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各种耳目一新的电子产品或工业产品层出不穷。为了消除新产品中陌生的设计感,拟真设计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关注到。由鲍德里亚提出的拟真理论、符号体系,对现代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剖析拟真与现实的相互关系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资本视野下产品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展望与探討拟真技术对产品更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拟真”;艺术设计;产品;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即使是生活在21世纪受到良好社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熏陶的“新人类”,偶尔也会对一些全新的产品和设计感到陌生。由陌生感带来的排斥和恐惧现象是潜移默化的,新的产品一旦让人产生了排斥心理或者陌生感,便不能很好地与客户在使用上达成一致认同。所以如何克服这一心理障碍,应该是每个设计师在产品设计的初期应该关注的重点。
一个简单的例子,因为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大气环境的污染严重,新能源电动车成为人们重新关注的重点。电动车非常安静,微小的声音来自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与行驶中空气的流动,偶尔还会有电机的声音。虽然静音是电动车的一大优势,满足了诸多使用者的需求,但是对于行人尤其是盲人群体而言会造成很大不便。因为行人大多依靠声音辨别车辆,而电动车缓慢行驶时近乎完全静音,行人便失去了依靠声音判断车辆位置的能力。此外,某些传统驾驶员可能习惯了传统燃烧发动机的声音,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判断车辆是否启动、油门力度是否合适以及辨认故障状态的标准,当静音的电动机代替了传统内燃机,也会造成部分驾驶员的不适应。于是许多汽车开发商会为静音的电动车额外添加传统汽油发动机的声音,模仿人们传统认知里的汽车声音。
新的技术在遵循传统认知的时候不得不模拟旧产品的某些特征,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便提出“拟真”理论这个后现代科技术语[1]。
1 后现代影响下现代产品设计思路的拟真化发展趋势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以符号和拟真为主的后现代社会。相较于以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为原则的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是以编码、模型和符码为新的组织原则,在这个符码主导的世界中,互联网、电子媒体和数字化等媒介技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越来越泛用,这些基础媒介逐渐构成了一个后生产性社会的超真实世界[2]。
拟真是拟像发展到第三个阶段的主要形式,不同于第一阶段文艺复兴时期的仿造阶段和第二阶段工业时代的“工业拟像”,拟真的表现形式不是工业时代机器生产的系列复制,而是随着后生产性社会的发展变为以符号化为主要内容的模式。
拟真技术被赋予了构造超真实社会的重要功能,它作为工业化机器生产以后的新形态,改变了产品设计的设计思路以及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且尤其考虑到了使用者的情感体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设计师们对产品设计更高的要求,拟真逐渐由媒介表现推广到艺术设计、产品设计上,并对区域政治文化等均造成影响,拟真设计逐渐成为现代产品设计思路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2 资本视野下,产品的拟真与现实的相互关系
工厂制造出含有旧产品某些特征的新产品;商场中模拟原始自然形态的装潢;电视广告中模拟的超真实空间,拟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鲍德里亚认为,在拟真视野下各类形式、材料、色彩所组成的概念化产品,都通过整合后进入一套严格分类、排列的符号系统,它代表着不同的生产等级,由物及人,物是人的镜子,看到物对人的异化,最终走向符号化。在这样一套符号系统下,商品被转化为自带逻辑而不依赖于现实的符号体系。对符号系统建立观测体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产品设计背后的资本问题、社会问题,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揭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途径。
拟真设计的产品之所以能在市场中获得良好的反响,主要在于好的拟真能极大程度地给予使用者舒适亲切的使用体验,拟真设计可以使产品变得具有感情,从而最大限度消除和客户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早在1984年的Mac电脑就已经在UI界面上用到了拟真设计,其根据真实计算器、磁盘、垃圾箱形象设计的几个主功能按钮被不那么精美的图像描绘出来,这样的设计能够让早期接触计算机的用户更好地理解软件的功能,并且在后来苹果公司的一系列界面设计中延续:充满金属质感的按钮;拍照界面的快门声;遥感控制的骰子功能;模拟真实书页的翻页方式……细腻逼真的拟真效果让使用者似乎忘记了自己在一块电子屏幕上进行操作,这样的设计在保持美观精致的同时还充满互动性和趣味性,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3]。
现代科技促使产品设计向更多方向探索,虚拟产品在拟真技术下构建起全新的主次逻辑,拟真与真实相互渗透。消费者在享受着拟真技术带来的全新体验的同时,资本在背后也呈现出视觉资源的幻象投射,拟真技术似乎带来快速的盈利方式,设计师开始逃避务实的设计,选择轻松便利的捷径。
产品本身蕴含的价值逐渐被其背后所指代的符号价值所替代,比如人们开始忽略服装的材质和布料,转而注意服装表面的设计,或者是背后的品牌;手机APP界面设计变得越来越精心华丽,界面背景的设计更加拟真,然而实际的使用体验却不尽如人意,这时产品本身的价值便被忽略。附加价值成为捆绑消费者的主要手段,时尚成为拟真欲望的表达,变成满足自我的一场社会性的表演[3]。
因此,不少设计师们在经历了超过产品本身意义的不适当拟真之后,开始思考产品自身的逻辑性和其真正的符号价值。拟真时代的整个意识体系不应该脱离用户的使用体验,拟真被不断镜像投射成为所谓的“真实”的意识,如果能提高使用者对产品的认知能力或者启发使用者的情感思维过程,那这或许是设计师们可以努力的方向,这也是鲍德里亚的拟真理论真正给予我们的启示。
3 产品设计中拟真设计与艺术设计的结合
通过对鲍德里亚的拟真概念及其意指进行分析并结合后现代思想下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会发现新时代的拟真设计不只是模拟旧产品概念和表象的特征,还需要考虑使用者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等诸多因素。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能源危机问题逐渐成为西方媒体关注的重点,各大企业开始争先恐后地在商业广告中为自己旗下产品冠以绿色自然符号,来宣扬品牌的绿色环保理念,这项运动也在环境传播视野下被称作“洗绿运动”[4]。
“洗绿运动”在初期阶段一般只单纯地在产品宣传中加入环保的诉求,然后升华至保护生命、呼吁绿色消费的健康意识,而在后来,由于不恰当且大量滥用绿色拟真作为设计点以博眼球,反而导致公众质疑和有关部门的重视[5]。
“洗绿运动”中绿色的拟真发展至今,虚假泛滥缺乏美感的环保宣传不再能满足消费者市场,设计师开始通过对自然符号的征用来满足绿色拟真的隐喻,用更加带有艺术设计美感的设计获取消费者的共情意识。合理设计自然原始元素,以艺术设计的审美再现产品背后的自然背景或是将产品本身与大地同化。例如,某橙汁品牌在广告中宣传产品的新鲜,将橙子从树上摘下直接装入瓶中递给观众;某药品公司将视角放在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原始森林中,在广告中注入传统医学熬制药品的创意;某油漆品牌在产品包装上印刷了一只小狗的鼻子。这样的绿色拟真设计根据产品自身特征以及艺术创意设计借助新媒体媒介,将自然意识与空间关系结合,促进产品设计与自然融合,也更好地让消费者对该产品产生共情心理,从而消除了人们对产品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拟真设计与艺术设计的结合,消除了消费者对生产环节产生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拟真经过艺术的包装,模糊了产品与冰冷生产机器批量生产包装的空间,远离产品工业性生产结构,拉近产品与自然的距离。只存在于广告语中单薄片面的宣传语往往很难让人信服,而经过艺术设计后的拟真包装让空间和感官得以融会贯通,创意与现实世界的距离被缩短,消费者潜意识里的经验储备被拟真设计主导从而激活,从而让消费者相信这样的设计是亲切合理有感情的。某茶叶品牌在宣传自己产品时,将工厂车间替换为茶叶原产地,展现手工采茶工人与自然风貌,并且在产品宣传视频中配以手工烤制匠心制作的纯手工技法,从画面编排设计到文案设计都始终让消费者内心产生产品是真实亲切可信的自然逻辑,艺术设计的审美配合拟真设计独有的空间塑造功能,从叙事手段、视觉效果上都使得产品更加具有文化底蕴,从而将品牌精心匠造的形象树立起来。
4 新媒体的介入带给拟真设计新的思考
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等新兴媒体技术,在计算机平台逼真地再现了一个虚拟而精美的空间,曾经的天方夜谭也开始逐步成为实景。通过对光影的运用以及对声音的设计,从而使呆板的设计变得更加生动、丰富、真实,在丰富了感官体验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人们的思想和内心。拟真技术将会带来全新的变革,更好且更贴切地满足人们的需求[6]。
这类技术越发成熟,不仅可以再现虚拟的产品,也可以为产品设计带来新的思路。比如当今电子书兴起,实体书无人问津,某一类古籍更是处于束之高阁的困境中。如果将不方便大众阅读观看的文物古籍,通过3D相关技术,结合全息投影与互动手势控制,将其转化为大众更容易接受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如游戏、影视和交互操作等,并且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和中转平台,这样的设计构思具有新的发展思路和提升空间[7]。除开古籍等,其他同类型的物品也可以效仿此传播方式,如在博物馆中使用此种技术,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当今也有很多地区的博物馆开始投入使用拟真或VR技术。
医学领域中工业X射线一直存有争议,因为其射线所具有的放射性会对生物构成致命伤害。若将虚拟仿真技术、拟真设计在计算机平台中进行构建,在拟真的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验证,会避免造成直接损害,同时也能对探伤环境有大致了解。此外还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避免工作人员产生工伤,也可以帮助其初步完成任务,是一项具有实践意义的构建策略[8]。在工业发展中,有许多高风险项目需要此类技术进行安全替代,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多了人文关怀保障。
5 结语
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拟真技术和VR技术作为发展潮流的风口浪尖,除了自身具有的影响,也与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今的研究和学术理论而言,我们仍无法脱离鲍得里亚的拟真学说理论。拟真技术的进步空间和其背后的商业价值我们无法估量,其对各领域带来的影响和变革也并非是我们能够简单勘破的。如上述所提到的,拟真技术能避免X射线探伤过程中对人体的损害,将更有效率且更安全地保障工作者的安全;对于文化传播的停滞,拟真技术可以将其活躍化、生动化,以便人们更好地接受并进行传播,同时也可以丰富文化底蕴。不过,面对拟真理论中提到的种种反思和展望,新时代的设计者们或许应该结合当代产品设计特色,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生活中,找到可切入点为人们带来更好更便捷的生活体验,而非仅拘泥于其快捷方便的展示效果。拟真技术不仅是作为一项冷冰冰的技术,还应具有人文色彩。在日后拟真技术的发展中,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大胆创新探索,结合相洽的技术理论与实际应用,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1:设计的日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50-53.
[2] [法]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06):80-87.
[3] 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拟真设计与扁平化设[EB/OL].设计沙龙-视觉设计,https://cdc.tencent.com/2013/09/22/,2013-09-22.
[4] 房也.环境传播视域下电视广告空间修辞实践[J].东南传播,2018(11):140-144.
[5] 戴鑫,吴丹,荆美星,等.西方绿色广告发展和研究综述[J].管理学报,2009(05):704-709.
[6] 刘源.基于U3D数字引擎动画的创作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6.
[7] 张星,奚欣阳,谢敏,等.一种3D拟真书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7):95-106.
[8] 刘军华.工业X射线探伤拟真教学体系构建[J].江苏科技信息,2020(06):60-62.
作者简介:邵龙(1996—),男,贵州贵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关键词:“拟真”;艺术设计;产品;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即使是生活在21世纪受到良好社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熏陶的“新人类”,偶尔也会对一些全新的产品和设计感到陌生。由陌生感带来的排斥和恐惧现象是潜移默化的,新的产品一旦让人产生了排斥心理或者陌生感,便不能很好地与客户在使用上达成一致认同。所以如何克服这一心理障碍,应该是每个设计师在产品设计的初期应该关注的重点。
一个简单的例子,因为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大气环境的污染严重,新能源电动车成为人们重新关注的重点。电动车非常安静,微小的声音来自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与行驶中空气的流动,偶尔还会有电机的声音。虽然静音是电动车的一大优势,满足了诸多使用者的需求,但是对于行人尤其是盲人群体而言会造成很大不便。因为行人大多依靠声音辨别车辆,而电动车缓慢行驶时近乎完全静音,行人便失去了依靠声音判断车辆位置的能力。此外,某些传统驾驶员可能习惯了传统燃烧发动机的声音,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判断车辆是否启动、油门力度是否合适以及辨认故障状态的标准,当静音的电动机代替了传统内燃机,也会造成部分驾驶员的不适应。于是许多汽车开发商会为静音的电动车额外添加传统汽油发动机的声音,模仿人们传统认知里的汽车声音。
新的技术在遵循传统认知的时候不得不模拟旧产品的某些特征,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便提出“拟真”理论这个后现代科技术语[1]。
1 后现代影响下现代产品设计思路的拟真化发展趋势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以符号和拟真为主的后现代社会。相较于以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为原则的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是以编码、模型和符码为新的组织原则,在这个符码主导的世界中,互联网、电子媒体和数字化等媒介技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越来越泛用,这些基础媒介逐渐构成了一个后生产性社会的超真实世界[2]。
拟真是拟像发展到第三个阶段的主要形式,不同于第一阶段文艺复兴时期的仿造阶段和第二阶段工业时代的“工业拟像”,拟真的表现形式不是工业时代机器生产的系列复制,而是随着后生产性社会的发展变为以符号化为主要内容的模式。
拟真技术被赋予了构造超真实社会的重要功能,它作为工业化机器生产以后的新形态,改变了产品设计的设计思路以及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且尤其考虑到了使用者的情感体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设计师们对产品设计更高的要求,拟真逐渐由媒介表现推广到艺术设计、产品设计上,并对区域政治文化等均造成影响,拟真设计逐渐成为现代产品设计思路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2 资本视野下,产品的拟真与现实的相互关系
工厂制造出含有旧产品某些特征的新产品;商场中模拟原始自然形态的装潢;电视广告中模拟的超真实空间,拟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鲍德里亚认为,在拟真视野下各类形式、材料、色彩所组成的概念化产品,都通过整合后进入一套严格分类、排列的符号系统,它代表着不同的生产等级,由物及人,物是人的镜子,看到物对人的异化,最终走向符号化。在这样一套符号系统下,商品被转化为自带逻辑而不依赖于现实的符号体系。对符号系统建立观测体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产品设计背后的资本问题、社会问题,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揭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途径。
拟真设计的产品之所以能在市场中获得良好的反响,主要在于好的拟真能极大程度地给予使用者舒适亲切的使用体验,拟真设计可以使产品变得具有感情,从而最大限度消除和客户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早在1984年的Mac电脑就已经在UI界面上用到了拟真设计,其根据真实计算器、磁盘、垃圾箱形象设计的几个主功能按钮被不那么精美的图像描绘出来,这样的设计能够让早期接触计算机的用户更好地理解软件的功能,并且在后来苹果公司的一系列界面设计中延续:充满金属质感的按钮;拍照界面的快门声;遥感控制的骰子功能;模拟真实书页的翻页方式……细腻逼真的拟真效果让使用者似乎忘记了自己在一块电子屏幕上进行操作,这样的设计在保持美观精致的同时还充满互动性和趣味性,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3]。
现代科技促使产品设计向更多方向探索,虚拟产品在拟真技术下构建起全新的主次逻辑,拟真与真实相互渗透。消费者在享受着拟真技术带来的全新体验的同时,资本在背后也呈现出视觉资源的幻象投射,拟真技术似乎带来快速的盈利方式,设计师开始逃避务实的设计,选择轻松便利的捷径。
产品本身蕴含的价值逐渐被其背后所指代的符号价值所替代,比如人们开始忽略服装的材质和布料,转而注意服装表面的设计,或者是背后的品牌;手机APP界面设计变得越来越精心华丽,界面背景的设计更加拟真,然而实际的使用体验却不尽如人意,这时产品本身的价值便被忽略。附加价值成为捆绑消费者的主要手段,时尚成为拟真欲望的表达,变成满足自我的一场社会性的表演[3]。
因此,不少设计师们在经历了超过产品本身意义的不适当拟真之后,开始思考产品自身的逻辑性和其真正的符号价值。拟真时代的整个意识体系不应该脱离用户的使用体验,拟真被不断镜像投射成为所谓的“真实”的意识,如果能提高使用者对产品的认知能力或者启发使用者的情感思维过程,那这或许是设计师们可以努力的方向,这也是鲍德里亚的拟真理论真正给予我们的启示。
3 产品设计中拟真设计与艺术设计的结合
通过对鲍德里亚的拟真概念及其意指进行分析并结合后现代思想下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会发现新时代的拟真设计不只是模拟旧产品概念和表象的特征,还需要考虑使用者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等诸多因素。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能源危机问题逐渐成为西方媒体关注的重点,各大企业开始争先恐后地在商业广告中为自己旗下产品冠以绿色自然符号,来宣扬品牌的绿色环保理念,这项运动也在环境传播视野下被称作“洗绿运动”[4]。
“洗绿运动”在初期阶段一般只单纯地在产品宣传中加入环保的诉求,然后升华至保护生命、呼吁绿色消费的健康意识,而在后来,由于不恰当且大量滥用绿色拟真作为设计点以博眼球,反而导致公众质疑和有关部门的重视[5]。
“洗绿运动”中绿色的拟真发展至今,虚假泛滥缺乏美感的环保宣传不再能满足消费者市场,设计师开始通过对自然符号的征用来满足绿色拟真的隐喻,用更加带有艺术设计美感的设计获取消费者的共情意识。合理设计自然原始元素,以艺术设计的审美再现产品背后的自然背景或是将产品本身与大地同化。例如,某橙汁品牌在广告中宣传产品的新鲜,将橙子从树上摘下直接装入瓶中递给观众;某药品公司将视角放在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原始森林中,在广告中注入传统医学熬制药品的创意;某油漆品牌在产品包装上印刷了一只小狗的鼻子。这样的绿色拟真设计根据产品自身特征以及艺术创意设计借助新媒体媒介,将自然意识与空间关系结合,促进产品设计与自然融合,也更好地让消费者对该产品产生共情心理,从而消除了人们对产品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拟真设计与艺术设计的结合,消除了消费者对生产环节产生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拟真经过艺术的包装,模糊了产品与冰冷生产机器批量生产包装的空间,远离产品工业性生产结构,拉近产品与自然的距离。只存在于广告语中单薄片面的宣传语往往很难让人信服,而经过艺术设计后的拟真包装让空间和感官得以融会贯通,创意与现实世界的距离被缩短,消费者潜意识里的经验储备被拟真设计主导从而激活,从而让消费者相信这样的设计是亲切合理有感情的。某茶叶品牌在宣传自己产品时,将工厂车间替换为茶叶原产地,展现手工采茶工人与自然风貌,并且在产品宣传视频中配以手工烤制匠心制作的纯手工技法,从画面编排设计到文案设计都始终让消费者内心产生产品是真实亲切可信的自然逻辑,艺术设计的审美配合拟真设计独有的空间塑造功能,从叙事手段、视觉效果上都使得产品更加具有文化底蕴,从而将品牌精心匠造的形象树立起来。
4 新媒体的介入带给拟真设计新的思考
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等新兴媒体技术,在计算机平台逼真地再现了一个虚拟而精美的空间,曾经的天方夜谭也开始逐步成为实景。通过对光影的运用以及对声音的设计,从而使呆板的设计变得更加生动、丰富、真实,在丰富了感官体验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人们的思想和内心。拟真技术将会带来全新的变革,更好且更贴切地满足人们的需求[6]。
这类技术越发成熟,不仅可以再现虚拟的产品,也可以为产品设计带来新的思路。比如当今电子书兴起,实体书无人问津,某一类古籍更是处于束之高阁的困境中。如果将不方便大众阅读观看的文物古籍,通过3D相关技术,结合全息投影与互动手势控制,将其转化为大众更容易接受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如游戏、影视和交互操作等,并且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和中转平台,这样的设计构思具有新的发展思路和提升空间[7]。除开古籍等,其他同类型的物品也可以效仿此传播方式,如在博物馆中使用此种技术,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当今也有很多地区的博物馆开始投入使用拟真或VR技术。
医学领域中工业X射线一直存有争议,因为其射线所具有的放射性会对生物构成致命伤害。若将虚拟仿真技术、拟真设计在计算机平台中进行构建,在拟真的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验证,会避免造成直接损害,同时也能对探伤环境有大致了解。此外还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避免工作人员产生工伤,也可以帮助其初步完成任务,是一项具有实践意义的构建策略[8]。在工业发展中,有许多高风险项目需要此类技术进行安全替代,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多了人文关怀保障。
5 结语
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拟真技术和VR技术作为发展潮流的风口浪尖,除了自身具有的影响,也与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今的研究和学术理论而言,我们仍无法脱离鲍得里亚的拟真学说理论。拟真技术的进步空间和其背后的商业价值我们无法估量,其对各领域带来的影响和变革也并非是我们能够简单勘破的。如上述所提到的,拟真技术能避免X射线探伤过程中对人体的损害,将更有效率且更安全地保障工作者的安全;对于文化传播的停滞,拟真技术可以将其活躍化、生动化,以便人们更好地接受并进行传播,同时也可以丰富文化底蕴。不过,面对拟真理论中提到的种种反思和展望,新时代的设计者们或许应该结合当代产品设计特色,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生活中,找到可切入点为人们带来更好更便捷的生活体验,而非仅拘泥于其快捷方便的展示效果。拟真技术不仅是作为一项冷冰冰的技术,还应具有人文色彩。在日后拟真技术的发展中,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大胆创新探索,结合相洽的技术理论与实际应用,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1:设计的日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50-53.
[2] [法]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06):80-87.
[3] 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拟真设计与扁平化设[EB/OL].设计沙龙-视觉设计,https://cdc.tencent.com/2013/09/22/,2013-09-22.
[4] 房也.环境传播视域下电视广告空间修辞实践[J].东南传播,2018(11):140-144.
[5] 戴鑫,吴丹,荆美星,等.西方绿色广告发展和研究综述[J].管理学报,2009(05):704-709.
[6] 刘源.基于U3D数字引擎动画的创作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6.
[7] 张星,奚欣阳,谢敏,等.一种3D拟真书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7):95-106.
[8] 刘军华.工业X射线探伤拟真教学体系构建[J].江苏科技信息,2020(06):60-62.
作者简介:邵龙(1996—),男,贵州贵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