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概括反映,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多而抽象,要使学生准确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从化学概念与其他化学内容的关系看,它是其他化学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对它的学习状况直接制约着学生对其他内容的学习。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熟练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呢?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一个心理障碍就是觉得抽象。进入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对抽象概念的学习,一般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采取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实验、模型、图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形成或理解概念。有些概念仅凭直观感觉,通过直观观察和形象思维就可形成的具体概念,如混合物、纯净物等。
二、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又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这几个字,这几个字告诉我们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化学变化而不适合物理变化,还有就是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不能计算在内,所以计算时就要注意不是给你多少反应物就能得到多少生成物,一定要搞清楚参加反应的反應物质量是多少。
三、重视实验、深化理解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教学时,我们通过演示实验或探究性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感知各种实验现象,为科学概念的形成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通过实验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气氛生动、活泼。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引出,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以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水的蒸发、胆矾的研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和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这些化学实验,从上述实例和实验中我们可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相反,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安排更真实鲜明的化学实验,从现象中看本质,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
四、习题训练,掌握概念
要想让学生对化学概念融会贯通、真正掌握,教学中在学习了一个新的化学概念之后,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布置给学生一定量的习题,来检验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是在引导学生对所学概念进一步复习巩固。如:在学生学习了“酸”、“碱”、“盐”这三个化学概念之后,为了防止学生混淆,我就列举出大量关于“酸”、“碱”、“盐”的化学式,让学生自己来辨析,哪个是“酸”、哪个是“碱”、哪个“盐”;再列举出大量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让学生自己组合,并让学生自己说出该物质是“酸”、是“碱”还是“盐”。
五、正反两面,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问:“氧化物都是化合物吗?”“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一定都是氧化物吗?”这样,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概念教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用学过的科学概念来解决和解释实际问题,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及时巩固和深化概念。如用有关概念来解释一些现象或变化,懂得有关概念在计算中的应用,能将有关概念运用于实验或生产中等等。例如,学生对比木炭燃烧和蜡烛燃烧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前者燃烧生成一种物质,而后者燃烧生成两种物质的本质区别,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清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这两个概念。还有分子和原子,元素与原子等概念,通过分析对比,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和事实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才能培养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形成正确、清晰、深刻的化学概念。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第二中学)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一个心理障碍就是觉得抽象。进入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对抽象概念的学习,一般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采取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实验、模型、图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形成或理解概念。有些概念仅凭直观感觉,通过直观观察和形象思维就可形成的具体概念,如混合物、纯净物等。
二、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又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这几个字,这几个字告诉我们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化学变化而不适合物理变化,还有就是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不能计算在内,所以计算时就要注意不是给你多少反应物就能得到多少生成物,一定要搞清楚参加反应的反應物质量是多少。
三、重视实验、深化理解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教学时,我们通过演示实验或探究性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感知各种实验现象,为科学概念的形成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通过实验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气氛生动、活泼。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引出,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以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水的蒸发、胆矾的研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和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这些化学实验,从上述实例和实验中我们可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相反,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安排更真实鲜明的化学实验,从现象中看本质,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
四、习题训练,掌握概念
要想让学生对化学概念融会贯通、真正掌握,教学中在学习了一个新的化学概念之后,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布置给学生一定量的习题,来检验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是在引导学生对所学概念进一步复习巩固。如:在学生学习了“酸”、“碱”、“盐”这三个化学概念之后,为了防止学生混淆,我就列举出大量关于“酸”、“碱”、“盐”的化学式,让学生自己来辨析,哪个是“酸”、哪个是“碱”、哪个“盐”;再列举出大量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让学生自己组合,并让学生自己说出该物质是“酸”、是“碱”还是“盐”。
五、正反两面,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问:“氧化物都是化合物吗?”“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一定都是氧化物吗?”这样,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概念教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用学过的科学概念来解决和解释实际问题,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及时巩固和深化概念。如用有关概念来解释一些现象或变化,懂得有关概念在计算中的应用,能将有关概念运用于实验或生产中等等。例如,学生对比木炭燃烧和蜡烛燃烧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前者燃烧生成一种物质,而后者燃烧生成两种物质的本质区别,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清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这两个概念。还有分子和原子,元素与原子等概念,通过分析对比,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和事实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才能培养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形成正确、清晰、深刻的化学概念。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第二中学)