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男女见面了,他强壮有激情,她美丽又纯洁,他们想组织家庭。如果说这是不变的主题的话,那,还有很多变化着的内容——他们的穿着,他们的谈话,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憧憬,他们所处的大环境。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我们复原了6个不同年代的相亲场景。爱情像生命一般是不变的,而时代是它的底色,看着这些变化的底色,我们微笑,我们沉思……
20世纪50年代——成分比什么都重要
上学看成分,找工作看成分,找对象,那更是要看成分。家里穷没关系,而如果成分不好,是“地主”、“资本家”,那就不但眼下抬不起头来,而且日后还可能会受到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资本家”的女儿为了政治上的庇护,一心要找个“工人”或是“贫农”,只要对方不嫌弃她的出身,那还有什么说的,两个字:结婚!
见面场所:介绍人或男女青年的家里
着装元素:那时候的穿着非常朴素。一般男的是衬衫长裤,理着整齐老实的平头。女的穿棉布小花衬衫,扎着两根麻花小辫。
谈论话题:成分、家庭情况
场景模拟——
女:我家的成分是地主,你不嫌弃?
男:介绍人都说了。我今年40多了,比你大二十几岁,就想赶快成家。
女:家里弟妹多,成分不好,大学上不了,工作也找不着,我是长女,负担重。
男:我是干部,月工资五六十元,还比较宽裕,会接济你娘家的。我们单位食堂正招人,我想办法安排你去。
女:嗯。别的我没啥说的了,都听你的。
20世纪60年代——军人结婚要单位同意
20世纪60年代是运动不断的时候,“爱情”是个烫嘴词汇,谁也不敢把它
挂在嘴上说
出来。青年人喜欢看《青
春之歌》,尤其喜欢看林道静
的爱情,但不能说出来,连想想都罪过——因为那是小资产阶级情调。家庭成分依然很重要。部队里的军人打结婚报告,组织上会对其另一半的家庭成分和情况做调查,不合格的话就要劝其放弃。
见面场所:介绍人或同学以及男女青年的家里
着装元素:军装最时髦。要不就是蓝、灰、咖啡色的外套。如果女青年外套领子上翻出小碎花的假衬衫领子,就算挺美的了。
谈论话题:革命、理想、家庭情况
场景模拟——
男:结婚报告打上去了,组织上没通过。
女:我知道,我家成分不好。(哭)
男:(沉默,内心痛苦煎熬)
女:要不咱们分手吧,我不能影响你进步。(哭)
男:(下了决心)我申请转业!到了地方就没那么严了。
女:我、我,对不起你!……
20世纪70年代——手拉手逛公园几乎没有
20世纪7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姑娘们爱的是“有个铁饭碗”,只要你是国营单位的,钢铁厂、汽车厂、仪表厂,就会身价倍增,而机关事业单位那时还不吃香。70年代的社会风气还很保守,男女手拉手逛公园几乎没有,只有彬彬有礼的散步。无论相亲还是结婚,自行车都是重要道具。相亲时,一人一辆车,边骑边聊。要是有一天女孩子羞答答地坐在小伙子的自行车后座上,就是两人的关系已经确定了。
见面场所:公园、电影院门口、广场
着装元素:男的穿中山装。要是有一件全毛华达呢的衣服,说明你的条件很好,相亲成功率会大大增加。女的穿的确良衬衫、连衣裙。
谈论话题:插队、工作单位、家庭情况
场景模拟——
男:你插队是在哪里?
女:安徽。
男:这么巧,我也是在安徽插队的。你是什么时候回城的?
女:去年。你现在是在钢铁厂工作吧?
男:是的,我们是国营单位。
女:那你们厂招不招人?我们单位是集体的。
男:好,我帮你去问问。
20世纪80年代——恋爱方式日渐大胆
20世纪80年代高考制度恢复后,大学文凭又变得吃香,不少年轻人都喜欢在口袋里别支钢笔,显示其有文化。随着电影《庐山恋》的广泛流传,谈恋爱的方式也变得大胆,私下里拉手的也多起来。不同于以前,这时候年轻人挑选另一半更注重外表,甚至就按喜欢的明星类型来找。80年代,看电影依然是最时髦的相亲方式。
见面场所:书店、公园、电影院、同学家
着装元素:女装颜色款式更为丰富,红裙子、蝙蝠衫,烫发是时尚,男装流行牛仔裤和西服,衣服大多有垫肩。
谈论话题:《庐山恋》、迪斯科、高考、出国
场景模拟——
男:我买了票,我们去看《庐山恋》好不好?
女:我都看过三四遍了,换一部吧。
男:那《少林寺》你喜欢不?
女:打打杀杀的……
男:那上我家去看电视吧,我妈刚买了台牡丹彩电,十四寸的。
女:哇!你家还有彩电!
20世纪 90年代——电视速配开始流行
上世纪的最后10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的情感需求迅速膨胀。那时候,“万元户”逐渐被“大款”取代,事业、收入、户口等逐渐成为择偶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不能解决户口者免谈”一度成为流行话语。
从台湾的《非常男女》开始,到内地的《相约星期六》《玫瑰之约》,电视相亲初露锋芒,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参与。《人鬼情未了》、《廊桥遗梦》、《泰坦尼克号》……90年代开始不断引进的外国大片,让中国的年轻男女见识到了直叫人生死相许的爱情。从此,看美国大片和吃肯德基、麦当劳也成为相亲时的一种形式。
见面场所:男方或女方家中、电影院、公园
着装元素:女士,连衣裙、蝙蝠衫、一步裙、健美裤、松糕鞋;男士,吊裆裤、板鞋
谈论话题:美国大片、收入、户口……
场景模拟——
男:你好。我叫××,在××工作。很高兴认识你。
女:你好。你的单位不错啊。我有一个小姐妹跟你同一单位。
男:国企嘛,就那样呗。这两天正在放美国爱情片《泰坦尼克号》,改天一起去看?
女:行啊,到时候你call我吧。
新世纪——全面进入讲求效率的时代
相亲在21世纪重获新生,似乎遵从了大多数事物因现代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规律,相亲在21世纪变得无比摩登起来,甚至有点重获新生的感觉。六人晚餐、八分钟约会、万人相亲会……从羞答答演变到量贩式,就连电视台都打出了“相亲才会赢”的口号。经济对择偶标准的左右能力持续上升。
网络也在此时登堂入室,成为单身男女相亲前预先了解彼此或者进行后续发展的重要渠道。两人无论相隔多远,键盘一敲就能谈情说爱了。从相亲对上眼,到双方步入结婚礼堂,短则数周,长则半年,即可搞定整个过程。
见面场所:咖啡馆、情调餐厅、休闲茶楼
着装元素:女士,更趋多元化、裸妆;男士,以干净、得体为主
谈论话题:爱好、职场、房价、车市……
场景模拟——
女:你是打算在杭州定居吧?
男:那是当然,工作都在这里。
女:你怎么看杭州的房价?
男:太高了,连二手房都要一两万一个平方,买得起的应该是少数。
女:你平时喜欢做些什么?
男:打球、上网、玩魔兽。你QQ号是多少?或者MSN也行,回头我加你。(摘自《都市快报》)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我们复原了6个不同年代的相亲场景。爱情像生命一般是不变的,而时代是它的底色,看着这些变化的底色,我们微笑,我们沉思……
20世纪50年代——成分比什么都重要
上学看成分,找工作看成分,找对象,那更是要看成分。家里穷没关系,而如果成分不好,是“地主”、“资本家”,那就不但眼下抬不起头来,而且日后还可能会受到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资本家”的女儿为了政治上的庇护,一心要找个“工人”或是“贫农”,只要对方不嫌弃她的出身,那还有什么说的,两个字:结婚!
见面场所:介绍人或男女青年的家里
着装元素:那时候的穿着非常朴素。一般男的是衬衫长裤,理着整齐老实的平头。女的穿棉布小花衬衫,扎着两根麻花小辫。
谈论话题:成分、家庭情况
场景模拟——
女:我家的成分是地主,你不嫌弃?
男:介绍人都说了。我今年40多了,比你大二十几岁,就想赶快成家。
女:家里弟妹多,成分不好,大学上不了,工作也找不着,我是长女,负担重。
男:我是干部,月工资五六十元,还比较宽裕,会接济你娘家的。我们单位食堂正招人,我想办法安排你去。
女:嗯。别的我没啥说的了,都听你的。
20世纪60年代——军人结婚要单位同意
20世纪60年代是运动不断的时候,“爱情”是个烫嘴词汇,谁也不敢把它
挂在嘴上说
出来。青年人喜欢看《青
春之歌》,尤其喜欢看林道静
的爱情,但不能说出来,连想想都罪过——因为那是小资产阶级情调。家庭成分依然很重要。部队里的军人打结婚报告,组织上会对其另一半的家庭成分和情况做调查,不合格的话就要劝其放弃。
见面场所:介绍人或同学以及男女青年的家里
着装元素:军装最时髦。要不就是蓝、灰、咖啡色的外套。如果女青年外套领子上翻出小碎花的假衬衫领子,就算挺美的了。
谈论话题:革命、理想、家庭情况
场景模拟——
男:结婚报告打上去了,组织上没通过。
女:我知道,我家成分不好。(哭)
男:(沉默,内心痛苦煎熬)
女:要不咱们分手吧,我不能影响你进步。(哭)
男:(下了决心)我申请转业!到了地方就没那么严了。
女:我、我,对不起你!……
20世纪70年代——手拉手逛公园几乎没有
20世纪7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姑娘们爱的是“有个铁饭碗”,只要你是国营单位的,钢铁厂、汽车厂、仪表厂,就会身价倍增,而机关事业单位那时还不吃香。70年代的社会风气还很保守,男女手拉手逛公园几乎没有,只有彬彬有礼的散步。无论相亲还是结婚,自行车都是重要道具。相亲时,一人一辆车,边骑边聊。要是有一天女孩子羞答答地坐在小伙子的自行车后座上,就是两人的关系已经确定了。
见面场所:公园、电影院门口、广场
着装元素:男的穿中山装。要是有一件全毛华达呢的衣服,说明你的条件很好,相亲成功率会大大增加。女的穿的确良衬衫、连衣裙。
谈论话题:插队、工作单位、家庭情况
场景模拟——
男:你插队是在哪里?
女:安徽。
男:这么巧,我也是在安徽插队的。你是什么时候回城的?
女:去年。你现在是在钢铁厂工作吧?
男:是的,我们是国营单位。
女:那你们厂招不招人?我们单位是集体的。
男:好,我帮你去问问。
20世纪80年代——恋爱方式日渐大胆
20世纪80年代高考制度恢复后,大学文凭又变得吃香,不少年轻人都喜欢在口袋里别支钢笔,显示其有文化。随着电影《庐山恋》的广泛流传,谈恋爱的方式也变得大胆,私下里拉手的也多起来。不同于以前,这时候年轻人挑选另一半更注重外表,甚至就按喜欢的明星类型来找。80年代,看电影依然是最时髦的相亲方式。
见面场所:书店、公园、电影院、同学家
着装元素:女装颜色款式更为丰富,红裙子、蝙蝠衫,烫发是时尚,男装流行牛仔裤和西服,衣服大多有垫肩。
谈论话题:《庐山恋》、迪斯科、高考、出国
场景模拟——
男:我买了票,我们去看《庐山恋》好不好?
女:我都看过三四遍了,换一部吧。
男:那《少林寺》你喜欢不?
女:打打杀杀的……
男:那上我家去看电视吧,我妈刚买了台牡丹彩电,十四寸的。
女:哇!你家还有彩电!
20世纪 90年代——电视速配开始流行
上世纪的最后10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的情感需求迅速膨胀。那时候,“万元户”逐渐被“大款”取代,事业、收入、户口等逐渐成为择偶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不能解决户口者免谈”一度成为流行话语。
从台湾的《非常男女》开始,到内地的《相约星期六》《玫瑰之约》,电视相亲初露锋芒,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参与。《人鬼情未了》、《廊桥遗梦》、《泰坦尼克号》……90年代开始不断引进的外国大片,让中国的年轻男女见识到了直叫人生死相许的爱情。从此,看美国大片和吃肯德基、麦当劳也成为相亲时的一种形式。
见面场所:男方或女方家中、电影院、公园
着装元素:女士,连衣裙、蝙蝠衫、一步裙、健美裤、松糕鞋;男士,吊裆裤、板鞋
谈论话题:美国大片、收入、户口……
场景模拟——
男:你好。我叫××,在××工作。很高兴认识你。
女:你好。你的单位不错啊。我有一个小姐妹跟你同一单位。
男:国企嘛,就那样呗。这两天正在放美国爱情片《泰坦尼克号》,改天一起去看?
女:行啊,到时候你call我吧。
新世纪——全面进入讲求效率的时代
相亲在21世纪重获新生,似乎遵从了大多数事物因现代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规律,相亲在21世纪变得无比摩登起来,甚至有点重获新生的感觉。六人晚餐、八分钟约会、万人相亲会……从羞答答演变到量贩式,就连电视台都打出了“相亲才会赢”的口号。经济对择偶标准的左右能力持续上升。
网络也在此时登堂入室,成为单身男女相亲前预先了解彼此或者进行后续发展的重要渠道。两人无论相隔多远,键盘一敲就能谈情说爱了。从相亲对上眼,到双方步入结婚礼堂,短则数周,长则半年,即可搞定整个过程。
见面场所:咖啡馆、情调餐厅、休闲茶楼
着装元素:女士,更趋多元化、裸妆;男士,以干净、得体为主
谈论话题:爱好、职场、房价、车市……
场景模拟——
女:你是打算在杭州定居吧?
男:那是当然,工作都在这里。
女:你怎么看杭州的房价?
男:太高了,连二手房都要一两万一个平方,买得起的应该是少数。
女:你平时喜欢做些什么?
男:打球、上网、玩魔兽。你QQ号是多少?或者MSN也行,回头我加你。(摘自《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