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杭古道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价值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k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徽杭古道自开辟以来,已经成为联系安徽和浙江交流的重要通道,对其分析能够反映地区之间的交流。徽州因为其地理位置相对的封闭,交通不便,徽杭古道就极具意义。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侧面研究中原民族入徽史、徽商创业史、路会组织史。它是商旅之路、宦游之路、人口迁移之路、旅游之路和物资之路,凝聚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丰富信息。
  【关键词】:徽杭古道;人口迁移;徽商;路会
  近年来,古道旅游逐渐兴起,其内涵主要是挖掘古道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古道文化和现今遗留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来开展旅游活动,满足当代游客的需要,是文化旅游的特殊形式。
  与之相适应的是,也兴起对诸如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等文化线路的研究。此类文化线路大多处在自然环境独特、区域交流频繁的地区,对其分析能够反映地区的风情民俗、经济交流、社会变迁等。然而目前对徽杭古道的研究多集中在旅游线路和旅游探险方面,对历史与现状未深入分析与探究。
  一、古道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从徽州到浙江的主要线路有两条:一条是以新安江为路线,走水路,沿着新安江到达浙江的建德、淳安,然后到达杭州,再转到扬州、苏州、上海;另一条则走陆路,即所谓的徽杭古道。徽杭古道西起安徽省绩溪县鱼川村,东至浙江省临安市浙基田村,全长50余里,雏形在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修成。”
  徽杭古道形成原因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一、粮食问题。徽州地区多山,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耕地十分少,加之气候不稳定,常常发生洪涝灾害或者干旱。加之人口大量的迁入,粮食更加紧张。二、资源交换。徽州地处亚热带,土壤属酸性。据史料记载,自唐到明清,徽州一直是我国著名的产茶区。三、交通不便。徽州的地理环境使得其地“马不受驰,车不容轨”。又由于境内地势起伏大,“东涉浙江,险滩三百六十;西通彭蠡,险滩八十有四”。因此旅途往来,绝非易事。
  总之,地理环境和资源状况的差异,一方面引起了地区的不平衡,另一方面这种不平衡又无形中成为人们不断扩张的需要。
  为保证贸易畅通,古道的建设和维护长期以来受到两地人民,特别是徽商的关心和重视。徽商以其雄厚的资本,投入到家乡建桥筑路的建设当中去。
  而到在近代,一方面,由于年久失修,多段古道已经荒草丛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变迁,近代交通工具的冲击,例如1933年的杭徽公路的开通,古道已经难以满足两地的经济贸易往,古道上的经济活动也变得萧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那时的古道不仅是徽杭两地居民生命支撑点,还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沿海敌占区与大后方的物资交流枢纽。但自抗战以来,这条古道就变得人迹罕至。古道上的历史变迁也正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二、古道的历史内涵
  (一)迁移之路
  徽杭古道见证了徽州的人口变迁史。徽州有“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的说法,即徽州处于万山环绕之中,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使其成为一个“战争罕及之地”的世外桃源。而历代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灾祸不断,这样就产生了大量为了躲避战乱和饥荒而远离家乡的流民。他们与当地的居民逐渐融合,演变成宗族。据方志记载,曾有三次大的中原衣冠南迁:一次是西晋末“永嘉之乱”;第二次是唐黄巢大起义与安史之乱;第三次北宋“靖康之乱”。
  明清时期徽州人丁较为兴盛,而晚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徽州数十年人口损失严重。“同治壬戌,粤匪难作,江南几无子遗,徽、宁、池等郡丁男百无一二。”人口的减少主要是伤亡和逃离,如休宁县“咸丰年间,太平军和清军在徽州一带征战激烈,居民多迁居外地。咸丰十年(1860),休宁人百一存”。所以,这时候徽杭古道就是一条很重要的人口逃亡之路。
  (二)商业之路
  在这人多地少的环境下,且外来居民的融入,逼迫徽州人另谋生路。选择的结果,一部分是读书科举入仕;更多的则是负贩四方,养家糊口。
  徽商萌芽在东晋,成长在唐宋,兴盛于明清中叶,衰落于清末,其间明清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徽商”成词,反映了徽州地域为中心的商帮群体,而不是零散个人。侧面可以看出从事贸易的艰辛,需要加强团结。徽商因此被称为“徽骆驼”。《辞海》对“徽骆驼”释义:徽州不产骆驼,此乃喻徽州人正义奋斗、宁死不屈之性格。
  从古代关于商人的记载和经济史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比任何经济形式更加依赖交通运输的发展。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明清的徽商就以徽杭古道为平台,以茶叶、木材、文房四宝等广交天下,促进了地区之间交流与融合。
  (三)宦游之路
  徽州由于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徽文化。徽州注重教育,结合传统的宗族意识,坚韧的徽商精神,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徽州人才辈出,例如著名理学家朱熹、近代文学大师胡适。
  徽商年幼时大都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他们虽因生存所迫不得不出外经商,但经商牟利并不是他们的最高价值追求。徽商又有“儒商”之称,他们将所得金钱大量投入家乡的教育事业,渴望能够光耀门楣。
  而徽州的地形相对封闭,且远离中央政府的文化中心,所以,徽州学子进京多了许多的困难。“匹马将驱岂容易,弟兄亲故满离亭。”道出了离别的感伤、旅程的艰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满怀期待和未知,不辞辛劳的踏上徽杭古道,走出徽州,开创了徽州热衷科举的新风尚。
  三、历史文化价值
  徽杭古道是古代联系安徽和浙江的重要贸易通道,曾被誉为皖浙的生命线,见证了两地的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等方面的交往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一)路会出现
  古道自从开凿以来,沿途居民就自发保护中,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群众性自發护路组织——路会。路会对徽杭古道的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路会,徽商的突围之路会更加艰辛。“各村路会变迁过程主要受对古道的依赖程度、路会组织形式、传统信仰的淡化程度以及古道整体文化空间四种因素影响。”   由于徽杭古道的地位下降,古道的保存情况不容乐观,修路组织的形式与结构已不够完整严密,路会组织已经趋于瓦解。村民对路会缺乏十分强烈的认同感,年轻村民自己很少参与过或只参加维护新公路。
  作为徽商文化符号的路会组织,在徽商逐渐衰弱后,也日渐成为散落于徽杭古道沿途各村庄中形态不一的文化碎片。
  (二)古道建筑文物
  古道沿线保存着大量的明清时期古建筑,例如古碑、古桥、古亭、古寺庙。还有现代革命战争遗址,民族融合等在徽杭古道上也有反映。不少碑文,文意简骇,既有艺术感染力,又有巨大的社会教化作用,惩恶扬善,规范行为的义理要求,又有包容性。
  古道沿途的古碑、古寺等无不渗透着徽州人民的修养文化和审美情趣,蕴含着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这些对于研究明清之际的徽州社会形态、经济结构、传统思想等具有重要价值。
  (二)古道旅游
  在如今,古道旅游盛行,其主要是挖掘古道文化内涵。人们重走古道,体味文化意味,感受历史变化沧桑。古道附近的森林等自然生态景观也吸引很多登山爱好者前往,属于生态旅游的内容。由于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也是动植物生态乐园,古道成为了众多旅游爱好者的探险观光之地。古道周边的古桥、寺庙、古碑等也都极具历史人文风光,吸引不少历史爱好者。
  沧桑古道上,古道上求取功名的士人、日夜兼程的商旅、流亡的百姓都已灰飞烟灭,永恒的是人类的历史与文化的积累。徽杭古道衰榮转换的历史过程可以透视社会变迁。徽杭古道体现的是农耕文明下人们对自然的改造和适应,还代表着儒家思想对商业文明的包容心态。因此,徽杭古道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跨越。
  参考文献:
  [1]李跃军.试论中国古道旅游开发思路[A].前沿,2003(11):79
  [2]冬冰、张益、谢青桐.文明的空间联系:大运河、新安江和徽杭古道构建的徽商文化线路[A].中国名城,2009(9):17
  [3]绩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绩溪县志.黄山书社,1998:78
  [4]马洪路.漫漫长路行[M].济南出版社,2000:63-64
  [5]张建.新安江文献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11
  [6]张孝进、樊嘉禄.徽杭古道路会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66
  [7]马勇.旅游规划与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155-156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电影与电视剧两个不同版本的《红高粱》,从小说到影视改编过程中叙事的转换、造型元素上的取舍,以及受众在接受影视作品时方式上的转换,分析作品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成功与不足,研究二者之间的区别,从而更深一步的了解电影和电视剧应如何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使观众能够在不同版本中感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  【关键词】:色彩;人物;区别;叙事元素;改编  “红高粱”三个字,承载了太多的荣耀
期刊
【摘要】: 技术悲观主义怀疑和否定技术的积极作用,认为技术的发展必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而技术乐观主义则将技术理想化、神圣化,视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不论是技术乐观主义还是技术悲观主义,两者都陷入了“技术决定论”的漩涡。本文将跳出“技术决定论”的漩涡,在工具论的视阈下对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进行分析,以阐释技术的本质。  【关键词】:工具论;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技术决定
期刊
【摘要】:阅读推广是图书馆专业服务的历史必然,是高校转型下图书馆特色化、社会化开展工作的机遇,是提升高校师生阅读素养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阅读推广  阅读是提高人口素质和国家实力的引擎,是人类文化交流的纽带、知识繁衍的手段[1],随着大阅读时代的到来,国际、国内、业界动态都表明,阅读推广正蓬勃发展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2]。  相关研究指出,阅读数量少、阅读范围窄、对书的选
期刊
【摘要】:群众文化是人类文明阶段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处理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群众文化工作的新路子,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引导群众文化事业向前发展;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的职能,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文化队伍,使我们当下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之道。  【关键
期刊
近日,偶然间又看了一遍电影《狼图腾》,那种深深的震撼与感动再次击动着我的内心,在此,分享一些我的感受感想给大家。轻松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影片讲述了,蒙古草原辽阔壮美的景象,草原狼野性孤傲的形象,以及人与狼演绎的生命之歌。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的震撼拍摄,加拿大著名驯兽师安德鲁·辛普森的高超技巧,以及中国演员冯绍峰、窦骁等人的用心表演,都为此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部影片历时七年,从前期准备到拍摄过程
期刊
【摘要】:近年来,大陆最火爆的电视综艺节目莫过于大型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是一档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第四节季目于2015年7月17日在浙江卫视播出。2015年的节目里邀请了周杰伦、庾澄庆、那英和汪峰担任导师。首期节目播出后,央视索福瑞公布收视率为2.717,创四年来首播节目的最高收视纪录,拿下了
期刊
【摘要】:孟获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马湖,其不仅是孟获文化的主要载体,更有着更深刻的历史文化积淀。《三国演义》中孟获“七擒七纵”是否属实?孟获文化的挖掘弘扬是否具有其意义以及如何挖掘其内涵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孟获庙;七擒七纵;孟获文化  马湖位于雷波县县城东北部四五十里处,湖中有个凸出的龟形小岛。在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至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间,岛上先后断断续续建成了坐北
期刊
【摘要】: 《地球上的星星》(Taare Zameen Par)是一部儿童剧情型电影,讲述了一个八岁男孩和他所读寄宿学校的美术老师的故事。影片的精彩,除了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情节、细腻的情感以外,还有当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教育哲理。本文将从影片本身着手,进一步解析阅读障碍以及对待特殊需求儿童的特殊教育。  【关键词】:地球上的星星;阅读障碍;教育  爱因斯坦,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3岁才会说话,记忆力很
期刊
【摘要】: 纽约时报记者查尔斯·杜希格与基思·布拉德舍合写的一组报道“苹果经济”获得2013年普利策释意性新闻奖。本文将深入这一系列报道的文本内容及组织结构,利用文化霸权相关理论,揭示其隐藏在看似客观、平衡报道背后的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及霸权意识形态。  【关键词】:苹果经济;文化霸权;美国;中国  一、前言  普利策新闻奖自1917年设立以来,逐步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在这个过程中,普利
期刊
【摘要】: 曾经轰动影坛的中国西部电影,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西部电影的制作方式、影片形态、整体风格、以及精神内涵等方面,对发扬与传承中国西部民族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创造中国电影的辉煌,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白鹿原;民族特色;影像色彩  王全安曾提过《白鹿原》是中国拍摄最“困难”的电影,这不仅是王全安为影片遇到种种困难的一种托词,而是要告诉观众,由小说《白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