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精准扶贫中政策实践与政策目标之间的背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个案研究,借用马克思的主体性概念,构建起系统性的分析框架。以国家级贫困县下辖的S村留守儿童教育为个案,探讨作为贫困治理重要参与者的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基层政府的行为策略对扶贫实践偏离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维度的“惯习排斥”机制、学校维度的“资源弱积累”机制、社会维度的“资源限制”机制、政府维度的“形式治理”机制是导致教育扶贫实践偏离的重要原因。对教育精准扶贫实践偏离机制的解释和认知的深化,可以为现代教育治理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