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s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不仅是学生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写作的灵魂。要想提高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就需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从教材、日常生活、课外阅读中搜集素材,写出优秀作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指导策略进行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写作教学的地位与性质:写作不仅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与表达的重要方式,还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创造性表达的全过程。同时,学生具备的写作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另外,《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的主要目标就是能够文从字顺、明确地表达自身的想法与意思。
  但是,由于缺乏积累,学生写作时通常缺乏具体实例,空发议论,文章不仅毫无新意,还缺乏真情实感,阻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注重指导策略,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一、利用教材积累素材
  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材。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高效利用教材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积累与吸取其中的写作素材,并对素材进行归类与整理,必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选择教材中有代表性、典型的内容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本,并在课文中找到与作文主题相关的案例以及优美语言,指导学生写作,并以命题作文的形式,让学生有效运用积累的素材,学会活学活用。
  例如,在以“大自然”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学习教材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拓展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并将其中关于大自然美的语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语文学习的内容通常来自于生活,写作的源头也来自于生活。但是,当前大部分学生将精力与时间放在学习书本知识上,缺乏对实际生活的仔细观察,缺乏对生活中素材的积累,导致写作时,作文内容干瘪,缺少生活气息。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整理与记录生活中有趣的现象与难忘的经历,将其应用于日后的写作中。
  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观看新闻、时事政治等,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追踪社会热点,深入挖掘社会焦点问题,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褒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让学生写出关心社会与时代发展的优秀文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发挥想象力积累素材
  写作教学时,要注重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在作文中融入想象,以增加文章的新颖性。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教师需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激励,如小组合作法、情景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想象力融入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教学《春》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色,让学生直观感受,将视频与课文相结合开展阅读,对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并在完成课文学习后,让学生回忆秋天的景色,想象秋天在野外玩耍的情景,模仿《春》这篇文章,写一写“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促使学生观察事物,还能使学生的想象力显著提高,对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利用课外阅读积累素材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实现知识积累、知识面拓展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需充分认识写作和阅读的关系,为学生构建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素材,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归类、总结。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还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高效。在阅读中,教师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情境创设、提问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独特的观察角度,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例如,阅读《繁星·春水》时,教师需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朗诵积累好词好句,并体会诗歌独特的表达方式,找出文中的优美段落,写出自己的读后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积累了充足的素材,使写作水平与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综上所述,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培养学生搜集写作素材的意识。学生有写作灵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写下来。还要教授學生积累素材和运用素材的技巧,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老树在历经寒冬后终为春气所动,万千花苞傲立枝头。  变与不变是事物存在的两种方式。苏东坡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求变,敢于破旧立新,为我们创造了新的事物与思想;不变,立足执着坚守,为我们传承了中华文化基因。故对待事物的变与不变,不可一言以蔽之。正是自身变与不变的结合才造就了绚丽多彩的
期刊
作为历年中考语文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作文一直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占据“半壁江山”,也是每年中考时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而写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慧眼拨云见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写作方面也对7-9年级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
期刊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一文中指出:“写作能力是指特定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和交流活动的能力。”从2019年和2020年全国卷的命题来看,均走的是“巧设情境,聚焦表达应用”的路子,这也是新时期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  从近两年高考作文写作的实践来看,不少考生在情境材料作文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择要归纳为十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相应
期刊
记叙文重在叙事,叙事是它的根基。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中考评分标准,对初中记叙文写作的要求都是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能针对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见解,做到文从字顺,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但学生在叙事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叙事时缺少作者意识,即“自我意识”。学生写作时更多地关注笔下“他人”的形象,力求生动饱满,却忽略了对自我的关注,没有
期刊
2019年9月29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共和国勋章”授予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功勋卓著的杰出人士,这是根据宪法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国家主席签发证书并颁授的国家勋章,是国家最高
期刊
《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就在于获奖者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无论爱国还是敬业,无论诚信还是友善,无论积极进取还是崇德向善……他们身上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标识。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感动中国,用逆行和坚守感动我们,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光明,是时代不朽的丰碑。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每位获奖者都在所处的领域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们让世
期刊
金陵。王安石慨然长叹:“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我想,他发出感叹时,内心一定充满羡慕,怎么有人可以写出“峰巧多障目,江远欲浮天”这样宛如天成的诗句!  王安石所叹的,是苏轼。  苏轼,在中国人的心里,早已成为乐观、旷达、超然的代名词。然而离苏轼越近,越会发现,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形容词,能精准地形容他。乐观、旷达、超然不过是极为模糊的概念,不如直接把“苏轼”二字放在那里,品其本身的气象万千。  
期刊
人民网北京3月27日电 (万鹏 吴兆飞 任一林)“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战“疫”关键时期,人民网理论频道已连续举办三期以智战“疫”线上圆桌论坛。  近日,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精神的总结与传承”这一主题,理论频道召开了第四场“云”论坛,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战“疫”过程中展现的中国精神和担当开展深入对话,助力以智战“疫”。  伟大精神丰富
期刊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统编教材中加强了对写作教学的指导,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较为注重写作技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过于追求标新立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可见抒发真情实感是提高写作水平及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
期刊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不是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而是缺少观察的能力。观察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发现周围的生活。“观”是通过视觉、听觉等感知世界;“察”是分析问题、思考原因。观察,是融视觉、听觉、思维等于一体的综合感知。因此,教会学生观察,是初中作文教学的关键。  缘起:乱花渐欲迷人眼  如果对学生的观察缺少指导,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1.观察没有目的。没有目的的观察指学生在生活中缺乏留心观察的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