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的教学,思想品德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场所,是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的平台。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呢?充实内容,拓宽视野;丰富体验,内化情感;强化意识,激活思维。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实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的教学,思想品德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场所,是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的平台。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合理、高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个生命舒展、生命涌动的教育环境,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美,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丰富信息传递的途径,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
一、充实内容,拓宽视野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时代性强、内容多。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囊括各领域、各学科的最新内容和成果,从一般的文字资料到难度很大的特效展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网络轻而易举地获得。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可以将那些活动内容非常危险,或不是实际生活当中发生的,或千里之外遥不可及的形象再现,填补学生感性认识的空白,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以源源不断的活水来丰富品德课程资源,加大课堂密度,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使课程资源的利用趋向最优化。
教师应立足品德课程内容广泛、信息量大的特点,把整合的落脚点建立在教材的二次开发上,通过将网络资源、社会和学生生活资源利用动画、图像、文字、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精确的选择和加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优化处理,让平面的文字“立体”起来,为学生开启了一扇明亮的生活之窗,演绎了逼真的生活场景,大大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容量,学生的心灵受到深深地震憾,体验更加深入。
二、丰富体验,内化情感
“高尚的品德是在健康情感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在人的实际活动中产生,对人的活动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只有当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时,他们的体验才是真切的,才具有道德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要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学生愿意体验、能够体验的教育环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积极自主地去体验,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优化我们的品德教学。
品德课堂不是无情物,正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我们只有通过亲历情境,回顾交流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拨动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知情意行和谐发展。
三、强化意识,激活思维
叶澜教授说:“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展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深度、广度、活跃度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创设学生亲自体验、亲手操作的实践机会,通过开展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信息时代各种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面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能大大丰富表现力。教学中充分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分析事物特征,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而且在学习疑难之处时,再现情境,能够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
在思想品德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也不是教师利用课件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加工、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转变学生以往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其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識。作为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我们有责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实践中去切实把握和科学运用信息技术,真正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J].中国教育报,2000,(11).
[2]梁红,刘俊斌.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今日湖北,2007,(07).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实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的教学,思想品德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场所,是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的平台。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合理、高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个生命舒展、生命涌动的教育环境,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美,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丰富信息传递的途径,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
一、充实内容,拓宽视野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时代性强、内容多。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囊括各领域、各学科的最新内容和成果,从一般的文字资料到难度很大的特效展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网络轻而易举地获得。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可以将那些活动内容非常危险,或不是实际生活当中发生的,或千里之外遥不可及的形象再现,填补学生感性认识的空白,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以源源不断的活水来丰富品德课程资源,加大课堂密度,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使课程资源的利用趋向最优化。
教师应立足品德课程内容广泛、信息量大的特点,把整合的落脚点建立在教材的二次开发上,通过将网络资源、社会和学生生活资源利用动画、图像、文字、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精确的选择和加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优化处理,让平面的文字“立体”起来,为学生开启了一扇明亮的生活之窗,演绎了逼真的生活场景,大大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容量,学生的心灵受到深深地震憾,体验更加深入。
二、丰富体验,内化情感
“高尚的品德是在健康情感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在人的实际活动中产生,对人的活动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只有当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时,他们的体验才是真切的,才具有道德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要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学生愿意体验、能够体验的教育环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积极自主地去体验,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优化我们的品德教学。
品德课堂不是无情物,正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我们只有通过亲历情境,回顾交流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拨动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知情意行和谐发展。
三、强化意识,激活思维
叶澜教授说:“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展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深度、广度、活跃度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创设学生亲自体验、亲手操作的实践机会,通过开展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信息时代各种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面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能大大丰富表现力。教学中充分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分析事物特征,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而且在学习疑难之处时,再现情境,能够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
在思想品德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也不是教师利用课件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加工、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转变学生以往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其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識。作为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我们有责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实践中去切实把握和科学运用信息技术,真正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J].中国教育报,2000,(11).
[2]梁红,刘俊斌.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今日湖北,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