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倡导教师要能够在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下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语文是小学的基础性科目,也是小学德育开展的有效平台。语文素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养成有重要促进意义。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能够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从不同方面渗透德育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学生的德育渗透和全面发展成为教育重要目标。在重视德育发展的当下社会中,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这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究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挖掘德育素材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孔子曾曰:德乃立身之本。道德的教化在教育教学中向来不可缺失。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材的编排中选取的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哲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托教材文本,不断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让学生领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比如,在学习《看电视》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梳理整个单元课文,首先明确了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学会体贴长辈、孝敬老人、关爱家人,这其中对包含的德育思想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启发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特意设置了课前作业,让学生回想家人做的哪件事最让自己感动?自己为家人做一件认为能感动家人的事情。这样,让学生提前通过生活实际去感知,既加强了学生文本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共鸣。在讲授《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词与语法之外,還给学生讲解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课文翻译,并将故事拓展改变成一个剧本,让学生进行情境剧表演。在表演中,我让学生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以及心理特征,尤其是要将晏子的勇气和智慧表现出来,通过情境表演,学生对晏子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晏子身上的爱国情怀。这样,我就将德育教育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完成了教学课文、渗透德育的双重任务。
二、基于不同主题教学渗透德育
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小学语文教材选编所渗透的思想品德因素往往分散在各个年级的教材文本中,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德育的不同主题着手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也可以从语文教学的主题着手,如在拼音识字、口语交际、阅读教学或习作教学中探究德育的有效渗透。
教师在德育渗透过程中,可以充分研读课文内容,将课本中关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环保及尊老爱幼的情感主题渗透到学生心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其他主题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内容,以拼音识字为例,在教学《天地人》时,教师可以挖掘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在教学《小书包》时,教会学生爱护课本与文具,认真学习,上课遵守纪律;在教学《升国旗》一课时,可以将我国国旗相关资料展示给学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教学《人之初》一课时,通过三字经的朗读和讲授,让学生感受我国文字的韵律美,在培养学生国学兴趣的基础上讲其中的传统文化,在引导学生自主认字的前提下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组织多样实践活动提升品质
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授德育理论,而不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就会造成知与行的分离,就会建造空有华丽外表的空中楼阁。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德育实践来深化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德育惯性,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德育理论。
在实际教学中,班级中的孩子个性品质各有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展开教学,比如针对班上有许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忙而缺乏关爱,于是形成孤僻的性格,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父母的溺爱而形成自私的品格的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了走进敬老院,传递温暖情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表演节目、与老人谈心,在热心地参与过程中,老人感受到了来自晚辈的关爱,学生学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班级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除了向学生传递基础语文知识外,还要十分重视学生德育的有效渗透,这是核心素养要求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提升的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将语文教材与德育渗透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语文教材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思想文化,通过组织主题教学活动渗透德育内容,在多样教学实践中将德育内容延伸到课外,丰富德育教学,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宋瑞瑞,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73-74.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58-259.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学生的德育渗透和全面发展成为教育重要目标。在重视德育发展的当下社会中,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这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究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挖掘德育素材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孔子曾曰:德乃立身之本。道德的教化在教育教学中向来不可缺失。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材的编排中选取的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哲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托教材文本,不断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让学生领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比如,在学习《看电视》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梳理整个单元课文,首先明确了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学会体贴长辈、孝敬老人、关爱家人,这其中对包含的德育思想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启发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特意设置了课前作业,让学生回想家人做的哪件事最让自己感动?自己为家人做一件认为能感动家人的事情。这样,让学生提前通过生活实际去感知,既加强了学生文本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共鸣。在讲授《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词与语法之外,還给学生讲解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课文翻译,并将故事拓展改变成一个剧本,让学生进行情境剧表演。在表演中,我让学生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以及心理特征,尤其是要将晏子的勇气和智慧表现出来,通过情境表演,学生对晏子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晏子身上的爱国情怀。这样,我就将德育教育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完成了教学课文、渗透德育的双重任务。
二、基于不同主题教学渗透德育
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小学语文教材选编所渗透的思想品德因素往往分散在各个年级的教材文本中,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德育的不同主题着手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也可以从语文教学的主题着手,如在拼音识字、口语交际、阅读教学或习作教学中探究德育的有效渗透。
教师在德育渗透过程中,可以充分研读课文内容,将课本中关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环保及尊老爱幼的情感主题渗透到学生心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其他主题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内容,以拼音识字为例,在教学《天地人》时,教师可以挖掘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在教学《小书包》时,教会学生爱护课本与文具,认真学习,上课遵守纪律;在教学《升国旗》一课时,可以将我国国旗相关资料展示给学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教学《人之初》一课时,通过三字经的朗读和讲授,让学生感受我国文字的韵律美,在培养学生国学兴趣的基础上讲其中的传统文化,在引导学生自主认字的前提下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组织多样实践活动提升品质
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授德育理论,而不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就会造成知与行的分离,就会建造空有华丽外表的空中楼阁。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德育实践来深化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德育惯性,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德育理论。
在实际教学中,班级中的孩子个性品质各有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展开教学,比如针对班上有许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忙而缺乏关爱,于是形成孤僻的性格,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父母的溺爱而形成自私的品格的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了走进敬老院,传递温暖情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表演节目、与老人谈心,在热心地参与过程中,老人感受到了来自晚辈的关爱,学生学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班级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除了向学生传递基础语文知识外,还要十分重视学生德育的有效渗透,这是核心素养要求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提升的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将语文教材与德育渗透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语文教材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思想文化,通过组织主题教学活动渗透德育内容,在多样教学实践中将德育内容延伸到课外,丰富德育教学,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宋瑞瑞,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73-74.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