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化工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摸索出一套完美的教学模式,为其他中职院校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工学结合;高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
辽宁省专项基金课题:辽宁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职化学工艺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G12EA015)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无疑为实现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教学一体化的模式,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实践教学,特别是生产性教学,学生只有在生产性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生产的重要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于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技能训练,掌握一定技能技巧,具备一定顶岗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近年来结合我校《中职化学工艺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内涵
就当前国内中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几年来基地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处理好实训与生产、教学与技术研发、学校与企业之间关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深入探索理论与实践点的结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校企合作双赢机制的形成等。基地由"课堂与实训一体化"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一体化"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研发一体化"的技术服务中心三部分构成。通过探索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与现场实训的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上机操作、现场演示设备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教、做中学"中实现教学和实训的互動,实现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在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中,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集训,在真实化的生产环境中完成生产与实训任务,掌握了综合操作技能,具备了校外顶岗实习能力。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同时要实现"二化",即:
1.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开辟政府、学校、企业多元化的投资渠道。积极邀请行业企业的参与,由学校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吸引行业企业的人才资源、行业最先进的设备资源以及技术资源和资金进行共建、共享,多渠道筹资。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进行三种模式尝试,即企业主导模式、学校主导模式、共建共享模式。
2.功能建设多样化。校内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和载体。根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和作用,它必须做到生产、实训、技能培训"三位一体":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
三、校内实训基地在教学实践结合中的作用
1.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
2.学生零距离就业实现的重要途径。
3.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
4.办学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的必要手段.
5.实训教师短缺解决的有效措施。
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化工专业具体实践分析
我校化化学业工艺专业采取"学做合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通过流程化基地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做合一基地:由我校校内实训室和辽宁北方煤化工有限公司组成,一个以实训为主,一个以生产为主。校内实训基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现场设备操作演示和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中实现实训和生产的互动。实训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可以及时进行检查与纠正,达到了良好的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辽宁北方煤化工有限公司既是合作企业生产合成氨车间,也是学生校内项岗实训基地,车间的技术工人既是生产人员,同时也担任化学工艺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工艺技术,实现教学与生产互动。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经过"学做合一"阶段后,学生进入与企业合作成立的产学中心进行综合生产性顶岗实训阶段。学校提供场地、设备,企业挑选一线熟练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到化工技术系的实训中心兼职任教,并解决实训材料问题。产学中心在生产的同时,承担学生实训指导任务,在流水线两侧交替安排生产工位和实习工位,实现了校内生产性项岗实训的目的。
五、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思考
在化工工艺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学校相继建成了制药、质检类校内实训基地,并引入十多家对口度高、在行业中实力领先的合作企业,校企合作初具规模。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1. 推进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等,采用"1+1+1"、"1+2"、"2+1"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同时,改革现有教学管理、监督与保障制度,建立一整套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监督与保障制度。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和权益。建立弹性学制,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建立针对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工作日记制度和相应考核办法。建立工作预防和实时监控相结合的监控制度,保证校内实训落到实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职称评审等适当向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倾斜,确保实践教学课时数和课时费不低于理论课。
2. 推进以职业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主要通过深化基地的内涵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功能的完善、校企合作的深入等,按照基地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满足学做合一的基本技能实验和实训、校企合一的生产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的毕业综合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从而推进"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改革。
3. 基地运行长效化。如何保证基地运行的稳定、持续运转,从长远看,关键还是校企双赢机制的建立。这就需要我们在共建合作中从彼此的利益出发,寻找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和纽带,实现双方的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
4. 校内外实训一体化。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校内实训基地分别承担并有效落实了学生基本技能实训、综合操作技能实训,为校外顶岗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校外实习基地能够促进学生巩固技能、接触行业最前沿技术信息、加强校企联合、促进产学互动。因此,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要实现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基地建设要做到有针对性,实现校内校外实训的连贯性,尤其是企业的引入要考虑企业接纳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能力;在校外,要尽可能做到"预就业"顶岗带薪实习。
参考文献:
[1]吴晓义.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对职业能力开发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3).
[2]童炳金,林洪辉.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与机制创新[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工学结合;高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
辽宁省专项基金课题:辽宁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职化学工艺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G12EA015)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无疑为实现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教学一体化的模式,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实践教学,特别是生产性教学,学生只有在生产性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生产的重要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于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技能训练,掌握一定技能技巧,具备一定顶岗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近年来结合我校《中职化学工艺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内涵
就当前国内中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几年来基地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处理好实训与生产、教学与技术研发、学校与企业之间关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深入探索理论与实践点的结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校企合作双赢机制的形成等。基地由"课堂与实训一体化"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一体化"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研发一体化"的技术服务中心三部分构成。通过探索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与现场实训的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上机操作、现场演示设备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教、做中学"中实现教学和实训的互動,实现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在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中,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集训,在真实化的生产环境中完成生产与实训任务,掌握了综合操作技能,具备了校外顶岗实习能力。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同时要实现"二化",即:
1.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开辟政府、学校、企业多元化的投资渠道。积极邀请行业企业的参与,由学校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吸引行业企业的人才资源、行业最先进的设备资源以及技术资源和资金进行共建、共享,多渠道筹资。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进行三种模式尝试,即企业主导模式、学校主导模式、共建共享模式。
2.功能建设多样化。校内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和载体。根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和作用,它必须做到生产、实训、技能培训"三位一体":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
三、校内实训基地在教学实践结合中的作用
1.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
2.学生零距离就业实现的重要途径。
3.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
4.办学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的必要手段.
5.实训教师短缺解决的有效措施。
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化工专业具体实践分析
我校化化学业工艺专业采取"学做合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通过流程化基地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做合一基地:由我校校内实训室和辽宁北方煤化工有限公司组成,一个以实训为主,一个以生产为主。校内实训基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现场设备操作演示和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中实现实训和生产的互动。实训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可以及时进行检查与纠正,达到了良好的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辽宁北方煤化工有限公司既是合作企业生产合成氨车间,也是学生校内项岗实训基地,车间的技术工人既是生产人员,同时也担任化学工艺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工艺技术,实现教学与生产互动。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经过"学做合一"阶段后,学生进入与企业合作成立的产学中心进行综合生产性顶岗实训阶段。学校提供场地、设备,企业挑选一线熟练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到化工技术系的实训中心兼职任教,并解决实训材料问题。产学中心在生产的同时,承担学生实训指导任务,在流水线两侧交替安排生产工位和实习工位,实现了校内生产性项岗实训的目的。
五、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思考
在化工工艺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学校相继建成了制药、质检类校内实训基地,并引入十多家对口度高、在行业中实力领先的合作企业,校企合作初具规模。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1. 推进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等,采用"1+1+1"、"1+2"、"2+1"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同时,改革现有教学管理、监督与保障制度,建立一整套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监督与保障制度。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和权益。建立弹性学制,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建立针对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工作日记制度和相应考核办法。建立工作预防和实时监控相结合的监控制度,保证校内实训落到实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职称评审等适当向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倾斜,确保实践教学课时数和课时费不低于理论课。
2. 推进以职业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主要通过深化基地的内涵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功能的完善、校企合作的深入等,按照基地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满足学做合一的基本技能实验和实训、校企合一的生产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的毕业综合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从而推进"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改革。
3. 基地运行长效化。如何保证基地运行的稳定、持续运转,从长远看,关键还是校企双赢机制的建立。这就需要我们在共建合作中从彼此的利益出发,寻找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和纽带,实现双方的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
4. 校内外实训一体化。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校内实训基地分别承担并有效落实了学生基本技能实训、综合操作技能实训,为校外顶岗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校外实习基地能够促进学生巩固技能、接触行业最前沿技术信息、加强校企联合、促进产学互动。因此,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要实现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基地建设要做到有针对性,实现校内校外实训的连贯性,尤其是企业的引入要考虑企业接纳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能力;在校外,要尽可能做到"预就业"顶岗带薪实习。
参考文献:
[1]吴晓义.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对职业能力开发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3).
[2]童炳金,林洪辉.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与机制创新[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