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从问题入手”,师生共同质疑。
一、在质疑中挑战权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怀疑权威,所以我遭到了报应,自己也成了权威”。如果想让学生最终成为“权威”,就必须让他们敢于质疑,学会质疑。
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色光》的拓展活动中,课本上所画的色彩和教学参考书的“三原色”的说法一致,所以我也就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进行教学,学生做的三颜色板全部涂的是红、绿、蓝。当我上第五单元《解释》这课时,在课前备课中,我发现教学参考书161页对“彩色水点实验”的“提示”与《七色光》中的三原色的定义不同,我略微思考之后,在“提示”旁标注了“有误”,并把“黄”改为了“绿”。
在做彩色水点实验后,我根据学生报告的实验结果在黑板上列出了:
现象
分解
红色——红色
解释
因为红色是三原色之一,所以它分解后还是单色调
黑色——多种颜色 因为黑色是多种颜色混合的,所以它分解为多种颜色绿色——一黄色、蓝色 因为绿色是由黄、蓝颜色混合的,所以它分解为黄色、蓝色紫色——一红色、蓝色因为紫色是由红、蓝色混合而成的,所以它分解为红这个现象和解释与161页的“提示”是一致的,说明它是正确的。但在这时,部分学生提出:“绿色能被分解为黄色和蓝色,那它应该不是三原色之一;如果黄色不是三原色之一的话,它还能被分解”。对于这个质疑,我在板书时就已经产生了。于是,我顺势问:“绿色、黄色”谁才是真正的原色呢?要想知道真相,可以怎么办?学生齐答:“做实验验证”。我又问:“做什么实验?怎么做?”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做黄色的彩色水点实验,看它能不能被分解?”有的学生还说:再做一做蓝色的彩色水点实验,对比一下:。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便让他们动手实验。
很快,实验现象出来了,只见黄色水点、蓝色水点与红色水点一样,被分解后只是变淡了,但依然保持单色调不变。于是学生纠正了课本中的三原色板的色彩,从新制作三原色板;我也纠正了教学参考书75页的错误说法,肯定了161页的“提示”。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权威,课本是权威。他们能向权威挑战,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思维的批判性,形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
二、在质疑中发现真理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在教学《看月亮》这课时,我是分三部分进行教学:一是激发观察兴趣;二是持续观察月相两个农历月;三是交流月相日记,发现规律。给月相记日记几天后,有学生告诉我:“老师,怎么我们画的月相的亮部和暗部与课本第10页的图反着”?我说:“你们是画成什么样,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说:“我们观察到月亮的亮部在十五以前是对着西方的,所以我们就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让月亮亮部对着左边”。我问:“要按课本中的图示,这个方向应该是什么?”学生思考一下后说:“应该是左东、右西。”我说在画月相图时,就应该是左东、右西”。学生疑惑地问:“为什么”?
是呀!这是为什么?这是一个曾经困惑了我几年的问题,以致我有一次还把全县统考的试卷批错了,再后来只好让学生死记着:画月相图的方向是“左东、右西”。前年出去参加科学研讨会时,我特意问了专家,专家也难住了。专家回去后又问了别的专家,最后打电话告诉我谜底:平时认方向是面向北边,但看月亮时是面向南边,所以东、西方向相反。九月初四晚上,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观察体验:面向北边,看不到月亮,于是又面向南方,月亮呈现在眼前。这时,我又让学生伸出双手向两侧平举,然后辨认方向,这下他们立刻就说出了“左东、右西。在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质疑,不仅发现了真理,还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获得完整的心理体验。
三、在质疑中升华素养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反过来亦成立:要想有会质疑的学生,也得有能质疑的老师。“质疑”更应是一个科学教师教学的起点。
前面说到,我在教学《看月亮》一课时,要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农历月,再学最后一部分一交流月相日记,你能发现月相的规律吗?在观察中,我让学生理解了月相的绘图方位——左东、右西,同时观察到了月相在天空中的变化规律——十五以前亮部向西,(日暮)。十五六以后亮部向东(天亮),十五以后日渐从西边亏损。
11月29号中午,当我拿出课本再次看月相图时,突然发现“上玄月、下玄月”的亮部一致,都是向西。咦!怎么会一致?应该是相反的呀!我赶紧拿出教材配套的光碟出来研究,与课本上的图的一样;又跑到实验室拿“月相成因示意图”教具演示,意外发现教具是错的——“盈凸月”的亮部向东了,“亏凸月”的亮部向东,方向一致,我马上上报了中心学校教导主任,他及时地上报给了电教科。教具也不能解我心中所惑,我赶紧上网查看。网上的“月相成因示意图”与课本的一致,但拍的月相照片却是“十五以后亮部向东”。我更迷惑了,是我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吗?
周末,我去找了腾冲第五中学的地理权威老师,我俩一起研究探讨,又拿出高中地理课本中的月相图对照,图上注的是“月相的成因与变化”,中间的“月相成因示意图”与所有的示意图一致;周围的月亮照片是月相的变化,亦是“亮部向东”,与网上照片一致。《看月亮》一课中的月相图,如果说它是月相成因图,那它方框中用的是照片景,如果说它是月相变化图,那它十五以后的亮部的方向又不对。经过这一番深入的研究,我决定按照“十五以后亮部向东”的实际观察结果教学生绘月相变化图,否则无法“自圆其说”。
因为我对知识有疑,所以我做了观察研究;因为我对知识有了理解,所以我对课本生疑;因为我对疑点进行再探,所以我才能向学生讲解清楚。讲得清楚,那是一个科学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的基本素养在质疑中得到了升华,所以,“质疑”更应该是一个科学教师教学的起点。
“学贵有疑”,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小质疑有小成就,大质疑有大成就,不质疑就没有成就”。所以,让教师与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并且把质疑作为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每一个科学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在质疑中挑战权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怀疑权威,所以我遭到了报应,自己也成了权威”。如果想让学生最终成为“权威”,就必须让他们敢于质疑,学会质疑。
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色光》的拓展活动中,课本上所画的色彩和教学参考书的“三原色”的说法一致,所以我也就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进行教学,学生做的三颜色板全部涂的是红、绿、蓝。当我上第五单元《解释》这课时,在课前备课中,我发现教学参考书161页对“彩色水点实验”的“提示”与《七色光》中的三原色的定义不同,我略微思考之后,在“提示”旁标注了“有误”,并把“黄”改为了“绿”。
在做彩色水点实验后,我根据学生报告的实验结果在黑板上列出了:
现象
分解
红色——红色
解释
因为红色是三原色之一,所以它分解后还是单色调
黑色——多种颜色 因为黑色是多种颜色混合的,所以它分解为多种颜色绿色——一黄色、蓝色 因为绿色是由黄、蓝颜色混合的,所以它分解为黄色、蓝色紫色——一红色、蓝色因为紫色是由红、蓝色混合而成的,所以它分解为红这个现象和解释与161页的“提示”是一致的,说明它是正确的。但在这时,部分学生提出:“绿色能被分解为黄色和蓝色,那它应该不是三原色之一;如果黄色不是三原色之一的话,它还能被分解”。对于这个质疑,我在板书时就已经产生了。于是,我顺势问:“绿色、黄色”谁才是真正的原色呢?要想知道真相,可以怎么办?学生齐答:“做实验验证”。我又问:“做什么实验?怎么做?”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做黄色的彩色水点实验,看它能不能被分解?”有的学生还说:再做一做蓝色的彩色水点实验,对比一下:。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便让他们动手实验。
很快,实验现象出来了,只见黄色水点、蓝色水点与红色水点一样,被分解后只是变淡了,但依然保持单色调不变。于是学生纠正了课本中的三原色板的色彩,从新制作三原色板;我也纠正了教学参考书75页的错误说法,肯定了161页的“提示”。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权威,课本是权威。他们能向权威挑战,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思维的批判性,形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
二、在质疑中发现真理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在教学《看月亮》这课时,我是分三部分进行教学:一是激发观察兴趣;二是持续观察月相两个农历月;三是交流月相日记,发现规律。给月相记日记几天后,有学生告诉我:“老师,怎么我们画的月相的亮部和暗部与课本第10页的图反着”?我说:“你们是画成什么样,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说:“我们观察到月亮的亮部在十五以前是对着西方的,所以我们就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让月亮亮部对着左边”。我问:“要按课本中的图示,这个方向应该是什么?”学生思考一下后说:“应该是左东、右西。”我说在画月相图时,就应该是左东、右西”。学生疑惑地问:“为什么”?
是呀!这是为什么?这是一个曾经困惑了我几年的问题,以致我有一次还把全县统考的试卷批错了,再后来只好让学生死记着:画月相图的方向是“左东、右西”。前年出去参加科学研讨会时,我特意问了专家,专家也难住了。专家回去后又问了别的专家,最后打电话告诉我谜底:平时认方向是面向北边,但看月亮时是面向南边,所以东、西方向相反。九月初四晚上,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观察体验:面向北边,看不到月亮,于是又面向南方,月亮呈现在眼前。这时,我又让学生伸出双手向两侧平举,然后辨认方向,这下他们立刻就说出了“左东、右西。在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质疑,不仅发现了真理,还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获得完整的心理体验。
三、在质疑中升华素养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反过来亦成立:要想有会质疑的学生,也得有能质疑的老师。“质疑”更应是一个科学教师教学的起点。
前面说到,我在教学《看月亮》一课时,要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农历月,再学最后一部分一交流月相日记,你能发现月相的规律吗?在观察中,我让学生理解了月相的绘图方位——左东、右西,同时观察到了月相在天空中的变化规律——十五以前亮部向西,(日暮)。十五六以后亮部向东(天亮),十五以后日渐从西边亏损。
11月29号中午,当我拿出课本再次看月相图时,突然发现“上玄月、下玄月”的亮部一致,都是向西。咦!怎么会一致?应该是相反的呀!我赶紧拿出教材配套的光碟出来研究,与课本上的图的一样;又跑到实验室拿“月相成因示意图”教具演示,意外发现教具是错的——“盈凸月”的亮部向东了,“亏凸月”的亮部向东,方向一致,我马上上报了中心学校教导主任,他及时地上报给了电教科。教具也不能解我心中所惑,我赶紧上网查看。网上的“月相成因示意图”与课本的一致,但拍的月相照片却是“十五以后亮部向东”。我更迷惑了,是我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吗?
周末,我去找了腾冲第五中学的地理权威老师,我俩一起研究探讨,又拿出高中地理课本中的月相图对照,图上注的是“月相的成因与变化”,中间的“月相成因示意图”与所有的示意图一致;周围的月亮照片是月相的变化,亦是“亮部向东”,与网上照片一致。《看月亮》一课中的月相图,如果说它是月相成因图,那它方框中用的是照片景,如果说它是月相变化图,那它十五以后的亮部的方向又不对。经过这一番深入的研究,我决定按照“十五以后亮部向东”的实际观察结果教学生绘月相变化图,否则无法“自圆其说”。
因为我对知识有疑,所以我做了观察研究;因为我对知识有了理解,所以我对课本生疑;因为我对疑点进行再探,所以我才能向学生讲解清楚。讲得清楚,那是一个科学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的基本素养在质疑中得到了升华,所以,“质疑”更应该是一个科学教师教学的起点。
“学贵有疑”,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小质疑有小成就,大质疑有大成就,不质疑就没有成就”。所以,让教师与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并且把质疑作为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每一个科学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