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阳湖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省 213000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而且贯穿于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当中,特别是项目的前期阶段,更是造价管理的最关键阶段,需要对前期项目造价控制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认识,确保实现造价的有效控制,使工程预期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本文对如何做好基建项目前期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基建项目;前期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工程造价的源头是投资决策,想要真正的控制项目的总投资,就要抓住起源,改变观念,将造价管理的重心延伸到施工之前的决策阶段,增强前期工作中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深入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免做出失误的决策,使效果事半功倍。对项目前期工程造价管理加大重视,化被动为主动,从被动的反映造价结果,转为主动影响投资决策,促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适应发展的需求,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建设项目前期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决策失误易造成投资浪费
现在某些建设单位因为经验不足,将项目交给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而某些设计单位为接到设计业务获取利益不择手段,并未遵守科学原则来编制可行性报告,而使用过去的相似项目的研究报告,只是把其中的工程概况和数据稍作改变,这样根本无法做到有针对性,甚至有的设计单位为了设计业务将不可行结论修改为可行结论。
2、工程建设前期工作阶段投资指标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我国目前造价咨询对建设项目前期工程造价的控制并不强,提到工程造价,首先被想到的是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和控制,却很少关注项目前期阶段的造价管理。因为忽略了工程前期造价的控制和合理确认,以及对工程造价的不到位管理,无法完善科学、可靠的投资指标管理体系,导致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投资控制,简化为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只在意承包价格、变更价格和结算价格,而忽略前期决策阶段,导致工程在决策阶段不能得到科学的论证,可行性研究改变为可批性研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造价人员自身素质对前期造价控制的制约
我国造价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也是造成造价咨询管理工作始终未能向前期决策延伸的原因之一。建设项目的前期阶段造价咨询,对造价咨询人员能力要求非常高,既需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造价咨询经验又要有一定的财务知识,较强的经济理论与眼界,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使得造价咨询管理始终停留在简单的计量计价、价款管理阶段,而达不到财务顾问、决策咨询的水平。
二、做好基建项目前期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1、正确认识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
在建设项目具体立项之前,首先要编制一份项目建议书,以供相关单位或部门审查或审批,这是我国基建程序的第一个环节。研究建设项目立项的可行性,主要是为了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初步判断,研究其是否具备较大的可行性,是否在建设完成后能够带来应有的效益,是否具有立项的必要。进行合理的立项可行性研究不但是投资决策的科学依据,还是降低投资风险,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因此无论是投资方、建设方、施工方或是审批单位部门,都必须要给予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以高度重视。不得以走过场、走形式、打马虎眼的方式来研究立项可行性,要由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对建设项目进行相应的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还要对建设项目是否会受到周边环境、国家政策等会对工程造价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结合实际制定应对预案,降低工程前期造价,提高建设项目立项的可行性。
2、认真做好勘察设计,保证地质资料的真实性
勘察资料的准确和真实性,直接影响到项目设计方案结构形式的选用以及设计质量,要求勘察过程应严格按照勘察设计规范执行,根据勘察设计规范、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要求进行勘探,对勘探的样本应进行实验后并认真进行技术分析,对比规范要求确定出比较准确、真实、可靠的设计资料提供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使用。
3、合理控制设计阶段的造价
设计人员与技术人员要密切配合,设计产品方案最优化,使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都有合理的造价控制。技术人员要加强经济意识,主动地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创造有利条件,经济技术人员也要能动地作用于设计,客观地确定、控制工程造价和对投资进行分解。在设计工作的各阶段,让建经专业人员参加意见,对建设单位的合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4、采取合理办法促进设计优化,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通常我国建设项目的设计取费按标准投资额的百分比计算,使得造价越高,收费也越多。这样的取费办法,难以使设计者主动地降低造价、节约投资,更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因此,应把设计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在原设计计费的基础上,对因设计而节约的投资,按节约部分给予提成奖励;因设计变更增加投资也按增加部分扣除一定比例的设计费,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推行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又在保证达到工程要求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以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5、强化招投标阶段的管理,完善招标文件的编制
对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只要达到规定的规模和标准,则需要在招标市场内进行公开交易,同时在招投标活动中需要确保信息能够有效地对外公开,确保交易的透明性,通过对竞争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确保竞争能够有序进行。在主体工程招标中,对于没有图纸和技术资料的项目,或是单独发标的工程,则不允许以暂估价形式存在,在主体工程中以暂估价形式存在的主要包括在总承包范围内的工程及与工程有关的货物、服务达到政府规定的规模与标注后必须进行招标。
6、提高工程量清单编制的严密性、准确性
作为招标代理人员,需要在招标文件编制时对工程进行充分了解,确保所编制的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还要准确地对工程量清单数量进行计算,确保工程量的均匀分布,降低报价的风险性。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工作中,需要详细的对每一项条款进行具体的描述,力争做到全面、具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于不好描述的样品,则需要将其作为招标文件的附件,减少不确定现象发生的机率,从而有效的规避施工时的调价风险。
7、考虑影响造价的因素,选择最优方案
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就是要合理地选择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解决“生产多少”的问题;然后确定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合理地选择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再以先进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来确定生产工艺和平面布置;精选有效的设备,再就是进行资金凑集,最后进行投资预算编制得出最优方案。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入的物资多,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为了合理确定造价,从勘察设计到项目设计,执行设计监理制度,必须坚持在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多次计价,按基本建设程序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造价,体现造价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王泽楠,曹皓琳. 工程造价的前期控制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0)
[2]王象廷. 工程造价前期控制[J].企业导报.2013(01)
[3]于婷,张艺,张丽. 浅谈工程造价前期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J].才智.2011(12)
[4]杨永灵. 前期工程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探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5]徐健青.建设项目前期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8).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而且贯穿于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当中,特别是项目的前期阶段,更是造价管理的最关键阶段,需要对前期项目造价控制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认识,确保实现造价的有效控制,使工程预期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本文对如何做好基建项目前期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基建项目;前期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工程造价的源头是投资决策,想要真正的控制项目的总投资,就要抓住起源,改变观念,将造价管理的重心延伸到施工之前的决策阶段,增强前期工作中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深入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免做出失误的决策,使效果事半功倍。对项目前期工程造价管理加大重视,化被动为主动,从被动的反映造价结果,转为主动影响投资决策,促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适应发展的需求,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建设项目前期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决策失误易造成投资浪费
现在某些建设单位因为经验不足,将项目交给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而某些设计单位为接到设计业务获取利益不择手段,并未遵守科学原则来编制可行性报告,而使用过去的相似项目的研究报告,只是把其中的工程概况和数据稍作改变,这样根本无法做到有针对性,甚至有的设计单位为了设计业务将不可行结论修改为可行结论。
2、工程建设前期工作阶段投资指标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我国目前造价咨询对建设项目前期工程造价的控制并不强,提到工程造价,首先被想到的是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和控制,却很少关注项目前期阶段的造价管理。因为忽略了工程前期造价的控制和合理确认,以及对工程造价的不到位管理,无法完善科学、可靠的投资指标管理体系,导致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投资控制,简化为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只在意承包价格、变更价格和结算价格,而忽略前期决策阶段,导致工程在决策阶段不能得到科学的论证,可行性研究改变为可批性研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造价人员自身素质对前期造价控制的制约
我国造价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也是造成造价咨询管理工作始终未能向前期决策延伸的原因之一。建设项目的前期阶段造价咨询,对造价咨询人员能力要求非常高,既需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造价咨询经验又要有一定的财务知识,较强的经济理论与眼界,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使得造价咨询管理始终停留在简单的计量计价、价款管理阶段,而达不到财务顾问、决策咨询的水平。
二、做好基建项目前期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1、正确认识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
在建设项目具体立项之前,首先要编制一份项目建议书,以供相关单位或部门审查或审批,这是我国基建程序的第一个环节。研究建设项目立项的可行性,主要是为了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初步判断,研究其是否具备较大的可行性,是否在建设完成后能够带来应有的效益,是否具有立项的必要。进行合理的立项可行性研究不但是投资决策的科学依据,还是降低投资风险,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因此无论是投资方、建设方、施工方或是审批单位部门,都必须要给予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以高度重视。不得以走过场、走形式、打马虎眼的方式来研究立项可行性,要由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对建设项目进行相应的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还要对建设项目是否会受到周边环境、国家政策等会对工程造价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结合实际制定应对预案,降低工程前期造价,提高建设项目立项的可行性。
2、认真做好勘察设计,保证地质资料的真实性
勘察资料的准确和真实性,直接影响到项目设计方案结构形式的选用以及设计质量,要求勘察过程应严格按照勘察设计规范执行,根据勘察设计规范、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要求进行勘探,对勘探的样本应进行实验后并认真进行技术分析,对比规范要求确定出比较准确、真实、可靠的设计资料提供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使用。
3、合理控制设计阶段的造价
设计人员与技术人员要密切配合,设计产品方案最优化,使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都有合理的造价控制。技术人员要加强经济意识,主动地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创造有利条件,经济技术人员也要能动地作用于设计,客观地确定、控制工程造价和对投资进行分解。在设计工作的各阶段,让建经专业人员参加意见,对建设单位的合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4、采取合理办法促进设计优化,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通常我国建设项目的设计取费按标准投资额的百分比计算,使得造价越高,收费也越多。这样的取费办法,难以使设计者主动地降低造价、节约投资,更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因此,应把设计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在原设计计费的基础上,对因设计而节约的投资,按节约部分给予提成奖励;因设计变更增加投资也按增加部分扣除一定比例的设计费,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推行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又在保证达到工程要求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以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5、强化招投标阶段的管理,完善招标文件的编制
对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只要达到规定的规模和标准,则需要在招标市场内进行公开交易,同时在招投标活动中需要确保信息能够有效地对外公开,确保交易的透明性,通过对竞争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确保竞争能够有序进行。在主体工程招标中,对于没有图纸和技术资料的项目,或是单独发标的工程,则不允许以暂估价形式存在,在主体工程中以暂估价形式存在的主要包括在总承包范围内的工程及与工程有关的货物、服务达到政府规定的规模与标注后必须进行招标。
6、提高工程量清单编制的严密性、准确性
作为招标代理人员,需要在招标文件编制时对工程进行充分了解,确保所编制的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还要准确地对工程量清单数量进行计算,确保工程量的均匀分布,降低报价的风险性。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工作中,需要详细的对每一项条款进行具体的描述,力争做到全面、具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于不好描述的样品,则需要将其作为招标文件的附件,减少不确定现象发生的机率,从而有效的规避施工时的调价风险。
7、考虑影响造价的因素,选择最优方案
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就是要合理地选择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解决“生产多少”的问题;然后确定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合理地选择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再以先进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来确定生产工艺和平面布置;精选有效的设备,再就是进行资金凑集,最后进行投资预算编制得出最优方案。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入的物资多,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为了合理确定造价,从勘察设计到项目设计,执行设计监理制度,必须坚持在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多次计价,按基本建设程序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造价,体现造价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王泽楠,曹皓琳. 工程造价的前期控制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0)
[2]王象廷. 工程造价前期控制[J].企业导报.2013(01)
[3]于婷,张艺,张丽. 浅谈工程造价前期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J].才智.2011(12)
[4]杨永灵. 前期工程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探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5]徐健青.建设项目前期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