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也指出了教學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能够为全体学生创造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来的学习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唯一性,以及不同的家庭条件、智力差异、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程度,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教学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接下来就我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自身的感受。
对学生调查摸底、合理分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要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对每个班的孩子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调查、了解后再分组。所以,在开学前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之后再分组。
分层确立学习目标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掌握“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即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不要太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桃子”。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达到各自的目标,学生就不会因为无法完成教师的任务而感到气馁,对信息技术课失去信心。
重视差异,内容分层
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任务,并且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这样,学生才能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多花时间准备资源。可以为C层学生准备操作录屏,当教师讲解操作方法后,学生若仍无法完成任务,可以观看视频以完成基本操作;可以为A层学生补充学习资料,让学生可以有进一步的提高。此外,在教学时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相当重要,这样才能防止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情形,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在布置任务时注意要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实施任务分层后,学生能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使学困生逐渐建立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自信心,优等生也能在完成基本操作后有所提高,发掘了自身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满足自身的需求。
分层教学、快乐学习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如何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学生是如何建构知识的,也就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教师充分备课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基础知识要详细讲解,照顾学困生;综合运用知识稍微略讲,促进中等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高部分主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养成优等生的自学、创新习惯。对于A层次的学生以“放”为主,B、C层次的学生以“扶”为主。
例如:在教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下册第11课《鱼儿悠悠》这课时,教师先详细介绍如何使用单曲线和双曲线画小鱼后,要求A层的学生使用曲线工具将海底世界这幅图补充完整,可以使用曲线工具画其他形状的鱼,也可以画水草或其他的事物,主要让学生自己探究;要求B层的学生改变鱼身、鱼尾、鱼纹的形状绘制不同的鱼儿;要求C层的学生完成基本小鱼的绘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辅导B、C层的学生,巡视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同时,鼓励A层的同学完成操作后给予B层的同学一定的帮助,让B层的同学辅导C层的同学。有时让学生间相互辅导效果会更好,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学生自身得到了发展,也提高了自信心。
评价分层、激励学习
分层教学的教学对象和主体比较一致,为我们对其教学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了分层教学,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使用统一标准,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无法兼顾全体学生。最好的方式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根据课堂表现给予正确的评价,制作评价表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节课的操作,制作出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表。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给予最合理到位的评价,激励全体学生不断发展。
结语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分层教学正是根据人的差异性,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鼓励学生乐学、善学、好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唯一性,以及不同的家庭条件、智力差异、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程度,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教学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接下来就我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自身的感受。
对学生调查摸底、合理分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要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对每个班的孩子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调查、了解后再分组。所以,在开学前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之后再分组。
分层确立学习目标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掌握“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即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不要太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桃子”。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达到各自的目标,学生就不会因为无法完成教师的任务而感到气馁,对信息技术课失去信心。
重视差异,内容分层
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任务,并且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这样,学生才能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多花时间准备资源。可以为C层学生准备操作录屏,当教师讲解操作方法后,学生若仍无法完成任务,可以观看视频以完成基本操作;可以为A层学生补充学习资料,让学生可以有进一步的提高。此外,在教学时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相当重要,这样才能防止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情形,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在布置任务时注意要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实施任务分层后,学生能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使学困生逐渐建立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自信心,优等生也能在完成基本操作后有所提高,发掘了自身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满足自身的需求。
分层教学、快乐学习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如何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学生是如何建构知识的,也就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教师充分备课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基础知识要详细讲解,照顾学困生;综合运用知识稍微略讲,促进中等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高部分主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养成优等生的自学、创新习惯。对于A层次的学生以“放”为主,B、C层次的学生以“扶”为主。
例如:在教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下册第11课《鱼儿悠悠》这课时,教师先详细介绍如何使用单曲线和双曲线画小鱼后,要求A层的学生使用曲线工具将海底世界这幅图补充完整,可以使用曲线工具画其他形状的鱼,也可以画水草或其他的事物,主要让学生自己探究;要求B层的学生改变鱼身、鱼尾、鱼纹的形状绘制不同的鱼儿;要求C层的学生完成基本小鱼的绘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辅导B、C层的学生,巡视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同时,鼓励A层的同学完成操作后给予B层的同学一定的帮助,让B层的同学辅导C层的同学。有时让学生间相互辅导效果会更好,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学生自身得到了发展,也提高了自信心。
评价分层、激励学习
分层教学的教学对象和主体比较一致,为我们对其教学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了分层教学,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使用统一标准,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无法兼顾全体学生。最好的方式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根据课堂表现给予正确的评价,制作评价表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节课的操作,制作出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表。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给予最合理到位的评价,激励全体学生不断发展。
结语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分层教学正是根据人的差异性,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鼓励学生乐学、善学、好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