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里的青年气质

来源 :昆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cla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人的气质是灵魂的一面镜子。在宏大叙事话语体系中,青年气质能够映照出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这一点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言之甚深,情之拳拳让后辈只能拜读引用才能一吐胸中豪气。当聚焦“老三届”这个群体,乃至王小波个人时,我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一代青年人的心曲,一群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差点被命运消解掉的渴望,一个对智慧有着无上渴慕,从思维里寻找乐趣的王小波构筑了我对那一代青年人的认识框架和想象图景。
  罗素先生在《我为什么而活着》谈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以我浅薄的人生阅历来理解和衡量,这三种感情任何时代、任何场景下都应该是不失尊严的人类共同的追求。这种追求,在青年时代尤为强烈。青年人挚爱理想,热衷探求精神边界,那逐梦的过程就好像在汪洋恣肆的大海里面自由飘荡,任意沉浮。但当青年人的理想生活在现实面前碰壁,甚至不得不以别人对生活的设定来生活时,《黄金时代》就显得既荒诞又写实了。
  禁锢之爱——王二和陈清扬的“伟大的友谊”
  按照罗素先生的说法,熄灭爱情的火焰,否定人类的原始欲望,其恶劣程度约等于杀戮。然而这种‘杀戮’正是王二和陈清扬等在特殊年代里“伟大的友谊”产生的特殊背景。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这种绝望不单单是知识青年的无可奈何,也是古往今来所有在现实中被设定、被操纵、被束缚的青年的共同呐喊。能够挺起鲁迅所言的“民族的脊梁”的青年,如果连爱的自由和权利都没有,还能阔谈什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吗?如果青年人常常在丰盈的内心和残酷的现实交锋中苦苦鏖战,那确实无异于缓慢受锤的牛。
  王二和陈清扬的“伟大的友谊”在军代表的眼中可谓是罪大恶极。从写交代材料对细节的变态要求到批斗的全无人道,这种精神辖制纯粹把人类的尊严作为牺牲品肆意践踏。而今时移世易,我们总是把婚恋自由挂在嘴上,可总是有一些传承有军代表血统的人时不时论断爱情,一些关于婚姻和爱情的庸俗哲学甚嚣尘上,他们拿金钱、地位去衡量所谓爱情,让整个社会处于“爱情焦虑症”中,最终人们会忘记爱的本质。由此可见,任何时代都不缺军代表,青年在任何时代都要坚定理想,保守内心。当然,我最大的愿望是宽容的人多起来,少一些企图设定别人生活的人。如果这样,王二和陈清扬的“伟大的友谊”或许应该有所升华吧!
  插队生涯——害怕就这样衰老下去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是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这样简单朴实的愿望,这颗探求智慧的大脑注定与在云南挖坑和在山东插队的身份设定格格不入,“接受改造”往往是整齐划一的,这与罗素先生的另一格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又背道而驰了。
  青年人渴求认识世界,希望用知识改造自我和世界是再科学不过的一套逻辑了,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正得益于这种智慧。只用一种思想,一套程式的网控制青年人思想,坐在书桌前的我——一个不那么热爱思考,思维有些迟钝的青年——替他们发出了灵魂深处的嘶吼声。但值得欣慰的是,他们并未真正妥协过,否则奥维德的《变形记》也不会被翻得稀烂,成为“无书可读”的牺牲品;王小波也不会写出诸如《思维的乐趣》《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这样充溢着智慧之光的文章,其跳脱的思想、活泼的语言让你充分感受到“不妥协”三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帕斯卡尔曾说“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其思想”,这话乍听觉得武断了些,细思来却让人拍案叫绝。除去灵魂、思想,全然追逐感官享受以及低级趣味确实会让人类蒙羞。王小波以他惯有的王氏幽默一阵见血地指出:“某些单调机械的行为,比如吃、排泄、性交,也能带来快感,但因为过于简单,不能和这样的快乐相比。”这种快乐是思想为灵魂发声的喜悦感,王小波谈及创作的快乐时提到“这些微不足道的幸福就能使我感到在一生中稍有所得,比我父亲幸福,比那些将在思想真空里煎熬一世的年轻人幸福”是那样的酣畅淋漓,这种幸福是虽害怕衰老却没有被岁月磨蚀的锐气,是看透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的浪漫骑士精神,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品格。
  对青年人多点爱——穿越时光的解读
  每一代青年都有其使命,每一代青年的热血都将汇人民族进步的洪流中。革命时期,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民族独立上下求索,挥汗洒血。改革时期,他们扛起了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的大旗,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现如今,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青年人依然是先锋队,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将是这个国家复兴的先声和引擎。
  有人说,中国青年有些暮气,更易在现实面前妥协,因奋斗目标的模糊导致其多屈身于物质,藐视精神。当代青年被冠以各种标签,然而世人忧心忡忡的‘垮掉的一代又一代”正在挺起民族的脊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的担当。他们在汶川地震等举国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在激流勇进的“中国速度”中击楫前行,他们思想更加多元,却有着更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这代青年需要的不仅仅是正名,更是社会舆论的爱与包容。
  如果“黄金时代”有更贴切的解读,那一定是灵魂自由精神富足。像王小波们上山下乡也消磨不掉对智慧的渴求一样,当代青年不会被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现实遮住眺望的双眼,也不会因世俗的偏见以及世人對生活的种种设定而曲意逢迎,随波逐流。他们对国家前途和人类命运的关注远胜于个人的成败得失,也必将在奋斗中定位自我,不负青春!
  张秋霞,威海人,现居烟台。爱文学,爱音乐,爱电影,爱旅行,渴望在文字中寻找生活的支点,在头脑里构筑自己的精神王国。
其他文献
坐落于烟台滨海大道东路的安德利美术馆是一座欧式风格的建筑,美术馆位于整个建筑的三楼。安德利美术馆是近几年中国书画收藏界冲出的一匹黑马,在业界已拥有“半岛第一大民间美术馆”的美称,藏品大都由中国、香港、日本的拍卖市场购得,据称其书画市场价值已达两亿元。该美术馆由山东安德利集团独家斥资打造,其幕后的操盘者便是公司董事长、著名的企业家王安。  从兴办果汁加工到成立出口创汇企业,从一个十几人的小厂到发展为
期刊
想去清泉寺祈福,一早便沐浴更衣。  不是佛教徒,但虔诚。  虔诚,不单单是此刻当下的应付形式,更是庄严自己,亦是肃穆人生。诚如庙宇中的神像般坚如磐石、谦卑自洁。  与精神、信仰、本真同在。  清泉寺坐落于长江边的崖上,靠山垄一字排开。佛堂一座,禅房几间,香火百年。寺庙前一眼望去的江上悠悠白云,不问来去,不闻声色,不分清浊,静纳着世间所有的因缘际会。  正像东西南北中的人流,徐徐走向某个疑惑的中央,
期刊
母校鲁东大学发来的征文函,一下子揭开了我记忆的红丝带,露出了金灿灿的记忆。  为拟一个自己中意的题目,颇费了一番踌躇。“同学情”?非常俗。“难忘的中文78.3(二)”?母校纪念恢复高考三十五周年的征文我用过,属于冷饭。著名文化巨匠陈寅恪治学有“三不讲”,其中“一不讲”就是自己讲过的不讲。我也当一回鹦鹉,不写什么“难忘……”的了。眉头几皱,计就是不来。那就先看记忆相册吧,题目暂且一放。  1977年
期刊
“王小波的故居在青虎山”,“冰道镇的青虎山是王小波姥姥的村儿”。几年前,当我知道这一消息时,我只觉得一颗心直蹦到了嗓子眼。就连现在提笔写下这句话,我还依然觉得胸腔内有一团热乎乎的东西呼之欲出,让我坐立难安。  出了牟平城,沿着柏油马路,穿过水道镇驻地,跨过水道西河桥,若向南行,遇见的第一个村子,是我的老家;若向西行,过了徐家寨,便是青虎山。换句话说,从青虎山往东北,高高低低越过几个塔,穿过徐家寨,
期刊
“串门儿”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平房时代老百姓最重要的休闲方式。七十年代以前的烟台街楼房很少,即使有楼房也多是简易楼,大多数是未经改造的建于建国前的平房,有的是普通的民居,而有的则是以前资本家或官绅的“豪宅”。据《烟台房地产志》(讨论稿),建国后政府对住房进行了重新分配,除保留面积较小的私产外,对大户人家的大院落的私产进行了私有转公有化的改造,一座大的房屋往往被划分为很多小单元,分配给百姓居住,因此在
期刊
“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在大学里,读王小波作品已经蔚然成风。  然而,在青虎山,在青虎山人的记忆里,王小波依然还是当年那个一口标准北京腔的、黑瘦的高个子知青;至于读王小波,对他们而言实在是太遥远的事情。  青虎山,这个胶东丘陵褶皱里的小山村,如今正因为有了王小波故居,而渐渐变得热闹起来,慕名而来的各色人物让青虎山人应接不暇。  青虎山人面对前来拜访的人们很是有些疑惑不解:他们记
期刊
一九八六年冬,下了一场好大的雪。  那时我上高一,是个星期天,不知疲倦的大雪纷纷扬扬了一夜。翌日清晨,推开家门一看,院子里白茫茫一片,空中圣洁的小精灵依然漫不经心、随心所欲地翩跹着,那些个盆盆罐罐、镢镰锨锄都以不同形态缱绻着雪花的韵致,迷离得几近眩惑。远处人家屋顶上,亦是白雪皑皑,唯有黑色烟囱,因锅灶婉转余热,同周边白雪有了些许罅隙,仿若游离在雪山冰块里的一艘孤零零的船。  “哎呀,这大雪,下午怎
期刊
苗圃地  是孕育绿色的地方  是红松幼年成长的地方  从一粒种子的萌芽到浅绿色的松针伸出稚嫩的手臂  喷水器在阳光下旋转成七彩的细碎的钻石  一批批树苗裹着泥浆  被送进大山里  我的小手抚摸过的小树苗  如今你在哪一片山坳里  四十道年轮与你正是年少  四十道年轮与我  秋霜已经悄悄来袭  五七干校  一个旧址  隔着一个水泡子 从来没有走过去  那地方有特别茂盛的水铃铛  黄色的砖瓦墙有隐约的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教育研究中心”所编制的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问卷,对凯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面向地方思想政治教育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需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大学生;责任教育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继“2014年全国大学生
期刊
我是从南台村翻过两道山梁进入青虎山的,逆着王小波当年推粪的山路下来的,坡度确实很陡以致弄坏了我的车。一场朝圣之行在接近目的地时心情一下子变得很糟糕,看着滴在村路上的机油,耐心也没了,打听几位村民未果后就匆匆离开。我没有找到“王小波故居”,找到了那棵神树——棘子枣树,系满了红丝带。  朝圣嘛,不会轻轻地来,悄悄地走。也许小波的英魂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姥姥家。初看小波的照片,长得很面熟。脑海里一下子想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