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外,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如何写一个恰到好处的结尾?有以下方法可供大家借鉴:
1.自然收束式。即写完作文后,不用刻意雕琢,而是自然而然地进行收束,无需用修辞来渲染,也无需用哲理深化,因为它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之嫌。如郑振铎《猫》的结尾:“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记事结束,文章的内容自然也就结束,作者用一个简单的句子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2.感情抒发式。写人记事类文章,当作者的情绪酝酿到一定程度后,会在结尾的时候直接抒发出来,让读者深受感染,引起强烈的共鸣,这种方式就叫抒发情感式结尾。如冰心《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内心的无助比作“心中的雨点”,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母爱的赞颂。这种结尾形式能够让我们更加明晰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照应文题式。用结尾照应文章题目,让全文结构更加严谨。如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的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相呼应,但又与题目有些微不同。结尾侧重说明“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既深化题意,又用“冬”修饰济南,点出“冬”这个特定季节。济南与众不同的魅力,与前文“济南真得算个宝地”遥相呼应,结构十分严谨。
4.卒章显志式。即以全文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作文的中心意思表达出来,告诉读者写作此文的目的。这种篇末点题式结尾,大大增强了习作的深刻性和感染力。
5.情景合一式。描写景物以收束全文,让情和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结尾:“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我懂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段话表面上是写菊花的美,实际上用象征手法賦予了菊花深刻的含意,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情景交融,曲终但余音绕梁。
文题设计
人生的体验,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无论在家中,还是在校园;无论在街巷,还是在田野,哪怕只是一抹微笑,一本好书,一只飞鸟……都可以引发我们对真、善、美的观察、体味与思索。细细咀嚼,你就能品出生活的真味。
请以“咀嚼生活的真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这道文题重在写出“咀嚼”这一品味生活的过程与方法。可以畅谈对生活的理解,可以写阳光明媚,也可以写霪雨霏霏;可以写酸甜,也可以写苦辣,要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
1.自然收束式。即写完作文后,不用刻意雕琢,而是自然而然地进行收束,无需用修辞来渲染,也无需用哲理深化,因为它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之嫌。如郑振铎《猫》的结尾:“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记事结束,文章的内容自然也就结束,作者用一个简单的句子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2.感情抒发式。写人记事类文章,当作者的情绪酝酿到一定程度后,会在结尾的时候直接抒发出来,让读者深受感染,引起强烈的共鸣,这种方式就叫抒发情感式结尾。如冰心《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内心的无助比作“心中的雨点”,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母爱的赞颂。这种结尾形式能够让我们更加明晰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照应文题式。用结尾照应文章题目,让全文结构更加严谨。如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的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相呼应,但又与题目有些微不同。结尾侧重说明“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既深化题意,又用“冬”修饰济南,点出“冬”这个特定季节。济南与众不同的魅力,与前文“济南真得算个宝地”遥相呼应,结构十分严谨。
4.卒章显志式。即以全文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作文的中心意思表达出来,告诉读者写作此文的目的。这种篇末点题式结尾,大大增强了习作的深刻性和感染力。
5.情景合一式。描写景物以收束全文,让情和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结尾:“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我懂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段话表面上是写菊花的美,实际上用象征手法賦予了菊花深刻的含意,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情景交融,曲终但余音绕梁。
文题设计
人生的体验,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无论在家中,还是在校园;无论在街巷,还是在田野,哪怕只是一抹微笑,一本好书,一只飞鸟……都可以引发我们对真、善、美的观察、体味与思索。细细咀嚼,你就能品出生活的真味。
请以“咀嚼生活的真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这道文题重在写出“咀嚼”这一品味生活的过程与方法。可以畅谈对生活的理解,可以写阳光明媚,也可以写霪雨霏霏;可以写酸甜,也可以写苦辣,要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