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音乐基本素养的培养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_save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能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情商,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促使人健康向上,激发人对声音美的感受和欣赏,能为人们的生活不断注入新鲜的精神营养和活力,能使我们沐浴在充实、愉快,轻松的氛围和环境中,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基本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1-0163-02
  【Abstract】Music is the art of sound,whi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fe. Music can purify people's mind,enlighten people's wisdom,regulate people's mood,cultivate their sentiment,improve their EQ,temper their will,cultivate their personality,promote their health,stimulate their feelings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of sound,continuously inject fresh spiritual nutrition and vitality into people's lives,and enable us to bathe in a rich,happy and relaxed atmosphere Environment is an indispensable spiritual food in people's lif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Music;Basic literacy;Training
  对孩子们而言,音乐尤为重要,它能激发孩子对美的感悟和体验,能愉悦身心,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心情、培养美感。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孩子基本的音乐素养,应该从欣赏和学习儿歌入手,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培养起孩子视唱、练耳(听音)、节拍、节奏、读谱、唱歌等方面的良好的音乐素养,激发孩子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培养孩子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端正、健康和协调发展。
  音乐是表达心灵感受的语言,丰富的音乐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还能激发学生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并能改变和克服性格中的消极因素,使人变得乐观向上,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要‘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的音乐理解力、音乐鉴赏力、学习态度、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等方面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培养小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两者结合起来,才构成了音乐的核心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者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心理特征,以歌唱和欣赏儿歌为契入点,融情入境,情景交融,让孩子在欣赏、感受、体验歌唱儿歌中,在参与充满童趣的音乐游戏中激发兴趣,培养音乐基本素养。
  1.在欣赏儿歌中激发音乐兴趣,培养音乐素养
  培养音乐美感,激发音乐兴趣是音乐素养培养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现今音乐课教学中,教学设备十分先进,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和音乐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的形、色、声并具的功能,制作和设计精美的PPT教学课件、视频、图片等有声资源,激发孩子对教学内容和优美意境的感受,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和素养。
  教师要设置和创造出情境交融的教学氛围和场景,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在优美儿歌的旋律和意境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感受,甚至让孩子伴随音乐、自由自在地载歌载舞,激发其音乐爱好和兴趣。
  例如,在《数鸭子》欣赏课的教学时,我利用了幻灯片课件: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明快的节奏中,视频上出现了优美的景象:大树下美丽的湖面上;一群可爱的鸭子在水面游着,岸边的农民伯伯在辛勤劳作,一个背着书包的孩子不想上学去,待在河边数鸭子……这时候,一位老爷爷走过来,告诉小孩,赶快上学去,别考个鸭蛋抱回家……这一幕幕优美的场景,把学生带入其中,感染了他们。我这时让学生模仿鸭子游泳的可爱情态,学鸭子的叫声、模仿那个数鸭子的小孩……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摇头晃脑、载歌载舞、童贞尽显。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乐感,激发了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音乐素养。
  2.在尽情地唱歌和游戏中激发音乐兴趣,培养音乐素养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现代化教学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教材的生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动口,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培养其音乐素养。
  如我在《蜗牛与黄鹂鸟》的唱歌教学中,就充分运用多媒体动画视频,将教学内容与生动有趣的游戏相结合,创设出蜗牛爬树、黄鹂鸟唱歌的情境,让学生在充满童趣、愉快的情境中分角色扮演蜗牛和黄鹂鸟。让男生模仿蜗牛爬树,女生模仿黄鹂鸟在树上唱歌……孩子们边游戏边唱歌。在这种愉快的游戏中,不仅很快学会了这首歌,而且激发了兴趣,培养了音乐素养。
  3.将简单乐理知识融入活动中掌握,培养音乐素养
  在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对小学各年级的音乐培养目标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因此,教师不可拔苗助长,一蹴而就,而是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1)將简单的乐理知识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歌舞、图片、游戏中传授   一二年级我们不提倡给学生讲乐理知识,因为你讲,小孩子也听不懂。教师要将乐理知识蕴含在生动形象的歌舞音视频、图片、游戏和快乐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形象感受即可。这一学段要抓住他们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可爱的形体,进行直观教学。聆听、视唱的材料要短小简单、生动有趣,形象鲜明。
  到了三到六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了,生活体验和感受能力增强了,此时再逐步穿插一些简单乐理知识,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2)在有趣的活动中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
  视唱练耳是通过视唱和听音练习,培养音乐的感受力、辨别力和读谱识谱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练耳可以迅速提高音乐感受力,是培养学生听觉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听音练习要从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时值、节拍等方面入手训练。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一到三年级的小学生,要将之放在简单生动的曲子中,如《小星星》、《小红帽》等,并在设计的游戏活动中去训练,效果较好。
  方法一:“图片展示”游戏。先发给学生一些带有唱名1(dao)、2(re)、3 (mi)、4(fa)、5 (sol)6 (la)7(si或xi)的图片若干,然后给出固定唱名和音高,老师弹音,每个音弹3遍,学生听音辨别,听到是那个音就举那个图片,多次举对的有小奖励。这种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對学生听音帮助很大,能较快提高练耳能力。
  方法二:实谱跟唱游戏。把听音视唱练习放在非常简单的乐曲中进行跟唱练习。先播放乐曲,让学生看谱子静听两三遍,然后让学生看谱子跟着乐曲哼唱,要求唱得要和乐曲的音高一样,并且能跟上乐曲的节奏,可以采取集体、分组和个人展示等方式跟唱,训练视唱练耳能力。
  (3)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进行节拍节奏的练习
  节奏是音乐的核心,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德国当代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节奏是音乐教学的第一要素。”由此可见,节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节奏训练能培养学生良好地乐感和音乐感受力。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应该训练最简单常用节拍四二拍(2/4)和四四拍(4/4),到了四至六年级再逐渐训练四三拍3/4,八三拍3/8、八六拍6/8等。
  方法一:听不同节奏的曲子灌耳音。多听各种节奏的曲子,感知各种节奏,掌握不同节奏的规律。例如,教学中可以用正常走路的步伐节奏训练四二拍,让学生感知进行曲的节奏规律。
  方法二: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强化节奏意识。听节奏要能判断出节奏的长短、强弱、高低。收集和播放生活中的各种有特色的的声音,让学在聆听中强化节奏意识。如:上课铃声×××(叮铃铃),机关枪声××××(哒哒哒哒),马蹄声×××(哒哒哒),火车鸣声×-(呜)等,通过感知强化学生的节奏感。
  (4)用各种打击乐器进行节奏训练
  各种打击乐器(如鼓、锣、镲、钹等)那独特的噪音效果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小学生非常喜欢听,也是他们非常乐于敲击尝试的。用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是非常好的方法。
  训练时,老师不需要讲多少节奏知识,只需要自己按一定节奏敲打一小段,然后同学们一遍遍模仿,学生能敲打出来节奏,并且和老师的节奏相同即可。利用各种打击乐器,训练各种简单的节奏类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节奏辨别和模仿能力,提高了音乐基本素养。
  此外,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音乐社团、合唱队,班级乐队等。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集体性的音乐活动或文艺活动,还要鼓励学生多上台表演节目,多展示自我。
  总之,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在有趣的音乐游戏和活动中培养孩子的音乐基本素养,还要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氛围,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促进孩子身心端正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济.小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
  [2]冯巍巍.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3]中小学音乐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M].新世纪出版社,2002.12
其他文献
摘 要:“歌表演”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艺术氛围的熏陶,也逐渐成为学校和家长所关注的重点。小学生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初期,国家和社会对于小学生的教育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作为基础,希望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音乐作为艺术科目的重要内容,一直都是人们所热爱的。日常生活中,音乐对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本文主要以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东四沟小学为例,具体
期刊
摘 要:音乐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是学生艺术思想的重要启蒙,同时也是学生初步形成艺术素养的基础,对小学生今后的艺术鉴赏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声势训练方法,能够直接帮助小学生对一些音乐律动产生直观认知,有效的掌握乐理知识,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基于此,通过对声势训练相关概念的分析,提出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声势训练;小学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田径教学中,小学生尽管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但是对长时间的训练缺乏足够的耐心与专注力。因而,教师需要在田径教学中加大体育游戏的应用比重,使游戏与田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方式,可以使田径训练变得多元化,更有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这一方面,教师也需要积极创新游戏方法,促使游戏能够定向培养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展现教学价值的同时提供一个和谐、积极的教学环境,实际情况下更有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传授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健康身心状态、健全人格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多元化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造性思维;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正因如此,对学生思维有着较高要求。当前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惯性为学生灌输知识,很少锻炼学生思维,以致于学生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无法运用灵活的思维解决,消磨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数学教学效率。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训练学生思维策略,望给予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 要:写作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难点,一直以来,老师在写作教学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但教学效果不甚如人意,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不足,如写作手法粗糙,写作内容匮乏,写作积极性不高等。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提升慢,不仅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对日后写作能力、兴趣培养等带来阻碍。读写结合对写作能力提升有着促进作用,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应用读写结合来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读
期刊
摘 要:伴随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关注。当前时期,社会发展对于数据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统计学等相关学科发展迅猛,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强化对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有效提升其该方面的核心素养,切实增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期刊
摘 要:“诗意的语文”,是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课堂,而放声朗读恰是诠释诗意语文的基本方式。课堂上,是那琅琅书声,让静止的文字变成了跳动的音符,让静默的语言化为斑斓的图画。  关键词:朗读;语文课堂;范读;情意;诵读;理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1-0169-02  【Abstract】"Poetic language
期刊
摘 要:美术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文化修养、理解人文气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小学美术课程作为教育的初级载体,这一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审美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因而,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培养,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升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思想与情感体验,进而逐步实现学生对美的发现、感受与创造。同时,教师要讲究美学体系与价值观的树立,在审美教育
期刊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致力于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能,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将与体育相关的理论内容讲解给学生,还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具体的活动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能,为学生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体能提升的基本目标,本文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提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