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多元支架 开启习作之门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tlu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前带了一个三年级新班,现在我仍清楚地记得学生们当时的学习状态:大多数学生读书拖沓,不爱看课外书,写出来的话语句不通,标点使用不规范。如何引领学生们跨过写话的门槛,顺利地开启习作之门呢?一年来,我针对本班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起步作文“支架微课程”,以“多元支架”链接学生的生活与习作,顺利打通学生写作发展区的通道,让他们“摘下”当初“跳一跳”也摘不到的“桃子”。
  一、“口头日记”:多一些引领,轻松踏上“习作之旅”
  從二年级的“写话”到三年级的“写作”,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这一跨度大了些,他们会感到茫然,甚至害怕。如何在学生动笔前,帮他们消除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呢?
  开学第一节语文课,我提前几分钟走进教室。学生一看到我,立刻变得拘谨,悄悄回到了座位。我与他们闲聊:“上了三年级,我们得学写作文了。你们觉得写作文难吗?”
  一个小个子男生站起来:“二年级写话,我拿起笔就头疼。现在写作文,那就更难了。”
  “觉得作文难的同学,请举手。”全班都举了手。
  我笑着告诉他们:“首先我要表扬你们都是诚实的孩子,这一点最重要。其次呢,我想告诉大家,不要怕,写作其实一点都不难。”学生面面相觑,不出声。
  “刚刚几分钟,我们可以写几篇作文呢!”“啊?”
  “不相信,那听我先口述一篇。作文的题目是‘这个老师,不凶’。”
  接下来我即兴口述:“晨会课下,我正好出去透透气。忽地,看到一位老师进了咱班,我赶紧溜回了座位。这该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吧!胖胖的,戴着一副眼镜,好像不太凶。这时,胖老师竟和我们聊起了天,问我们写作难不难。我们都觉得难,可她居然没有生气!胖老师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喜欢诚实、讲真话的孩子。’嗯,这下有好日子过啦!这个老师,不凶,哈哈!
  同样的事儿,从“写作”的角度切入,我又口述了一篇“不要怕”。学生一个个听完了,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我知道他们内心对习作恐惧的“坚冰”正一点点融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发现课堂内外的一些“小新闻”“小意外”时,我会及时口述给学生们听,他们乐此不疲,特别爱听,渐渐地,觉得“写作”其实一点都不难。每天的“口头日记”引领,消除了学生心中的畏难情绪。在写作的起步阶段,利用好教师的“口头日记”这一支架,会自然无痕地教给学生最初的“写作之道”,轻松开启他们的“习作之旅”。
  二、“田野课程”:多一块天地,拥有一部“素材制造机”
  “口头日记”为学生打开了校园习作素材的窗。如何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让其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生活,拥有更为丰富的习作素材?我充分利用农村学生得天独厚的优势:家住农村,放学后,周末时间可以随时走进田间地头,或观察,或体验,带着农村泥土气息的习作素材,新鲜、灵动、富有蓬勃的生命力。
  春节期间,正是挖野菜的大好时候。周末,学生们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田埂小路找野菜,过程真可谓一波三折。找着野菜,下一步“挖”。管他三七二十一,一铲子下去,不好,碎了。原来这也是技术活儿,家人手把手地教:距根部往下留些距离,然后挖下去,再轻轻敲掉根部泥土。学生们挖得兴趣盎然,哪管得了鞋子上粘了泥巴。忙乎了一两个小时,大家才挑着小半篮的野菜,不过眼里、心里装着的是满满的快乐。学生们实践了,体验了,就有话说了,一系列“野菜专题作文”随即新鲜出炉。
  二三月里,家人们捉回了小鸡、小鸭、小鹅,学生一有空就围在小笼子边,仔细观察,用心喂养,学生的眼变得会发现,学生的心变得更柔软,作文素材如泉水般汩汩地流出,清亮又甘甜。
  五月割菜籽的时节,学生尝试着拿起镰刀;晒菜籽时,握紧连枷轻轻拍打,让菜籽儿迅速滚落出来;割过的地得翻翻土了,拿着铁锹,或者钉耙翻翻土,可能会发现一些小虫子,有点害怕,但更多的是兴奋;学着种豇豆、辣椒,特有成就感。与生活亲密接触,亲身体验,他们就能拥有一部纯天然的“素材制造机”,源源不断地制造素材。这些素材散发着清香的泥土气息,醇厚的农村味道,还有着快乐的生活印记。
  三、“激励评价”:多一分宽容,树立“满满的自信心”
  当学生拥有发现题材这项最重要的习作能力后,下面就该学习表达了。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习作的相关要求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在习作起步阶段对字数、顺序、段落等不能提出太高的要求,让大多数学生“刚下泳池就呛着了水”,否则习作课开始变成“头疼课”。
  从儿童的心理出发,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尊重,更多一些鼓励,比如起步的第一篇习作,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经历的事、所见的物写得比较清楚,即可获得“优秀”等级。如果语言比较通顺,错的标点比较少,那就“优秀一星”“优秀二星”等往上递加。辛苦写出的作品得到教师的认可,微信群进行褒奖,学生们该多高兴啊!
  我班的“激励评价”每天在坚持。每天语文课前两分钟时间,准时进行“我读你猜”游戏:我读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有新鲜感、有表现力的句子,学生猜猜是谁写的。在即兴点评中,教师对一个贴切的词语、一句直率的表达等不惜赞美之词,学生在乐此不疲中与写作每天相约,树立起了满满的自信。
  四、“平台展示”:多一些互动,收获“快乐的荣耀感”
  学生的习作得到认可,受到赞赏,积极性自然提高,如果想让他们拥有长期乐于习作的持久动力,得想办法将其作品“展示”出来,这份荣耀,才是对他们写作最高的奖励。
  “日记接力本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刚开始写作,班里仅十来个学生写得有模有样,没关系,就从这十几个学生开始,四人一组展开“日记接力”。每组一天选派一名成员写,内容、题材不限:可以写人,可以记事,可以发表意见,可以记录见闻,可以传递快乐,可以倾诉烦恼……只要心中有想法,都可以用文字来表达。每天早晨,教师提早进班,第一时间批阅点评后,放在班级图书角位置,班里的每一位都可利用课间时间进行借阅、学习,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的交流形式,既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又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很好。
  “家长微信群展示”,优秀日记、习作及时发到班级家长微信群里,让家长分享学生习作进步的喜悦。每学期“小脚丫班级作文书”的出版,给了全班每一位学生最好的展示机会。我会提前两个月就告知学生每人准备一篇最得意的日记或习作,平时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或请教班里作文水平好的同学,或直接请教老师给予修改建议,希望自己展示出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全班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在家长的支持、赞助下,班级作文书如约出版,学生手捧班级的“作文书”,或与家人分享,或送伙伴交流,这是给自己童年生活留下的最美珍藏。
  五、“创编童话”:多一点自由,能圆“小小的作家梦”
  从生活原点出发,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观察,用敏锐的心灵捕捉,用手中的文笔描绘、记录生活中自己印象深刻、深有感触的内容,这是许多教师在习作起步阶段经常采用的写实训练。写实是对生活的“再现”,那采用什么训练方式能对生活进行“创造”呢?笔者选择了“创编童话”这一方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主张在小学生起步之初写想象性的童话故事,他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类事物,然后和他们一起创编童话故事。在他看来,创编童话可以很好地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创造性运用语言的快乐。
  记得初夏的一天下午,我把学生们带到学校附近的人工湖边玩儿,许多蒲公英的种子在空中自由地飞。面对此情此景,同学们创作了一篇篇美的故事,徜徉在创作的无与伦比的快乐中,自己分明就是厉害的“小作家”!经常进行这样的创编童话训练,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想象,有力促进他们思维、表达等能力的发展,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帮他们圆了心中最期待的“小小作家梦”。
  在学生习作起步的原点,我的“支架微课程”班本教学实践才刚起步,但我欣喜地发现:作文课学生没那么痛苦了,写作文时紧皱眉头的少了,语言文字里能透出活泼泼的生气。我相信只要继续行走,勤于思考,能够把准班级学生的“作文病脉”,就能“对症下药”,通过我们一剂剂“支架良药”,让学生从习作“原点”从容地拾级而上、渐入佳境,一路欣赏,一路欢歌。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苏轼的《后赤壁赋》都是古代写景散文中的精品之作。聚焦两文,从景物的文学表现到情绪的文学管理,其间既有表达路径的相似,又有文学旨归的差异。从“同”的角度,可一窥传统士人内在的精神同构性、文学创作的外显规律性;从“异”的角度,则能考辨二人身处逆境的复杂心境,以及生命态度的差异。这对理解文本、理解文学、理解人,无疑是有意义的。  其不变者:从作者遭遇到作品情绪发展  柳、苏都是才华
期刊
一、激发兴趣巧设境  1. 同学们,2013年秋天,我们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建设,更是有温度的文化建设。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可以了解到沿线许多国家的世界文化遗产!(播放音频)  俄罗斯小朋友:兹德拉夫斯基,我是来自战斗民族俄罗斯的伊万诺夫。你们知道莫斯科红场吗?在俄语中,“红色”含有“美丽”之意,“红场”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广场”。它是莫斯科历史的见
期刊
中国的诗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发展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在众多学术家眼里,唐诗成了中国诗歌高潮的代名词,小学课本中的诗歌也是以唐诗为主。当人们谈到宋文化时,首先被提到的是宋词。尽管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在宋朝得到了大发展,但并不能忽略其他的文化形态。唐诗恢宏大气、工巧华丽,而宋诗在精神上更胜一筹,突显出人文和思辨的内容。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唐诗以情韵气格胜,宋苏
期刊
2018年10月,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全省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语文学业水平抽样测试,同时还进行了师生问卷调查。直接指向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问卷内容,学生问卷中有5题,教师问卷中有1题。下面就监测的有关数据作简要的分析。  一、监测数据分析  1. 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师普遍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但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区域学校还存在着差异。从学生问卷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中,全
期刊
教育部在2016年提出“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让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议。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等六部委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各省、市纷纷出台了“戏曲进校园”工作方案。尤其是在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艺术,学校责无旁贷。
期刊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一点是,它需要“养”,需要“滋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其他学科一样通过题海战术解决语文问题。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繁杂的元素,常常让学生无所适从。如何让“有滋有味” 回归阅读教学的课堂,笔者以为可以另辟一条“删繁就简”道路。  一、简化冗余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是课堂的中心。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是我们在课前必须
期刊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陶醉于满池荷花并产生了“物我一体”的特殊感受。文章语句优美,读了让人身临其境,赏心悦目。笔者运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美育”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引生入文,感知意象美  上课伊始,笔者出示一则谜语让学生猜:“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怀抱碧玉盅。”这样设计不仅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
期刊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下第五单元以勤思善问为主题,安排了两篇文言文、一篇记叙文、一篇说理文、一篇科幻文,让我们感受到科学道路上具备好奇而又善思的品质何等重要。文言文《学奕》给我们展现了学下棋者的不同状态,引发深思;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呈现了对太阳远近的不同猜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则是给我们揭示了诸多科学发现都源自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现象的疑问;《表里的生物》一文给我们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孜孜
期刊
一、抓住民俗意象,传情达意  民俗意象,就是具有民俗特征的意象。例如“柳”“杜鹃”“梧桐”“鸿雁”“月”等都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民俗意象。六年级下册课文《古诗三首》中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就运用了“月”这一民俗意象。“月”,怀人,怀乡。 这首诗意境很美,耐人寻味。“中庭地白树栖鸦”,表面上是写赏月环境,实际上却是写人物的情态,非常凝练而含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由一个人的望月想到了天
期刊
课本剧,是指将语文课本中的有关课文改编成适合于学生演出的戏剧,它力求充分表达原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尽量运用原作的语言动作和主要情节,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在舞台上更好地诠释课文内容。如何让课本剧表演充分地发挥作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下面,笔者以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粗浅认识。  一、选择角色,编演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