是合作者与促进者,而不是专家……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受教育者成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人,实现真正的赋权。
其中,赋权型的性教育工作者尤为难得。
“有一个女孩子,很喜欢自慰,但她又觉得自慰是一件不对的事,自己非常苦恼,所以找到咨询师想要戒掉这个习惯,一开始,咨询师也无计可施,只能讲道理,但结果显而易见,没有任何变化。”方刚说,其实教育者的素质对于观念的进步是有很大作用的,这个咨询师后来一直在反思自己应该怎么说,才能起到作用。这个女孩又来的时候,他说,“其实老师也一直自慰,自慰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情。你看,老师不也好好活到现在,身心都很健康吗?”
咨询师用自身的经历来引导这个女孩,果然她慢慢地不再焦虑,接受了自己的“小爱好”。
除此之外,在从事性教育的这些年里,方刚逐渐发现,性教育的学校教育是行不通的,“因为只要有一个家长反对,你就无法继续下去。”
在方刚看来,社会性教育的民间体系,或许才是未来真正的发展路径。从2013年开始,他就创办了青春期性教育的冬令营和夏令营,针对有性教育意识的家长,为那些真正需要这项服务的人群服务,效果不错。
“我们的规模年年都在扩大,但名额有限,今年的夏令营都已经爆满了。”方刚表示,这说明社会是有这个需要的。
下图:现场观众听得聚精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