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反思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20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课是华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课体验式的学习能丰富海外生课余生活:教学中,学生通过文化项目和艺术技能对文化意象产生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对中国文化有全新的认识及体会。文化课增强了留学生们在华学习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视野和课外生活。
  关键词:海外;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63-02
  一、引言
  中国文化,亦叫中华文化、华夏文化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她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本文所讨论的《中国文化》是指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及华文教育的一门独立的课程,区别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这是一门学生更进一步接触与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的课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课程还单独被列入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科目。其学习对于中国人尚且充满挑战,而对于外国人的中国文化教学,则要以采取浅层即体验型的感性灌输为主。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从晦涩难懂的文化理论课中走出来,更好地在感性上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
  二、教学探索
  (一)汉语长期班《中国文化》必修课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根据校华文教育专业部的安排,笔者担任华文D班必修课《中国文化》的教学。D班学生是学习过一年半汉语的学生,汉语水平较高,层次为中级下学期,《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他们进入中国社会、加深对中国认识的一门必修课。总的来说,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华盛顿图书馆上有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一格言道出了人们获取知识之途的真谛,许多事实充分告诉我们: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针对生本教学原则,笔者进行如下教学设计——“动手做”:将中国文化这一意象转化为具体的活动性的教学,分专题教学:地理、历史、民俗、民族、书法、绘画、剪纸、文学、科技、音乐、中医中药、中华武术……在进行“中国书法”、“中国画”、“中国剪纸”这些部分内容的学习时,笔者特地准备了毛笔、墨水、宣纸、颜料、剪刀等材料,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其中,写毛笔字用时为2次课(4节),比预计的时间长。这一届学生汉语水平较高,可以深入讲解比如中国文学和科技部分的内容。学期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但给予指导,考试内容与最后一课的“中国文化知识擂台赛”相承,难度适中偏易,目的是让学生能学有所获。
  以下为一学期教学纲要:
  周次专题
  1教学准备
  2绪论,激趣;中国地理简说
  3中国民俗
  4中国民族
  5中国历史简说
  6汉字、书法
  7中国书法
  8中国画
  9中国剪纸(1)
  10中国剪纸(2)
  11中国吉祥象征、中国工艺、艺术、姓氏
  12中国神话传说
  13中国文学
  14户外教学——赴博物馆参观
  15中国传统科技
  16中医药、中国武术
  17中国民乐
  18中国文化知识擂台比赛
  (二)以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级精读课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笔者担任D班精读课的教学,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新编汉语教程》第三册(下),这是一本以中国文化与社会为内容的教科书,共15个课,每课由一个主题组成:第1课《京剧》,第2课《中国地理》、第3课《中国历史》,这是一部中级汉语水平的中国文化综合教材,但是文化痕迹深,对于通用型汉语学习者来说不是很理想,学生也就此提出过建议,因而从2012-2013学年开始,D班精读教材改为通用型内容的《中级精读教程》。
  (三)《中国文化》第二课堂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以后,我校海外班级除去AFS班外,其他班级并没有专门开设《中国文化》必修课。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笔者受到之前任教D班必修课以及《影视欣赏》、《汉字趣谈与书法》,以及《学唱中文歌》等第二课堂的启发,尝试开设《中国文化与艺术》第二课堂。
  第一次《中国文化艺术》第二课堂分专题教学,整个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如下(第二课堂从第7周至13周上课):
  第7周:激趣教学——中国地理、历史、社会、民族、节俗(课件和影视)
  第8周:中华文化及艺术专题——简笔画、剪纸
  第9周:中华文化及艺术专题——剪纸、简笔画、硬笔书法、毛笔书法
  第10周:中华文化及艺术专题——中国书法
  第11周:中华文化及艺术专题——中国画
  第12周:中华文化及艺术专题——中国画巩固、中国民乐、民歌、诗歌、绕口令
  第13周:中华文化及艺术专题——中华好养生——民族舞、八段锦、穴位养生、中国美食
  继此次开设《中国文化与艺术》第二课堂之后,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笔者汲取兄弟院校中山大学国际文化学院“中国文化沙龙”的经验,开设《中国文化沙龙》(Chinese culture salon)第二课堂,旨在丰富海外生课余生活,让学生通过艺术技能的亲身体验,以及对文化意象的感性认识对中国文化有个认识及体会。
  中国文化沙龙第二课堂也是分专题教学,整个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大致与上学期相同,但也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调整,使每次课分别对应一个专题。内容如下:
  第1次课:中国文化沙龙专题之中国文化概述——中国地理、历史、社会、民族、节俗、穴位养生(课件和影视)
  第2次课:中国文化沙龙专题——中国音乐(民乐、民歌、音乐、诗歌、绕口令)
  第3次课:中华文化沙龙专题——中国书法(以毛笔书法为主)
  第4次课:中华文化沙龙专题——中国画体验(竹子、葡萄、马)
  第5次课:中华文化沙龙专题——中国剪纸(双喜字、四折、六折、八折剪纸、艺术剪纸)
  第6次课:中华文化沙龙专题——中华好养生(民族舞、八段锦、穴位养生、中国美食)
  第7次课:中华文化沙龙专题——中国方言——粤语入门体验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是笔者开设中国文化第二课堂的第二个学期,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教学的素材与技艺比以前有所改善,报名以及到课的学生都非常多,生源相对稳定。纵观此7期的兴趣课,能坚持到来的学生多达30位,他们都充满热情,非常认真。结课时大家都流露出兴奋与感恩之情,令人欣慰;在教学法上,笔者采用“速成”和“体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体验并学习中国音乐、中国书法、中国画、中国剪纸、民族舞及中华养生知识等文化艺术元素,让其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学生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学有所成,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感性认识。课程很短暂,只有7-8次,但更广阔的教学在课外。课余,笔者先后组织学生参观了广州市各大博物馆、品尝北京路喝茶文化等户外活动,在实践中延伸了中国文化课堂,丰富了学生的视野。针对中国文化课的教学,笔者也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课外及结课后仍与学生在网络上保持中国文化艺术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三、余论
  借鉴兄弟院校及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培训的经验,笔者认为中国文化沙龙还可增选以下内容,比如:学编中国结、绘制青花瓷、设计京剧脸谱、包饺子、珠算等。这对教学素质与素材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我们可利用的平台也将更加广阔。国内不少高校也整编《中国文化》教学材料,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概况教程》和 《中国文化》(上外版和北语版),一部较新的《21世纪对外汉语教材:中国文化》也已面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更多机会去尝试开设这样的体验课程或活动。
  参考文献:
  常峻.民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2002(1).
  责任编辑陈春阳
其他文献
为扎实推进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标准研制工作,进一步明确供需调研要求,分析调研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第三批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报告的编写,1月15日下午,省教育研究院召开第三批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报告编写培训会。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劳汉生出席会议并讲话。第三批32个标准研制项目共67人参加培训。  会上,劳汉生强调了专业与课程对于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性,肯定了广东在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建设
针对D型车运输大件货物时存在的货物承载面与轨面距离小于设计值的问题,分析存在的装载后反复大面积施焊、随意切割,车辆超载或集重,非正常装(卸)货物等原因,提出加强对装载加
为了改善矩阵式整流器在输入电源畸变情况下的输出波形质量,减小输入滤波器造成的输入功率因数角,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矩阵式整流器控制策略。详细论述了控制策略原理
为了提高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对负载变化的动态响应性能,同时消除输出电压二倍工频纹波,本文将二次型Boost变换器应用于PFC变换器中,并分析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