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是对安徽省林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其如何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实现我省林业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 林业 措施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393-01
前言
安徽既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省份之一,也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之一,典型的农业大省和林业大省。安徽林业是全国现代林业转型发展缩影,也是全国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代表,因此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对其林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安徽省林业发展的状况
安徽林业牢牢把握推动林业科学发展 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紧围绕“生态产业绿色富民”的发展目标,科学谋划、加快发展,以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抓手、以林业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服务力度,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的美好安徽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1.生态建设的成绩
第一,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不断推进
安徽省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区90个,总面积377542hm2,其中国家级7个,面积达85596hm2,极大地维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第二,重点生态工程成效明显
一是退耕还林工程。2011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达到15335hm2,占全年荒山荒地造林面积33.6%。二是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2011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3350hm2,同比下降10.04%,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1096hm2,无林地 和疏林地新封12254hm2。三是林业系统野生动植 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工程。截止到2011年底,安徽省林业系统有各类保护区90个。总面积达到377542hm2,新增保护区面积48460hm2。
2.林业产业深化发展
林业产值大幅增长,从宏观角度来说,一是由于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强有力地推进了包括生态建设在内的民生工程的实施力度,效果显著。二是受全球后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林、林木的抚育管理等成本大幅度增加;同时,木材、水果、花卉和农作物的价格也大幅度的上涨,带动了林业产业产值增长。微观层面,安徽省林业产值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安徽省林业系统坚持危中寻机、有所作为,用好政策资金,尽最大限度扶持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安徽省林业企业坚持走产业化经营、渠道化营销、市场化发展之路,瞄准市场、适销对路,尤其是安徽省林业龙头企业类型更加齐全,覆盖木材加工、荒山绿化、丰产林培育、森林食品生产、林下种植、林产品市场流通等六大类。重点龙头企业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大幅提高。
二、林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安徽林业在造林绿化、产业 发展、生态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与此同时安徽林业和中部地区以及其他相近或相似的经济社会发展、立地条件的省份一样,生态建设的基础较弱,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仍处于建设的初始阶段,森林经营的任务繁重,保障和促进现代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未有效建立。作为我国农业和林业发展的重要省份,安徽林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又突出体现在丘陵、平原地区林业的发展上,丘陵林业量少质低攻坚困难,平原林业协调、保障和维护粮食安全的能力亟待提升。综合来看,区域林业的发展,无论在生态产品的提供,还是生态环境的服务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第一,提升森林质量任务艰巨。安徽省现有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仅50.7m3/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3个百分点;低产低效残次林比重较大,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年均生长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径级结构失衡。安徽省森林林分效益、林下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增值率也急需提升。
第二,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巨大。林业一、 二、三产结构由上年的37∶54∶9优化为32∶55∶13,呈现出一产稳步增长,二产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的林业协调发展新局面。但是,一产中林业种植业结构欠合理,集约经营水平不高;二产中林产品加工科技含量较低,仍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木材等原料消耗量大,产品附加值较低;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林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林业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低,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快。
第三,需要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主体任务,仅仅是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真正建立起管理科学、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进而促进林业科学发展,林农增收致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林业投资融资体系、林业公共财政制度、林业要素市场、林业管理制度、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一系列制度体系亟需建立和完善。
三、加快安徽省林业产业发展的措施
1.实现林业发展的科学规划
从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考虑,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强省、宜居家园的重要指标为依据,参考周边省发展指标,统筹拟定全省“十二五”乃至2020 年林业发展规划,对皖南、江淮和淮北分别作出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做到方向重点明确,任务指标可行。
2.加大生态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第一,明晰新定位。森林资源是生态强区(省)的主体,是生态活水的源泉。必须坚持重点工程带动,积极引导安徽全省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第二,谋划新格局。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加强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和严格保护,充分构建数字监测即时化、资源保护法制化、征占审批科学化、违法惩处法制化、管护抚育现代化、防火扑救地空化、资金投入公共化等七位一体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第三,实现新目标。要紧密围绕“生态强区(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来谋划林业,来促进发展。使森林资源成为区(省)生态资源的主体,服从和服务于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林富民。
3.加大林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第一,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的区域布局结构,突出特色,打造特色林业产业。山区林业要依托山水人文,高水平开发森林旅游;丘陵林业应主动围绕产业转移,突出承接大规模、集群式产业转移,发展林产工业和苗木花卉,全面提升林业产业承接和发展水平。第二,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的组织结构,注重集聚、抓好“两头”,推动林业生产要素向重点园区、基地、企业集聚,形成集群发展、规模发展的新优势。在区域方面,要突出产业集群,紧紧体托产业集群,培育和扶持若干个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行业方面,要突出主导产业,尤其是林产工业产业、竹产业、木本粮油产业、特色经济林产业、优质苗木花卉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木材及工业原料林培育产业。第三,调整和优化要素的投入和政策引导结构,注重科技引领和资本融合,在现代大工业的理念来提升和改造林业产业。要引导区域林业企业通过挖潜改造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导,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区域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蓄积量和林业总产值同步跨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安徽省林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其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推动我省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绿色增长[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2012年版.
[2]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林业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2年.
[关键词]安徽省 林业 措施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393-01
前言
安徽既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省份之一,也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之一,典型的农业大省和林业大省。安徽林业是全国现代林业转型发展缩影,也是全国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代表,因此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对其林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安徽省林业发展的状况
安徽林业牢牢把握推动林业科学发展 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紧围绕“生态产业绿色富民”的发展目标,科学谋划、加快发展,以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抓手、以林业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服务力度,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的美好安徽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1.生态建设的成绩
第一,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不断推进
安徽省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区90个,总面积377542hm2,其中国家级7个,面积达85596hm2,极大地维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第二,重点生态工程成效明显
一是退耕还林工程。2011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达到15335hm2,占全年荒山荒地造林面积33.6%。二是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2011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3350hm2,同比下降10.04%,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1096hm2,无林地 和疏林地新封12254hm2。三是林业系统野生动植 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工程。截止到2011年底,安徽省林业系统有各类保护区90个。总面积达到377542hm2,新增保护区面积48460hm2。
2.林业产业深化发展
林业产值大幅增长,从宏观角度来说,一是由于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强有力地推进了包括生态建设在内的民生工程的实施力度,效果显著。二是受全球后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林、林木的抚育管理等成本大幅度增加;同时,木材、水果、花卉和农作物的价格也大幅度的上涨,带动了林业产业产值增长。微观层面,安徽省林业产值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安徽省林业系统坚持危中寻机、有所作为,用好政策资金,尽最大限度扶持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安徽省林业企业坚持走产业化经营、渠道化营销、市场化发展之路,瞄准市场、适销对路,尤其是安徽省林业龙头企业类型更加齐全,覆盖木材加工、荒山绿化、丰产林培育、森林食品生产、林下种植、林产品市场流通等六大类。重点龙头企业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大幅提高。
二、林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安徽林业在造林绿化、产业 发展、生态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与此同时安徽林业和中部地区以及其他相近或相似的经济社会发展、立地条件的省份一样,生态建设的基础较弱,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仍处于建设的初始阶段,森林经营的任务繁重,保障和促进现代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未有效建立。作为我国农业和林业发展的重要省份,安徽林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又突出体现在丘陵、平原地区林业的发展上,丘陵林业量少质低攻坚困难,平原林业协调、保障和维护粮食安全的能力亟待提升。综合来看,区域林业的发展,无论在生态产品的提供,还是生态环境的服务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第一,提升森林质量任务艰巨。安徽省现有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仅50.7m3/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3个百分点;低产低效残次林比重较大,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年均生长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径级结构失衡。安徽省森林林分效益、林下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增值率也急需提升。
第二,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巨大。林业一、 二、三产结构由上年的37∶54∶9优化为32∶55∶13,呈现出一产稳步增长,二产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的林业协调发展新局面。但是,一产中林业种植业结构欠合理,集约经营水平不高;二产中林产品加工科技含量较低,仍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木材等原料消耗量大,产品附加值较低;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林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林业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低,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快。
第三,需要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主体任务,仅仅是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真正建立起管理科学、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进而促进林业科学发展,林农增收致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林业投资融资体系、林业公共财政制度、林业要素市场、林业管理制度、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一系列制度体系亟需建立和完善。
三、加快安徽省林业产业发展的措施
1.实现林业发展的科学规划
从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考虑,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强省、宜居家园的重要指标为依据,参考周边省发展指标,统筹拟定全省“十二五”乃至2020 年林业发展规划,对皖南、江淮和淮北分别作出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做到方向重点明确,任务指标可行。
2.加大生态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第一,明晰新定位。森林资源是生态强区(省)的主体,是生态活水的源泉。必须坚持重点工程带动,积极引导安徽全省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第二,谋划新格局。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加强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和严格保护,充分构建数字监测即时化、资源保护法制化、征占审批科学化、违法惩处法制化、管护抚育现代化、防火扑救地空化、资金投入公共化等七位一体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第三,实现新目标。要紧密围绕“生态强区(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来谋划林业,来促进发展。使森林资源成为区(省)生态资源的主体,服从和服务于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林富民。
3.加大林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第一,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的区域布局结构,突出特色,打造特色林业产业。山区林业要依托山水人文,高水平开发森林旅游;丘陵林业应主动围绕产业转移,突出承接大规模、集群式产业转移,发展林产工业和苗木花卉,全面提升林业产业承接和发展水平。第二,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的组织结构,注重集聚、抓好“两头”,推动林业生产要素向重点园区、基地、企业集聚,形成集群发展、规模发展的新优势。在区域方面,要突出产业集群,紧紧体托产业集群,培育和扶持若干个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行业方面,要突出主导产业,尤其是林产工业产业、竹产业、木本粮油产业、特色经济林产业、优质苗木花卉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木材及工业原料林培育产业。第三,调整和优化要素的投入和政策引导结构,注重科技引领和资本融合,在现代大工业的理念来提升和改造林业产业。要引导区域林业企业通过挖潜改造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导,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区域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蓄积量和林业总产值同步跨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安徽省林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其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推动我省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绿色增长[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2012年版.
[2]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林业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