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道:“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 小古文课程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孩子具备文言文阅读的能力,从而提升语文学科竞争力,从小学打造孩子的学科优势。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促进儿童高效率学习小古文,让小古文成为儿童语言生成的根系。
关键词:小古文教学;儿童学习;兴趣;策略
有句顺口溜在师生间流传已久: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可见文言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目前文言文学习更多的是教师带着学生一字一句地“啃”,收集一大堆文言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并且文言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属于“晚现课型”,学生平日接触颇少,对古文学习难以产生兴趣。促进儿童高效率学习小古文十分必要。
一、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儿童由于年龄、心理等原因,阅读力相对较低,因此在小古文的选择上,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如果太难,太抽象,太奥涩,孩子学起来就会倍受打击。其实,古文就是古文,本就不分大小,之所以加上小,是因为它们篇幅短小,篇幅短小,给孩子的感觉就好得多,而且故事性都比较强,不是那种说理的或者抒情的,这就无形中降低了难度。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小古文比较受追捧的原因。之前确实没有太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素材。
二、小古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趣”是直接、具体、感性的。对儿童来说,有趣才有吸引力,才更“有意思”。小古文距学生相对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不明白,不应该纯粹根据注释反.復地讲,而应该寻找正确的方法,激发儿童的兴趣,凸显小古文本身的趣意。
1.导入要有趣
一般来说,儿童接触一篇新的文章,总有种想要一睹为快的心理。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就要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先整体感知全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不是无目的的阅读,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以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设定,如,了解大意、整理线索、发掘主旨等。通过初步通读,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的印象,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为进一步理解打 下基础。例如,《猫斗》,教师这样导入的: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有没有见过小动物之间对打的情景呢?如果见过,其中哪些情节让你印象深刻呢?如果你能把这样的情节用笔记录下来,一定会很有趣的。你看,有人就把两只猫儿对打的情景用简单的文言文记录下来。先听老师读,请你猜猜讲的是什么意思。如此教学就是引领着孩子整体把握文本的大体内容,对文本产生初步的印象。
2.教师教得要有趣
小古文学习,贵在“趣”,教师教得要有趣。如果少了这份“趣”,那古文便少了一半的美。教师如何才能教得要有趣呢?“猜测”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测。让学生循着古文内在逻辑猜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猫斗》 的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板块设计不同的猜测:整体感知猜大意;创设情境猜情节....创设情境中,对“黄白二猫,斗于屋顶”一句,在儿童感知画面后,猜猜两只猫为什么而打斗;对“呼呼而鸣,耸毛竖尾”一句,当两只猫充满火药味对视时,让孩子们猜猜故事会怎样发展下去。此时,故的结局“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乍现,让孩子有点遗憾,却又不失欢笑。这时,孩子们的“趣”已然被激发出来。
三、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小古文的语言美
1.诵读形式要多样化
语文教学重在诵读,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不读就显示不出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就体会不到古文的韵味,更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诵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先由教师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范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让学生小声跟着教师读,边读边标注停顿、重音和语调;再让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最后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进而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也可以同学互读,要求读准字音、认形,或者教师指名读。教师也可以配乐范读。全班也可以齐读,结合注释说说课文大意。也可以开展小组比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读通、读顺、读懂文言文,并且在老师指导下尝试读出韵味,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2.把诵读与语言实践结
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大意的基础之上,老师要注意把诵读与语言实践相结合,注重指导重点语句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进一步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意思说清楚,说具体。要注意灵活多变,感受文中之“雅”,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言文的精妙之处,自觉养成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3.以音乐、配画创设意
在小古文教学中,要以音乐、配画创设意。如教学《伯牙绝弦》:在古音古韵的琴声和动画中,教师款款介绍子期和伯牙:一身长袍、贵族打扮的,就是晋国的上大夫—— 俞伯牙;旁边凝神静听、布衣打扮的,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 钟子期,他们俩人只为一曲《高山流水》成为了知音,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简单的一段视频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几千多年前的故事意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学意境潜意识地为文本后面要呈现的悲壮做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也。
四、通过创编让学生理解小古文
1.利用替换关键字创编
在教学“荷”的过程中, 第一句原文是:池中有荷, 夏日开花, 或红或白。学生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完成了这样的创编:园中有桃, 春日开花, 或红或白。在教学小古文“芦花”的第一句时, 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创编:海滨多游人、河滨多小舟等, 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创编出属于自己的小古文。
2.利用补白的方法创编
古文言简意赅,留白众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编故事,本身就是对于文本的再次理解;突出对于心理、对话、动作的细节描写,则是对于文本的创生,并且在此过程中,比较感知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韵味及价值。
3.选择韵律感强的作品创编
在小古文创编式过程中,可以选择韵律感强的作品进行创编。例如,《学生小古文一百课》中第8课《日月星》的教学中,在熟读背诵文本之后,展示篮球、排球、乒乓球的图像,学生能仿写小古文为:篮球、排球、乒乓球三者之中,篮球最大,排球次之,乒乓球又次之。再展示爸爸、妈妈、我的图像,学生能仿写小古文:“爸爸,妈妈,我,三者之中,爸爸最高,妈妈次之,我又次之。”
4.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事物特点创编
在小古文创编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事物特点创编。例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中有众人“笑”一大段的神情描写,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关注生活实际,发现内容背后潜藏的形式和表达规律,迁移仿写“笑”的片段。再如,《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中第5课《菊》的教学中,拓展有关荷的相关文字资料,让学生观赏荷花,进行仿写,学生是天生的模仿大师,荷的香味,荷的形状,荷的颜色,荷的种类,荷的品性都在仿写中诞生。仿写完《荷》,又让学生选择其他自己喜爱的花进行仿写,学生的习作精彩纷呈。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内容,有自身独具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教学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小古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要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小古文的语言美;通过创编让学生理解小古文。
参考文献:
[1]朱文君.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M].济南:济南出版社.
[2]陈晓冰.小学生这样学古文[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3]吴鑫云.小学高段“小古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8.
[4]顾健.开启“小古文”教学之路让古典文化润泽儿童心灵[J].小学教学研究, 2018 (11) :34-35.
关键词:小古文教学;儿童学习;兴趣;策略
有句顺口溜在师生间流传已久: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可见文言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目前文言文学习更多的是教师带着学生一字一句地“啃”,收集一大堆文言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并且文言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属于“晚现课型”,学生平日接触颇少,对古文学习难以产生兴趣。促进儿童高效率学习小古文十分必要。
一、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儿童由于年龄、心理等原因,阅读力相对较低,因此在小古文的选择上,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如果太难,太抽象,太奥涩,孩子学起来就会倍受打击。其实,古文就是古文,本就不分大小,之所以加上小,是因为它们篇幅短小,篇幅短小,给孩子的感觉就好得多,而且故事性都比较强,不是那种说理的或者抒情的,这就无形中降低了难度。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小古文比较受追捧的原因。之前确实没有太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素材。
二、小古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趣”是直接、具体、感性的。对儿童来说,有趣才有吸引力,才更“有意思”。小古文距学生相对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不明白,不应该纯粹根据注释反.復地讲,而应该寻找正确的方法,激发儿童的兴趣,凸显小古文本身的趣意。
1.导入要有趣
一般来说,儿童接触一篇新的文章,总有种想要一睹为快的心理。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就要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先整体感知全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不是无目的的阅读,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以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设定,如,了解大意、整理线索、发掘主旨等。通过初步通读,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的印象,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为进一步理解打 下基础。例如,《猫斗》,教师这样导入的: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有没有见过小动物之间对打的情景呢?如果见过,其中哪些情节让你印象深刻呢?如果你能把这样的情节用笔记录下来,一定会很有趣的。你看,有人就把两只猫儿对打的情景用简单的文言文记录下来。先听老师读,请你猜猜讲的是什么意思。如此教学就是引领着孩子整体把握文本的大体内容,对文本产生初步的印象。
2.教师教得要有趣
小古文学习,贵在“趣”,教师教得要有趣。如果少了这份“趣”,那古文便少了一半的美。教师如何才能教得要有趣呢?“猜测”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测。让学生循着古文内在逻辑猜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猫斗》 的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板块设计不同的猜测:整体感知猜大意;创设情境猜情节....创设情境中,对“黄白二猫,斗于屋顶”一句,在儿童感知画面后,猜猜两只猫为什么而打斗;对“呼呼而鸣,耸毛竖尾”一句,当两只猫充满火药味对视时,让孩子们猜猜故事会怎样发展下去。此时,故的结局“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乍现,让孩子有点遗憾,却又不失欢笑。这时,孩子们的“趣”已然被激发出来。
三、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小古文的语言美
1.诵读形式要多样化
语文教学重在诵读,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不读就显示不出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就体会不到古文的韵味,更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诵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先由教师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范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让学生小声跟着教师读,边读边标注停顿、重音和语调;再让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最后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进而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也可以同学互读,要求读准字音、认形,或者教师指名读。教师也可以配乐范读。全班也可以齐读,结合注释说说课文大意。也可以开展小组比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读通、读顺、读懂文言文,并且在老师指导下尝试读出韵味,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2.把诵读与语言实践结
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大意的基础之上,老师要注意把诵读与语言实践相结合,注重指导重点语句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进一步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意思说清楚,说具体。要注意灵活多变,感受文中之“雅”,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言文的精妙之处,自觉养成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3.以音乐、配画创设意
在小古文教学中,要以音乐、配画创设意。如教学《伯牙绝弦》:在古音古韵的琴声和动画中,教师款款介绍子期和伯牙:一身长袍、贵族打扮的,就是晋国的上大夫—— 俞伯牙;旁边凝神静听、布衣打扮的,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 钟子期,他们俩人只为一曲《高山流水》成为了知音,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简单的一段视频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几千多年前的故事意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学意境潜意识地为文本后面要呈现的悲壮做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也。
四、通过创编让学生理解小古文
1.利用替换关键字创编
在教学“荷”的过程中, 第一句原文是:池中有荷, 夏日开花, 或红或白。学生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完成了这样的创编:园中有桃, 春日开花, 或红或白。在教学小古文“芦花”的第一句时, 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创编:海滨多游人、河滨多小舟等, 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创编出属于自己的小古文。
2.利用补白的方法创编
古文言简意赅,留白众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编故事,本身就是对于文本的再次理解;突出对于心理、对话、动作的细节描写,则是对于文本的创生,并且在此过程中,比较感知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韵味及价值。
3.选择韵律感强的作品创编
在小古文创编式过程中,可以选择韵律感强的作品进行创编。例如,《学生小古文一百课》中第8课《日月星》的教学中,在熟读背诵文本之后,展示篮球、排球、乒乓球的图像,学生能仿写小古文为:篮球、排球、乒乓球三者之中,篮球最大,排球次之,乒乓球又次之。再展示爸爸、妈妈、我的图像,学生能仿写小古文:“爸爸,妈妈,我,三者之中,爸爸最高,妈妈次之,我又次之。”
4.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事物特点创编
在小古文创编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事物特点创编。例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中有众人“笑”一大段的神情描写,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关注生活实际,发现内容背后潜藏的形式和表达规律,迁移仿写“笑”的片段。再如,《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中第5课《菊》的教学中,拓展有关荷的相关文字资料,让学生观赏荷花,进行仿写,学生是天生的模仿大师,荷的香味,荷的形状,荷的颜色,荷的种类,荷的品性都在仿写中诞生。仿写完《荷》,又让学生选择其他自己喜爱的花进行仿写,学生的习作精彩纷呈。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内容,有自身独具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教学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小古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要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小古文的语言美;通过创编让学生理解小古文。
参考文献:
[1]朱文君.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M].济南:济南出版社.
[2]陈晓冰.小学生这样学古文[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3]吴鑫云.小学高段“小古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8.
[4]顾健.开启“小古文”教学之路让古典文化润泽儿童心灵[J].小学教学研究, 2018 (11)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