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高职教育历经10年发展,已“行至水深处”,到达了转型发展的“临界点”“转折点”。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转型要求。2014年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上升到推动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地位,并强调要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模式。笔者认为,这一切都意味着高职教育发展转型期的到来。
何谓型及转型?“型”是指发展的模式、样态和方式,转型即由一种模式、样态、方式转为另一种的要求和过程。发展转型即根据高职教育发展需求转变并确立新的发展式样和选择新的发展路径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新的价值定位和调适。
转什么?指的是转型的类别和方式。一是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外延是事物外在范围的边界和“量”的向度。内涵式发展是事物内在实质要素的变化与提升。由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是转型的一种根本方式。二是增量式发展向提质式发展转型。增量式发展是一种以数量增加为表征的发展模式;提质式发展即以提高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一种发展方式。当数量的增长达到生态承载力的边界和基本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时,就应该向提质式发展转型。三是准入式发展向汰劣式发展转型。高职教育初始发展阶段是审批门槛很低的准入式发展,它为高职教育补偿式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机遇。而随着数量扩张的完成和生源刚性锐减,高职教育发展已进入平衡期甚或衰减期,由准入式发展向汰劣式发展转型已势在必行。四是自主式发展向合作式发展转型。自主式发展是指以我为主的封闭式办学模式,这种传统办学模式与高职教育“跨界”的本质是相抵牾的。所以必须谋求与企业的跨界合作,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实现自主式发展向合作式发展转型,真正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怎样转?指的是转型的途径和举措。第一,提高质量,解决办优的问题。21世纪是一个更加重视质量的世纪,这就要求我们:一要确立质量至上的办学新理念。因为只有办学质量好、内涵底蕴厚、竞争实力强、社会评价好、家长学生满意度高的院校才能竞争制胜,行之久远。二要在内涵指标上用功。如在理念创新、文化建构、科研强校、教师素质提高、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特色打造等方面,确保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上水平、上档次。第二,校企合作,解决办特的问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既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特色生成,也关系到育人质量;既关系到对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遵循,也关系到发展的出路。它是改革的关键、创新的纽带、人才培养的核心。正如马树超院长强调:“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张利庠教授也指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共赢’局面的必由之路。”第三,文化整合,解决办高的问题。文化是高职办学所追求的一种高端层次,它是一种精神追寻,一种价值规范,一种管理行为,一种办学品位。袁贵仁部长指出:“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可见“文化育人”是统摄性的、高层级的,它是人的心灵教育,是帮助学生“心灵转向”(柏拉图语)或抵达心灵远方的教育。高职教育的文化整合“要求高职院校在类型上树特色,在层次上求风格,在文化上展个性,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建立一套独具特色的高职识别系统。”再从人才培养的视角看,高职培养的人既要有高端技能,又要有文化底蕴,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健全的人。倘若忽略文化育人,只能培养出没有文化或文化贫弱的“单向度”的人,造成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低下或异化。第四,创新驱动,解决办久的问题。创新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和最高境界,也是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高职教育要想行之久远,必须以创新为杠杆,撬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创新为手段,让职业教育活力竞相迸发;以创新来“充电”,使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能量“满格”。当下的高职教育已推进到“深水区”,累积了很多沉疴痼疾,没有创新很难取得突破。问题驱动改革,转型倒逼改革,高职教育只有创新驱动,深化综合改革,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动能,才能行以致远。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
何谓型及转型?“型”是指发展的模式、样态和方式,转型即由一种模式、样态、方式转为另一种的要求和过程。发展转型即根据高职教育发展需求转变并确立新的发展式样和选择新的发展路径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新的价值定位和调适。
转什么?指的是转型的类别和方式。一是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外延是事物外在范围的边界和“量”的向度。内涵式发展是事物内在实质要素的变化与提升。由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是转型的一种根本方式。二是增量式发展向提质式发展转型。增量式发展是一种以数量增加为表征的发展模式;提质式发展即以提高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一种发展方式。当数量的增长达到生态承载力的边界和基本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时,就应该向提质式发展转型。三是准入式发展向汰劣式发展转型。高职教育初始发展阶段是审批门槛很低的准入式发展,它为高职教育补偿式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机遇。而随着数量扩张的完成和生源刚性锐减,高职教育发展已进入平衡期甚或衰减期,由准入式发展向汰劣式发展转型已势在必行。四是自主式发展向合作式发展转型。自主式发展是指以我为主的封闭式办学模式,这种传统办学模式与高职教育“跨界”的本质是相抵牾的。所以必须谋求与企业的跨界合作,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实现自主式发展向合作式发展转型,真正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怎样转?指的是转型的途径和举措。第一,提高质量,解决办优的问题。21世纪是一个更加重视质量的世纪,这就要求我们:一要确立质量至上的办学新理念。因为只有办学质量好、内涵底蕴厚、竞争实力强、社会评价好、家长学生满意度高的院校才能竞争制胜,行之久远。二要在内涵指标上用功。如在理念创新、文化建构、科研强校、教师素质提高、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特色打造等方面,确保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上水平、上档次。第二,校企合作,解决办特的问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既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特色生成,也关系到育人质量;既关系到对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遵循,也关系到发展的出路。它是改革的关键、创新的纽带、人才培养的核心。正如马树超院长强调:“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张利庠教授也指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共赢’局面的必由之路。”第三,文化整合,解决办高的问题。文化是高职办学所追求的一种高端层次,它是一种精神追寻,一种价值规范,一种管理行为,一种办学品位。袁贵仁部长指出:“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可见“文化育人”是统摄性的、高层级的,它是人的心灵教育,是帮助学生“心灵转向”(柏拉图语)或抵达心灵远方的教育。高职教育的文化整合“要求高职院校在类型上树特色,在层次上求风格,在文化上展个性,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建立一套独具特色的高职识别系统。”再从人才培养的视角看,高职培养的人既要有高端技能,又要有文化底蕴,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健全的人。倘若忽略文化育人,只能培养出没有文化或文化贫弱的“单向度”的人,造成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低下或异化。第四,创新驱动,解决办久的问题。创新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和最高境界,也是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高职教育要想行之久远,必须以创新为杠杆,撬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创新为手段,让职业教育活力竞相迸发;以创新来“充电”,使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能量“满格”。当下的高职教育已推进到“深水区”,累积了很多沉疴痼疾,没有创新很难取得突破。问题驱动改革,转型倒逼改革,高职教育只有创新驱动,深化综合改革,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动能,才能行以致远。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