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事题材也要模式化
想要军事装备支持,好莱坞只能将剧本交给五角大楼蹂躏。
近日,曾以《拆弹部队》摘取2010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最新投拍的反恐题材电影《刺杀本·拉丹》确定了上映日期——2012年12月19日的圣诞档。
《刺杀本·拉丹》是凯瑟琳·毕格罗与《拆弹部队》的编剧马克·鲍尔再度合作,该片讲述了美国军队对拉丹的一次不成功的暗杀行动。不过,随着本·拉丹被击毙,影片的故事结局将进行重新设计:美军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用一场40分钟的突击战杀死了拉丹。
《刺杀本·拉丹》一波三折
爱恨交加,没有第二个词更能准确地描述美军与好莱坞多年来的孽缘。例如这部《刺杀本·拉丹》,它几乎就是美国国防部与导演毕格罗争吵出来的产物。
事实上,美国海豹突击队和中情局特工队2011年5月在巴基斯坦发动那场致命突袭前,毕格罗这部关于“追捕本·拉丹”的电影就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并预定在2012年10月由索尼公司发行。该影片将试图描绘出对这个恐怖分子头目长达十年的追踪之途。
从表面上看,这对国防部来说似乎不用多加考虑一一毕竟这次行动是美军的一番壮举。但直到两个月前,制片人还尚未确定剧本,也没有宣布外景搭建和拍摄计划,来自国防部的阻力就是其中一大原因。
有消息指出,美国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给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分别发了一封信,要求对“白宫是否同意该片制片人接触机密资料和使用对美国的敌人有用的情报”进行调查。金还表示,影片在2012年總统大选前近一个月时上映,可能会影响竞选——毕格罗和鲍尔曾于2011年夏天与国防部情报局的副部长迈克尔·维克见过面。
对此,毕格罗和鲍尔通过索尼公司发出的声明,他们否认任何政治动机。“我们即将推出的电影项目,融入了三届政府的共同努力,包括克林顿总统、布什总统和奥巴马总统,以及国防部和中情局的合作战略及装备。
事实上,寻找世界上最被希望找到的人(指本·拉丹)这种危险的工作,是由军方人士和情报界一一为了更远大的利益不顾政治派别,冒着生命危险的人们共同完成的。这是一场美国式胜利,英勇而无党派之别。没有依据表明我们的电影就能够代表这个巨大的胜利”。
最后的结果证明,毕格罗的电影做出了让步:她修改了剧本,将原本长达十年的追索之戏大刀阔斧缩减到击毙本·拉丹的那40分钟,原因极有可能在于“这是能够表现美国军队作战能力而不是本·拉丹的抗打击能力的40分钟”。此外,电影的排片放在了圣诞节前,这意味着它将错过美国大选,极为避免该片在大选期间会造成的任何政治影响。
谁来决定美国大兵形象
显然,五角大楼正在加大力度——他们要对一向无组织无纪律的好莱坞来个“统一思想”,毕竟,美国大兵应该长什么样,不应该是好莱坞说了算,而应该是国防部的权利。
而鉴于《刺杀本·拉丹》所受到的种种“阻挠”,基本可以断定五角大楼担心的绝不仅仅是涉密问题,惹麻烦的其实是毕格罗的上一步作品《拆弹专家》。在这部小成本电影中,主角詹姆斯虽意气用事但比他一味强调纪律的上司更令人喜欢,片中近乎叛逆的个人英雄主义毫无例外地再次得到强调一一这引起了来自五角大楼的不满。
国防部娱乐媒体主管斯楚布就认为:“好莱坞影片中总是出现的一种情况——作为一个英雄,你要无视组织的规则,因为组织纪律是不好的。同时必须是一个孤独的人,独自行动和硬拼硬闯似乎是非常流行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但事实上这当然和军事精神完全相反。团队合作的整体观念基本上是我们所做的一切的根本原则。”
由于目前只有不到1%的美国人在军队服役,因此公众关于“什么是军人”的概念,很有可能是由电影、电视节目和视频游戏来塑造的。
但不幸的是,相对于国防部希望看到的军人形象,好莱坞一直在“犯错误”一一好莱坞影片中,从乔治·c·斯科特在《巴顿将军》中饰演的神气活现的二战铁将,到同时期《陆军野战医院》中反主流文化的朝鲜战争军医,再到电影《现代启示录》中罗伯特·特瓦尔饰演的精神错乱的空中侦察队指挥官,电影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战争英雄,都是傲慢的特立独行者。
五角大楼早就介入影视产业
很显然,美国军方有充足的理由对好莱坞所犯下的错误进行纠正一一因此,五角大楼主动出击敲开好莱坞的大门寻找正面的合作,恰是近些年美国军方“入侵”好莱坞的强硬进攻。
知名记者戴维·L·罗布在《好莱坞行动》一书中就曾指出,好莱坞和五角大楼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五角大楼甚至常常为那些向公众展现军方美好形象的影片提供合作。
这是动辄数以百万计美元的合作,相当于租用军用直升机、让喷气式飞机起飞和在实验室仿造核动力航母等方面的费用。
因此,五角大楼不止一次地利用其军事化的手腕决定一部代价高昂的影片是否应该投入拍摄。
甚至美国军队每一个分支都有自己与影视行业联系的中间人,他们在离好莱坞不远的地方租有办公室,而国防部则直接监管比较大规模的合作。前一段时间比较出名的好莱坞大片《洛杉矶之战》就获得了军方的大力协助。
事实上这种密切关系可追溯到60多年以前。今年大约62岁的菲尔·施特鲁布便是20年来许多好莱坞军队大制作影片得以完成的中心人物。
从1989年起,菲尔·施特鲁布就是五角大楼负责与所谓娱乐业之间关系的部门负责人。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制片人送来的剧本和合作申请,没有他的首肯,《世界末日》和《变形金刚》等展示美国军事科技实力的影片也许根本就不可能拍摄完成。
多年来,好莱坞与美国军队之间形成不少成文或者不成文的默契,如果好莱坞的某位制片人想要得到五角大楼的合作,就必须将计划拍摄的电影剧本提交给五角大楼,他们得到的回报是,负责评估剧本的五角大楼工作人员会注明一些“建议”,以使剧本更符合要求。这些建议包括“应该删掉”的对话或者人物,甚至整个场景,还有需要重写的整个结局等。中国导演吴宇森的电影《风语者》就曾遭到野蛮删减。
也有很多情况下,制片人和军方的谈判没有结果,影片不得不在没有五角大楼合作的情况下拍摄。
国防部关于《阿甘正传》的剧本评估备忘录是这样写的:“剧本给人的印象是,上世纪60年代的军队是有一些单纯而没有脑子的人组成的”,这种印象是“没有根据,是对其形象的损害”一一事实是,《阿甘正传》是在没有官方合作的情况下拍摄的。
想要军事装备支持,好莱坞只能将剧本交给五角大楼蹂躏。
近日,曾以《拆弹部队》摘取2010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最新投拍的反恐题材电影《刺杀本·拉丹》确定了上映日期——2012年12月19日的圣诞档。
《刺杀本·拉丹》是凯瑟琳·毕格罗与《拆弹部队》的编剧马克·鲍尔再度合作,该片讲述了美国军队对拉丹的一次不成功的暗杀行动。不过,随着本·拉丹被击毙,影片的故事结局将进行重新设计:美军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用一场40分钟的突击战杀死了拉丹。
《刺杀本·拉丹》一波三折
爱恨交加,没有第二个词更能准确地描述美军与好莱坞多年来的孽缘。例如这部《刺杀本·拉丹》,它几乎就是美国国防部与导演毕格罗争吵出来的产物。
事实上,美国海豹突击队和中情局特工队2011年5月在巴基斯坦发动那场致命突袭前,毕格罗这部关于“追捕本·拉丹”的电影就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并预定在2012年10月由索尼公司发行。该影片将试图描绘出对这个恐怖分子头目长达十年的追踪之途。
从表面上看,这对国防部来说似乎不用多加考虑一一毕竟这次行动是美军的一番壮举。但直到两个月前,制片人还尚未确定剧本,也没有宣布外景搭建和拍摄计划,来自国防部的阻力就是其中一大原因。
有消息指出,美国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给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分别发了一封信,要求对“白宫是否同意该片制片人接触机密资料和使用对美国的敌人有用的情报”进行调查。金还表示,影片在2012年總统大选前近一个月时上映,可能会影响竞选——毕格罗和鲍尔曾于2011年夏天与国防部情报局的副部长迈克尔·维克见过面。
对此,毕格罗和鲍尔通过索尼公司发出的声明,他们否认任何政治动机。“我们即将推出的电影项目,融入了三届政府的共同努力,包括克林顿总统、布什总统和奥巴马总统,以及国防部和中情局的合作战略及装备。
事实上,寻找世界上最被希望找到的人(指本·拉丹)这种危险的工作,是由军方人士和情报界一一为了更远大的利益不顾政治派别,冒着生命危险的人们共同完成的。这是一场美国式胜利,英勇而无党派之别。没有依据表明我们的电影就能够代表这个巨大的胜利”。
最后的结果证明,毕格罗的电影做出了让步:她修改了剧本,将原本长达十年的追索之戏大刀阔斧缩减到击毙本·拉丹的那40分钟,原因极有可能在于“这是能够表现美国军队作战能力而不是本·拉丹的抗打击能力的40分钟”。此外,电影的排片放在了圣诞节前,这意味着它将错过美国大选,极为避免该片在大选期间会造成的任何政治影响。
谁来决定美国大兵形象
显然,五角大楼正在加大力度——他们要对一向无组织无纪律的好莱坞来个“统一思想”,毕竟,美国大兵应该长什么样,不应该是好莱坞说了算,而应该是国防部的权利。
而鉴于《刺杀本·拉丹》所受到的种种“阻挠”,基本可以断定五角大楼担心的绝不仅仅是涉密问题,惹麻烦的其实是毕格罗的上一步作品《拆弹专家》。在这部小成本电影中,主角詹姆斯虽意气用事但比他一味强调纪律的上司更令人喜欢,片中近乎叛逆的个人英雄主义毫无例外地再次得到强调一一这引起了来自五角大楼的不满。
国防部娱乐媒体主管斯楚布就认为:“好莱坞影片中总是出现的一种情况——作为一个英雄,你要无视组织的规则,因为组织纪律是不好的。同时必须是一个孤独的人,独自行动和硬拼硬闯似乎是非常流行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但事实上这当然和军事精神完全相反。团队合作的整体观念基本上是我们所做的一切的根本原则。”
由于目前只有不到1%的美国人在军队服役,因此公众关于“什么是军人”的概念,很有可能是由电影、电视节目和视频游戏来塑造的。
但不幸的是,相对于国防部希望看到的军人形象,好莱坞一直在“犯错误”一一好莱坞影片中,从乔治·c·斯科特在《巴顿将军》中饰演的神气活现的二战铁将,到同时期《陆军野战医院》中反主流文化的朝鲜战争军医,再到电影《现代启示录》中罗伯特·特瓦尔饰演的精神错乱的空中侦察队指挥官,电影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战争英雄,都是傲慢的特立独行者。
五角大楼早就介入影视产业
很显然,美国军方有充足的理由对好莱坞所犯下的错误进行纠正一一因此,五角大楼主动出击敲开好莱坞的大门寻找正面的合作,恰是近些年美国军方“入侵”好莱坞的强硬进攻。
知名记者戴维·L·罗布在《好莱坞行动》一书中就曾指出,好莱坞和五角大楼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五角大楼甚至常常为那些向公众展现军方美好形象的影片提供合作。
这是动辄数以百万计美元的合作,相当于租用军用直升机、让喷气式飞机起飞和在实验室仿造核动力航母等方面的费用。
因此,五角大楼不止一次地利用其军事化的手腕决定一部代价高昂的影片是否应该投入拍摄。
甚至美国军队每一个分支都有自己与影视行业联系的中间人,他们在离好莱坞不远的地方租有办公室,而国防部则直接监管比较大规模的合作。前一段时间比较出名的好莱坞大片《洛杉矶之战》就获得了军方的大力协助。
事实上这种密切关系可追溯到60多年以前。今年大约62岁的菲尔·施特鲁布便是20年来许多好莱坞军队大制作影片得以完成的中心人物。
从1989年起,菲尔·施特鲁布就是五角大楼负责与所谓娱乐业之间关系的部门负责人。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制片人送来的剧本和合作申请,没有他的首肯,《世界末日》和《变形金刚》等展示美国军事科技实力的影片也许根本就不可能拍摄完成。
多年来,好莱坞与美国军队之间形成不少成文或者不成文的默契,如果好莱坞的某位制片人想要得到五角大楼的合作,就必须将计划拍摄的电影剧本提交给五角大楼,他们得到的回报是,负责评估剧本的五角大楼工作人员会注明一些“建议”,以使剧本更符合要求。这些建议包括“应该删掉”的对话或者人物,甚至整个场景,还有需要重写的整个结局等。中国导演吴宇森的电影《风语者》就曾遭到野蛮删减。
也有很多情况下,制片人和军方的谈判没有结果,影片不得不在没有五角大楼合作的情况下拍摄。
国防部关于《阿甘正传》的剧本评估备忘录是这样写的:“剧本给人的印象是,上世纪60年代的军队是有一些单纯而没有脑子的人组成的”,这种印象是“没有根据,是对其形象的损害”一一事实是,《阿甘正传》是在没有官方合作的情况下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