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蝶微舞,青藤焉红,红兜垂髫怡自闲……纯真的童趣,如同一幅幅水墨画,自然与简单中,蕴藏着美好的童心。
王慧深的第一幅画:偷泳
正午的太阳撒下一张火网,把整个世界罩进了炎热里。我像条被网住的小鱼,躺在凉椅上,汗淌个不停。
“深子,深子——”伙伴小虎在院门外高一声低一声地喊。“门没关,进来吧。”我懒得起身,有气无力地回应。小虎闪身进门,伸长脖子四下里张望,“别看了,家里就我一个人。”
“天这么热,咱下河去凉快凉快呗!”小虎笑嘻嘻地说。下河游泳可是父母强烈反对的,但一想到那清澈的河水,我心里顿生出几分凉爽。“好哇!”我从躺椅上翻身而起,拿着游泳圈和小虎出了门。
我们的天然泳池在一条小溪的臂弯处。小溪从山上叮咚而来,一路在溪石中挤身而过,直到抵达这个平缓开阔的地方,终于从容下来,积蓄了一潭幽幽的绿水,小溪两旁的竹林在水潭上方热烈拥抱,搭起了一道天然的凉棚。
我们一路前进,再转过山弯,就到达目的地了。然而,我们的欢呼雀跃还没有铺展开呢,就被一个背影打蔫了——“在溪边洗衣服的那个背影,好像你妈!”虎子碰碰我说。没错,就是她,旁边放着的蓝色大盆子是那么的熟悉,啊,我怎么给忘了,老妈出门前交代了她去洗衣服的!
“回吧!”小虎垂头丧气,我贼心不死,拉着小虎潜身于溪旁的草丛中,我们像两只伺机捕猎的小兽。妈妈脚边的盆里,清洗过的衣服越堆越多,在我们的耐心守候中,她终于站了起来,捶捶腰,戴上草帽,端起了盆……小虎按捺不住兴奋,没等妈妈走多远,他就跳了出来,猴子般几下跃过溪石,跳进了水里。
溪水是那么善解人意,用一双双凉凉的手,抚慰着我们被太阳烤得发烫的皮肤。小虎翻开一块石头,捉住了一只螃蟹,又让它仓惶逃逸,我只管在水里享受凉爽与快意……
正在惬意之时,忽然听到岸上一声大吼:“俩小兔崽子,还不给我爬上来!”扭头一看,老妈气呼呼地站在石头上,怒发冲冠。我和小虎交换了个眼神,灰溜溜爬上岸。
“幸好路上有件衣服掉到地上我折回来洗,哼,不然我还发现不了你俩……”一路上,老妈押着两个“犯罪分子”,嘴里不停痛诉我们的罪行,我和小虎一声不吭。
我们的偷泳草草收场。因为爱,大人们总是做最坏的假设,因为贪玩,我们孩子总乐意冒险,这大概是童年最大的矛盾吧。
陈伟文的第二幅画:歪打正着
小街的路面正在改造,被挖得坑坑洼洼。一场暴雨过后,地上冒出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水坑,倒映着蓝天白云,远远望去,像天上的镜子摔碎了,东一块西一块掉到了地上。
大人们在路上来来去去,生怕弄脏了鞋子,小心翼翼躲开这些“陷阱”,而我们这些孩子,却对这新事物充满了好奇。
我和小伙伴们来到最大的水坑旁,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这水坑有多深呢?”“也许里面住着一条小鱼。”“不对,也许住着的是一只虾子呢。”……
说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如用实践来证明猜测。我捡起脚下的一块石子,悄悄地丢进了水坑——“咕咚”,水花四溅,围在水坑旁的伙伴无一幸免,裤子全被打上了逗号和句号。他们哗啦一声退开,又哗啦一下围拢来。没有人找我兴师问罪,大家兴冲冲地忙着实践这个新游戏,四处找寻石子。
不远处就有一个鹅卵石堆,仿佛特意为我们准备的,每个人都欢蹦着去抓石子,小手里攥着几颗石头,奔回水坑旁,往里扔。谁投下的石子溅起的水花大,就会引来同伴们的惊呼和佩服。这个简单的游戏让我们乐此不疲,直到鹅卵石堆消失,水坑被填平,我们这群泥猴子在水坑旁激动地乱喊乱叫:“好过瘾!”“根本就没有小鱼。”
“咳!咳!咳……”一位老爷爷咳嗽着慢慢地走过来。“不好,有‘敌情’,赶紧‘撤退’。”有人一声大喊,大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得无影无踪。
我气喘吁吁地逃回家。妈妈见我回来了,说:“外面有个老爷爷正找你们呢!”“完了,又闯祸了!”我偷偷瞟了妈妈一眼,没敢作声。妈妈接着说:“老爷爷说路上有一个大坑,他拉来一些石头,正准备找工具去填,一大群孩子帮他填了,可是他一喊孩子全跑光了……”
——没想到我们竟然“歪打正着”,办了件好事!
吴浩的第三幅画:“树人”
“好甜!”5岁的我抱着妈妈刚买回家的一袋橘子,坐在沙发上享用美味。橘肉多汁儿,味道酸甜,我胃口大开,一分钟就消灭掉一个,用手背揩揩嘴角,意犹未尽,又掰开一个,以三两瓣为单位,直往嘴里塞。
“慢点吃!”妈妈话音未落,我就尝到了狼吞虎咽的苦果——两粒橘子籽趁我舌头正准备回话的时候,顺势溜进了我的胃里。
我急忙端起杯子,咕咚咕咚灌下几大口水,想象着一条小溪从我的胃和肠里蜿蜒穿过,带着那两粒橘子籽完成一次人体旅行。可是,如果它们不肯出来呢?我的肚子里常年温暖如春,又有我喝水吃东西给它们浇水施肥,岂不是会生根发芽?
我的脑子里闪过一幅图画:一棵枝繁叶茂的橘子树在我头顶扎根,我变成了一个挂满橘子的“树人”,爸爸、妈妈和小伙伴将我团团围住,忙着摘橘子!啊,我可不要变成“树人”,顶着一棵树,我怎么和小伙伴玩耍?睡觉是不是也只能站着了?
“开饭了!”妈妈叫我洗手吃饭,我一改平日的猴急,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才慢吞吞地坐到餐桌旁。笋子烧牛肉,炒玉米粒……都是我最喜欢的菜,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饭菜,肚子里的馋虫都快爬出来了,我愣是没动筷。
妈妈十分奇怪:“怎么不吃呀?”说完,还往我碗里夹了一块牛肉。我咽了口口水,依然不动。妈妈有些急了:“是不是生病了?”说着,伸手摸了摸我的额头。我皱着眉头说:“我不能吃,吃了会变成‘树人’。”“‘树人’?怎么个变法?”“我吞了橘子籽,不能吃任何东西,也不能喝水,不然会给它们补充养分,它们就会发芽,长成树,结橘子……”
爸爸妈妈一听,哈哈大笑,我却委屈得快哭了:“我都快成‘植物人’了,你们还笑。”爸爸抹抹眼角笑出的眼泪,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你不会变成‘植物人’,因为橘子籽已经被消化了。”“真的?”“是啊,好了,别胡思乱想了,快吃吧!”
刘家琼的第四幅画:寻海
出了外婆家的门,过了公路,就是河了。白天,我在河边玩耍,夜里,在哗啦啦的河流声中入睡。
河水清澈,浅处一眼能看见河底的五彩卵石,深处绿水幽幽,偶尔有鱼儿浮上水面,吐个泡又潜入水底。大人是绝对禁止小孩到深处去的,我们便在浅水处嬉玩,等待那些不谙世事的小鱼游过来,中我们的埋伏。河边有一片沙滩,是我们天然的乐园,在绵软的沙地上打滚、垒城堡,外婆唤我回家了,轻轻一拍,沾染的沙子纷纷落下,我又是“干干净净的一个娃”。一片美丽的芦苇地像一叶绿舟浮在河中央,我们在芦苇丛中捉迷藏,只听见有人在芦苇中穿梭哗啦啦的声音,却不见人影。
一天,一个小伙伴痴痴地望着河流发问:我们的河最后流到哪里去了?“流进大海啊!妈妈给我读过一篇短文,说小河最后都会流进大海。”
我们谁也没见过大海,只知道大海一定很大,有很多很多我们从未见过的鱼儿,一定比我们的小河更好玩。
“我想去大海玩。”“可大海在哪儿呢?”“小河最后流进了大海,我们顺着河一直走,不就能找到大海了?”
一群异想天开的孩子沿着河流的去向,向着大海走去。我们不知道这条寻海之路有多长,也不知道要走多久。河道蜿蜒曲折,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我们的队伍也在蜿蜒前行。
“我肚子饿了。”“我脚上起泡了!”“还有多远哪?我走不动 了!”……还没有走多久呢,寻海的队伍就抱怨个不停,军心涣散。“我们真能走到海边吗?”有人质疑,接着,有人打起了退堂鼓。天色越来越晚,一颗星星早早就站在了天空,嘲弄似的看着我们。
当准备调转头回家时,我们却发现,找不着回家的路了。
最小的孩子哭了,出馊主意的我傻眼了。一群孩子坐在河边,当夜一点点拉开它的幕布,我们更加手足无措。童话里的妖魔鬼怪一齐从脑袋里钻了出来,它们隐匿在张牙舞爪的树影后,躲藏在突兀的山石旁,看着这群吓得发抖的孩子。
“琼女子——”“海娃子——”当大人们拖着长音的呼唤声传来,我们长长短短的哭声在月亮的徐徐升起中炸开。(整理:王涛)
王慧深的第一幅画:偷泳
正午的太阳撒下一张火网,把整个世界罩进了炎热里。我像条被网住的小鱼,躺在凉椅上,汗淌个不停。
“深子,深子——”伙伴小虎在院门外高一声低一声地喊。“门没关,进来吧。”我懒得起身,有气无力地回应。小虎闪身进门,伸长脖子四下里张望,“别看了,家里就我一个人。”
“天这么热,咱下河去凉快凉快呗!”小虎笑嘻嘻地说。下河游泳可是父母强烈反对的,但一想到那清澈的河水,我心里顿生出几分凉爽。“好哇!”我从躺椅上翻身而起,拿着游泳圈和小虎出了门。
我们的天然泳池在一条小溪的臂弯处。小溪从山上叮咚而来,一路在溪石中挤身而过,直到抵达这个平缓开阔的地方,终于从容下来,积蓄了一潭幽幽的绿水,小溪两旁的竹林在水潭上方热烈拥抱,搭起了一道天然的凉棚。
我们一路前进,再转过山弯,就到达目的地了。然而,我们的欢呼雀跃还没有铺展开呢,就被一个背影打蔫了——“在溪边洗衣服的那个背影,好像你妈!”虎子碰碰我说。没错,就是她,旁边放着的蓝色大盆子是那么的熟悉,啊,我怎么给忘了,老妈出门前交代了她去洗衣服的!
“回吧!”小虎垂头丧气,我贼心不死,拉着小虎潜身于溪旁的草丛中,我们像两只伺机捕猎的小兽。妈妈脚边的盆里,清洗过的衣服越堆越多,在我们的耐心守候中,她终于站了起来,捶捶腰,戴上草帽,端起了盆……小虎按捺不住兴奋,没等妈妈走多远,他就跳了出来,猴子般几下跃过溪石,跳进了水里。
溪水是那么善解人意,用一双双凉凉的手,抚慰着我们被太阳烤得发烫的皮肤。小虎翻开一块石头,捉住了一只螃蟹,又让它仓惶逃逸,我只管在水里享受凉爽与快意……
正在惬意之时,忽然听到岸上一声大吼:“俩小兔崽子,还不给我爬上来!”扭头一看,老妈气呼呼地站在石头上,怒发冲冠。我和小虎交换了个眼神,灰溜溜爬上岸。
“幸好路上有件衣服掉到地上我折回来洗,哼,不然我还发现不了你俩……”一路上,老妈押着两个“犯罪分子”,嘴里不停痛诉我们的罪行,我和小虎一声不吭。
我们的偷泳草草收场。因为爱,大人们总是做最坏的假设,因为贪玩,我们孩子总乐意冒险,这大概是童年最大的矛盾吧。
陈伟文的第二幅画:歪打正着
小街的路面正在改造,被挖得坑坑洼洼。一场暴雨过后,地上冒出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水坑,倒映着蓝天白云,远远望去,像天上的镜子摔碎了,东一块西一块掉到了地上。
大人们在路上来来去去,生怕弄脏了鞋子,小心翼翼躲开这些“陷阱”,而我们这些孩子,却对这新事物充满了好奇。
我和小伙伴们来到最大的水坑旁,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这水坑有多深呢?”“也许里面住着一条小鱼。”“不对,也许住着的是一只虾子呢。”……
说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如用实践来证明猜测。我捡起脚下的一块石子,悄悄地丢进了水坑——“咕咚”,水花四溅,围在水坑旁的伙伴无一幸免,裤子全被打上了逗号和句号。他们哗啦一声退开,又哗啦一下围拢来。没有人找我兴师问罪,大家兴冲冲地忙着实践这个新游戏,四处找寻石子。
不远处就有一个鹅卵石堆,仿佛特意为我们准备的,每个人都欢蹦着去抓石子,小手里攥着几颗石头,奔回水坑旁,往里扔。谁投下的石子溅起的水花大,就会引来同伴们的惊呼和佩服。这个简单的游戏让我们乐此不疲,直到鹅卵石堆消失,水坑被填平,我们这群泥猴子在水坑旁激动地乱喊乱叫:“好过瘾!”“根本就没有小鱼。”
“咳!咳!咳……”一位老爷爷咳嗽着慢慢地走过来。“不好,有‘敌情’,赶紧‘撤退’。”有人一声大喊,大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得无影无踪。
我气喘吁吁地逃回家。妈妈见我回来了,说:“外面有个老爷爷正找你们呢!”“完了,又闯祸了!”我偷偷瞟了妈妈一眼,没敢作声。妈妈接着说:“老爷爷说路上有一个大坑,他拉来一些石头,正准备找工具去填,一大群孩子帮他填了,可是他一喊孩子全跑光了……”
——没想到我们竟然“歪打正着”,办了件好事!
吴浩的第三幅画:“树人”
“好甜!”5岁的我抱着妈妈刚买回家的一袋橘子,坐在沙发上享用美味。橘肉多汁儿,味道酸甜,我胃口大开,一分钟就消灭掉一个,用手背揩揩嘴角,意犹未尽,又掰开一个,以三两瓣为单位,直往嘴里塞。
“慢点吃!”妈妈话音未落,我就尝到了狼吞虎咽的苦果——两粒橘子籽趁我舌头正准备回话的时候,顺势溜进了我的胃里。
我急忙端起杯子,咕咚咕咚灌下几大口水,想象着一条小溪从我的胃和肠里蜿蜒穿过,带着那两粒橘子籽完成一次人体旅行。可是,如果它们不肯出来呢?我的肚子里常年温暖如春,又有我喝水吃东西给它们浇水施肥,岂不是会生根发芽?
我的脑子里闪过一幅图画:一棵枝繁叶茂的橘子树在我头顶扎根,我变成了一个挂满橘子的“树人”,爸爸、妈妈和小伙伴将我团团围住,忙着摘橘子!啊,我可不要变成“树人”,顶着一棵树,我怎么和小伙伴玩耍?睡觉是不是也只能站着了?
“开饭了!”妈妈叫我洗手吃饭,我一改平日的猴急,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才慢吞吞地坐到餐桌旁。笋子烧牛肉,炒玉米粒……都是我最喜欢的菜,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饭菜,肚子里的馋虫都快爬出来了,我愣是没动筷。
妈妈十分奇怪:“怎么不吃呀?”说完,还往我碗里夹了一块牛肉。我咽了口口水,依然不动。妈妈有些急了:“是不是生病了?”说着,伸手摸了摸我的额头。我皱着眉头说:“我不能吃,吃了会变成‘树人’。”“‘树人’?怎么个变法?”“我吞了橘子籽,不能吃任何东西,也不能喝水,不然会给它们补充养分,它们就会发芽,长成树,结橘子……”
爸爸妈妈一听,哈哈大笑,我却委屈得快哭了:“我都快成‘植物人’了,你们还笑。”爸爸抹抹眼角笑出的眼泪,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你不会变成‘植物人’,因为橘子籽已经被消化了。”“真的?”“是啊,好了,别胡思乱想了,快吃吧!”
刘家琼的第四幅画:寻海
出了外婆家的门,过了公路,就是河了。白天,我在河边玩耍,夜里,在哗啦啦的河流声中入睡。
河水清澈,浅处一眼能看见河底的五彩卵石,深处绿水幽幽,偶尔有鱼儿浮上水面,吐个泡又潜入水底。大人是绝对禁止小孩到深处去的,我们便在浅水处嬉玩,等待那些不谙世事的小鱼游过来,中我们的埋伏。河边有一片沙滩,是我们天然的乐园,在绵软的沙地上打滚、垒城堡,外婆唤我回家了,轻轻一拍,沾染的沙子纷纷落下,我又是“干干净净的一个娃”。一片美丽的芦苇地像一叶绿舟浮在河中央,我们在芦苇丛中捉迷藏,只听见有人在芦苇中穿梭哗啦啦的声音,却不见人影。
一天,一个小伙伴痴痴地望着河流发问:我们的河最后流到哪里去了?“流进大海啊!妈妈给我读过一篇短文,说小河最后都会流进大海。”
我们谁也没见过大海,只知道大海一定很大,有很多很多我们从未见过的鱼儿,一定比我们的小河更好玩。
“我想去大海玩。”“可大海在哪儿呢?”“小河最后流进了大海,我们顺着河一直走,不就能找到大海了?”
一群异想天开的孩子沿着河流的去向,向着大海走去。我们不知道这条寻海之路有多长,也不知道要走多久。河道蜿蜒曲折,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我们的队伍也在蜿蜒前行。
“我肚子饿了。”“我脚上起泡了!”“还有多远哪?我走不动 了!”……还没有走多久呢,寻海的队伍就抱怨个不停,军心涣散。“我们真能走到海边吗?”有人质疑,接着,有人打起了退堂鼓。天色越来越晚,一颗星星早早就站在了天空,嘲弄似的看着我们。
当准备调转头回家时,我们却发现,找不着回家的路了。
最小的孩子哭了,出馊主意的我傻眼了。一群孩子坐在河边,当夜一点点拉开它的幕布,我们更加手足无措。童话里的妖魔鬼怪一齐从脑袋里钻了出来,它们隐匿在张牙舞爪的树影后,躲藏在突兀的山石旁,看着这群吓得发抖的孩子。
“琼女子——”“海娃子——”当大人们拖着长音的呼唤声传来,我们长长短短的哭声在月亮的徐徐升起中炸开。(整理: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